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全国统一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汇编

2020届全国统一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汇编

来源:爱站旅游


2020届全国统一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点汇编

小专题复习之一 主题:制度创新

考题:

分封制特征(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138

“亡国之余”考封国 宋1213样卷;同姓不婚 考封国1213 路州县(宋代地方机构残缺图判断0914) 秦朝政治制度特征1138

明中央机构变化样卷09381;内阁制(0916)

*君臣相见礼节变化及本质、秦——清君权相权变化样卷12 38

光荣革命意义样卷1221

《联邦宪法》三权分立1039(大) 美国国名及宪法意义12391

样卷1021法国共和国国名及宪法意义12391(大)一票共和含义样卷1322

学术: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宋亚平、浙江学刊)

1.地方管理方式与中央集权 中古:郡县制

羁縻府州

行省制(宣政院) 清朝边疆管理(康熙)

中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世界:雅典民主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内部的机制)

美国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已考)

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小专题之二 国家统一、边疆管理、民族国家

考点:

尼布楚条约0917

秦管西南样卷1012 唐管西突厥处理民族关系1038样卷 秦唐元清处理民族关系(1019)

康熙事迹1138样卷、康熙缓和民族矛盾措施1216 与县同级的“道”样卷1313

(董仲舒大一统“统”什么,结果影响、“天下”涵义主张原因1138样卷)

文摘:东北边疆的治理;

民族走廊的延伸与国家边疆的拓展(丝路——东西交流、长城——南北融合)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各朝代:

(1)秦:统一六国、统一中国;

北方;南方(东南;西南);最西;(管理机构及方式、相关工程) 巩固统一措施; 疆域局部示意图 (2)汉:“大一统”含义;

(3)唐: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内容

(4)元: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行省制;宣政院;疆域 (5)清:满洲建立的统一国家;康熙巩固统一措施;疆域图。 (6)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机构(如典客、宣政院)、地方机构(如“道”、羁縻府州、将军辖区等);

2、明清之际思想家关于“天下”的涵义; 顾(“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循天下之公”) 3、近代孙中山“天下为公”中“天下”涵义;国民革命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军阀割据局面)

4、新中国成立后的处理民族关系(法律上、具体措施上处理好关系的内容) 5、世界史与统一国家、民族管理相关的知识

美国联邦制及联邦政府成立——真正统一国家

德国完成国家统一1871年、1991年两个德国的统一 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苏联的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

小专题之三 主题:民主与法治

主题:民主政治的设计与实践——与“中国梦”内容之一 考题:

顾炎武“其专在上”“其专在下”含义(1138) 李贽、顾、王 思想12382

*黄宗羲政治设计及原因样卷09382

中国政权的演变(政府变化)1138第3小题 革命史观下的政权演变 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知识链接:

1、从专制政治——民主政治建立

角度:2010年高考题是从制度变革、政权演变的角度来分析考查的。2011年从体制建构、理论基础等角度考查;2012年是从共和制、革命方式等角度来考查的。

还有诸多内容可考:东西方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对比;东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可取

性与西方行政管理中的智慧; 知识链接:

(1)明清时期思想家的政治设计;

(2)启蒙运动的政治设计;英、美、法、德代议制; (3)近代中国的康梁、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与实践

梁启超诞生140周年,关注其思想、实践;

孙中山在政治设计中以美为师和以俄为师中的政治设计创新 (4)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设计与实践 1922年二大的最低纲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建设 2、民主政治中的法律、法治

古罗马的自然法

中国古代的法治(君主专制下的“法治”)

近代世界的法治(代议制)拿破仑民法典、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当然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54宪法、82宪法、依法治国)。

小专题之四 主题:“中国梦”

考题:

侵略的细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样卷0914侵略国家奥匈帝国) 维护主权:义和团反帝运动(评价样卷1319) 民主革命与民主政治:

围绕临时约法的冲突样卷1017 孙中山言论(1020)

见到“民主”看辛亥革命意义样卷1238辛亥革命被称“光荣革命”的原因1239 2、意义1239 3

《临时约法》评价样卷1118

五四运动(运动意义知识分子启蒙工人宣传0919) 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建立(样卷0917根据地图) 山村标语看20世纪30年代时代特征1118 内战样卷1217 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海国图志》1215样卷

梁启超评清代学术1014样卷 维新派笔下的孔子0918)

康有为的政治设计与黄宗羲比较样卷09382 改革败因1016样卷

康有为思想转变1117样卷 严复晚年思想1216样卷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严复思想12 38 3 维新言论1318样卷

新文化运动(0938新民新青年) 徐志摩话1116

百年来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样卷13 38 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0916样卷 马克思主义传播1121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篇文章1018样卷 综合:改革开放30年成就样卷0918

综合:19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社会变革样卷1015 综合:开放的世界 中国对开放的世界的认识样卷1339 综合:19世纪中-20世纪90年代经济 样卷1218

知识链接:

(1)弱国之困:明清之后直至近代国弱之原因分析

(2)兴国之举:中国近代以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及民主革命的理想与目标

(3)强国之路: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初步基础与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三十年

来的努力奋斗与成就

小专题之五 主题:马克思主义**化(俄国化、中国化)

考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0916样卷 马克思主义传播1121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篇文章1018样卷 学术:光明日报《列宁的“跨越”思想及其启示》、多次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革命条件、发展生产力方面

“中国梦”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还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面向未来,我们充满憧憬,坚信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中国梦”既充满了时代机遇,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要与时俱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条主义只会使“中国梦”受困于陈旧观念的束缚,墨守成规无法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中国梦”才会变成现实。

知识链接:

1、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一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新经济政策、发展现代化大生产等思想是“跨越”思想的内容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条件;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2、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20年代末30年代初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挫折;

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挫折与思考;中国式的“跨越”?

小专题之六 主题 应对国家危机、应对全球性危机 考题

苏联在二战军事贡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的成果影响、苏联胜利的影响1039样卷大题

苏联对二战影响1139大题

*经济危机对德日影响1139样卷,分析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139样卷 *二战过程、新观点1139样卷大题 美国经济滞胀原因1123 里根政府经济1223

*日本政治经济大事排序样卷0922 《珠海宣言》0923样卷(内容已删)

知识链接:

20年代初苏俄经济、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 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33年起)

法西斯上台、反法西斯的联合斗争1943——1945年的斗争

70年代石油危机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里根政府、克林顿新经济等)

苏联60年代初的农业危机、中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农业等领域的危机——改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与对策

20世纪的“新”——

新经济政策、 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 “新经济”、 “新经济体制”

小专题之七 整体史观下的世界史

考题:

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实现的三个转变样卷 1339题(1) (1)人心的改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3分)政治制度的改变: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4分)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

依据:吴于廑诞生100周年,世界史学者的纪年活动

学术:20世纪的主要趋势是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另有两个主要进程:西方的改革和国际格局的改变。

知识链接: 着眼于整体史观、阶段特征、全球联系(宏观试题) 15——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 两极格局解体之后

15——18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兴起、手工工场 君主专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 英国代议制确立

启蒙运动

重商主义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思想在世界范围传播 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美、法、德等代议制确立 欧美、中国 印象派、民族乐派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传播到亚洲 自由主义

20世纪上半期(1914-1945) 战争破坏欧洲经济 列强矛盾激化——战争 和平主义、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30年代经济危机 法西斯——反法西斯 民主与独裁斗争 无产阶级文学

美国经济崛起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出现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

20世纪下半期(1945-1991) 美、联邦德国、日等 冷战——多极化趋势出现 意识形态对立 文化交融、多元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 民主化 民主、和平思想

美国为中心的资经济体系 民族解放—非殖民化—第三世界

——区域集团化、全球化 联合国——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及改革 局部战争

20世纪末—— 经济区域集团化 两极格局解体 全球化发展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专题之八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关系

考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样卷0914侵略国家奥匈帝国) *义和团反帝运动(评价样卷1319)

*50年代外交政策样卷1320

中美建交意义 样卷1020 70年代外交状况及结论1021

综合:改革开放30年成就样卷0918

综合:开放的世界 中国对开放的世界的认识样卷1339 学术: 新中国的三次对外开放(指对苏、对美、全方位)

知识链接:

1、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2、晚清政府时期的外交;1840年起中国国际地位及变化;

3、结合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说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成就与特点。

4、结合抗日战争史实与反法西斯战争史实,说明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史实

5、50年代外交方针与政策的历史叙述:冷战背景下的外交方针与外交成就——与苏联的同盟关系带来什么影响?两次建交高潮怎样形成?与哪类国家建交? 6、70年代中美关系(冷战背景下)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70年代 末起,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变化?

7、90年代起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上海合作组织 模式 全方位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区域性合作

中(苏)俄关系

近代中国:合作方面——共同反法西斯、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现代中国:中苏同盟关系(“一边倒”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建设中受苏联体制影响的表现

50年代中期,中苏在经济建设或改革中出现的农业危机

70年代末起,中国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进行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重新探索

中苏关系正常化

中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小专题之九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与中国

考题:

物种传欧1122样卷

工业革命(条件、蒸汽机、影响0939) 垄断1022样卷

200年中改变世界1222样卷 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 ③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综合:开放的世界 中国对开放的世界的认识样卷1339 综合:19世纪中-20世纪90年代经济 样卷1218 教材中的学术观点:全球化

知识链接:

1.新航路开辟后,文明链接主要表现?

2.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发达的资本主义、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经济发展中的规则制定、发展、完善?(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发展) 4.全球化的表现、意义、问题

5.中国如何参与全球化过程?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的态度及原因;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及原因?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30年中国对待现代西方文明的态度及原因; 20世纪80年代起的中国如何对待“开放的世界”?

小专题之十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

考题:

苏联在二战军事贡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的成果影响、苏联胜利的影响1039样卷大题

苏联对二战影响1139大题

*经济危机对德日影响1139样卷,分析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139样卷 *二战过程、新观点1139样卷大题 1943年的二战形势1222选 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样卷1123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1139;学术界评美苏冷战1139

*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因、联合国接纳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1239样卷大题 *冷战背景样卷1323

学术:新华文摘 冷战中的国际合作

知识链接: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如何评价?

2、一战如何打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苏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3、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3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上、政治上(法西斯上台、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成为全世界的威胁)凡——华体系被打破;二战中逐步形成两大阵营 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事例。 5、40年代中期起国际关系——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6、50年代中后期起,世界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崩溃——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逐渐形成(这对当时世界、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产生什么影响?) 两极之外的力量变化; 两极自身力量的变化;

7、冷战背景下有哪些国际合作?

日内瓦会议、亚非万隆会议、欧洲经济一体化、不结盟运动、联合国活动。

8、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小专题之十一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题:指南针传播、印刷术传播0913

造纸印刷传播线路1338样卷

百年来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样卷13 38 大题

文化——广义上的文化 链接:

1、丝路、海上丝路

2、唐太宗时的中外文化交流 3、四大发明的传播;

4、明清时期孔子思想的西传,中国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时间、原因;传播的意义。 5、西学东渐,明清、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工业文明成果、制度文明、思想)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中国怎样学西学

6、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7、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联结成一体之后),文化传播的媒介变化、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原因、影响(必修三的专题八)

小专题之十二 中国文化的自觉过程 从学习他国到走自己的路 考题:

维新派笔下的孔子0918)

康有为的政治设计与黄宗羲比较样卷09382 改革败因1016样卷

康有为思想转变1117样卷 严复晚年思想1216样卷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严复思想12 38 3 维新言论1318样卷

新文化运动(0938新民新青年) 徐志摩话1116

*百年来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样卷13 38 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0916样卷五四运动(运动意义知识分子启蒙工人宣传0919)

马克思主义传播1121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篇文章1018样卷 南方谈话(证券市场经济1120)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样卷0919

综合:改革开放30年成就样卷0918

综合:开放的世界 中国对开放的世界的认识样卷1339 学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昭军: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也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本文所说的“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即发生于人类精神第二次伟大觉醒的时期。

知识链接:

1、鸦片战争前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技术(器物层面)——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时期的介绍西学——学习西方君民共治

3、辛亥革命之前对西方学说的进一步介绍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以三民主义为代表,民族、民权、民生各有内涵,民主共和、责任内阁、考试制度、监察制度等 4、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代表的对文化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想:除旧布新,学习西方。康、梁等人不仅从文化上论述了政治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注重思想启蒙和文化改造。

辛亥革命前十年:民族危机,海外留学,大量西学被译介到中国,大力宣扬自由主义的民主自觉;强调新文化的民族性(梁启超的《新民说》)。

革命派的文化自觉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可行性。他们的文化自觉是对中国传统性和西方现代性予以双重反思后的产物。一方面,他们吸收和继承了人类当时最为进步的思想学说,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就集结了中西文化的精华。(民生主义的“防患于未然”;“五权宪法”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自觉的一座丰碑,民主制度必须建立在国民民主自觉意识的基础上。强调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为何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在性质上,新民主主义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高于旧民主主义文化。在内容上,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科学与民主内涵,切实将中国文化推进到一种新境界。

自觉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新文

化,还在于它的“民族的形式”。毛泽东指出:“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他强调,外来文化“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同时,要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二是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为了更好地体现民族形式,提高民族自信心,他主张要尊重和科学评判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小专题之十三 主题:传统社会的物质文明(细碎)及其转型、演变

考题:

(1)对传统社会生活(侧重于经济)的整体考察 田庄 样卷1013

传统经济特点综合1015 樊氏田庄1214

*《诗经》中的《七月》诗考西周农夫生活 样卷1214 (2)农耕技术的发展

耕作技术进步图0913、1014 *汉——唐灌溉工具样卷1314 (3)丝织业发展

纺织原料变化0913 *人工育蚕地 样卷1212 (4)陶瓷业

唐宋以来五大名窑(地图1113) 学术:美国考古杂志评出的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江西的最古老的陶罐。陶器的发明带动农业、家畜驯养以及磨制石器的发展。 (5)商业及政策

北宋赋税结构看商业及政策0915 明中后期的“海禁”政策内涵1018 整体考草市 样卷1113

会馆、商帮(徽商、晋商)形成1115

学术:新华文摘 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局限性 丝路、海禁等问题 知识链接:

传统经济的特征、冶金业、商业中的都市、草市以及城市商业管理、货币演变(探究课内容)等

主题1:传统农业的转型 铁犁牛耕——

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农业革命 农业政策: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农业改革

中国建国初期的农业改造、影响农业发展诸多因素;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

主题2传统手工业的转型:

延伸:传统手工业生产的特征;唐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变化;

传统手工业在近代中国的转型及原因?丝织业、棉纺织业的转型、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机械化与规模化生产;寻求世界市场

主题3:商业、市场、城市的成长与发展 唐、宋商业变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与大都会、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与明清同时期的欧洲的商业发展状况(16世纪——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兴起。城市化(城镇化)中的问题及教训

小专题之十四 思想启蒙(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改革)之间关系

考题:

(老子无为1013) (“小国寡民”相关综1112) (讲求功利的墨子1212)

(轴心时代孔子老子思想1238)

*(董仲舒大一统“统”什么,结果影响、“天下”涵义主张原因1138样卷) 朱陆理学观点1017 顾炎武“其专在上”“其专在下”含义(1138) 李贽、顾、王 思想12382

*黄宗羲政治设计及原因样卷09382 维新派笔下的孔子0918)

康有为的政治设计与黄宗羲比较样卷09382 改革败因1016样卷

康有为思想转变1117样卷 严复晚年思想1216样卷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严复思想12 38 3 维新言论1318样卷

新文化运动(0938新民新青年) 徐志摩话1116

*百年来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样卷13 38 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0916样卷五四运动(运动意义知识分子启蒙工人宣传0919)

马克思主义传播1121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篇文章1018样卷

《联邦宪法》三权分立1039思想来源 孟德斯鸠作品1039(大题) 知识链接:

思想解放、理论成果与民主政治之间,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铁犁牛耕——诸子百家——分封制崩溃、郡县制诞生 法家——秦统一 儒学——汉大一统

宋明理学——宋、明、清专制政治

商业发展——专制强化——黄、顾、王挑战传统(政治设计)(对近代中国影响) 雅典工商业——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雅典民主政治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专制王权——启蒙思想——欧美代议制 传统社会受到西方侵略的冲击——“师夷长技”——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维新思想——晚清自救(戊戌变法)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反对袁世凯遵孔复古,追求民主政治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国情——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两次讲话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两个阶段

小专题之十五 主题:人才、教育、选拔制度

科举制(科举制变化,选出唐朝的1016) *选官制的进步程度样卷1316 理解选官制度的特点

古代教育(私学)——太学、郡国学——官办学校、书院 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开始的近代教育、维新变法时期学堂、 高考制度;

现代中国教育方针、思想、教育

小专题之十六 主题 海洋意识

王子今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自春秋时期起,中原以外地区政治势力崛起,即《史记·周本纪》所谓“齐、楚、秦、晋始大”,《齐太公世家》所谓“唯齐、楚、秦、晋为强”。这些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政治实体迅速强盛,出现了《荀子·王霸》所谓“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的局面。至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迁都方向多显示出向中原靠拢的趋势,说明中原在统一进程中的文化重心地位重新受到重视。秦统一后,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北河与南海的经营,体现出其扩张的趋向。另一值得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秦始皇“东抚东土”,“乃临于海”的实践。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秦始皇对海洋的关注,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典型,除此后汉武帝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外,其他人皆难望其项背。而秦皇汉武东巡海上的表现,刺激了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社会热情,中国人的航海能力与早期海洋学的进步,也因此获得了有益的条件。

浙江师范大学王加丰《500年前西欧人的海洋意识和实践》 知识链接:

(1)教材中秦统一提到“海内皆臣”。关注“天下”、“海内”的理念;导航技术 (2)明清时期,海洋意识的缺失:海禁政策的后果及

(3)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海外扩张的意义及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对欧美国家开掘海洋的作用,开拓情况;有关海洋的国际条约等(华盛顿会议上的) (4)中国人近现代的海洋意识。海防、海战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