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比较

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比较

来源:爱站旅游


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甲亢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丙硫氧嘧啶治疗,给予观察组他巴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SH、FT3、FT4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2.5%、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优于丙硫氧嘧啶,可供参考。

标签: 丙硫氧嘧啶; 他巴唑; 甲亢

甲状腺机能亢进被称为“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或其他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1]。甲亢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身体消瘦、甲亢性心脏病等,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患者的家庭生活。目前关于甲亢治疗,临床上常使用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药物进行治疗[2]。本文具体对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选条件:依据《内科学》甲亢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血清检测结果确诊为甲亢患者;8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给予他巴唑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31±11.51)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32±10.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服用丙硫氧嘧啶100 mg/次,每天3次,服用一个月,之后减量100mg/次,一日两次,服用一个月;观察组给予他巴唑治疗:服用他巴唑10mg/次,每天3次,服用一个月,之后减量100mg/次,一日两次,服用一个月。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两月后,进行静脉抽取晨血5ml,待检测。使用试剂盒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蛋白(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含量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SH、TF3、FT4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症状。

1.4疗效标准

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具体评价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TSH、FT3、FT4等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一般临床症状减轻,TSH、FT3、FT4等指标接近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TSH、FT3、FT4等各指标无改善。各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TSH(0.3~5mIU/L)、TF3(3.19~9.15pmol/ml)、FT4(9~25pmol/ml)。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TSH、FT3、FT4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TSH、FT3、FT4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比较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T3、FT4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S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研究较多,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3]。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其作用机制主要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系统的作用,最终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发挥作用[4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治疗后,TSH、FT3、FT4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丙硫氧嘧啶临床疗效可能稍差于他巴唑。经进一步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率为22.5%;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率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丙硫氧嘧啶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丙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亢疗效比较,他巴唑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率低,可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国玲.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亢进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297.

[2] 应爱华,高天舒.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影响情况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4):7173.

[3] 李莉.甲亢病人的自我保健[J].东方药膳,2015,(04):63.

[4] 黎涛.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6085609.

[5] 肖方森.他巴唑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