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图版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章末过关检测一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图版

来源:爱站旅游
专题课件 章末过关检测(一)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符合非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2.符合甲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B.老年人口比重小 D.人口增长快

解析:1.C 2.C 第1题,非洲为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图中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题,从图中数据分析,甲为“三低”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老年人口比重大。

读上海市某年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阴影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年上海市的人口特点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增长模式为“三低”型 ③人口机械增长多 ④已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

4.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社会的影响是( )

1

A.加快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C.增加社会养老福利支出

D.使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解析:3.C 4.A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儿童所占比例较低,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可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模式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由于外来人口迁入多,人口增长主要为机械增长。第4题,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会导致郊区人口数量增长,同时会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下图是某四国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6.下列关于②国人口形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工作人口偏少,应鼓励从国外迁入人口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总量日趋减小

解析:5.A 6.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国的工作人口比重最小,即需要供养的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大,故该国承受的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第6题,读图可知,②国儿童比重较小,老年人口比重较大,老年人口比重约为20%,由此可判断出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②国工作人口所占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最大,所以说工作人口偏少是错误的。从图中不能判断出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所以B、D说法错误。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读表完成7~9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位 人口流入省 第一位人 口流出地 第二位人 口流出地 第三位人 口流出地 第四位人 口流出地 第五位人 口流出地 2

广东 江苏 浙江 M省 四川 湖南 安徽 江西 黑龙江 重庆 四川 四川 安徽 吉林 广东 广西 浙江 四川 河南 云南 江西 河南 贵州 安徽 浙江 湖北 贵州 湖北 江苏 新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8.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C.山东

B.海南 D.广西

9.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C.人口政策

B.经济因素 D.宗教信仰

解析:7.B 8.C 9.B 第7题,从表中资料可知,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又是人口流出大省。第8题,从M省人口的流出地为黑龙江和吉林可知M省为山东,即历史上的闯关东。第9题,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读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回答10~11题。

10.该指标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 C.耕地数量

B.石油储量 D.年降水量

11.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含量的差异

3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解析:10.A 11.A 第10题,此图可依面积较大的河南、山东、广东来判断,此三省均是我国人口大省,故A正确;若为石油储量,则应该是黑龙江、新疆、山东等面积较大;若为耕地则面积较大的应为东部平原各省,而东北各省的面积不符合;若为降水则应为东南沿海各省的面积大,故B、C、D项不正确。第11题,此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而在此基础上导致的社会经济差异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3分)

4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种人口问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10分)

(4)中国在20世纪末“未富先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三低”模式。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2030年人口将达到约14.5亿(峰值),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第(3)题,由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这种人口结构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第(4)题,中国在20世纪末“未富先老”的原因是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结合材料一,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答案:(1)“三低”模式

(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

(3)年龄结构特征: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带来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源足,青壮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4)原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答出两点即可)

13.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流出 流入

5

省(市) 占总量比重/% 省(市) 占总量比重/% 四川 16.1 广东 35.5 湖南 10.6 浙江 8.9 安徽 10.6 上海 7.2 江西 8.6 江苏 5.6 河南 8.3 北京 5.6 贵州 6.1 福建 5.6 (1)据图分析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据表分析2011年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10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从图甲可知,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工业)、第三(餐饮业等)产业转移;从图乙可知,转移空间以乡镇内就地转化为主,同时向省外转移。第(2)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引起的,既有推力作用的影响,更有拉力作用的吸引。第(3)题,跨区域迁移的迁入地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迁入对工业化、城市化及产业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答案:(1)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主要是经济原因(或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