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8902-渊2020冤-02-162-2-ZQ
大理大学2018级学生肥胖程度的评价与分析
权先余
渊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冤
摘要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肥胖袁本文拟通过对大理大学2018级的学生的体格进行测量袁获得相关数据袁利用肥胖的判断标准院肥胖度渊%冤尧体质指数渊BMI冤和腰臀围比例渊WHR冤等指标袁判断学生的身体肥胖程度曰并与相关标准相比较袁评价学生的体格的肥胖程度袁并给予锻炼指导建议遥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尧逻辑分析法尧文献资料法尧数理统计法和测量法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袁结果显示袁学生中的肥胖已经成为阻碍运动的重要因素遥影响肥胖的因素院遗传尧神经内分泌因素尧饮食因素和行为因素中袁行为因素和饮食因素起到主导作用遥调查结果显示袁锻炼时间短尧锻炼次数少也成为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遥关键词院肥胖体质指数标准体重锻炼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袁世界范围内肥胖患病率普遍升高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袁青少年群体的身体营养状态发生改变遥近年来由于摄入的总能量与身体活动消耗的总能量不平衡袁在学龄阶段或成年早期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逐年增高袁年轻化问题日益严重遥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尧冠心病尧脑卒中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袁而始于青少年的肥胖比成人后肥胖将会导致更高的慢性病罹患率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是遗传因素袁不良的饮食行为和静坐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袁其中高能量膳食尧选择零食不当尧不吃早餐等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是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遥可见袁从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入手袁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袁即超重和肥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袁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遥
综上所述袁肥胖及相关综合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袁超重和肥胖也影响着运动能力的发挥袁肥胖和体重备受关注遥因此运用运动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机制袁提出制定减肥健身运动处方的原则及建议也尤为必要遥
1尧研究方法与对象1.1尧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理大学2018级体育科学学院尧2018级公共卫生学院尧2018级政法与经管学院尧2018级工程学院等321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遥
1.2尧研究方法渊1冤问卷调查法遥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袁共收集学生体格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321份遥
渊2冤逻辑分析法遥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袁采用逻辑方法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实证性描述遥
渊3冤文献资料法遥
在阅读有关体格发育尧体格测量与评价等资料的基础上袁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袁为本文提供史料和论据遥
渊4冤数理统计法遥
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袁求出体质指数尧标准体重和标准体重指数遥
渊5冤测量法遥①体重的测量
采用杠杆式体重计遥测量方法院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至零袁使刻度尺呈水平位置遥测量时袁体重计应放在水平位置袁受试者空腹尧脱鞋尧只穿轻薄的衣服袁站立于称底盘的中部袁测试者移动游码至162
文体用品与科技
总第436期2020年2月渊上冤
刻度尺稳定在水平位置后并记录数据曰
②身高的测量院采用身高坐高计遥测量方法院受试者自然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袁两臂自然下垂袁足跟靠拢袁足尖分开30毅-40毅袁足跟尧骶骨和肩胛与立柱接触袁注意保持耳眼平衡位置遥测试者把将水平压板下滑袁轻压其头顶点袁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数并记录曰
③臀围院测径规测量遥测量方法院受试者自然站立袁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袁两肩放松袁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面袁用食指摸到髂嵴点袁用测径规量取两点间的距离曰
④腰围院带状皮尺测量遥测量方法院测试者站在受试者的右侧或对面袁将带状皮尺水平放在髂嵴上方3-4横指的位置测量遥
2尧研究结果与分析2.1尧肥胖诊断标准
表1体质指数渊BMI冤尧肥胖度(%)和WHR正常范围正常范围
肥胖度(%)-10-10
体质指数渊BMI冤(kg.m-2)18.5-22.9
WHR(男)<0.99
WHR渊女冤<0.84
渊1冤肥胖度诊断身体肥胖遥肥胖是脂肪在体内积累过量的表现袁在肥胖诊断实践中袁肥胖度渊%冤尧体质指数渊BodyMassIndex,BMI冤和腰臀围比值渊腰围/臀围袁WHR冤都是常用的检测指标遥肥胖度的计算公式院
肥胖度渊%冤=[实际体重渊kg冤/标准体重渊kg冤-1]×100%
可用来判断肥胖程度遥肥胖度渊%冤小于-10%处于低重袁是营养不良的症状袁肥胖度在-10%-10%之间体重正常袁肥胖度大于10%是超重及肥胖遥详见表2院
表2肥胖诊断指标及标准要要要肥胖度的渊%冤的应用
肥胖度
低重<-10
正常-10-10
超重10-<20
轻度肥胖20-29
中度肥胖30-50
重度肥胖>50
表3根据肥胖度计算出各个肥胖指标所占人数及比例
渊男=167人袁女=154人冤人数比例渊%冤
低重男7
4.19%
女138.44%
正常男82
49.10%
女78
50.64%
超重及肥胖男女786346.71%40.92%
根据表3可以得知袁在参加测试的321人袁其中男性为167
人袁女性为154人曰体重偏轻的男尧女分别为7人尧13人袁分别男尧女占总人数4.19%尧8.44%曰男尧女体重正常的分别为82人尧78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的49.10%尧50.64%曰男尧女超重及肥胖的人数分别为78人尧63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的46.70%尧40.90%遥可见袁超重及肥胖在学生人群中占了大多数袁应引起重视遥
渊2冤体质指数诊断身体肥胖遥
体质指数渊BMI冤是体重渊kg冤与身高渊m冤平方的比值袁即院体质指数渊BMI冤=体重渊kg冤/身高2(m2)
它也是肥胖的诊断指标之一袁WHO亚太区办事处尧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以及国际肥胖专家2002年2月联合发布了叶亚太地区肥胖
SPORTSSCIENCE运动科学重新定义和处理曳袁将BMI大于23渊kg/m2冤和25渊kg/m2冤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遥
表4WHO根据BMI对肥胖的分级BMI
体重过低正常范围超重
肥胖前期I度肥胖II度肥胖III度肥胖
WHO<18.518.5-24.9≥25
25.0-29.930.0-34.935.0-39.9≥40
亚洲标准<18.518.5-22.9≥2323-24.925-29.9≥30≥40.0
中国参考标准18.5-23.924.0-27.9≥28.0
伴发病的危险性平均水平上升中等严重
极为严重
认为行为因素是影响肥胖主要因素的有45.08%遥可见袁在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中袁遗传尧神经内分泌因素尧饮食因素和行为因素等都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遥
3.2尧肥胖者的锻炼情况
表9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统计表渊N=151冤
<2小时2-4小时4-7小时7-10小时>10小时
人数2050531513
比例渊%冤13.24%33.11%35.09%9.93%8.63%
根据表4可知袁身体质量指数渊BMI冤的正常值为18.5-22.9袁低于18.5处于低重状态袁有营养不良或患有疾病的特征曰身体质量指数渊BMI冤大于23身体处于超重及肥胖状态袁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遥
表5体质指数渊BMI冤评价肥胖人数及比例渊男=167人袁女=154人冤
身体体质指数人数比例渊%冤
低重<18.5男148.38%
女7
4.54%
正常
18.5-22.9男女787146.71%46.11%
超重及肥胖
>23男女757644.91%49.35%
根据表9可知袁平均每周参加体育体育锻炼时间小于2小时
的有20人袁占锻炼人数的13.24%袁2-4小时的有50人袁占锻炼人数的33.11%袁4-7小时的有53人袁占锻炼人数的33.09%袁7-10小时的有15人袁占锻炼人数的9.93%袁10小时以上的的有13人袁占锻炼人数的8.63%遥可见袁在所调查的数据中显示袁锻炼时间偏少遥
表10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统计表渊N=151冤
<2次2-5次6-10次>10次
人数4066405
比例26.49%43.71%26.49%3.31%
从表5中可以得知袁在调查的321名中袁男性人数为167人袁女性为154人曰低重的男尧女人数分别为14人尧7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8.38%尧4.54%曰体重正常的人数分别为78人尧71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的46.71%尧46.11%曰超重及肥胖的人数男尧女分别是75人尧76人袁分别男尧女占总人数的44.91%尧49.35%遥
渊3冤腰臀围比值判断肥胖遥
根据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袁肥胖可以分为腹部肥胖渊又称向心型肥胖冤和臀部型肥胖渊又称外周型肥胖冤两种遥男性肥胖者多为向心型肥胖袁其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曰女性肥胖多为后者袁其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大腿部位遥腹部型肥胖引起肥胖并发症的危险要高于臀部型肥胖袁故本研究拟只判断向心型肥胖遥
腰臀围比值渊WHR冤是以脂肪分布来评价患病危险几率的一种简便方法袁研究提示袁若男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99袁女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84袁患病率就会大幅度增加遥
表6腰臀围比值正常范围腰臀围比值渊WHR冤
男<0.99
女<0.84
1998年WHO建议袁欧洲人男性腰围值94cm尧女性腰围80cm是较适合的临界值曰亚洲人群以男性腰围90cm尧女性腰围80厘米作为临界值遥亚洲人群男性WHR>0.90为向心型肥胖袁女性WHR>0.80为向心型肥胖遥
通过利用腰臀围比值渊WHR冤计算公式为院腰臀围比值渊WHR冤=腰围值/臀围值得出袁男女向心型肥胖的人数见表7院
表7男尧女向心型肥胖的人数及比例渊男=167袁女=154冤
人数比例渊%冤
向心型肥胖男8450.29%
女7850.64%
根据表7可知袁男尧女中向心型肥胖的人数84人尧78人袁所占比例分别为50.29%尧50.64%遥说明大部分学生中中心型肥胖的比例不断增加遥
3尧肥胖的原因分析3.1尧影响肥胖的因素
表8影响肥胖的因素调查统计表
人数
百分比渊%冤
遗传39
12.29%
神经内分泌因素58
18.04%
饮食因素79
24.59%
行为因素14545.08%
根据表10可知袁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小于2次的有40人袁占锻炼人数26.49%袁2-5次的有66人袁占锻炼人数43.71%袁6-10次的有40人袁占锻炼人数的26.49%袁10次以上的有5人袁占锻炼人数的3.31%遥可见袁锻炼次数偏少成为引起肥胖的又一因素遥
4尧结论
通过利用肥胖诊断指标院体质指数渊BMI冤尧肥胖度渊%冤和腰臀比渊WHR冤三个指标对肥胖的诊断袁体质指数渊BMI冤男尧女低重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人尧7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8.38%和4.54%袁处于营养不良或者疾病状态曰超重及肥胖的男尧女分别有75人尧76人袁分别占男女总人数的44.91%和49.35%袁说明肥胖的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袁肥胖的人占大部分遥根据肥胖度标准袁处于低重的男尧女分别有7人尧13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的4.19%和8.44%袁超重及肥胖的男尧女分别为78人尧63人袁分别占男尧女总人数的46.70%和40.90%遥根据腰臀围比值计算可知袁男尧女向心型肥胖的人数分别为78人尧84人袁其占的比例分别为46.93%和54.54%袁可见袁在生活中袁向心型肥胖的人数逐渐增加袁对健康的危害性越来越大遥
通过调查显示袁在肥胖的影响因素中袁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袁遗传尧神经分泌因素尧饮食因素和行为因素已经成为引起肥胖的关键因素曰其中袁行为因素包括运动不足尧生活方式尧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袁通过调查表明袁运动不足成为引起肥胖的主原因袁在参与调查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0-7小时的人数占82.86%袁参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0-5次的人数占72.71%袁可见锻炼时间及次数的不够也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遥
综上所述袁现在的学生普遍肥胖袁且肥胖的类型大部分为向心型肥胖曰且肥胖者的越来越多袁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尧个人应加强锻炼和控制饮食袁预防肥胖遥
参考文献院
[1]孙庆祝,郝文亭,洪峰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邓树勋,王建,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红梅.肥胖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3,31(3)3.[4]张迈,吕强国.北京市朝阳区肥胖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1).
[5]王建,马军,王翔著.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通过调查显示袁现在大部分人把肥胖的原因归结为行为因素袁行为因素主要包括运动不足尧生活方式尧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遥其中认为遗传可影响肥胖的有12.29%袁认为神经内分泌能影响肥胖的因素有18.03%袁认为饮食因素能影响肥胖的有24.59%袁
文体用品与科技
总第436期2020年2月渊上冤
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