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承;韩政
【摘 要】未来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海钓作为海洋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展露出发展的前景,逐渐成长为拉动沿海经济发展的产业.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路,为实施的\"一岛三地一中心\"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6(037)005 【总页数】3页(P103-105) 【关键词】发展;海洋;体育旅游 【作 者】张泽承;韩政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0228;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0228
【正文语种】中 文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性发展,人们的生活有很大提高,旅游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且人们旅游的目的,不再仅仅限于普通的观光和欣赏,而是更加重视参与度、挑战性和刺激性,能满足各种阶层的需求的海钓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海南加快发展海洋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促进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发展,是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
展的需要,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 海洋体育的概念
海洋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余暇时间里进行的, 以进行各种形式海洋休闲体育为动机,以海洋资源为依托,以娱乐身心、休闲养生、消遣、宣泄,以交往为目的,自愿参与,在旅游过程当中以参与、观赏各种海洋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获得身体与心理上独特体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旅游活动[1]。
我国的海洋体育运动首先崛起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区域, 海洋体育运动现在不单单是简单的一种比赛项目,而已经发展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个产业,即:集中了休闲、娱乐和健身,也结合了旅游、餐饮等。 1.2 海南发展海洋体育的意义
发展海洋体育旅游性产业,可以一举多得。海洋体育旅游作为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首先,海洋体育带动了餐饮、娱乐以及与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其次,海洋体育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为海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2.1 有效解决海南渔民的转产转业难题
海南渔业发展迅速,已有几十年的历程。随之,渔民的捕捞技术也越来越熟练,但是现在海南渔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海南渔业资源呈现衰退现象,其再生能力已经赶不上渔民的捕捞技术的发展,即出现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由于捕捞成本的不断增加,捕捞量却持续下降,这种困境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对渔业结构进行调整。
海南发展海洋体育能够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能够带动旅游、餐饮、渔具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为以渔业为生的人们自然提供了一些就业的良机,同时也对渔民的转产转业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2]。 1.2.2 发展海洋体育有利于海南旅游的发展
现在旅游行业正在面临着转型, 由原来的观光型旅游、逐渐转为以体验和竞技型为主;由原来的以陆地旅游逐渐向海上型旅游。而海南的海洋体育置身于礁石之上,屹立于海涛之间,对于游客们来讲它具有一种神秘、刺激和无限的魅惑,因此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以此促进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1.2.3 发展海洋体育有利于身心发展
随着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海洋体育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和享受,也是一种运动。参与海洋体育运动时,不但需要我们掌握其基本的知识,有时还要附加有攀岩、游泳、登山、航海等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另外,海洋体育不仅是休闲、增强体质的一种运动,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融入大海、呼吸到海的气息、闻到海的味道、感受到海的胸襟、陶冶我们的情操,使参与者身心放松。 2.1 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 Strengths) 分析 2.1.1 海南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
由于海南位于南海海域这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有了得天独厚的海洋体育环境。 从海南岛所处的地理的区位性条件看,海南岛是中国管辖的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它的行政区域有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岛及岛礁,它的海域面积为 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域面积的2/3,海南岛拥有岛礁600多个[3]。 2.2 关于海南海洋的体育旅游发展之劣势( Weaknesses)分析
海南岛四面环海,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是我国海上的明珠,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展海上运动项目是海洋体育旅游的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但目前还缺乏对海洋体育旅游的开发,对海洋体育旅游项目的作用还有待提高,缺乏对海洋体育旅游产品的总体规划。
2.2.1 海洋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调,文化企业规模小
在海南具有丰富并且独特的体育旅游的资源,但这些旅游资源项目较单一,普通只有观光、海水浴等产品,有待于我们开发一些品味高、竞争力强的项目。一些体现
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的海洋人文元素、潜水风情的旅游主题也吸引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另一方面,在海南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中,只是考虑了短期的利益,而且对海洋体育内涵和地域文化未能考虑完善,以至于海洋体育产品结构单一,很少有集娱乐、知识、参与性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产品。海南岛的海洋体育的旅游产业普遍存在有些问题,企业的规模并不显著;组织结构不合理;在管理方面,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与其它产业的竞争匮乏,最终导致海南的海洋体育旅游总体竞争力不强[4]。 2.2.2 海洋体育旅游意识性淡漠,产业性人才匮乏
海南虽然被人们冠以“旅游天堂”之称,自然条件优越,但是海洋体育旅游事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影响海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 管理机构有待完善以及缺乏海洋体育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导游、水手和船员等),另外海洋体育旅游管理人员的海洋体育知识不足;第二,海洋体育旅游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专营的企业,只不过有些海滨酒店为了满足住客的要求,使用交通艇作为其中的一项服务;第三,没有建造专业的船只来服务海洋体育旅游;第四,当地缺乏专业的游钓接待人员,因此一些专业的游钓团队很少前来。
2.3 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机会的( 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海南发展海洋体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加强海南的海洋体育旅游,不仅符合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同时促进海洋旅游、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丰富海洋性资源是海南岛独特优势,同时也对未来海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1年11月11日在海南岛国际会展大厅举行了以“体育旅游 时尚生活”为主题的中国体育性旅游博览会。根据海南岛的特性,博览会融入 “海洋色彩”,潜水、游艇、冲浪、空中的悬挂滑翔机……彰显出海南岛具备的开发海洋性体育旅游
产业的条件以及潜力。国家旅游局目前旅游宣传的主题是“2015中国海洋旅游年”, 宣传的口号是“体验海洋,游览中国”“海洋旅游,引领未来”“海洋旅游,精彩无限”。
2.3.2 海南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海洋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把海洋视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岛的优势之一,采取更加地开放的海洋性旅游的政策,充分发挥海洋性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体育旅游业,鼓励海洋的新兴产业,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特色的海洋体育旅游项目等。此外,有些专门对海洋性体育旅游市场的优惠性政策比如《邮轮游艇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潜水管理办法》的发布,这些旅游的政策为海南岛开发海洋性体育旅游的创造良好的环境[5]。 2.4 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威胁( Threats) 分析 2.4.1 海洋经济战略引领区域海洋体育场竞争的威胁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近些年很多沿海城市对海洋开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促进我国海洋性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 而且这些沿海城市也分别制定了自己的海洋经济战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三大海洋体育区域中心:黄海、渤海地区以天津、北京、秦皇岛、烟台为中心;东海地区以宁波(上海)、温州、台北为中心;南海以珠海、澳门、深圳、香港、阳江、湛江为区域中心。海南海洋体育,“醒”得有点晚,又处在同质化的“包围”之中。 2.4.2 保护壁垒阻碍海洋体育旅游发展进程
海洋体育的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较强,涉及不同的部门,需要政府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加强与体育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由于海南行政性隶属的关系及其复杂,地区之间协调的难度大,区域政策环境不平等,海洋体育旅游发展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的地域壁垒、所有制壁垒不能在短期消除。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各海洋体育之间难以协调的情况严重影响统一区域市场形成,影响着海洋体育资源
的合理整合,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各地缺乏协调,而海洋体育旅游整体水平难以提高[6]。
2.4.3 由于人为开发、自然因素造成的岛屿消失为海南岛海洋性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损失
海岛的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的,而是客观的现实。不说人为开发所造成岛屿的消失,就自然因素造成的海岛消失例子就很多。海南岛在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岛屿,大多是珊瑚岛,很容易受损。除一些人为因素外,岛屿正遭受自然侵蚀:海平面上升、季风影响、台风侵袭、地震等。尤其是三沙一个海洋体育地位相当重要的岛屿,常年受潮水、季风,特别是台风影响,岛屿面积缩小。 3.1 发挥政府在海洋性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
海南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开展海洋体育旅游最好的选择。而且海洋体育也已成为海洋旅游中最时尚、最受喜爱的项目之一。但海南政府对海洋性体育旅游的丰富资源没有深度挖掘,对海洋性体育旅游的促进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对海洋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规划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海南政府要制定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将发展海洋体育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措施、配套政策等充分地体现出来。
首先,做好政策引导与监管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海洋体育旅游管理和行业准入制度,稳定投资者预期,让更多民间的投资参与其中。其次是立足到资源对产业发展做出科学性规划。三是要对海洋体育旅游营业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其次,做好相关服务配套工作。根据海洋体育旅游产业的特点和游客的要求,建设吃、住、行、娱乐等配套设施,大力培育海洋体育经营和服务企业。同时,还需要建设、培育导游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和维持长期客户。
最后,要大力发展旅游协会。发挥旅游协会或类似海洋体育协会组织在扩大宣传、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的方面的职责,鼓励担当助推海洋性体育旅游角色,这将是支
撑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必然方向。 3.2 加大宣传力度和海洋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海洋性体育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广告的投入,既放眼于外,宣传和推广海南的海洋旅游产品和项目,广泛吸引海外游客聚焦海南、游览海南,也要聚焦于内,积极营造国内民众参与海洋体育、体验海洋体育的良好氛围[7]。 3.3 注重海洋体育与旅游相结合
加强海洋体育旅游,不仅能够促进海洋旅游的发展、增加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档次,还能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海南岛应将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开发海洋性体育产品的同时,还可以举行海洋体育比赛,来宣传当地的海洋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和参观。使海洋体育旅游和旅游业共同发展。
3.3.1 打造海洋体育赛事
海南岛要打造和策划大型的海洋体育比赛,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赛事。把海洋体育与海南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生态、民俗风情相结合,在开展海洋体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海洋体育活动。比如参与性强的海洋性体育比赛的项目、海洋体育的美食旅游产品,加大潜水等旅游项目的开发[8]。借助一些海洋体育性比赛,比如,国际大帆船、帆板拉力赛等,还可与国际摩托艇联合会联合举办水上的F1、CLass 1(800马力发动机)世界性顶级的赛事项目,为海南岛海洋性体育旅游宣传制造声势,打造产销对路的精品海洋体育旅游线路,优化产品的结构,创新发展的模式。让全球对海南岛体育旅游性海洋资源全面了解,提高人们参与海洋性体育旅游的意识,提升国际游客的吸引力。 3.3.2 海洋体育旅游开发与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相结合
海南岛大多数无居民的海岛具有礁美、岸险、滩美的优点,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不少海岛适合开发海洋体育项目。但是无居民海岛的基础设施的条件比
较差,生态环境很脆弱,应当开发以高档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限制环境的容量,而海洋性体育旅游符合这需要。海南岛在进行海岛旅游规划时,应深入调查,将体育基地的建设与海岛开发结合,将其打造成与国际水平接轨、能够承担国际大型比赛的海洋体育基地。
3.4 突破人才的瓶颈,吸纳海洋文化产业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是制约海南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瓶颈。 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的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懂文化、会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的海洋体育旅游人才;充分利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来培养海洋性体育旅游所需的人才;建立创业、创新平台,完善海洋体育旅游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引导人才资源向海洋体育旅游企业流动。[9]
3.5 制定专门针对珊瑚礁岛的保护法及强化海洋体育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基础上,制定针对海洋的保护法、针对珊瑚岛的环境保护,建设海岛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机制。
为了保护海南珊瑚礁岛不被海流冲刷、季风作用和台风侵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设环境评价,不能在脆弱的海洋修建住宿设施;第二,限制环境容量,对海洋保护区的环境容量进行检测,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第三,对海南海洋旅游发展需要尽快出台一个总体的规划,同时大力扶持海洋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等。第四,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保护的管理方案,让优美的海洋环境能够不断延续。针对珊瑚岛的保护,加强防波堤的建设,来阻止岸线的侵蚀,开展珊瑚保护培育的工程,在礁盘海滩多修建鸟巢,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移植栽培耐盐的植物。
通过 SWOT分析,应当看到海南海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总的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南海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要利用现有的内部优势,抓住外部的机遇,敢于挑战, 规避或解决威胁,避免或弱化劣势带来的不良影响,海南海洋体育旅
游产业会有远大的发展前程。
【相关文献】
[1]马振涛.海洋旅游,扬帆起航正当时[N].中国旅游报,2012-11-30.
[2]林永革.适应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体育产业开发[J].体育学刊,2004,11(2):34-35. [3]周慧敏,王赵洵.海南:海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N]中国海洋报,2011-10-18. [4]海洋节网.影响海洋体育的四大客面因素 [N].中国旅游网,2005-01-19. [5]王赵洵,海南:加快发展海洋体育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2-1-4.
[6]陈泽勇.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科技,2010,31(1):20-22.
[7]李春芳.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41-42. [8]曲进.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2-13. [9]刘子众.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J].体育学刊,2006,13(2):96-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