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京雍和宫的《金刚瑜伽母》则是以“纳沙”工艺绣制而成,显得极为拙朴厚重。
同风格缂丝唐卡中的精品。
13.织锦唐卡
织锦工艺分为经锦和纬锦两种,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工艺复杂,制作周期较长。特点是色泽典雅,层次丰富,图纹清晰,质地细密润滑,坚实厚重如铜钱,被古人视之为“黄金般贵重的丝织物”。织锦唐卡的产地主要在杭州,至今悬挂于扎什伦布寺9幅一套的历辈班禅缂丝唐卡,是1938年国民党人士浙江省主席黄绍竑陪同九世班禅大师来到杭州飞来峰岩壁前,发现大师对几尊元代密宗石佛造像极感兴趣,便委托当地民营企业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将一至九世班禅像用织锦工艺制成唐卡,作为礼
2.缂丝唐卡
缂丝唐卡历史悠久,源于苏杭地区。是用“通经断纬”的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质地细密、图文清晰、色彩明快,而且双面成像。此类唐卡多为汉地皇室御赐给西藏上层或由西藏提供图样在汉地加工制作。清代以前的缂丝唐卡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风格豪放,质地厚实,清代后便趋于精细华丽,层次丰富,质地较薄。如现藏于布达拉宫的宋代《贡唐喇嘛像》、明代《不动明王像》、清代《三世佛像》等,均为不同时期、不
20
一、廓唐——丝质类唐卡1.刺绣唐卡
刺绣唐卡是按照不同的表现内容,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刺绣出来的唐卡。其工艺最早源于汉地,后在藏区又衍生出多种刺绣方法,甚至用本土制作的染色毛线进行绣制,但传世精品极少。现供
鉴赏
品赠送九世班禅大师带回西藏。此后又以同样工艺为西藏定制了大量的显密二宗佛像及印度大成就者唐卡。4.缎贴唐卡缎贴唐卡最早来自汉地和蒙古的贴花工艺,主要应用于服饰及吉祥图纹装饰。后来被安多、青海藏区接纳并应用于唐卡制作。制作时先起稿,在藏纸或布面上用炭笔勾画出所要表现的内容,然后按照不同的造型和色彩选择不同的丝绸来对号入座,精准剪裁、拼贴和缝制。并用各类丝线或画笔来对五官、衣纹、饰件等局部进行深入制作或描绘。而衣袍上的图纹主要借助材质本身的花纹呈现,所以对制作唐卡的丝绸的选择十分重要,要求材质华丽,色彩丰富,图纹精美。如现藏于贡嘎县多比却廓寺的明代缎贴唐卡《药师佛》,就是缎贴与刺绣工艺结合,并镶有珍珠、玛瑙、绿松石,极为华丽、名贵。
5.堆绣唐卡
堆绣唐卡起源于安多地区,是在缎贴唐卡的基础上发展成型,被青海塔尔寺称为传统工艺的“三绝”之一。现珍藏于塔尔寺大经堂的一幅长30多米的《十六尊者像》便是以传统的堆绣工艺制作而成。此类唐卡的特点是将缎贴、堆塑、刺绣三种工艺融为一体。按传统做法十分复杂,一是在“堆”,二是在“绣”。堆艺的具体做法是按各类神像的造型精选适宜的锦缎进行裁剪,然后在缎子下方用棉或羊绒由里向外层层堆塑出面部结构和肌肉变化。要求造型准确,体积饱满、层次丰富,尤其在表现金刚护法神像时更为突出。“绣”是用
马尾毛缠上各色丝线来绣出各种图像。做适当的点染。上乘的“玛唐”除用黑要求准确精细,小到一个眼珠、一片指色勾画出五官须眉外几乎不用其他任何甲,都必须以丝线刺绣,如同彩绘唐卡颜料,全以黄金、赤金、青金及金箔等最后的线条勾勒。一幅上乘的堆绣唐卡各种天然原料,并以描金、贴金、泥金、有四条标准:一是选料精准;二是造型磨金等多种工艺手段进行绘制。尤其磨无误;三是堆出的形象逼真,立体感强;金,是用特制的玛瑙石笔在金底上“磨”四是刺绣工艺严谨细腻,决不允许用画出不同的光泽,丰富的层次及精细入微笔来勾画渲染,必须是以丝绸、锦缎、的各类图纹,其效果精美别致,细腻辉丝线本身的色彩与材质来表现唐卡的全煌而让人折服,堪称唐卡绘画艺术中的部内容。堆绣唐卡与缎贴唐卡的共同特一绝。
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明、对比强烈,3.那唐——黑唐卡
是制作大型唐卡的主要形式。
此唐卡以黑色作底,金色勾线,最二、止唐——绘画类唐卡适宜表现各类密宗本尊、护法及各类忿1.彩绘唐卡
怒神像。其制作过程与“玛唐”相似,这类唐卡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先在黑底上用金线勾勒,后用彩色对面量庞大,是唐卡艺术的主流形式。在绘部、身躯及图纹进行适当渲染。那唐讲制工艺上,主要是用各种颜料画在经过究用线的功夫和表现力,要求落笔要准,特殊处理的棉麻布或丝绢上,此类唐卡走线要稳,笔法遒劲有力,色彩单纯简早期主要受印度、尼泊尔画风的影响,洁,用透明画法渲染出神像的肌肉结构构图规范、简洁,较为程式化,基调以红、和体积,用鲜明的石色来点缀各类背光
黄、蓝为主,明代之后明显受到汉地绘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西藏本土的绘画风格,出现 “勉塘”、“钦则”、“噶玛噶则”三大主流画派,呈现青绿色彩基调。到了清代,内容题材极为丰富,品种形式更为多样,尤其是对金银的大量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气派。
2.玛唐——红唐卡
此类唐卡以红色朱砂和珊瑚为基色,以金线勾勒各种内容,最后用矿物颜料对面部、佛冠、饰件、背光等
221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鉴赏饰件,创造出梦幻般的神秘效果。如大昭寺黑底壁画《白拉姆》,满壁金线游动飞舞,但在画面的右侧画有一组供物,花为深红色,叶为暗绿色,在花叶之上精细地画上一个雪白的右旋海螺,犹如在漆黑的夜空中闪烁着的一颗明星。但也有以此法来表现显宗寂静像,如藏于布达拉宫的乾隆御制唐卡《七佛之一释迦牟尼像》纸本金绘,清代,长106厘米,宽63厘米。此套唐卡共有7幅,由清高宗于乾隆丁酉年(1777年)钦定赐给西藏的黑底金汁画。并书写汉、藏、蒙三种文字,显示出黑唐卡的独特魅力。
瑙石笔在金底上磨出不同的光泽和层次。但必须保留住黄金本身的光泽,从而使画面极为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大昭寺二楼长廊壁画《度母千佛》即是这种艺术形式的经典作品之一。魅力,从而在彩绘唐卡中独树一帜。6.版印彩绘唐卡这类唐卡是将木刻和彩绘融为一体的综合样式。其工艺首先是将木刻内容印在布、纸或绢上,然后用颜料根据黑线轮廓进行绘制。绘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厚涂法,仅借助木刻线条的轮廓,在上面以重彩进行涂绘、渲染,最后以色线进行再次勾勒定型;另一种为薄画法,是将颜料稀释,用透明画法进行绘制,其特点是色不盖线,从而更加体现木刻本身的效果,但缺乏色彩层次与线条变化。这种工艺在藏东德格地区极为盛行。
5.维唐——银唐卡维唐是以银色为背衬的唐卡。表现的主体多为各类显宗佛像,其工艺特点是以黑色和朱砂勾勒、描绘五官。用透明画法和淡彩进行立体渲染,用矿物色进行局部点缀。其艺术效果含蓄华丽、细密精致而独具特色。
由此可见,以上唐卡最为重要的是线,线的准确度,线的表现力,以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关系来构成画面优美的节奏与旋律,再加上真金白银的合理运用、艳丽色彩的局部点染,而让画面简洁但不简单,色彩单纯但不单调。并凸显线条的独到功夫,以及金银的特殊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一种以金色作底的唐卡,其艺术特
点是以纯金作底,用朱砂勾勒,以黑色描绘眉眼、发须和局部细节,用透明画法对面部衣袍和背衬进行渲染,并用玛
4.舍唐——金唐卡三、其他类别唐卡1.“扎嘎利”小唐卡
这类唐卡规格很小,一般不超过手掌心,多数以红色绘边框,而无丝边卷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归入
322
鉴赏
“可卷成一束”的唐卡系列,而属于绘在布上或纸片上用于供养、装藏的小画卡和上师加持灌顶的法器。这类唐卡的内容繁多,常常成套使用,除显密二宗神像外还有七珍、八宝、僧衣、法具。上师使用此类唐卡向弟子展示所传授的本尊形象、坛城、眷属等等,使弟子舍弃凡人之身姿而修习本尊之行相。这种唐卡也可以放置于经堂、佛塔及护身噶乌之中,作为身之所依或供养。
2.珍珠唐卡
这种唐卡是在结实的麻布或锦缎上按神佛的造型,以大小均匀的珍珠串联组合缝制而成,再以松石、珊瑚及珠宝镶嵌佛冠、饰件及五官。这类唐卡用料
讲究,工艺复杂,遗存稀少。其中最为
著名的为供养在西藏昌珠寺的珍珠唐卡《观音菩萨憩息图》。这幅唐卡长2米,宽1.2米,使用珍珠29026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松石0.55两、黄金15.5两、其他宝石0.55两,可谓价值连城。还有一幅珍藏于色拉寺护法殿的清代唐卡《带翅的马头明王》是堆绣与珍珠相结合的作品,马头明王以五彩锦缎堆绣而成,而臂钏、璎珞则使用了1300多颗大小均匀的珍珠串联镶嵌而成。另外还有在刺绣唐卡的基础上镶嵌珍珠、珊瑚、绿松石的特艺唐卡,如布达拉宫珍藏的《无量光佛坛城》唐卡便是代表作品。
3.皮唐卡
皮唐卡分为动物皮和人皮2类,均作为牺牲悬挂在护法殿内而秘不示人。据西藏工艺美术大师土登介绍,人皮唐卡最早源于苯教巫师作法的用具,后来
达拉白宫顶层一直悬挂下来,让万民百姓一睹风采。
幅面最为巨大的唐卡为甘肃拉卜楞寺所藏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喀巴大师像》,每幅高约90米,宽约36米,其气势之恢宏,令人震撼。这组巨幅唐卡均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祖及宗喀巴大师的诞生、成道、涅槃及迎请弥勒佛出世而制作,其规模宏大,足以遮盖一面小山坡。
内容最为丰富的是青海塔尔寺《释
4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宗喀巴师徒三尊》4幅清代锦缎唐卡,才作为密宗护法殿的祭祀品。还有一种规格为高30余米,宽20余米。后在起源于元代的皮雕唐卡,是以厚实的家2003年非典期间为祈祷众生吉祥安康,牛皮用特殊工艺处理后以浅浮雕刻制而又先后制作了《药师佛》和《狮子吼观成,其风格特殊,难度很高,更为罕见。
音》两幅同等规格的巨型唐卡,通过一四、巨型唐卡和微型唐卡年一度的展佛节让万民百姓瞻仰佛像,1.巨型唐卡
沐浴佛恩。
西藏唐卡在内容上极为丰富,在品最有意思的是后藏的扎什伦布寺在种上各具特色,而且在规格上千差万别。藏历五月十四至十六日对过去佛《无量最大的可覆盖一面山坡,最小的不及掌光佛》、现在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心,称之为“扎嘎利”,而二柱之间以《强巴佛》3幅巨型唐卡进行3天的展示,布画代替壁画的中型唐卡,在青海盛行,每天展一佛,而招致西藏、青海、甘肃、称之为“间唐”。
四川的佛徒香客蜂拥而至,匍匐膜拜,最名贵的巨型唐卡是布达拉宫的在1468年,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展示《释迦牟尼传》和《无量光佛》两幅锦大佛的需要,在日喀则尼玛山腰还专门缎唐卡,尺幅高55.8米,宽46.87米,修筑了展佛台。
这是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王最为壮观的是拉萨哲蚌寺一幅高第司·桑吉嘉措主持制作,为了存放此40米,宽37米的《释迦牟尼圣像》锦巨幅唐卡,还在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一座缎唐卡,每逢藏历三十雪顿节,从山岩340平方米的库房,按传统习俗每年藏顶上一直覆盖到山脚,在霞光的辉映下历二月三十日在拉萨的赛宝法会上进行金碧辉煌,其景象极为恢宏壮观。
展示,而最为隆重的是12年一次雪顿这些巨型唐卡在艺术上的共同点是节期间的晒佛活动,将此巨型唐卡从布
构图饱满,量度准确,法相庄严,色彩
2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鉴赏艳丽,而且均以名贵的五彩锦缎剪贴缝制而成。在去世前所赠送我的《宗喀巴及弟子》小画卡,在8厘米×7厘米的布面上精细地描绘了9尊圣像,而且尊尊造型生动,表情各异,法器、标志、祥云及服饰上的金色图纹精确入微,清晰可辨,让人折服。坛城唐卡向来就是高僧大德修行观想的重要法器,不仅学问最为深奥,图像最为复杂,而且千变万化,从不雷同。本人所收藏的一幅《胜乐金刚坛城》,画心67厘米×64厘米,为外圆内方的传统样式,外圆以五色卷纹、尸托林、莲瓣三城墙组成,而方形的宫城内不是通用的“井”形框架,而是以23层圆形构成。中心圆为坛城本尊宫室,向外推出5层为各类金刚眷属共216尊,然后再向外推出3组,每组分为3层,均绘制各类金刚护法共648尊。每组之间由黑、红二圈间隔,红底上绘千佛,黑底上绘佛塔、植物、动物及人物等神秘图案。由里向外层层推出各类神佛,再加上外围的方形城墙对称均匀地满绘各种神像、眷属像、护法金刚像共计2161尊,各类人物48位,各类动物100只,还有花草植物、海水祥云及佛塔等各类瑞祥之物。此唐卡布局均衡紧凑,色彩浓烈厚重,城墙内以红黄色为主,城墙外以绿色为基调,从而在色相的对比中突出了方框内的宫室及城堡内的丰富变化和层次,而不感丝毫杂乱。最绝妙的是以微画的方式所精心绘制的2161尊神像,每尊佛像仅一粒青稞大小,在放大镜下可见流畅的线条、明显的五官、生动的姿态,甚至连手持的法器也清晰可见。全画既精细入微,又气势壮观,成为微画坛城中样式罕见的精品。2.微画彩绘唐卡与用于展佛的巨型唐卡相反的是一批用于供养观想和灌顶用的微画唐卡,最具代表性的为各类坛城唐卡、千佛唐卡、上师供养图唐卡及“扎嘎利”小画卡四类,这类唐卡的共同点是佛像众多,画面复杂,但幅面不大。故对绘画工艺要求极高,对面部的五官、身相、服饰、法器、标志必须在方寸之上造型准确,精细描绘,深入刻画,而造就了一批微画大师,如康区著名画师朗卡杰,他可以在一幅唐卡孔雀屏中心4平方厘米中精细地绘制出噶举派大师米拉日巴在山而我的藏画启蒙尊师、原十世班禅洞中修行的情景。.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画师、勉萨画派第六代传人波西洛则能在磨平的半颗青稞上画出3尊佛像,他1.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2.密宗灌顶小唐卡“扎嘎利”之三3.扎嘎利小唐卡 高僧图4.皮唐卡 72x53cm5.四臂玛哈嘎拉 黑唐卡6.堆绣唐卡 时轮金刚(作者简介:叶星生,四川成都人,1948年8月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西藏博物馆名誉馆长,西藏大学客座教授。曾为西藏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524鉴赏.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