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2017年8月 总第271期 中目砚甙树装备 SSCN1N116.-4994/I72.143- 8 陕西民亦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马祯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摘要:陕西民办高校是我国民办教育的“硅谷”,但由于西部经济发展与高校发展的脱钩,导致经济转型发展阶段,陕 西民办高校的人才供给侧改革较为落后,校企合作呈现出分散化、短期化等特点,不利于民办高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 此,依据教育生态理论,提出了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生态定位和构建途径以及优化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定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A Study o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Shaanxi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aZhen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ll,710105,China Abstract:Th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the Silicon Valley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However, due to the decoupling of the we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fotin of hte talents of Shaanxi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backward.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diversiifed and short. But also puts fonvard the ec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ways an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nu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ben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educational ecology.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sitio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long-term mechanism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才 科高校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 需求急剧上升,倒逼了教育的开放,民办高校如雨 其中有6所纯民办高校和2所独立学院。这些高校均通 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陕西省作为教育大省,也成为 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在区域经济范围内根据企业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最早发源地。陕西省民办高校 的发展需要,协商开展校企合作,或是设立研究院搭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从创新办学模式、开拓办学 建校企合作平台,但是由于合作层次浅,主管机构监 思路、民办教育管理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了先锋作 管不足,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生命力很短,甚至合作 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向“普 一两年,原有的合作模式在执行时频频破产。很多专 及化”发展【1 后,高校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矛盾升 业开展校企合作时出现了“一头热”现象。尤其是建 级,属于三本或高职的教育层次的民办高校,录取 校时间短,资源积累较薄弱,长效的校企合作难以建 分数与二本差距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下降,人才培养 立,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明确自身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 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缺失,最终导致教育生态系统 定位,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才能可持续地适应和服 严重危机。2015年11月,国家出台了《引导部分地方 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研究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长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陕西省教 效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可 育厅于同年l2月下发了第43号文件,公布14所普通本 持续发展和特色化发展。 从教育生态学理论视角分析建立陕西民办高校建 作者简介:马祯,硕士,副教授。 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尤其是校企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 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关键因素以及生态系统的建立, 年课题《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r编号: 是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持续发展 SGH16H308)主要成果。 尤为必要的课题。 61 ISSN1672.1438 中国地代树袭各 2总第2017年871月 期 CN11-4994/T 1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 生态定位 陕西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围绕陕西省产业结构 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民办高校在教育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发挥的功能以及生态因子的影响,从 人才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的转型。陕西省十三五规划 提出陕西经济要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协 同拉动型转变,依据陕西省重点打造信息服务、旅游 休闲、健康养老和外向型经济等建设,陕西省民办高 校应建立起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 为本位,加大职业素质、职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确 立以岗位标准为规范的专业设置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生态定位[2],在对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行业广泛调 研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课程,从知识、能力、素质 三大层次上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构 建好实用性、技能型与职业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的长效 机制,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2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 基础 2.1办学模式灵活 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可以是以产养学、也可以是 以学养学。陕西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多为以学养学模 式。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下,陕西民办高校 可以创新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扩大办 学资金的来源,也可通过PPP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的 资本合作模式【3】。 2.2 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民办教育的诞生始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市场对人 才的需求,也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下市场对人才的 需求。在经济转型时期,陕西民办高校就业区域的 变化反映了人才需求的变动,陕西省民办高校毕业 生就业去向调研结果显示,2008.2012年有53.5%的毕 业生流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反映出 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并没有服务于地方经济,2013年后 这一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 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吻合,其次还有社会原因和家庭 原因等。陕西民办高校专业调整机制灵活,在“一带 一路”战略下,结合专业发展基础,依托陕西作为丝 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和陕西省旅游、文化和教育等优 势,顺势调整旅游、物流、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相对应 62 的专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升级。 2.3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有基础 陕西民办高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西 安翻译学院的多语言优势、西安欧亚学院的管理与 经济学科,西京学院工程与机械、西安培华学院的 艺术与传媒和医学等优势错位发展,合理布局。并 与行业企业开展了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在校企 合作联合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拥有较先进的 理念和管理经验。 3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过 程中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生产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是美 国的7.4%,反映出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低下,同 时也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适应性和职 业能力弱的特点。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方对人才的 需求就越旺,那么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就应更为密切。 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流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较多, 校企合作的区域性表现不明显,呈现了利用政府鼓励 政策等滞后等特点。 3.1 陕西民办高校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及地方 政府的鼓励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倡开展校企合作,发布了多项 鼓励政策,例如对企业的给予优惠税收,给学校予以 补贴等,但是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宣传,以及学校与 企业如何协同运用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政府补贴和人 才服务的区域差异,使得学校和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校 企合作的鼓励政策。 3.2 陕西民办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互通机制建立 较难 陕西民办高校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但与行业企 业的对接都是“单打独斗”,这样各高校同质化的培 养难以避免,例如“××酒店管理订单班”在西安欧 亚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均有设置,但 是合作期限均很短,持续的、有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建 立,缺乏行业协会指导和政策的引领。 3.3 陕西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下校企合作 存在短期行为 陕西民办高校办学机制较为灵活的条件下,市场 对人才的需求会直接影响民办高校专业的设置,即哪 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会“一窝蜂”地开设相应专 业,之前建设比较成熟的专业却因为人才需求量减少 2017: ̄--8月 总第271期 中目砚戒苏青装备 ISSCN1N11672.1438 4994/T -而停招或少招。所以校企合作方面,也会因为高校的 专业建设倾向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很难建立长期的合 作关系。 3.4缺乏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 校企合作的成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陕西民 办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多地服务于长江经济带、珠江经 济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 在于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不明确,没有确定人 才培养的服务面向,由此产生了地方鼓励政策的不 适。地方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外地 企业由于距离成本、管理和观念等因素也难以有针 对性地开展。 4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 的措施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基于 陕西民办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定位,从而明 确培养人才的定位,并通过生态循环良性地可持续发 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间的桥 梁作用,人才的供给侧改革须有引领产业方向的发展 的前瞻性,在此基础上,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机制 的建立构思如图1所示。 图1高校校企合作结构图 4.1 搭建陕西省校企合作平台 由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民办学校、 企业搭建多校多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平台,在技术 成果转化、合作研究、实习实践、校企双导等方面开 展合作交流[4】。利用大数据集中资源,以科技成果转 化、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为切入点,建立校企互 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智能化校企合作环境, 实现校企对接、教育与产业对接以及专业与岗位的有 效对接。 4.2 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保障和法制保障 由政府设立校企合作奖励和优惠政策,通过校企 合作专项资金,鼓励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开展 校企合作。同时将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须 环节,并法律化、指标化。高校应把学生在合作企业 的实习考核作为毕业条件,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应在 发改委备案,进而享受税收、专项经费的支持,保障 校企合作的有效执行。 4.3 行业协会有效组织协调校企合作 行业协会是企业和学校的纽带,在行业协会的指 导下,分专业,共建合作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 孵化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学生实习、教师深 入企业挂职锻炼,企业职工培训、“双师型”教师建 设、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领域和企业开展深层次合 作。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 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校 企合作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5】,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 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4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生态优化 依据生态位原理,由陕西省政府、教育厅以及行 业协会、民办高校等共同建立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的生态环境,保证政策的落实,政府通过政 策推动校企合作,教育厅跟进服务,行业协会协调, 校企合作平台统一资源,共同服务陕西“一带一路” 核心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协 同效应。并以学校为主体,遵循限制因子定律,优化 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卢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宄:基于协同创新视角[J】_ 现代教育管理,2016(2):106.107. 【2】 晏然.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15(20):8—9. [3] 罗晓晔.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 丛.2015(7):8. [4] 魏志军,戴浩.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 者2016(12):248. [5】 李见新.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5- 04—02.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