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doc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doc

来源:爱站旅游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向星政

贵州省水城县环境保护局 贵州省六盘水市553600

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牛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 战。积极应对空气环境质量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也是加 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指整个环境监 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木文将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 的具有法律效益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 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工作。

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 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 境执法监督的基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环境监测 可以搞清楚污染物种类和分布状况,明确污染途径,预测污染变化趋势,预警可 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来测定、获取、解释、运用数 据。环境监测还可作为环境执法监督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仲裁,环境监测在正确认 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 和环境的关系,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 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为环境管理和 经济建设服务,及吋

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环境质量信息及变化趋势,为 有关部门在监督污染物排放、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以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方 面提供决策依据。环境监测是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技术依据。通 过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和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可以确定环境是否受污染、污染 危害程度、受何种污染物污染等,这就为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提供 技术依据。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2.1制度上的漏洞

我国许多环境监测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与整体监测业务的工作量 不匹配,监督检查和质控力度比较薄弱。除实验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健全外, 其他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质控项目有限,质控措施单一,整 个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严重滞后于环境监测能力的发展,质量管 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相对不足,相关设备、物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基础技术理论 研究缺乏,标准样品等相关技术研发投入较少,质控指标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 均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2人员素质问题

承担质量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应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具备广泛的专业知 识以及实践工作经验。部分质量管理人员从未参与过现场监测或实验室分析等基 础性工作,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开展监督检查或质控工作比较机械,不利于质量 管理工作水帄的全面提高。

2.3管理意识较差

领导的管理意识直接关系着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很多监测站 领导往往忽视这个问题,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领导不重视的情况下,监 测人员极易表现出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和贯彻质量体系的自觉性,对质量管 理人员的工作不愿配合或存在抵触情绪,致使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缺少执行

力。

3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维护 3.1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体系有效运转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 首先,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监测站每个科室和人员 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层层监 督,层层把关,真正把监测质量搞好。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进行 必要的考核,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奖罚。再次,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立包括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报告编写、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基础工作的程序,把质量建立在依据标准、精确计 量和严格监督的基础上,确保监测计划、操作规程及各项技术文件的准确无误, 使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能迅速、准确、畅通地得到反馈和处理,保证质量管理体 系的持续改进。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 力建设和运行保障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所 需资金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除此之外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所需资金, 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

3.2人员素质加强

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增强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始终是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除了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外,还 应该坚持开展监测技术、标准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进 一步规范监测行为,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 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 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应全面提升监测人员质量意识, 树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观念,这是切实做好质量管理 工作的基本保证。再次,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教育工作,使每一位成员从思想上关 心质量、重视质

量并自觉参加质量管理,才能使质量管理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因此质量教育是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通过有组织、有步骤地 普及、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可以提高 人员素质,防止知识老化、陈I口,为提高监测质量打下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3质量管理新模式应用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应覆盖环境监测的全部领域、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因 此,应尽快拓展质量控制领域,将新的监测领域如:污染源在线监测、污染物总 量控制监测、水质和空气自动系统监测以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工作纳入质 量控制的范畴。应针对新型实验室分析测试设备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快速发 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另外,要不断探索新的 质量管理途径、寻求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最后,各地应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项目 实施定期调度机制,及时掌握情况,严格考核验收。

3.4引入市场力量

引入市场力量参与环境监测,使环保部门直属环境监测机构逐步退出涉行政 审批和竞争性监测领域,可缓解现阶段人手不足与监测任务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 也有助于监测站冋归公益性的本质。但这需要合理界定其事权,并足额提供相应 的财力保障,从而维持监测队伍和能力的总体稳定,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华丽转 身。各级环保部门直属监测机构也要勇于调整工作重心,主动有为,当好监测市 场的技术裁判员和技术监管者。

3.5管理意识的提高

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质量管理体系 中明确规定各管理层的职责,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 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证资源配备,加大管理力 度。

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 数据的

支持。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垂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加强 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 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夏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 23 (1): 3-5.

⑵袁海勤•关于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思考[J]•环境科技,2011,

24 (zl): 71-73.

[3]孙洲.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魅力中国,2014, (16): 43-43.

⑷郑怀礼,龚迎昆•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技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

23 (2): 411-414.

[5]陈斌,陈传忠,赵岑等•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

测,2015, 31 (1):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