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三基考试(病理科)精选试题及答案(六)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医学三基考试(病理科)精选试题及答案(六)
医学三基考试(病理科)精选试题及答案(六)

1.简述皮肤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诊断要点。

2.列出你所熟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名称和病理学改变. 3.何为肺结核病原发综合征?

4.试述脑膜瘤的组织学分型和常见类型。 5.试述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 6.描述子宫内膜增殖症的类型及镜下特点. 7.肿瘤组织的异型性包括哪些方面? 8.酒精性肝炎的主要病变是什么? 9.炎症时液体的渗出与哪些因素有关? 10.简述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诊断依据。 11.细胞损伤时细胞核可以出现哪些变化? 12.试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变化。

13.卵巢表面上皮肿瘤主要分哪几类(至少列出6类)? 14.试述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诊断标准. 15.试述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镜下特点。 16.简述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17.试述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的镜下变化特点,分几级? 18.试述胰岛细胞肿瘤常见的组织结构,判断恶性标准. 19.简述阑尾常见的除阑尾炎以外的其他炎性病变。 20.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分哪几类(至少列出5类)?

21.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殖症的鉴别。

22.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主要脏器可能发生的病理变化。23.请描述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病理学特点及需要和其鉴别的肿瘤。 24.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 25.简述肛管泄殖腔源癌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26.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

27.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本过程及各期有何组织学特征? 28.什么是坏疽?分哪几种类型? 29.简述急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 30.试述法洛四联症。

31.简述快速病理诊断的应用范围.

1

32.试述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形态特征。 33.简述阑尾常见的非炎性病变. 34.高血压脑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5.请描述子宫颈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是什么?它的常见类型及其组织学形态. 36.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按其组织发生可分为哪三大类?请各举出一种疾病为例.

37.卵黄囊瘤主要的组织学结构是什么? 38.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标记物包括哪些方面? 39.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40.简述坏疽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

41.肺癌的扩散转移途径有哪些?并各说出一个以上的部位? 42.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病理诊断特点是什么? 43.何为第二苗勒系统疾病?

44.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列出5种以上)? 45.请列出外耳腺上皮起源的良恶性肿瘤各两个种类。 46.试述膀胱移行细胞癌分为三级的依据。 47.试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48.临床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还有三个亚型,分别是什么? 49.简述鲍温病的诊断要点。

50.请以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例说明其病理形态学变化. 51.完全性葡萄胎(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的组织学特征是什么? 52.试述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组织学特点。

53.黏液表皮样癌中可见哪几种类型瘤细胞?其与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和预后有何关系?54.Wegner(威格奈)肉芽肿的典型病变是什么? 55.尸体解剖病理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56.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57.生发中心的进行性转化的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58.以结核结节为例,试述肉芽肿性炎的病理变化. 59.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要点。

60.口腔Wegener肉芽肿病变性质和镜下变化是什么? 61.描述子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要点。 62.试述慢性胃溃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2

63.肿瘤的扩散有哪些途径?

6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镜下变化有哪些? 65.简述皮肤转移癌的特点。 66.哪些情况下不宜做冰冻病理? 67.恶性肿瘤细胞核的异型性有哪些? 68.试述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69.试述涂片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 70.试述甲状旁腺增生与甲状旁腺腺瘤的鉴别。 71.试述眼眶炎性假瘤的镜下诊断要点. 72.简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 73.何谓压迫性萎缩?举例说明其演变过程及机制. 74.卵巢(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75.试述动脉瘤的组织学分类。 76.简述癌与肉瘤的鉴别要点.

77.简述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和主要诱因。

78.简述胸腺瘤WHO(1999年)分类和各类型主要组织学特征。

79.某患者肺部X片显示局灶性单发阴影,你考虑有哪些疾病或肿瘤的可能。 80.睾丸卵黄囊瘤的镜下变化有哪些? 81.肺气肿有哪些基本类型?

82.为什么会有白色血栓、混合血栓和红色血栓之分? 83.试述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癌的区别。 84.试述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

85.简述肠伤寒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86.简述原发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要点。 87.试述膀胱移行细胞癌分为三级的依据。 88.简述大肠癌Dukes分期。 89.试述支气管扩张症。

90.泪腺混合瘤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91.睾丸精原细胞瘤分几个亚型?试述各亚型的主要特点. 92.试述1种肿瘤的超微结构诊断要点。 93.肉芽组织的功能是什么?

94.试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病变的病理学区别。

3

95.肝母细胞瘤有哪些形态特点? 96.伯基特淋巴瘤的显微镜下特点是什么?

97.列出三个以上病原体感染后肠道溃疡的形态特征。 98.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99.简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100.牙源性钙化囊肿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牙源性混合性肿瘤,镜下见影细胞及其钙化为特点。该肿瘤分几型?哪一种为恶性?哪一种易复发?

101.急性粒细胞(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诊断特点是什么? 102.心肌梗死常见的合并症及后果有哪些? 103.试述淋巴结Rosai—Dorfman病的组织学特点。 104.试述胸膜间皮肿瘤的分类. 105.简述阑尾常见的良、恶性肿瘤。

106.中耳最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是哪一个肿瘤? 107.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的含义是什么?

108.简述角化棘皮瘤与分化性鳞状上皮癌的鉴别诊断。 109.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是什么? 110.肝细胞坏死有几种类型?

11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的继发变化有哪些? 112.简述弓形虫感染后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 113.简述各种腺瘤癌变的几率和病理诊断。 114.肺雀麦细胞癌的细胞学形态特征有哪些? 115.简述梅毒感染后的组织学变化。 116.简述HIV感染后的并发症。 117.简述细胞损伤的原因。 118.血栓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19.列出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名称并简述其发生的机制。 答案:

1.皮肤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诊断要点是:(1)红斑期:仅在真皮乳头内及乳头下方有炎症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一定量的组织细胞。其亲表皮性是在表皮内出现单核细胞,与周围角朊细胞间有一透明晕分割,偶见数个单核细胞密集,周围绕以空白晕形成Pautrier微脓疡.较晚的皮损可见深染扭曲核,有的渗入表皮内。(2)斑块期:可出现3种变化:①一定量的MF细胞:核深染、扭曲折叠成脑回状,外形不规则的单一核细胞。②真皮浸润呈带状或斑块状,深层亦可被累及.③

4

亲表皮现象,表皮内Pautrier微脓疡.斑块期单一细胞可侵入附属器上皮,继发黏蛋白变性。(3)肿瘤期:瘤细胞浸润弥漫稠密,占据真皮全层,并侵入皮下脂肪组织,部分可浸润破坏表皮导致溃疡形成。

2.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如下:(1)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慢性滑膜炎的改变,滑膜细胞增生,滑膜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明显的血管增生。最终可导致关节纤维化和钙化,引起永久性关节强直。关节外其他组织,如皮肤、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等也可发生病变,形成具有特征性的类风湿小结,即由纤维素样坏死、上皮样细胞和肉芽组织构成的上皮样肉芽肿.(2)口眼干燥综合征: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受累腺体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腺体结构的破坏和腺体萎缩。(3)硬皮病:病变主要累及结缔组织,以全身多个器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为特征.(4)多发性肌炎:病变主要累及肌组织,以肌肉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肌纤维的变性和再生为特征表现。

3.肺结核初发患者,在肺部形成一个原发的病灶,结核菌沿淋巴管引流至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这三者称为肺结核病原发综合征。

4.脑膜瘤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①内皮型;②纤维型;③过渡型;④砂粒型;⑤血管瘤型;⑥微囊型;⑦分泌型;⑧化生型。以前三型最为常见。

5.淋巴结部分或全部受累;其基本结构破坏,病灶由许多境界不清的、模糊的、大而深染的结节状组成;结节内在小淋巴细胞的背景上散分布着L&LH型R-S细胞,诊断性的R—S细胞常常缺如.

6.子宫内膜增殖症分为:(1)单纯型增殖: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局部区域密集,腺体小而圆,腺上皮假复层排列,间质致密。(2)腺囊型增殖:腺体不同程度扩张、弯曲,形成小囊状,腺上皮假复层排列,可呈乳头状向腔内突出,间质比单纯型更为致密。(3)腺瘤型增殖:腺体高度增生密集,出现背靠背现象,腺上皮复层排列,极性紊乱,但细胞无异型性.(4)不典型增殖:在腺瘤型增殖的基础上出现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腺上皮复层排列,细胞核增大,深染,出现核分裂,细胞极性丧失。

7.肿瘤组织的异型性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其中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又包括多形性、瘤细胞胞浆改变和间变。

8.酒精性肝炎的主要病变:①肝细胞脂肪变性;②肝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③肝细胞浆中出现Mallorg小体(酒精透明小体);④窦周及中央静脉周纤维组织增生。

9.炎症时液体的渗出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10.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局限于大肠的弥漫性病变;没有深裂隙溃疡和肠壁窦道;没有透壁性淋巴组织积聚和肉芽肿。

11.细胞损伤时核的改变有:(1)核大小的改变:核的增大可见于细胞受损时,最常见为细胞

5

水肿。当细胞功能下降或细胞受损时,核的体积则变小,染色质变致密,如器官萎缩时,与此同时核仁也缩小。(2)核形的改变:核的多形性和深染特别多见于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核的异形性。核形可为肾形、核形、印戒形等。(3)核结构的改变:染色质边集、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核的结构改变为核和细胞不可复性损伤的标志,提示活体内细胞死亡(坏死)。(4)核内包含物:在某些细胞损伤时可见核内出现各种不同的包含物。(5)核仁的改变:核仁的大小和(或)数目的多少常反映细胞的功能活性状态,大和(或)多的核仁是细胞功能活性高的表现,反之则细胞功能活性低。

1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变化:①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以至消失。②胃黏膜表面上皮和(或)腺上皮化生,化生的腺体呈小灶性、片状或弥漫地分布于胃黏膜内。③固有膜内结缔组织增生,并出现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有淋巴滤泡形成。④黏膜肌层增厚.

13.卵巢表面上皮肿瘤主要分为:①浆液性肿瘤;②黏液性肿瘤;③子宫内膜样肿瘤;④上皮一间质性和间质性肿瘤;⑤透明细胞肿瘤;⑥移行细胞肿瘤;⑦鳞状细胞癌;⑧未分化癌;⑨混合性上皮肿瘤.

14.(1)肯定恶性指标:①转移;②浸润至临近器官;③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2)潜在恶性指标:①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道〉4cm;②核分裂像:在胃部〉5个/50HP,在肠道≥1个/50HP;③肿瘤坏死;④核异型性明显;⑤瘤细胞丰富;⑥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诊断为潜在恶性间质瘤,具有二项“潜在恶性指标\"或具有一项“肯定恶性指标”诊断为恶性间质瘤。

15.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镜下特点:瘤细胞形态多样,可与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和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相似,故分为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和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1)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瘤细胞胞浆不易见到,仅在胞核间看到丰富的纤维网。细胞核稀疏,排列不均,呈圆形、椭圆形,淡染,核膜清晰,略呈空泡状.无核分裂.间质少,主要为毛细血管,血管内皮不增生。(2)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瘤细胞较稀疏,分布不匀,核周有少量胞浆,胞突少而短,细胞间多为无结构嗜酸性基质,常有微囊。单纯的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罕见,多伴有纤维型星形细胞瘤。(3)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瘤细胞肥大,胞浆丰富,多边形或境界不清,胞浆嗜酸性,均匀一致,核偏位,浓染,突起多少不一.

16.恶性黑色素瘤需与色素痣、幼年性黑色素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梭形细胞鳞癌、腺癌、鲍温病、派杰病、上皮样肉瘤等鉴别。主要鉴别要点辅以免疫组化、电镜结合临床病史和特征。

17.前列腺上皮内肿瘤的镜下变化特点: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层次增多,排列拥挤,核大、嗜碱,核仁增大,呈现轻重不等的异型性,但无浸润现象,基底细胞常存在。依照细胞异型程度分为PINⅠ、PINⅡ和PINⅢ三级。

6

18.胰岛细胞肿瘤常见的组织结构是:①带状、小梁状或脑回样结构。②腺泡、导管样结构。③实性、弥漫性或髓样结构。恶性标准: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19.阑尾常见的除阑尾炎以外的其他炎性病变:如阑尾结核、阑尾克隆病、阑尾放线菌病、嗜酸性阑尾炎等。

20.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分为:①无性细胞瘤;②卵黄囊瘤(内胚窦瘤);③胚胎性癌;④绒毛膜癌;⑤畸胎瘤;⑥多胚瘤;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21.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有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等,其中以子宫内膜样癌最为常见。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殖难以区别,对于需要保留生殖能力的年轻病人,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子宫内膜样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殖在腺体的排列、形态及是否出现间质浸润方面都有不同,尤其是间质浸润是诊断高分化腺癌的首要标准。

22.当单纯的二尖瓣狭窄时,心室舒张期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流受阻,左心房的血不能完全进入左心室,淤积在左心房,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同时,左心房压力增加,当血液淤积超过左房的代偿能力,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临床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血等。肺静脉高压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进一步诱发右心衰,发生体静脉的淤血。在这一过程中,左心室未受累。

23.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呈息肉状突入宫腔或阴道,侵犯子宫肌层,肿瘤内同时出现肉瘤和癌的成分.肿瘤组织内出血、坏死常见。免疫组化:肿瘤组织可同时表达上皮及间叶标记.恶性中胚叶混合瘤需要和发生于子宫的其他恶性肿瘤予以鉴别,如子宫内膜腺癌、葡萄簇肉瘤及其他肉瘤.

24.根据病变的轻重,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普通型及重型两大类,在普通型中又分急性及慢性两大类,急性有急性黄疸型及无黄疸型。重型中可以分急性和亚急性两种.

25.肛管泄殖腔源癌也称移行上皮型原始泄殖腔源性癌,起源于原始泄殖腔残留上皮。多发生于60岁以上,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肿瘤多位于齿状线及其上、下方,多见于前壁.本病没有特殊的症状和体征,易于和其他肛周病变混淆.肉眼改变呈扁平肥厚状或息肉状隆起,质硬界清,直径通常小于3cm,镜下组织形态可分为三型:①小细胞基底细胞样癌;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③移行细胞样癌.前两者为高分化型,后者为低分化型.

26.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包括:(1)局灶性肺结核.(2)浸润性肺结核.(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4)干酪样肺结核。(5)结核球.(6)结核性胸膜炎.

27.(1)内膜水肿期:病变区内膜呈胶冻样扁平隆起,光镜下内皮间隙增宽,有血浆蛋白浸润。(2)脂纹:动脉内壁呈淡黄色条纹病变,光镜下局部聚集小片泡沫细胞,但无细胞外的脂质沉积。(3)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镜下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为成片的泡

7

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平滑肌,基质增加,出现细胞外的脂质沉积。(4)粥样斑块:纤维斑块深层细胞发生坏死。光镜下斑块深层见无定形的坏死崩解物、胆固醇结晶,纤维素形成的脂质核心,周围纤维和平滑肌增生.

28.坏疽为组织坏死后又发生了继发性改变的结果.当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即成为坏疽,坏疽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9.急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充血、水肿、小血管周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灶性坏死,肌层水肿。

30.法洛四联症即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

31.快速病理诊断的应用范围有:①确定病变性质;②确定切缘情况;③判断组织来源;④特殊检查需冰冻切片做免疫组化和特染。

32.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的主要形态特征是:①幼稚的横纹肌细胞;②原始间叶细胞;③丰富的黏液样基质;④紧靠黏膜下方有“形成层”.

33.阑尾常见的非炎性病变:黏液囊肿,黏液性囊腺瘤,腺癌,囊腺癌,类癌,阑尾的结石,阑尾套叠、扭转、内翻等等。

34.高血压脑病出血的主要原因:(1)当脑内小动脉痉挛时,局部组织缺血,酸性代谢产物聚积。由于局部组织酸中毒、缺氧,小动脉通透性增加,同时血管内压力增高,引起漏出性和破裂性出血。(2)高血压病人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局部形成小动脉瘤,易发生破裂出血。(3)大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神经核区域,尤以豆状核区为多见、因供应该区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受到较高的血流冲击,易破裂出血。

35.子宫颈恶性肿瘤以鳞形细胞癌最为常见。宫颈鳞癌根据病变的程度分为以下类型:①原位癌:表皮各层细胞异型性明显,但基底膜完好,无间质浸润;②微小润癌:癌组织早期间质浸润,浸润的深度从表皮基膜向下不超过5mm,无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③浸润癌:癌组织浸润间质的深度超过基膜下5mm.浸润的癌组织呈巢团状、宽条状、树枝状或片状。

36.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可分为三大类:(1)牙源性上皮类:如成釉细胞瘤。(2)牙源性间叶类:如牙源性黏液瘤。(3)牙源性混合(上皮和间叶共同发生)类:成釉细胞纤维瘤。

37.卵黄囊瘤主要的组织学结构是:①网状结构,是由扁平或立方上皮衬覆的疏松网状腔隙。②内胚窦样结构,由上皮和血管组成血管套样的结构,中心为毛细血管,血管周围有一疏松的结缔组织区,边缘被覆立方或低柱状胚胎性上皮。③多囊泡结构,出现大量囊腔或囊泡,围以致密的结缔组织间质。④腺样结构,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腺腔组成,腺上皮为扁平或立方形,当肿瘤腺体以腺体成分为主时,酷似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要注意鉴别.⑤卵黄囊瘤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常可见伊红色PAS阳性的透明滴.

8

38.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标记物包括上皮性标记物和特异性和(或)相对特异性上皮标记物。 39.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病变特点:胆囊壁除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外,还可见大量泡沫样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的肉芽肿.

40.坏疽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阑尾各层均见出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常继发穿孔。 41.肺癌的扩散转移途径是:①直接扩展:胸膜、纵隔、心包、食管。②淋巴道转移: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③血道转移:脑、骨、脏、对侧肺、肾上腺、肾等。④种植性转移:胸膜、膈肌.

42.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病理诊断特点:①临床上血尿中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升高、骨破坏、血钙升高、尿蛋白可阳性;②病理学骨髓活检有大量幼稚增生的浆细胞或浆样淋巴细胞,呈结节、弥漫或灶性分布.

43.第二苗勒系统疾病是由于腹膜间皮,特别是女性盆腔部位腹膜间皮有很强的苗勒上皮及间质化生的能力,称为第二苗勒系统。由此发生的腹膜原发性疾病,称第二苗勒系统疾病。

44.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有:有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动脉瘤、羊水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5.外耳腺上皮起源的良性肿瘤有:耵聍腺瘤、圆柱瘤、生乳头汗腺瘤。外耳腺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有耵聍腺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表皮样癌。

46.膀胱移行细胞癌分为以下三级:Ⅰ级:乳头状,可浸及固有膜。Ⅱ级:部分乳头、部分菜花异型性明显,可浸及肌层。Ⅲ级:菜花或斑块状,异型性明显,浸及肌层深部(可达邻近器官)。

47.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坏死组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腔,有时周围形成明显的脓肿膜.蜂窝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炎症的全身表现明显。

48.①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②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③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49.鲍温病的诊断要点是:①表皮棘层增生伴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②表皮排列紊乱,出现许多高度异型细胞,核分裂像增多;③表皮内可见异型角化不良细胞;④表皮突延长、增宽,基底细胞显著异型,基底膜完整;⑤真皮上部常有炎细胞浸润。

50.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1)肉眼变化:肿瘤体积较小,一般直径约2cm,肿瘤大多数发生于黏膜下,境界清楚,无包膜,实质性,呈灰白或灰红色.(2)镜下变化: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结构,细胞之间为纤细的纤维性间质所分隔,纤维间质内血管或血窦,形成所谓的器官样结构。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细胞质伊红染色。细胞核圆形,大小和染色均较一致,核分裂甚少.

51.完全性葡萄胎(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的组织学特征是:①绒毛间质幼稚化、高度水肿,常形

9

成“中心池”,绒毛圆钝、分叶或息肉状外观;②滋养细胞弥漫性增生;③绒毛间质血管消失或明显减少,可见有核红细胞;④绒毛间质中常出现核碎片。

52.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组织学特点:由增生的组织细胞形成“淡染区”,该淡染区内巨大的组织细胞胞质中吞噬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对应的“深染区\"则为增生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53.黏液表皮样癌中可见3种细胞类型: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根据癌组织中三者比例分为高分化、低分化和中分化三种类型,高分型为低度恶性,预后好,以黏液及表皮样细胞为主,中间细胞少见。低分化型为高度恶性,预后差,以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罕见黏液细胞。中分化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54.Wegner肉芽肿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鼻腔、鼻窦、咽喉、气管),肾脏等。典型的病变为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及小静脉,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早期有粒细胞浸润,继之为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最后纤维化.血管壁及其邻近可见肉芽肿,中心坏死,周围有多核巨细胞.

55.(1)病理诊断:①主要疾病诊断(包括与死亡有直接关系的疾病).②继发疾病(与主要疾病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疾病)。③伴发疾病(与主要疾病在发病机制中无密切联系的疾病).(2)死亡原因及死亡机制的诊断依据。(3)讨论:包括①初步确定本例的主要疾病;②分析各种病变的相互关系;③初步确定死亡原因。

56.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包括:(1)肝细胞变性坏死:①细胞水肿和嗜酸性变;②肝细胞溶解性坏死和嗜酸性坏死。(2)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散在性或灶状浸润于肝小叶或汇管区内.(3)肝细胞再生。(4)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

57.生发中心的进行性转化的组织学特点: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增大,外套层小淋巴细胞增生并伸入生发中心内,生发中心的固有成分被伸入的小淋巴细胞分隔,以至生发中心消失。

58.以结核为例,肉芽肿性炎的病理变化包括:干酪样坏死、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炎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59.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要点是:(1)真性乳头形成。(2)滤泡上皮细胞肥大,核拥挤、重叠。(3)毛玻璃样核。(4)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5)间质内出现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

60.口腔Wegener肉芽肿是原因不明的,以侵犯血管为主的坏死性肉芽肿病变。镜下变化之特征为坏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血管壁有类纤维蛋白变性,结构消失,均质化。血管周围大量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坏死灶.

61.子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及生长范围、生长方式,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核分裂,有无坏死等均有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细胞的异型性及核分裂像。

62.慢性胃溃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①肉眼变化:溃疡多为单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小

10

于2cm,溃疡边缘整齐、平坦,底部覆以白苔,溃疡边缘黏膜皱襞呈放射状向溃疡中心集中.②镜下变化:溃疡的周壁和底部由表层向深部分为四层: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

63.肿瘤的扩散包括直接蔓延和转移,其中转移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6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镜下变化:①白髓滤泡反应性增生;②红髓组织细胞增生;③髓索及边区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④髓样化生;⑤窦壁管化。

65.皮肤转移癌的特点是:①常为多发;②多发的肿瘤结节大小常较一致,无较大的主瘤结节;③位于皮下,皮肤常无破溃;④进展较快,常可查出内脏或淋巴结内的原发瘤;⑤组织学形态不同于来源皮肤表皮或附属器的恶性肿瘤,难以归类于皮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某一组织学类型.

66.不宜做冰冻病理的情况有:①常规活检可以确诊;②涉及截肢或严重影响功能的广泛根治标本;③组织小于0。2cm;④脑组织;⑤骨或钙化组织;⑥主要依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判断良恶性的肿瘤;⑦软组织定性靠核分裂像;⑧淋巴结确定是否为淋巴瘤;⑨已知为传染病标本.

67.恶性肿瘤细胞核的异型性有:①核增大;②核染色质深染、粗糙,呈块状,分布不匀聚于核膜下;③核畸形;④核质(浆)比失常;⑤核仁增大,数量增多;⑥核分裂增多和病理性核分裂出现;⑦瘤巨细胞和多核瘤巨细胞出现;⑧可出现癌性裸核。

68.坏死心肌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可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69.涂片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为:恶性细胞大小、形态不等,失去极性,排列紊乱。常呈团状、堆叠状或镶嵌状.

70.甲状旁腺增生与甲状旁腺腺瘤的鉴别如下:腺瘤仅累及1个腺体(最多2个腺体),而增生常累及4个腺体;腺瘤有完整包膜,包膜外可见挤压的甲状旁腺组织,而增生则无;腺瘤常可见巨核及异型核细胞,而增生则细胞较一致,很少有异型。

71.眼眶炎性假瘤的镜下诊断要点: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浆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细胞等反应,也可呈肉芽肿型.

7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镜下变化:阑尾壁各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水肿及纤维素性渗出。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覆盖。

73.压迫性萎缩是指器官组织受到长期压迫,体积变小。以肾盂积水引起肾实质萎缩为例.肾盂积水时,肾实质受到压迫,会使肾实质细胞功能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久而久之,肾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减少甚至消失,细胞体积缩小,从而,整个。肾实质的体积缩小,功能下降。

74.卵巢(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为:①受累侧输卵管形态正常,与卵巢分界清楚,无输卵管妊娠证据;②孕囊必须占据卵巢的正常位置;③孕囊必须通过卵巢韧带与子宫相连;④组织学上在孕囊壁必须找到卵巢组织。

75.根据动脉瘤壁的构成情况,动脉瘤组织学分类包括:真性动脉瘤(动脉壁全层构成动脉瘤壁)、假性动脉瘤(动脉壁不参与动脉瘤壁的构成)和夹层动脉瘤(动脉壁部分参与动脉瘤壁的构成)

11

三种。

76.癌与肉瘤的鉴别:(1)癌:①发病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②发病多见于中老年;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多形成癌巢;④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⑤EMA、CK阳性;⑥多经淋巴道转移。(2)肉瘤:①发病较少见;②发病以青少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比癌低;③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于间质中;④肉瘤细胞多有网状纤维;⑤相关间叶源性标记物阳性;⑥多经血道转移。

77.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上行性、下行性、血行性肾盂肾炎的主要诱因是:感染、阻塞或压迫。

78.1999年WHO提出了新的胸腺瘤分类,包括:A型胸腺瘤:梭形细胞性或髓质性胸腺瘤。B型胸腺瘤:B1型:淋巴细胞丰富,有明显的胸腺髓质分化。B2型:淋巴细胞丰富,有胸腺皮质分化。B3型: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上皮细胞具有异型性。AB型胸腺瘤:具有A型胸腺瘤的特征,但细胞较肥胖,同时富于淋巴细胞,也称混合细胞性,即有胸腺上皮细胞,也富于淋巴细胞。也有人理解为既有胸腺皮质成分,又有胸腺髓质成分。C型胸腺瘤:胸腺癌。

79.非肿瘤性病变包括:结核球、炎性假瘤.良性肿瘤包括:肺错构瘤。恶性肿瘤包括:肺癌、肉瘤。

80.睾丸卵黄囊瘤的镜下变化:①上皮成分形成腺管—腺泡结构;②上皮—血管结构;③间质呈纤维黏液样;④肾小球样结构;⑤PAS阳性的嗜酸性透明小球;⑥有许多类似卵黄囊空泡的小囊。

81.全肺或部分肺的空气含量过多伴肺膨大,称为肺气肿.根据发病机理或形态学改变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①急性肺气肿:主要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时;②慢性肺气肿:按其形态又可分为两型,即小叶中间型和全小叶型,小叶中间型又可有夹泡型、大泡型等改变;③老年型肺气肿;④继发性肺气肿;⑤间质性肺气肿。

82.与血栓的形成、组成、部位有关。

83.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癌的主要区别是:两者组织形态相同,其主要的鉴别要点是滤泡性癌具有包膜的浸润和血管的侵犯。

84.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和淋巴细胞削减型霍奇金淋巴瘤4型。

85.肠伤寒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的形态特征分别为:(1)髓样肿胀期:回肠淋巴组织明显肿胀,凸出于黏膜表面,呈脑回状;巨噬细胞增生成团,形成伤寒小结。为起病的第一周。(2)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发生坏死,为起病的第二周.(3)溃疡期: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长轴与肠道长轴平行,边缘隆起,溃疡可深达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出血。为起病第三周。(4)愈合期: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增生填补溃疡。为起病第四周。

86.原发瘤与转移瘤的鉴别:(1)原发瘤:①原发瘤多先出现;②常为单个,但也有多发性者;

12

③可见增生性病变或瘤前病变;④与起源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相似;⑤乳腺癌常转移至肾上腺、卵巢,肺癌常转移至肝、肾上腺、骨和脑.(2)转移瘤:①一般后出现,偶有先出现转移瘤者;②常为多个,但肺转移瘤也可呈单个;③残留淋巴结结构或其他组织;④多保留原发肿瘤的形态和结构;⑤骨转移多来自甲状腺、前列腺和肾,肺转移瘤多来自肾、肝、乳腺和子宫绒毛膜癌.

87.膀胱移行细胞癌分为三级:Ⅰ级:乳头状,可浸及固有膜.Ⅱ级:部分乳头、部分菜花异型性明显,可浸及肌层。Ⅲ级:菜花或斑块状,异型性明显,浸及肌层深部,可到达邻近器官.

88.大肠癌Dukes分期:A1期相当于早期大肠癌;A2期为肿瘤侵犯浅肌层;A3为肿瘤侵犯深肌层.B期为肿瘤侵犯整个肌层、浆膜以及相邻的器官或组织,但无转移.C期为处于B期的肿瘤已伴有淋巴结转移。D期为肿瘤已有远隔部位转移。

89.支气管(大多为中等大小的支气管)管腔的持久不可复性扩大,称为支气管扩张症。 90.泪腺混合瘤的诊断要点:与涎腺混合瘤相似,由腺上皮、肌上皮和间质构成.腺上皮可呈小管状、实体状,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肌上皮常发生黏液变、玻璃样变,间质可见骨、软骨和脂肪等。

91.睾丸精原细胞瘤分三个亚型:(1)典型的精原细胞瘤:占90%,瘤细胞体积大而单一,呈多角形或圆形,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50%病例可有肉芽肿反应。PAS+,PLAP+。(2)间变性精原细胞瘤:又称未分化型。瘤细胞多形性明显,大小不等,有较多核分裂,瘤巨细胞和坏死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较少或无。(3)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大,可为双侧性,不常发生于隐睾患者,预后比其他两型好,一般不发生转移。

92.例如鳞状细胞癌的超微结构诊断要点:(1)胞浆含张力原纤维,形成桥粒—张力原纤维复合体。(2)胞浆内可含有角化透明蛋白颗粒、糖原。(3)细胞间隙加宽是鳞癌的重要特征。(4)具有上皮性肿瘤的超微特点。

93.肉芽组织的功能:抗感染,填补组织缺损,机化和包裹。

94.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致病力强的化脓菌引起,病变多发生在原来无病变的心瓣膜上,病情急,发展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致病力相对较弱的病原体所致,一般发生在原来有病变的瓣膜上,病程较长,常由医源性操作引起.

95.肝母细胞瘤的形态特点:瘤细胞由胎儿型及胚胎型肝细胞组成,两型细胞混杂交错在一起,部分区域见有间叶组织(如骨样组织、软骨组织)及菊形团结构。

96.伯基特淋巴瘤显微镜下特点:瘤细胞中等大,有多个小核仁,胞质中等量、嗜碱性,弥漫性生长,在瘤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胞质中含有瘤细胞核碎片的巨噬细胞,形成所谓的“星空”样改变。

97.因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肠道溃疡的形态特征分别为:(1)结核菌感染性溃疡:溃疡长径多与肠道的长轴垂直,其边缘不整齐,底部附有干酪样坏死物及结核性肉芽肿,局部浆膜面有纤维

13

素渗出及多数灰白色结核结节。病变常见于回盲部。(2)伤寒菌感染性溃疡:溃疡长轴与肠道的长轴平行,边缘稍隆起,溃疡可深达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出血。病变常见于回肠末端。(3)痢疾杆菌感染性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呈不规则地图状。溃疡多数表浅,甚少穿破黏膜肌层。病变常见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4)阿米巴感染性溃疡: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呈潜行性。病变好发于盲肠和升结肠。

98.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本质区别:细胞凋亡是生理状态下的细胞死亡,而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时的病理性死亡.两者不同表现在发生机制、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

99.良恶性肿瘤的鉴别:(1)良性肿瘤:①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与其来源、组织的成熟细胞近似;②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③组织分化成熟,细胞极向正常;④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可推动;⑤生长速度缓慢;⑥很少发生坏死、出血;⑦一般不转移;⑧手术后很少复发;⑨对机体影响较小,多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2)恶性肿瘤:①细胞明显异型,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②核分裂像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③肿瘤组织不同程度间变,细胞极向紊乱;④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能推动;⑤生长速度较快;⑥常发生出血坏死或溃疡形成;⑦常有转移;⑧常复发;⑨对机体影响较大,除压迫、阻塞和破坏外,还可以引起出血、合并感染或导致恶病质。

100.牙源性钙化囊肿分为:①囊肿型;②牙源性影细胞瘤;③牙源性影细胞癌。其中牙源性影细胞癌为恶性型,牙源性影细胞瘤易复发。

101.急性粒细胞(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诊断特点:①由原粒、早幼粒(M1—M3)为主的幼稚粒(髓)细胞单一克隆性增生,浸润正常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明显减低;②临床上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原始和早幼粒细胞≥30%以上,肝脾肿大、贫血、出血。

102.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外膜炎、心功能不全、休克、机化瘢痕形成等. 103.淋巴结Rosai—Dorfman病的组织学特点:窦内组织细胞增生,增生的组织细胞可以巨大,核无异型,胞质丰富、泡沫样,胞质内含有许多淋巴细胞等,窦间淋巴组织萎缩并含多量浆细胞。

104.胸膜间皮肿瘤的分类:①良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②恶性弥漫性间皮瘤。

105.阑尾常见的良、恶性肿瘤有:黏液囊肿、黏液性囊腺瘤、腺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颗粒细胞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以及腺癌、囊腺癌和类癌.

106.中耳最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是胆脂瘤。

107.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泛指淋巴结内不能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或淋巴网状组织的其他恶性病变,又不能肯定为反应性病变的结节性或弥漫性淋巴组织增生,代表了若干种良、恶性性质不明的“模糊性”淋巴组织增生。

14

108.角化棘皮瘤与分化性鳞状上皮癌的鉴别如下:①以突出于皮面,充满角质的火山口及火山口边唇样表皮突出为特征。②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和上皮巢内出现脓肿,有助于角化棘皮瘤诊断。若棘层细胞组成假腺样结构,且腺腔内缺乏炎细胞浸润时,则是鳞癌特征。③角化棘皮瘤有自发愈合的特征,上皮间质内常有肉芽组织和纤维化;鳞癌则是围绕癌巢的不规则的纤维组织增生。④免疫组化Filaggrin和P53染色,助于两者区别。

109.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以年轻女性多见,临床为良性经过。其组织学特征:由不规则的、富于细胞的假小叶结节被致密玻璃样变到明显水肿的间质所分隔,结节内可见多量扩张的薄壁血管。结节中有两种细胞存在,一种为产生胶原的梭形细胞,另一种为有小而深染细胞核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后者胞浆内可含有脂质空泡,核可偏位,似印戒细胞.故该瘤易误诊为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110.肝细胞坏死的类型: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亚大块坏死。 111.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继发变化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或形成溃疡、钙化、血栓。 112.弓形虫感染后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主要为:(1)淋巴结内出现类上皮细胞构成的肉芽肿,特别是滤泡生发中心的肉芽肿是本病的特征。(2)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3)淋巴窦扩张,其中充满单核样B淋巴细胞。

113.腺瘤恶变率大致为5%,其中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达30%~70%。腺瘤恶变的病理诊断依据:高度异型增生的诊断依赖于腺瘤上皮较显著的细胞异型性和结构紊乱,单位面积的腺体和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核大而深染或呈空泡状,具有突出的核仁,核分裂像增多;腺体上皮黏液分泌减少、细胞层数增多、细胞核上浮、腺体大小和形状不一致,可见腺管不规则分支、出芽或筛状结构。

114.肺雀麦细胞癌的细胞学形态特征:癌细胞很小,胞质少,核小而致密,略呈圆形或卵圆形,呈弥漫性浸润表现,其在涂片上常呈裸核。

115.梅毒的组织学变化主要包括:(1)灶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后者为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特征之一。(2)树胶样肿:形态类似结核结节,但与结核结节有以下不同:坏死不彻底;坏死周围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上皮样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较少;树胶样肿可被吸收,纤维化,钙化罕见。

116.HIV感染后的并发症包括:(1)淋巴组织的变化:早期淋巴组织增生,生发中心活跃,髓质内出现较多的浆细胞。随后,滤泡外层淋巴细胞减少或消失,小血管增生,生发中心被零落分割。副皮质区内CD4阳性的细胞进行性减少,代之以浆细胞浸润,晚期整个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几乎消失,仅见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残留。(2)机会性感染:感染范围广而严重,但病变不典型。常见结核、卡氏肺孢菌感染等。(3)恶性肿瘤:常见Kaposi肉瘤、淋巴瘤。

117.细胞损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类:(1)缺氧:氧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和功能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缺氧破坏细胞的有氧呼吸,损害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ATP的产生减少甚至停止,从

15

而引起一系列的改变。(2)物理因子:包括机械性、高温、低温、电流、射线等刺激因子。(3)化学因子:许多化学物质能与细胞或组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或破坏。(4)生物因子:可引起细胞损伤的生物因子有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寄生虫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5)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针对异体蛋白质及其他抗原而发生的变态反应,以及针对自身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结果均能造成机体和组织的损伤。

118.血栓形成的因素:心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的凝固性增高。 119.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名称及其特点如下:(1)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其特点为:由IgE介导;发生和消退的速度快;通常引起功能紊乱,但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出现机体细胞的溶解和破坏。(3)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为因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引起组织的损伤。(4)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其特点为发生速度慢,常在抗原刺激后24~72h发生,是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