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0-01-04T15:18:10.653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王芳(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
[导读] 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徽州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并不仅在于其纷繁的外在物质表象,以及这些物质表象对于人们视觉系统的刺激作用。对古村落景观价值的研究,分析古村落的景观结构布局的特点及经验,从而更好的发挥古村落的景观理念对现代城市的景观和农村村落规划设计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古村落;景观价值;风水理论
Research to the sight value of the ancient village in Anhui- Cheng Kan Village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awareness had always been emphasized when ancient villiage in China hadbeen constructed. In Anhui, no matter mentioning a village as a whole, or the space or structure of a particular building,it all has beenreflected the constructing thoughts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omplying constructions with the ground trend”,
“structuring house as the base requires”, and moreover, a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harmony between the nature and human”.The sightvalue of the Anhui ancient village is not only coming from its complicated outlooking or its visual compact to humanbeings. In addition tothat, the value is also coming from the research to the sight value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features and constructing experience of thevillage's structure and layout. The research of village's constructing priciples is inspiring to the sight plan of a modern city or layoutdesign of a rural village.
【Key words】Ancient village;Sight value;Theory of “Fengshui” 1. 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素有中国风水第一村的徽州古村落呈坎是“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的建筑理想的载体。 2. 徽州古村落 2.1古村落。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曾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集团,是徽州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古村落是徽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2“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
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呈坎古名“龙溪”,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自唐朝末年罗氏两兄弟罗天真、罗天秩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好;并可开百世不迁之族,于是便定居下来。呈坎村是按《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的。呈坎村的古建筑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一村两国宝”、“江南第一村”。 3.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价值 3.1文化遗产价值。
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古老的村落。目前,村中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2处,元代建筑2处,明代建筑23栋,清代建筑130多处。有两处(共21幢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等,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而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如贞靖罗东舒祠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39年),祠堂建筑面积3300多余平方米,耗资45000两,祠堂分四进,前三进建造孔庙格式,第四进建造北京太和殿格式,被称为“江南太和殿及江南孔庙”。
古村落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范本。因此,徽州古村落古以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建筑特色、风水理论以及雕刻艺术,为各类文化艺术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基地。 3.2建筑景观价值。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作为古村落的识别标志,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村落内齐整的青石板街巷,深巷相连;高过屋顶的封火墙,高低跌落的马头墙,美观、生动;古朴的石凳、石墩,架设街头巷尾;民居的前庭或庭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整齐划一的石板条块两边砌有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集中排水;板缝平直清晰,石阶外凿有车马道;村街建筑平面多为前店后库、前铺后户的传统格局。这样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因此,无论是人们所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
徽州民宅的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黑白相间的民居建筑群体,使人联想起太极图
的阴阳鱼:单纯得一目了然,又神秘得高深莫测,表现出历史悠久的东方美学“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筑,梁架多为硕大木料,且注重装饰,一般施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文。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呈坎村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同样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等建筑实物中。 3.3独特的风水布局价值。
“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子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山、陕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及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至今仍能形象地说明风水理论和程朱理学对村落选址布局、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当数呈坎古村落。呈坎古村落的风水现象是形势派与理气派的综合与互融,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布局的组合。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的维系在一起,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因此,呈坎是徽州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也被称为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徽派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 3.4人文旅游价值。
从旅游的角度来研究,古村落的景观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内涵丰富、能较好满足当代都市人景观需求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呈坎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这里仿佛是圣地麦加,在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洁之地。对于易经八卦之学的深刻领悟,对地理学、环境学的完美实践,对徽派古典艺术的高度弘扬,使呈坎成为一种标尺,使呈坎成为一种向往。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老师来呈坎不禁叹到“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
从文化角度来看,呈坎也是许多文化艺术创造者灵感的源泉。《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徽州呈坎古代名人五百余人,如:罗小华(徽州明代制墨大师) 、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 、罗愿等等。现呈坎已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外景地,同时许多知名的作家、诗人、绘画家、摄影师也纷至沓来,因此呈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4. 小结
一千多年前古人在村落营造、选址和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在平面与空间规划中所透露出来的才智和重视自然的精神,在当代城市景观和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天人合一”是呈坎古村落景观理念的主题,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来说不仅有选址的指导意义,更有把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参考价值。所谓的农村城镇化不应是我们一味追求的方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是保护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的前提。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曾指出,许多地方原本杂草丛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往往都变成了水泥渠道。曾今的那些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瓦缠脚、鱼游浅底,而今已成寸草不生,光洁的水泥护岸。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所以在当代中国,民居建筑不能简单的将农村城市化,也不能把古村落从新农村建设的版图中单独出来,而应该将美丽的山水、宽阔的耕地、丰富的植被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相协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如何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价值,以及隐藏在其背景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理论,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参考文献
[1]彭一刚.传统村镇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韩小卢.徽州的明清民宅建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朱光亚.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J].建筑学报,1999,(4)
[4]俞孔坚. 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J]. 新湘评论, 2008,(02)
[基金项目]该课题受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YQ0101 [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9-10-845
[作者简介]王芳(1975.8-),女,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