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因数和倍数》 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30~ 32 页例 1、 例 2 和试一试、 例 3 和试一试练一练, 第 35 页练习五第
1~
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 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 出 10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
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 方法的内在联系, 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 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 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 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第 1
页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小黑板、准备 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 12 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
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
12 的三道
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
2.认识意义。
( 1)说明:我们先看 43=12。根据 43-12 ,我们就可以说: 4 和 3 都是 12 的因数;反过来, 12 是 4 的倍数,也是 3 的倍数。
(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
哪个的因数, 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
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
O
第 2 页
的自然数。 [ 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 0 的自然数) ]
第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