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 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 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
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
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
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引导学生用个性
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
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以前都学过哪些送别的诗句?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
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我们今天要学一首《送别》的歌曲,它是一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什么是插曲?就是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影视音乐可分为主题歌、片头 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设计意图】既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
1、介绍李叔同和学堂乐歌。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 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 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 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06 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 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送别》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堂乐歌,是流行于学校的歌曲,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 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2、欣赏分析歌曲
师:送别这首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和情绪
节拍:四四拍子 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强
情绪:忧伤 惆怅 深情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 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
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 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
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b、注意觚字的读音 g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
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 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4) 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
a 分小组演唱歌曲
b ① 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后面的乐句齐
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欣赏歌曲《送战友》,感受战友依依惜别的那种令人动容
的情景。
(四)总结下课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2、师生告别,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在 这里我送给大家一首舒婷的离别诗《双桅船》,愿我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友谊长存!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送 别
1=C 4/4 李叔同填词深 情 地 忧伤 惆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