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 ___即景》《语文园地七》教学
反思各 2 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 ___即景》教学反思 2 篇
【一】
1. 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几个体现优美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作,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上的
畏难情绪。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二】
“________即景”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七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
三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和三首写景的古诗。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懂得 了要观察大自然的重任,热爱大自然的道理。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用自己 的眼睛近距离地观察一次的大自然,安排了本次习作。
执教本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一、导入部分
在最初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泰山日出的小视频作为情景,激
发学生的说话愿望,效果非常好。这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充分使用多媒体,利用
它的直观性导入新课的奇妙之处。
二、写作文前列提纲是防止跑题的法宝
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提纲是学生自行完成的,这就出现了提纲变成了“造小
句子”的现象。许多学生的提纲没有重点,在最后的作文时照样是分段不清楚,
内容详略不明。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把这个环节改为由老师引导学生列提纲。
提纲只画出一个大的框架,不填内容。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章可循,
只需要把框架补充完整,就会完成一篇血肉丰满的习作。这样,在学生具体操
作的时候,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了。
三、完善要求,自主习作
本次习作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教材中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
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从“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
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 ”四个方面提示学生应该写些什么,
后面的省略号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补充的。鉴于此我在课上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了补充,如:倾盆大雨顷刻间笼罩了整个
原野,天地间挂着一幅巨大的珍珠水帘;白茫茫的雾包裹着我们,就像伸出仙
境一般。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打开思维,找准说的
话题。
指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尝试着把自己想要写的内
容和同桌说一说。说的时候注意用词的准确,表情达意的准确。这是本次习作
的难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一难点处理得过于草率了。在下一次执教本节课的
时候一定要注意弥补。
另外,我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素材巧妙运用、加工,体现了习作的生活
性和灵活性。
四、习作完成后的修改
本节课中我忽视了习作完成后的修改这一环节,总觉得批改作文是教师的
工作。当教师批改完之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修改自己的习作。但是实践证
明这个办法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之后只看老师的
评语并不能够明白自己习作的败笔在什么地方。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引导
学生自己修改或者同桌互评后再自己修改,这样做学生能够既见识了别人的习
作,又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一】
3 篇
1.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句子的特点,让他们把握通过动态描写能把景物写活,能让景物更生动形象。在仿写这个环节,我鼓励学生把
自己仿写的内容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及时做出评价。效果较好。
2. 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讲解,让他们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对的景物的描写,突出诗歌的意境,提高学
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对海报的制作指导得不够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详细进行
每一步,让学生在每一步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二】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
阅读的时候要品读并积累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元旦联欢会”
海报。②前两组中每一组中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场景,体会第二
句话把场景描写具体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三组练习题。“日积月
累”安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联系课文内
容体会每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积累这些优美的语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是什么样的,
喜欢这种海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份自己最满意的图文
并茂的“元旦联欢会”海报。②引导学生比较前两组中的两句话在意思上有什
么异同,再比较一下这两句话,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接下来体会
第二句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最后用自己体会到的方法完成下面三个练习题。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这首词
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
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
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
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
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
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
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
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
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
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
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