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习惯养成育德育人

习惯养成育德育人

来源:爱站旅游


习 惯 养 成 育 德 育 人

---八百垧六小特色学校创建汇报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师生可以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大脑、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健全心理、健全人格。根据中心提出的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校确定以“服务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为办学宗旨,以“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办学目标的 “习惯养成,育德育人” 特色学校创建构想,开启了特色教育工作的步伐。

一、学校概况

2000年至今,我校教职员工由原来的89 人,专业教师72人,减少到教职员工46人,专业教师36人。学生人数由999人减少到148人,使我校成为全中心仅有的几所百人学校之一。近几年,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协调及扶持下,我校依然能坚持正常办学,但由于所处位置的区域限制及城市的集中规划等因素影响,我校生源以每年近百人的速度在骤减,已经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

学校的几任领导,都在努力为学校的立足和发展寻求解决办法。外部因素我们无法预见和调控,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特色和理念的形成、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育德育人目标的确定,将是我校重新立校发展、吸收生源的根本。

二、特色主题确立及方案概述

2009年10月,中心提出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后,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构建适合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趋向、主题、实施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下发征求意见表,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在“让良好习惯伴孩子一生”的基础上,确立了 “习惯养成、育德育人”的办学特色。

全员性:是指学校各部门(党务、行政管理、教学、德育、后勤五部门)确定所辖部门和人员的业务

1

及操行规范习惯,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培养全体师生员工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育德行、育人格、育人才”的目的。

三、特色主题阐述

当今社会主流都在推崇“细节决定成败”的职场理念。关注“细节”就是习惯使然。《辞海》上说,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是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中最基础性、最关键的环节。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情操,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加强师生员工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四、特色学校创建的工作落实

为更好地汇报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下,我们将以时间表的形式展现工作落实情况:

2009年9月,建立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10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课题形式在校内开展,教研室对实施情况进行摸底、推进、考核、记录、存档,五个部门紧密配合。

2009年11--12月,教研室牵头制定《“习惯养成,育德育人”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五个部门根据部门性质制定本部门的养成计划方案。

1、少先队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案》

2

2、教务处制定《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案》

3、教研室制定《教师习惯养成方案》

4、行政办公室制定《党员、行政人员习惯养成方案》

5、总务处制定《教辅人员习惯养成方案》

2010年3月,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并开始实施,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针对确定的习惯养成标准,开展研讨论证,并征求意见。

2010年3月--4月初,教研室汇编习惯养成准则,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培养计划。同时,中心教研室批准学校的《特色学校创建》课题加入中心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

2010年5月,结合参加中心教研室组织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研讨会的学习体会和有关要求,开始以校级课题形式,组织实施特色教育。学校教研室建立课题档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归档,并负责制定阶段计划和实施要求。

2010年6--7月,在原有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分步骤、分部门的前期培训。

2010年8--至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实施。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宣传栏、班级宣传栏、校园广播、班队会、党课、教研活动等形式,对全体党员、教工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第一阶段的学习,为第二阶段的具体操作做好准备。

五、存在及急需研讨解决的问题

3

1、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有些习惯的形成结果,无法准确的界定,评价标准不具备共同性。

2、对于习惯养成的理论基础薄弱,还需继续探索与研究。

3、“习惯养成、育德育人”特色主题的确立,还比较宏观,如何在微观领域找准切入点,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六、近期的工作规划

1、建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班主任队伍。

骨干教师思想和业务综合素质很高,教书育人游刃有余,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年教师洋溢着青春和热情,是教育的后备力量和未来希望,他们思想开放、观点新颖,容易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开展班级工作。所以,我们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大胆启用青年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为德育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2、加强教师间的培训和交流。

①为了使班主任、学科教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计划每月组织召开班主任、学科教师习惯养成教育座谈会及研讨会,由教研室牵头,确定主题,总结交流习惯养成中好的做法和手段。

②教研室将不定期地通过《信息传递》,下发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于潜移默化中改变教师的习惯养成教育理念,改进养成教育的方法。

③充分开发校本教材,组织师生从身边典型学起,融会贯通,养成良好习惯。

3、实行习惯养成教育管理工作考评制度。

4

为了保障特色学校建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将根据“特色学校创建”内容重新修订和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月考核办法》、《职工考核细则》、《特色学校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全体师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学习习惯要求、工作要求等,涉及师生的行为、学习、纪律、思想、安全、活动等多个方面,并且每季度对习惯养成教育进行量化考核。

4、对习惯养成教育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5、教研室将建立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评价和跟踪调研档案,记录习惯养成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过程,为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提供资料和理论基础。

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整体性发展战略,是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优化设计,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形成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与学校特色,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