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引导发现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引导发现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来源:爱站旅游
“引导发现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方案

数学0912 0920201235 某某某

一、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新世纪的

重要课题。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是指“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作为中学数学教育,如何为创新营造氛围,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模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研究动机

在如今的应试教育的风气下,教师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呈现着灌输式教学。教师们为了自己评职称,赶进度,抓成绩,课堂时间往往是安排的十分紧凑。大部分教师认为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会浪费掉他们讲习题的时间。因为引导发现式学习的教学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一个问题往往耗时太长,还不如老师直接讲解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由于教育压力,老师们往往忽略正确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所以,通过本研究,阐述引导发现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益处。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现状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矫正和完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策略。

(2)通过对学生数学良好学习策略与学习成效个案分析,建构高效数学学习模式。

(3)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让老师们了解制约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层原因,激活学生参与“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课题实践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通过建构数学不同课型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并通过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究,总结反思,逐步形成和完善比较稳定有效地新授课学习模式,编制出不同课型“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的导学案,从而形成数学高效教、学特色。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

引导发现式学习: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提出自己或其他人以前未有的认知,是超越自己和他人的过程,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的问题解决过程。

五、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下列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集中学习理论,根据教育研究方法形成子课题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形成初步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建构“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

(3)按照方案要求和模式进行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同题异构课

堂实例观察、师生访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

(4)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收集--总结。

(5)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

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2)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和高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5)成绩对照法:对全市各校不同的班级进行成绩跟踪对比时,突出实验班即“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教学法实施前后的对比,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七、研究创新之处

构建适合中小学生、教师实际的“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及其一系

列行之有效的、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自主发现新知的操作方法;普遍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保持,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增加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同时,通过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导学案教学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勤奋、踏实等性格。

八、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导学案设计及编制的相关理论研究,确定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对案例研讨、实验文本的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修订,汇编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学案材料,构建课上和课后学习相结合,学生发现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课本知识与创设的生活问题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是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处于“问题提出--提出假设--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使学习效果得到最大优化,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没有任何走神的时间。

九、研究的时间表

1、前期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

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2、全面实施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实践研究,并对课题研讨和实践学校定期进行同课型课题研讨展示活动,以此进行检查验收,不断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3、完善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经典课案集、学生良好策略数学学习个案集,各种课型引导发现式学习模式导学案模式专集。

十、研究的预算

(一)预期成果

1、学生层面:学生的自主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长进,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

2、学校层面:通过实验的开展,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使学校办学水平迈进一个新台阶。

3、社会层面:形成新世纪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范例。

(二)成果形式

专著(全面介绍实验情况)、研究报告(分研究报告和若干份报

告)、案例(学生的相关事例)

十一、研究的条件保证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教育局、教研室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

极倡导教研员要申报好一个研究课题、带动一批学校,学科教研员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对课题的研究直接领导、有效筹划、组织和协调有条不紊。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自筹),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

十二、参考文献

1、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2011.12 2、张轶.《教育原理与设计》.2010.12

3、http://www.jygjzx.com/html/JYGZ-372/JYGZ-372-4006.html

4、韩庆奎.《化学教育》.\"引导发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200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