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状的杂优:A.杂优表现:a.产量及产量组分b.品质性状c.生育期d.营养体(发芽出苗的杂优、叶片叶面积的杂优、分蘖杂优、根系杂优、株高杂优、抗逆性和适应性);B.杂优表现的特点:复杂多样化、杂优的强度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杂优的衰退。生理生化性状的杂优:营养吸收的杂优、光合速率的杂优、呼吸作用的杂优、物质合成的杂优、有关酶的杂优。杂优的遗传机理:A.显性理论:对不利隐性基因的抑制作用、加性效应、上位效应;B.超显性理论:杂合基因型优势大于纯合基因型;C.上位性假说:等位基因之间及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D.遗传平衡理论;E.异质组合理论;F.有机体生活力理论H.杂优分子机理。杂优固定方法和途径:A.无性繁殖法:通过营养器官等无性繁殖途径和方法固定如土豆甘蓝白菜;B.多倍体法:双二倍体法;C.染色体易位法;D.组织培养法:杂交育种产生的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E.无融合生殖法。杂优利用的基本条件:A.有高纯合性的优良亲本或自交系(优良亲本:恢复系、恢复力强、花粉量多、散粉时间长、花期长;亲本纯度高);B.强优势的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抗性、株型、适应性等优势;C.繁育和制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杂优利用的途径:A.人工去雄杂交:用于花器大,易去雄,经济价值大的作物上如玉米番茄;B.化学杀雄:雌雄性器官或配子对化学药剂敏感性不同;C.雄性不育性利用;D.自交不亲和性利用;E.标记性状利用;F.雌株系的利用;G.雄株系的利用;H.雌性系的利用;I.雌性不育的利用。作物繁殖方式和杂优利用:A.异花授粉作物: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杂种。B.自花授粉作物: 组配品种间杂种。C.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纯化,组配品种间杂种。D. 无性繁殖作物:首先选择优良的亲本品种进行有性杂交,从杂种一代中选择优良的株系育成品种,通过无性繁殖使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保持下来。
59.化学杀雄:是指在植物雄性器官分化前或发育过程中,喷施内吸性化学药剂,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以阻止花粉的形成或抑制花粉的正常发育,而导致的雄性不育。化杀法对杀雄剂的要求:A.价廉;B.安全;C.无药害无残留;D.与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小;E.具有较为灵活的用药剂量和时期;F.能诱导完全或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而不影响雌花育性。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种的方法的优点:A.可以避免对某一细胞质的依赖性,而引起某些不良的胞质效应。B.组合选配自由,从而容易选到高产组合.反过来说,只要是高产组合,都可采用化学杀雄方法来生产杂种。C.化学杀雄导致的雄性不育不能相传,它的第二代不会分离出雄性不育株,这就为利用优势特强组合的二代种提供了可能性。主要问题:杀雄不彻底,杀雄效果受气候及植株发育状况的影响,某些杀雄剂可能存在残毒等问题.因此,当前的重点是筛选高效、廉价、低毒的化学杀雄剂.化学杀雄的制种技术:A.隔离区;B.播种;C.父母本配置;D.栽培管理;E.母本杀雄;F.除去母本中可育株及辅助授粉;G.收获。 15. 单交种:两个亲本杂交所得到的后代。双交种:双杂交种的简称,由四个品种或自交系先两两配成单交种,再由两种单交种杂交而得的杂交组合。一环系:从品种或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另一亲本的杂种一代在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受多效基因控制。分为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多个其他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某一性状的平均值)和特殊配合力(一对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表现,或者说一个被测系在与另一个系的杂交组合的某一性状表现能力)。一般配合力用加性效应测定,特殊配合力用超显性和上位性遗传效应测定。配合力测定的时间:有早代(S1—S3)、晚代(S4-S5)测定,也有早代测定与晚代测定结合测定的。测交:测交亲本系或自交系配合力进行的杂交。测验亲本:测交中被测定的亲本或自交系。测验种(测交亲本):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直接关系到配合力测定的准确性。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后代。测验种选择中的问题:A.依研究目的选用测验种;B.依测验种与被测系的亲缘关系选用测验种;C.考虑与被测系是否具有补充性状选用测验种;D.依被测系的未来用途来选择相应的测验种;E.考虑组配优良杂交种的可能选择测验种。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A.顶交法:选遗传基础广泛的普通品种作测验种来测定自交系配合力;B.双列杂交法:一组被测系即是被测系又互为测验种,进行两两成对杂交,获得测交种;C.多系侧交法:用几个优良系或骨干系做测验种,与被测系杂交获得杂交种;D. 多系天然杂交法:是指异花授粉植物的后代。杂交种的类别:A.品种间杂交种:用两个品种作杂交亲本组配的杂交种;B.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用品种和自交系间组配的杂交种;C.自交系间杂交种:用自交系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由于亲本数目和组配方式不同,可分为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综合杂交种。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A.配合力高,B.亲缘关系较远(地理远缘、血缘较远、类型远缘: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C.性状良好且互补,D.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育种方法:品种间杂交法、品种与自交系杂交法、自交系间杂交法、远缘杂交法。自交系的改良方法:回交改良法、聚合改良法、配子改良法、大群体单株改良法。杂交制种技术要点:1.规范种植:播期适当、行比合理、提高播种质量。2.安全隔离:空间隔离;时间隔离、自然隔离与高杆作物隔离。3.精细管理:调控生长发育,调节花期。4.严格去杂。5.辅助授粉。杂种种子生产技术:(1)安全隔离 ①选地隔离。选择符合隔离条件,土壤肥沃疏松,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水源条件较好的田块作为制种田。隔离区:1500-2000m,2-3年没有种过本作物,同时不能施用混有本作物种子的堆肥。(2)去杂去劣。一是苗期去杂去劣,二是花期去杂,在田间逐行逐株观察去杂,力求完全彻底。三是成熟期去杂。隔离区去杂:主要是在开花前将隔离区周围1000m左右的本作物全部清除干净,避免因异花授粉,导致生物学混杂。关键:去杂除劣,确保种子纯度。(3)合理配置行比、行向:雄性不育系杂种制种,父母本比例为 1:3左右。增大行比,杂种制种产量相对较高。但行比太大,恢复系花粉量不足,就会影响制种质量。根据风向确定行向,通常应与风向垂直。(4)调整花期 父母本花期相差太大的组合,需要调整花期。措施:分期播种;或摘薹(选晴天用刀割薹为宜),通过摘薹一般可调迟花期7-10天。(5)辅助授粉(6)砍除父本(7)收获储藏。
杂交亲本应具备的条件:A.基因型纯合,表现型一致;B.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C.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D.具有优良的繁殖与制种技术。亲本自交系的选育:A.亲本品种选育方法:直接选用地方品种、系统选育法、杂交育种法、回交育种法;B.亲本自交系选育方法(异花授粉作物):a.材料:地方或推广品种、各种杂交种、综合种或人工组成的群体;b.方法: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纯度高。亲本自交系的改良:A.目的:对有个别缺点的优系进行改良,即在保持优系全部或绝大部分优良性状和高配合力特性的前提下,改良它的不良性状,提高优系的利用价值。B.方法:回交改良法。基本原理:以优系为轮回亲本与供体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严格的鉴定和选择,使后代具有供体亲本提供的某一优良性状,即优系需要改良的性状,又保持了优系几乎全部其他优良性状,再经过自交使基因型纯合稳定,最后选出的系就是原优系的改良系。基本程序:用被改良的亲本系或自交系与具有某一改良性状的品种或自交系作杂交,得到F1代后,选择具有要改良的某一性状的单株与要改良的亲本系或自交系作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连续进行5-6代。供体亲本基本条件:必须具有可以弥补被改良优系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缺点的优良性状;具有较高的配合力,没有严重的难以克服的缺点。 49.自交不亲和:雌、雄蕊均正常,但自交或系内交均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特性叫自交不亲和性。产生时期为蕾铃期、花铃期。自交不亲和的主要表现:本株的正常花粉不能在本株或兄妹株的柱头上发芽;发芽后花粉管不能穿透柱头;穿透柱头后花粉管不能在花柱中继续延伸、或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细胞与卵细胞不能结合,花粉与雌蕊间表现出相互抑制的作用。自交不亲和的利弊:自交不亲和是植物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避免自花授粉、促进异花授粉,保证物种生存和繁殖的生殖特性,它的存在能使物种内最大限度地异交和重组;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弊端是品种保纯困难。自交不亲和的分类:A.花器形态:同型性(包含孢子体和配子体不亲和),异型性(一般表现为孢子体不亲和);B.遗传机理: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自交不亲和的遗传特征:A.凡雌雄配子的基因型相同时,自交表现不亲和;B.凡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不同时,自交表现亲和,可受精结实。
自交不亲和的主要特征:【制表】配子体型和孢子体型有关性状的差异【配子体型不亲和性的性状:孢子体型不亲和性的性状】A.二核花粉:三核花粉;B.花粉呼吸率低:花粉呼吸率高;C.花粉外壳贮存蛋白质不多:花粉外壳贮存丰富蛋白质;D.花粉在液体培养基上易发芽:花粉在培养基上发芽需控制水分;E.花粉管生长在花柱内受抑制:花粉发芽在柱头表面受抑制;F.柱头在接受花粉期表面有分泌物:没有。二者差异的本质:基因作用时期差异。自交不亲和的产生机制(生理原因):A.营养不良学说(补充营养物质);B.抑制剂学说(消除酶的影响);C.乳突隔离假说(剥蕾授粉)。自交不亲和鉴定方法:A.自交是否结实;B.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中伸长的细胞学检查;C.柱头乳突细胞胼胝质反应。自交不亲和系:植株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机能正常,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 同一群体内同一植株、植株间授粉不能进行正常交配、形成种子的群体。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程序:系统选择法(单株选择法):A.创建、选择群体;B.自交分离,自交不亲和株;C.定向选择,自交不亲和系。自交不亲和系利用的原则:A.选择亲缘关系较远,或地理远缘、性状差异较大或可以互补的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自交不亲和系。B.选择异交亲和性好的亲本
39.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类型。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恢复系:具有恢复不育系育性能力的类型。纯合两型系与杂合两型系:采用兄妹交能使群体育性分离保持1:1。把这种由不育株和可育株组成的且育性分离保持1:1的核不育群体称为两型系,并把前者称为纯合两型系,后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全不育系:利用双隐性纯合系可育株与纯合型不育株测交,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高不育系: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雄性不育系。临保系:由于全不育系只能用测交产生,双隐性纯合系不能继续保持全不育系,故把双隐性纯合系叫做临保系。雄性不育在杂优利用中的作用: 雄性不育为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生产杂种提供了有力工具,克服了人工去雄杂交的困难,使杂种优势利用在生产上得以实现。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A.花器特征:雄蕊退化,自交不亲和,花药退化;花器内部特征: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花药、细胞核、绒毡层、花粉粒等均表现出明显差异。B.生理生化特征:DNA含量低、酶活性低、氨基酸偏少(蛋白质合成少)。雄性不育的类型:A.核质互作雄性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基因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也称胞质不育;B.细胞核雄性不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也称核不育。(三型说:细胞质型、细胞核型、核质互作型;二型说:核质协调说)。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核、质都不育才表现雄性不育)的类型:A.孢子体不育:母体调控,F1全可育,不存在分离;B.配子体不育:在配子体花粉粒中,F1分离可育与不可育比例1:1,F2中育性不分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第一阶段:三系亲本的选育,选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保持系,第二阶段:杂交种选育,选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做亲本配置成杂种进行观察。A.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a.对不育系的要求【a.细胞质不具严重弊病;b.不育性优良符合种子生产要求(雄性不育性稳定彻底,不于都和不育率达100%,自交不结实;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不因环境变化和多代回交而改变;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可育花粉,正常结实;恢保面广,可恢复性好;具有良好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异交率高);c.群体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d.配合力好;e.品质好;f.抗性好(抗逆、抗病)】。b.选育方法【a.远缘或类型杂交;b.回交转育法;c.保持型品种间杂交选育保持系;d.人工制保;e.利用恢复系不育胞质转育法;f.理化因素诱变。】c.利用天然不育突变体选育、四交转育法、种间类型间杂交、理化因素诱变。B.恢复系的选育:a.对恢复系的要求【a.群体性状整齐一致,正常结实的纯系;b.恢复力强,恢复性稳定;c.配合力好,具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缺点易克服;d.遗传基础丰富,与不育系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e.株高大于不育系,花期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异交结实;f.品质好;g.农艺性状优良,广适;h.抗性好】;b.选育方法【测交筛选法、杂交选育法、回交转育法、人工诱变法】;c.雄性不育的来源:自然突变雄性不育的发现、品种间杂交、核置换杂交和回交。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利用模式【作图】:【繁殖田:不育系*保持系】--自交----(保持系)------回到(繁殖田);【繁殖田】-------(不育系)------回到(繁殖田);【繁殖田】------(不育系)-------【制种田:不育系*恢复系】------(F1)---------(大田生产);【制种田】--自交-----(恢复系)------回到(制种田)。核不育种质的获得:A.突变:自然突变;B.远缘杂交,包括种间、亚种间、不同类型间的杂交;C.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中也偶有核不育种质发现;D.物理、化学诱变(胡麻)。核不育种质的鉴定:利用正常株被鉴定的不育株杂交获得F1,F1的育性表现可能是可育、不育、分离三种情况。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类型:A.隐性核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由隐性基因控制;B.显性核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C.环境诱导核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受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影响,依环境和生态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又称光敏雄性不育。
40.光温敏核不育:不育性受环境和生态条件影响,根据环境和生态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也称为环境诱导核雄性不育或生境型核不育。光温敏核不育的类型:A.光敏性:光照长度是决定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B.温敏性:温度高低是决定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油菜低温可育高温不育,胡麻低温不育高温可育);C.光温互作型:育性同时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作图】:【(两用系)】—自交—短日照低温可育----【两用系】;【(两用系)】
--长日照高温不育----【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种】;【恢复系】—自交----【恢复系】。(两型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两用系:光温敏核不育)。光温敏核不育的优越性:A.一系两用、利用简单;B.不受恢保限制,亲本组配相对自由;C.可克服细胞质单一造成的遗传脆弱性。43.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鉴定方法:A.不同生态点分散播种;B.人工气候箱实验与处理相结合。光温敏不育系具备的基本特性:A.遗传性稳定,在大群体下性状整齐一致;B.育性转换特征明显;C.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D.一般配合力高;E.主要经济性状优良;F.抗性好。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途径:杂交转育、系统转育、诱变选育、组织培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程序:(三个环节:创造育种群体;育种环境选择;后代选择)【作图】杂交转育或其他途径(获F1种子)-----种植F1(获得F2种子)----光温不育条件下种植F2大群体(从中选农艺性状优良的不育株)-----光温可育条件下再生(选结实好的可育株获得F3种子)------光温不育条件下种植F3株系(选符合育种目标的不育株系及不育株)-----光温可育条件下再生(选结实好的可育株系及单株获得F4种子)-----新不育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繁殖及制种程序【作图】:横向【S(可育)】-----(光温诱导可育)------【S】---(光温诱导不育)-----【S*R(不育)】;纵向【S(可育)】----(自交)----【S(繁殖)】;【S*R(不育)】--------【F1(制种)】。S-光温敏核不育系,R-恢复系(一般品种),F1杂种品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