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廉政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不断加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出现了多样性的局面。因此,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党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治国兴邦,为民造福,用之不慎,也可以身败名裂,祸国殃民。在反腐败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很多领导干部感觉到“角色冲突”带来的冲击与压力:既是“公家人”,又是社会人;既代表公共利益,也有个人利益。“官德”的失范体现出道德自律在“经济人”本性面前的力不从心。这些权力异化、权力寻租的突出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第二,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建科学化是我们党一切事业的根基。当前世界正处于知识社会和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千变万化的新情况、错综复杂的新局面层出不穷,“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特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能力低弱、作用退化甚至腐败变质等严重问题。公权寻租的泛滥,固然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关,但归根到底是腐败者的权力观、人生观、价
值观错位,这样的腐败价值观在起着根本性的诱导作用。因此,必需要顺应潮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一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廉政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思想道德进一步净化和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三,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依托弘扬廉政文化,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建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核心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党性问题是由社会环境、制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因此,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建立健全使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用“教育引导人、制度约束人、法律规范人、利益驱动人、环境改造人、管理监督人”,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
第四,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腐败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毒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建设“良好的道德规范”,清除侵入党健康肌体的毒瘤,保持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筑和谐社会防腐倡廉的堡垒。
二、当前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加强廉政教育和党性教育,建立健全廉政教育成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不少的弥足珍贵经验,但依然存在着教育对象的扩大化、教育内容的泛泛化、教育过程的形式化、教育方式的简单化等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对廉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偏差。不少党员干部,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存在错误的认识。片面认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对象和教育重点是领导干部,搞廉政文化是“干部生病,群众吃药”;廉政文化是软指标,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量太大,涉及面广,影响和分散查处腐败分子工作和精力。
第二,廉政教育工作与文化教育相互融合不足。一些地方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性质、理论等与文化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是生搬硬套,就廉政抓廉政,
就文化抓文化,导致了廉政工作、文化“两张皮”,使廉政教育变成了空洞无物的口号,感染力不强,缺乏教育亲和力。
第三,廉政教育工作缺乏合力。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有些地方只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有的地方仅强调党政部门的作用,仅着眼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而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缺少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
第四,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尚不完善。有的地方某些虽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较好效果,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形式上缺少进一步创新,活动不能持久深入,结果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只红火一阵子,不能持久坚持,文化节目缺少持续供给的作品,其他活动出现断层;有的缺少责任机制,没有检查监督,没有奖励惩罚措施,使廉政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文件”和任务部署上。
第五,廉政教育形式主义严重。有些地方的廉政文化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各种展出、演出、宣传一哄而上,热闹一阵子;有的是热衷于标新立异,追赶时髦,搞概念炒作,求一时的轰动效应,领导出席,媒体宣传,只有声势,缺少实在的效果;有的“轰轰烈烈搞形势、认认真真走过场”,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活动“作秀”。
三、建立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党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使廉政教育更有说服力,预防腐败更有推动力,反腐倡廉更有号召力,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一)明确廉政教育工作目标,切实增强廉政文化的思想性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讲廉洁、崇诚信、守法纪的良好环境,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党员干部的从政修养,自觉养成守法、诚信、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
思想道德防线。
(二)找准廉政教育推进新平台,切实增强廉政文化的实效性
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注重以下三个结合,突出廉政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首先,坚持与执政理念教育相结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理念,也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利用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其次,坚持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再次,坚持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影响和辐射作用,借助机关文化生动、灵活的特性,结合机关工作特点,将廉政思想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使广大机关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和熏陶。
(三)找准廉政教育推进着力点,切实增强廉政文化软实力
围绕“廉”字,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社会,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切实增强廉政文化“软实力”。
1、读书思廉,增强廉政文化的互动力。清廉以自守,激浊以扬清。净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廉政教育的根本。根据部门情况、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积极开展“读廉政书、听廉政课、写廉政文”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反腐败导刊》、《中国监察》、《纪检监察报》、《廉政准则》等廉政书刊,督促党员干部熟读精思,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开展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上廉政讲台、讲廉政党课”评选和“党风廉政知识”测试活动;举办“读廉文、思廉政、树形象”专题讲座,让党员干部决定理想信念,恪守宗旨意识,树立“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等“三本账”的观念,增强腐败风险意识。
2、教育倡廉,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注重分类施教,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出现的不同问题、不同的阶段,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
心入脑。因人施教,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对领导干部着重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享乐关和亲朋关等“五关”教育;因事施教,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开展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抓好任前教育、任中教育和离任教育;针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尤其是突出管人管财管事管项目的政府“强力部门”这个重点,抓住在这些“强力部门”有“话语权”的公职人员这个关键;针对节假日、婚丧嫁娶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问题,加强廉洁自律教育。
3、谈话促廉,增强廉政文化的预警力。坚持完善谈话制度,把谈话教育作为关心干部、帮助干部、爱护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全面开展任前谈话、诫勉谈话、廉政谈话等为主要形式的预警促廉机制。对新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告诫他们廉政从政;开展信访诫勉谈话,实施信访“四书告诫”,达到保护干部、教育干部的目的。
4、典型导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充分挖掘、积极提炼身边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组织观看《任长霞》等勤政廉政正面典型专题片,举行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活动,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社会风尚;以案说纪,把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事例,增强自我约束意识,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
5、媒体传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媒体具有影响面广、信息传播及时、快捷,受众多等特点,是进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用好网络、用好电视广播、用好报纸、手机通讯等四大媒体平台,拓宽廉政文化的传播渠道,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