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角色 服务器1 节点名 SERVER1 逻辑节点名 FIX IP 网卡1:192.168.1.107 网卡2:192.168.100.1 服务器2 SERVER2 FIX 网卡1:192.168.1.109 网卡2:192.168.100.3 客户端1 CLIENT1 FIX1 网卡1:192.168.1.106 服务端配置:
服务器1配置:
SCADA配置:如图1、图2 1、“SCADA支持”选择“启用”,
2、数据库名称使用默认名称“DATABASE”,实验用SIM仿真驱动, 3、“故障切换”选择”启用”,
4、SERVER1做为默认主服务器,所以“节点:SERVER1为“选择”主“ 5、“备SCADA名称“填”SERVER2“
6、点击“数据同步传输“进入图2所示窗口,选择网卡2,也就是图中的“备”网卡,在”伙伴地址“里填写SERVER2的网卡2的IP地址即可,其他默认。
图1
图2
本地启动定义:本地节点名填写:“SERVER1“,逻辑节点名填写:”FIX“。
网络配置:”网络”选择:TCP/IP,选项中勾选“动态链接“。
Hosts文件修改:
如图所示:新增的一行:192.168.1.109 SERVER2,期中IP地址使用网卡1的地址,其作用是作为主备冗余通讯诊断链接,SERVER2代表服务器冗余的目的服务器节点,就是说:这台服务器和哪一台服务器组成冗余服务器。
数据库添加变量:
软件界面“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
增加数据块DI1、DI2,在”高级”勾选“允许输出“
画面组态
按钮脚本: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OpenDigitalPoint \"Fix32.FIX.DI1.F_CV\"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2_Click() CloseDigitalPoint \"Fix32.FIX.DI1.F_CV\" End Sub 并组态动画
服务器2配置方法同上,只需要更改对应的参数即可。
服务器1和服务器2的数据库、画面组态要完全以一致。可已将配置完的服务器1的数据库导出再导入到服务器2数据库,将服务器1的画面文件复制到服务器2的文件夹中即可。
客户端配置: 首先更改“host”
用写字板打开,在新增行填写如图所示文字并保存。
期中: 192.168.1.107 SERVER1
192.168.1.109 SERVER2
就是新增的两行,每行分别是服务器1、2 的IP地址、节点名称。
SCADA支持选择“禁止“,
本地节点名按图所示填写
网络配置:远程节点名“FIX“就是服务器1、服务器2 的逻辑节点名,这个必须要填写正确,点击添加,再点击配置,
勾选“启用逻辑节点名称“,主节点填写服务器1的节点名,备节点填写服务器2的节点名,必须填写正确。
客户端画面直接复制SEVER1或SERVER2的画面即可, 注意以下几点:
1、画面名称必须一致!!!
2、客户端某一个画面的元素可以是服务器端画面的子集,也就是说,服务器上某张画面有两个动画,客户端对应的画面可以只有一个动画,如图所示:
服务器画面
客户端画面
3、客户端对应画面元素的布局可以和服务端的不同,因此客户端的画面可以进行有选择的显示,并做布局上的调整。比如客户端画面可以变成这样:
冗余诊断:
服务器冗余诊断可以在IFIX自带的诊断画面里查看冗余状态,如图所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