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基于不同城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研究 祁诗阳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分布的研究,本文采取在全覆盖建点基础上,寻找因素,进行删减、合并、添加 的筛选的方法。此方法不仅高效、准确的完成规划方案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而且基于不同城市的特点,从多角度考 虑站点分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未建立该系统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站点分布;交通繁忙度;站点总数;城市特性 [中图分类号]U49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1)05—0058—02 1 引言 即求出各小区的交通繁忙程度,并划分级别,依照 在某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对于站点分 高低进行排序,把交通繁忙程度较低的小区的站 布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使得其能够在满足人们 点去除。而交通繁忙程度的高低需要由条件 日常出行、外来人口旅游需求的同时,达到资源的 来判定。若知道该市公共自行车站点总数,则可 最优配置。 依照繁忙程度,选取较繁忙的前站点总数个小区 多数文献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城市建立相应 建立初始公共自行车站点。 的站点规划方案,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对未建立站 由以上分析可知,首先应确定各小区的交通 点的城市的指导借鉴意义不强。本文则基于城市 繁忙程度,其次确定该市站点总数,并以此为 特性的不同,对站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角度设定, 进行初步筛选。 使得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的站点分布,可以在照 3.1 交通繁忙程度的衡量 顾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倾向于便利游客;以 人们一旦出行即会用到交通,并且出行必有 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城市可以更倾向于方便普通 目的地,因此,把对交通繁忙程度的研究转化为对 居民的出行。本文从实际应用的便利性出发,以 出行目的地吸引交通量的研究,从而达到量化考 不同角度考虑站点的分布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 察效果。同时,由15岁以上人群对各类目的地的 性、普遍的适用性,对站点分布的研究起到一定的 日实际访问量确定其吸引交通量,进一步衡量其 启示作用。 交通繁忙程度。 依据日实际访问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将人 2分区建点 们出行目的地划分为:随机性目的地和固定性目 依据某市的行政区分区,将该市划分为n个 的地。 大区,每个大区又划分为若干500m×500m的小 (1)随机性目的地主要分为:旅游设施(如主 区。若每一个小区建立一个站点,虽然在覆盖范 要景点、酒店、展览中心、绿地公园、主要公墓、旅 围上达到了要求,但没有照顾到地域的特性,容易 游客运码头);文化设施(如剧院、音乐厅、电影 造成资源的浪费。那么就需要一套准则对其进行 院、城市或国家图书馆等);娱乐设施(如游泳馆、 初步的筛选。 健身房等);购物设施(商场、菜市场等);卫生设 3筛选准则 施(如医院、牙科诊所和其他诊所);行政服务部 影响公共自行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该区域的 门等。其日实际访问量通常由年到访人数衡量。 交通情况 】。因此,应把该市的交通繁忙点确定 (2)固定性目的地主要包括:学校、工作单位 为主要站点,以繁忙程度作为准则来筛选各小区。 等。其日实际访问量通常由日实际出勤人数衡 [收稿日期】2011—06—08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01047620) [作者简介】祁诗阳,女,主要从事运筹学、概率论方面的研究。 第5期 量。 祁诗阳:基于不同城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站鏖 塑 窒 某个范围中。资料显示 。 ,一般公民会在1个小 时内、1—2个/J,u ̄、2小时以上使用公共自行车, 以12千米每小时的平均车速计算,车程一般会在 l2千米以内、l2—24千米或24千米以上。 把当前建立的任意两站点问的距离划分到以 其中,住宅小区虽为固定性目的地,但由于不 便用日实际出勤人数来衡量,其日实际访问量一 般由居民平均每天回家的次数衡量。 根据以上目的地分类计算各小区吸引交通总 量。把吸引交通量按照每500(人次/天)划分一 个交通繁忙级别,依照高低进行排序,得到各小区 吸引交通量繁忙程度序列。 3.2站点总数的求解 一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总数往往受限于 这个城市的几个相关因素:人口(常住人口,外来 人口,旅游人口),区域大小和经济实力。 而待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城市的站点总数, 可通过几个已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数据拟 合,得到该市的站点总数。 3.3初始站点的确定 以站点总数作为条件,将各小区吸引交 通量繁忙程度序列中,多余的站点去掉,得到初始 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 4多角度衡量初始站点 上面得到的初始站点分布,考虑了交通繁忙 度这一主要因素,而实际应用的便利性顾及不够, 可能出现一些站点过于稠密而一些区域由于交通 不够繁忙而很大面积上没有站点或少有站点的情 况。为此,站在实际应用的便利性角度分析,从区 位特性、距离特性、联通特性等不同角度对初始站 点分布进行考察,衡量该站点分布的优劣状况,从 而做出相应的整改,进一步最终确定站点分布。 4.1区位特性 从区位特性角度出发,考察站点所处的地理 位置对站点分布的影响。将初始站点划分为几个 关键的区位。如学校、居民区等交通繁忙度不高 但必要的区位;大型商场、购物区等交通繁忙度较 高且实用的区位;旅游景点等交通繁忙度较高的 区位以及其他区位。 由满足以上各类的初始站点数与站点总数比 例,可以确定该城市的主要特性。也就是说,在相 比之下,若符合学校、居民区等的区位特性的站点 较多,则该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若符合购物区 的区位特性的站点较多,则该市以经济建设为主; 若符合旅游景点的区位特性的站点较多,则该市 以旅游业;当然,也可以是混合发展。 确定了城市的主要特性,对于站点分布的建 立即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4.2距离特性 按照距离特性,考察站点间距对站点分布的 影响。可将初始站点划分到与其最近站点问距为 上三个范围中,由当前站点在各范围中所占的不 同比例,与现实的调查做对比,对与现实不符 的站点位置进行调整,使得站点分布对整个城市 的覆盖达到平衡。 4.3联通特性 从联通特性角度出发,考察交通要道对站点 分布的影响。建立在交通要道上的站点(一般比 较大的十字路口可以认为是交通要道),可以很 好的联通其他建立在主要建筑物附近的站点,更 加方便公民。通过对其所占比例与实际调查 的比较,可以对一些非交通繁忙但联通关键区位 的地区进行补充。 由此,就得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最终站点 分布。 5结语 本文采取一步步缩小范围细化站点分布的方 法,先确定衡量站点分布的主要因素,即交通繁忙 度,再从实际应用的便利性角度出发,通过区位特 性、距离特性、联通特性等特点,对该城市的地域 性、发展特点进行进一步考察。由以上方法确定 得到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对不同城市具有普 遍适用性,使得不同城市可以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让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的站点分布,可以在照顾 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更倾向于便利游客;以经 济建设为主的城市可以更倾向于方便普通居民的 出行。对于目前往往针对某个特定城市进行的站 点分布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慧敏,张字,乔伟.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J].城市 交通,2009,7(4):13—20. [2]姚遥,周扬军.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J].城市 交通,2009,7(4):30—38. [3]耿雪,田凯,张宇,黎晴.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 设计[J].城市交通,2009,7(4):21—29. [4]王晨,陈峻,沈小军.改进重心法在单个停车场选址 中的应用[J].现代交通技术,2008,6(3). [5]李黎辉,陈华,孙小丽.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 局规划[J].城市交通,2009,7(4):39—44. [6]郭敏辉,钟明.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 [J].城市交通,2009,7(4). [责任编辑: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