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幸福不喜欢喧xiāo 浮华,它是贫困中相rú 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老师一回善意的恐吓……幸福就像一粒点zhuì 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美中愈发yì yì 生辉。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小沈阳的表演每每使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
3、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2分)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 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 的空间,如 的远山,如 的夜空。
A.因为 想象 沉沉 悠悠 B.因为 想象 悠悠 沉沉 C.所以 联想 沉沉 悠悠 D.所以 联想 悠悠 沉沉
4、下面是一则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报道,文中连用5个“战胜”,行文显得单调。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4个“战胜”的同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替代文中加点字的“战胜”,使用的词语要准确又富有变化。(4分)
今天进行的中学生男篮预选赛中,一中队以72比60战胜十五中队,十八中队以75..比56战胜( )八中队,二中队以98比42战胜( )十一中队,三中队以....78比77战胜( )七中队,二十中队以86比80战胜( )上届冠军五中队。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1分) 6、古诗文填空。(6分)
(1) ,东风无力百花残。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弃官离职时之时,龚自珍借落花吟报国之志《己亥杂诗》: , 。
(4)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毕业晚会上,王雨把下面的话说了一半,便哽咽了。请你仿照他的话续写一句。要求
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
分别在即,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当我靠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 , 。 8、“生命”的诠释有很多种方式,“生命”的含义有很多理解,请开放思维,补充下面关于“生命”的理解。(3分) 例:天空说生命是(远方)
海洋说生命是( ) 火焰说生命是( ) 冰河说生命是( ) 9、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在原处修改。(3分)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各地电信运营商纷纷举行庆祝。许多电信企业还组织经理们接待顾客的投诉和建议,场面热闹。然而,热闹的场面过后,呼吁良久的消费者老问题仍未解决。 10、综合性学习。(5分)
宁波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宁波打造成文化大市。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宁波”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每栏1分)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探访名胜古迹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二”中,需要介绍宁波的名胜古迹。请从你所了解的宁波的名胜古迹中挑选一个来介绍。(30字左右)(3分)
(3)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宁波的文化名人,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宁波籍的文化名人。 (1分) ( ) A、冯骥才 B、王阳明 C、柔石 D、徐悲鸿 三、阅读理解。(37分)
(一)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 )(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3分)
亭亭净植: 后鲜有闻: 世人盛爱牡丹: ...2、本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1)牡丹:象征 。 (1分) (2)菊:象征 。 (1分) (3)莲:象征 。 (1分)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分)
(二)走近森林(13分)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
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 30吨氧气。
⑧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2、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 :林地土壤、水分等。
3、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2分)
5、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2分) 答: 14、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3分)
(三)亲近自己的双腿(16分)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
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怎么走那么远” 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
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独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2分)
2、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2分)
4、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2分)
5、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 严”具体表现在:(6分)
(1) (2) (3)
5、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2分)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30分)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峰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与4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嚣 濡 缀 熠
2、(因打印有误,四个选项均是错的,都没有扣分。) 3、B
4、击败(打败) 大胜(轻取) 险胜(小胜) 力挫(力克)可
5、《三国演义》
6、(1)相见时难别亦难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 7、略
8、波澜 燃烧 顽强 开裂(供参考,合乎意思即可) 9、(1)“庆祝”前或后加“活动”,或删去“举行”, (2)“接待”改为“接受”。
(3)将“消费者”移植“呼吁良久”前。
10、(1)例:追寻历史渊源 欣赏地方艺术 遍数名优特产 情等
意思对即 品味民俗风 (2)略 (3)D 三、阅读理解 (一)
1、立、树立或竖立 少 非常
2、(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
1、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 2、(1)动物资源 (2)非生物资源
3、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4、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但不能吸收所有的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5、一句话要有两个要点:净化空气 降低噪音 6、略 (三)
1、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不平稳”;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2、要点:(1)他比我年长20多岁,又是残疾人(2)我坐车,他拉车(两个要点各1分)
3、挣钱过日子或赚钱过活或自食其力
4、 要点:(1)在爬坡过程中,“我”看到了车夫顽强地“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2)“我”为车夫爬坡成功而高兴,为车夫的精神所鼓舞(两个要点各1分)
5、(1)车夫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2)车夫制止“我”下车,用独腿顽强爬坡 (3)车夫带着两个外国人一口气蹬了80多里 6、要点:(1)用自己的双腿走路。
(2)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