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13届高三9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卷I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不够完善 B.经典物理学自身的局限性
C.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发现 D.经典物理学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
2.英国哲学家休谟说:“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该材料是对哪些科学家诞生之前的社会进行的描述
A.爱因斯坦 B.哥白尼 C.牛顿 D.伽利略
3.“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止已建立的工业作出的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他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4.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5.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6.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7.“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上述言论认为新物种起源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③遗传 ④变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大量使用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蒸汽机
第1页
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 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9.欧美18—19世纪大事(部分):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 D.工业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社会矛盾
10.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B.瓦特研制的“万能蒸汽机”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11.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科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技术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 D.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 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B.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
13.“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利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报刊
14.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 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第2页
15.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反映出
①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②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③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贝多芬音乐创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充满了时代精神,主要由于贝多芬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C.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的影响 D.受“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影响
17.《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对现实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下列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A.雪莱的《西风颂》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狄更斯的《双城记》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18.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9.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
图1(局部) 图2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第3页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
谐的画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20.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21.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②《拾穗者》米勒
③《赛纳河之晨》莫奈 ④《马拉之死》大卫 A.①—浪漫派绘画作品 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B.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①—浪漫派绘画作品 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D.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 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第4页
22.下图为某次世界博览会的宣传海报,向全世界宣传.展示了电影技术。请推断这次世博会是
A.1851年伦敦世博会 B.18年巴黎世博会 C.1900年巴黎世博会 D.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23.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史来看,下面空格内应是
A.日出•印象 B.《安娜•卡列尼娜》 C.迈克尔•杰克逊 D.马拉之死
24.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25.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
第5页
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在这里,雅克·勒高夫强调的是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角度认识历史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26.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27.“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8.《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2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3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31.“竹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32.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3.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
第6页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3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35.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董宗远上秦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内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自主 D.学对两方技术
36.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37.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我们应该挑选的答案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福州
38.《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岛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40.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第7页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卷II
二、主观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已在欧亚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大部分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叶,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体积庞大的必需品的交换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大西洋贸易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它们进口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包括谷物、鱼、布匹和金属产品。它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炮及其他金属产品给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给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从1500年到18世纪末,世界之间的贸易有何变化?2分 结合所学分析贸易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到19世纪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控制世界的原因。8分
第8页
材料三 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根据本法,联合王国与当时仅有的白人占优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组成英联邦;自治领为和平等的主权国,共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主权国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自治领议会具有废止或修正与英国法律相抵触的法律、命令、规则或规章的权力。凡未经自治领明确请求并得到其同意,英国议会无权代为立法。在对外事务上,规定自治领有的外交权,可派出及接受外交使团。除纽芬兰外,都可在国际联盟中派遣自己的代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国与其自治领的关系有何变化,2分 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6分
42.材料一 乾隆在给马戛尔尼的复书中说出了这段非常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所有尔使臣恳请,……皆不可行 。”乾隆还说:“……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不和,断不可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帝对西方是何态度?(3分)
材料二 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其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
第9页
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始终相沿未改。为了整顿洋行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行商的直接管理﹐清廷于干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工役。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它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保商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外商一再投递呈词对保商制度表示不满﹐清廷则一直加以维护。
——摘自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概括广州十三行贸易体系有何特征(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3分)
材料三 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摘录: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3)概括马克思的主要观点。(6分)
第10页
参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B 7.B 8.B 9.B 10.B 11.B 12.C 13.C
14.B 15.A 16.C 17.C 18.A 19.B 20.A 21.C 22.C 23.B 24.B 25.A 26.A 27.B 28.C 29.B 30.C 31.D 32.C 33.D 34.A 35.A 36.B 37.B 38.B 39.C 40.D
41.(1)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发展为规模巨大的全球贸易。2分 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美洲种植园经济单一经营;三角贸易盛行。6分 (2)两次工业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领先地位;通过对世界其他地区殖民扩张和掠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文化具有的进步性;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8分
(3)英国殖民统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直接统治过渡到间接统治,并开启了英帝国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时段——第一英联邦阶段。原因:英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丧失了继续控制庞大殖民地的能力(根本原因)。(从第二次工业开始,英国发展相对缓慢,对殖民地的控制力逐渐削弱,特别是第一次大战使英国欠下大量外债,变成美国的债务国;经济实力下降,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一战后,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民族运动的高涨加剧了英国困境(重要原因)。自治领要求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拥有完全的国家地位、权利的分离运动大大加强使英国别无选择,只能有保有弃(重要原因)。
42.(1)以天朝上国观念对待西方;认为对西方的贸易是对他们的恩恤;以朝贡为由拒绝西方的政治要求。(3分)
(2)十三行贸易体系是清朝闭关锁国的体现,是朝贡体系的派生物。1分 在贸易上是中外商人的中介,1分 在外交上是中国和夷商之间的中介,1分 是外国人在华期间的保人和管制人。1分
影响:它维护天朝的夷夏之界和虚骄意识(天朝上国观念);1分 限扼了中西贸易和官方往来;1分 引起外商的不满,中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分 (3)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状态,(2分)冲击了落后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明;(2分)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2分)。
选做答案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2分)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2分)观点:因信称义,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源泉;世俗权力高于神权。(6分)
第11页
第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