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陶 者》
本学期总第2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 :一年级备课组 复备人:一年级备课组 授课日期:2.26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一、简介作者、《陶者 》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著名诗人。字圣俞,宣城 (今安徽省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所以也叫“梅介绍作者 宛陵”、“宛陵先生”。 《陶 者》是宋代学者梅尧臣所作,这首五绝以短短 20个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剥削者 不劳而获,劳动者却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 一起诵读《陶 者》。 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陶者:烧制砖瓦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鳞鳞: 形容屋顶上盖的瓦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挨着一片。居: 住。大厦:高大的房子。】 【烧瓦工人为了烧制瓦片,几乎把家门前的泥土都用 完了,而自己房顶上连一片瓦也没有。那些两手没沾 过泥土、不劳动的有钱人,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 大房屋里。】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学生自由诵读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 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同桌合作读 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陶者》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师生齐读 教后反思: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对故事很感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