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7期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7月 1263 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中的循证护理 姜翠凤,高峰 莱芜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山东摘要 目的:探讨循讧护理思维方法在一次性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01~06泌尿 外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60例,从导尿管插入深度、气囊内注入成份、气囊内注入量、导尿管是否固定、更换导 尿管时间、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等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结果: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尿 道出血、溢尿、尿管自行脱落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减少留 置气囊尿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留置尿管;护理;并发症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5—9334.2010.07.120 中图分类号:R473.6 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因其固定性能好,不易脱落, 的处理等问题。根据循证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制订出适 合患者的护理计划。 2循证护理 并避免胶布外固定不适感,便于会阴护理等优点已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临床对置人尿管的方法和步骤做了详细的 规定,但对拔管未做详细的描述。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 2.1膀胱功能训练 2.1.1 循证支持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 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 流的方式,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呈空虚状态,易引起膀 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 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原理和实际 情况,二者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EBN是以有价值的、 可信的科学研究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 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 -2 J。我们依据EBN的原则对我科 2009—0l—O6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60例进行了拔管的全 面、系统、个体化的护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了 BEN,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胱张力消失,膀胱逼尿肌无力,膀胱反射功能减弱或消失, 拔除尿管后易致尿潴留 。尤其是长期引流违背了正常 排尿模式,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尿液相 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尿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使其逐 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 ,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排 尿反射。 2.1.2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定时放尿 钟晓蓉 分组观察 了放尿方法对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甲、乙、丙3 1.1一般资料 自2009—01~06泌尿外科术后保留导尿 管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l2例,年龄18~7O岁,心。肾 功能均正常。无泌尿系感染。 1.2循证方法确定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留置导 组各40例,甲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即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 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放尿的同时提醒患者参与排 尿;乙组定时放尿,日问每小时放尿1次,夜间每3 h放尿1 次;丙组开放引流。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和3 d内排尿的 尿管拔管前如何训练膀胱功能;拔管时采用怎样的方法减 轻对尿道的刺激;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拔管后并发症 下降至25 mmHg者即应手术治疗。Ⅱ度前房出血经3 d的 情况。结果显示,个体化放尿对膀胱功能基本无不利影 吸收的同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严密.眼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91. 治疗无减少者即应手术治疗。本组84眼中,有l0眼(2眼 为Ⅱ度,8眼为Ⅲ度)在入院后经治疗l~4 d前房出血仍没 有减少情况下实行前房紧利冲洗术,术中对较大的血块用 镊子夹出m块,术后均观察随访半年,均未发生继发性出 血。 2 陈丽华.45例挫伤性前房出血临床分析f J].眼外伤职 业眼病杂志,1994,16(4):279~280. 眼外伤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取半坐卧位,避免过多的 活动、咳嗽、擦眼、保持大便通畅,对儿童适当给予镇紧静 剂,应避免过早冲谅.洗头等,以避免再次出血,甚至出现 严重的并发症。 3李永年.钝伤性前房出血[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1990,1. 4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1994:670. 总之,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外伤的常见病,由于并发 症常见,且常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因此,在促进出血 (收稿日期:2010—04一o1) 1264 Vd.21 No.7 Aerospace Medicine Jul 201O 响,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顺利占100%,3 d内排尿也基本 正常;定时放尿对膀胱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种 机械的非个体化的放尿方法,未针对各患者的不同情况分 能出现沉渣、血块或结晶,致导尿管阻塞,造成气囊内液体 抽出困难。 , 2.3.2护理措施 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尿 管,烦躁病人应加强巡视,必要时进行约束;气囊内液体抽 别处理,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第1次排尿 顺利率和3 d内排尿正常率均比甲组低;开放引流对膀胱功 能有较严重的影响,此方法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拔管后 不能及时建立起主动排尿意识,与甲、乙两组相比,第1次 出困难时可剪断尿管,绕过阻塞部位,管内液体具有一定 压力可自动流出;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尿管压力作 用在不同位置,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 排尿困难和3 dR排尿异常情况最严重。因此,在拔管前我 们采用夹闭尿管根据患者尿意放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 在龟头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减轻对尿道口的摩擦;鼓励病 人多饮水,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插管过程中动作要轻 训练,拔管后无1例患者尿潴留。 2.2拔管方法 2.2.1 循证支持尿道黏膜非常脆弱,轻微摩擦都会引起 损伤,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管周分泌物及晶体附着,拔管 时易损伤尿道粘膜。另外由于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持续 膨胀后,气囊部分胶管变薄而软,抽出气囊内液体后,气囊 部分胶管形成皱褶不光滑,拔管时阻力增加容易损伤尿道 黏膜。 2.2.2护理措施 2.2.2.1留置尿管期间,做好尿管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日会阴护理两次,保持会阴、床单清洁,尽量避免不必要 的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 用。减少分泌物及晶体的附着。 2.2.2.2拔管方法据报道,拔管前向膀胱内注入温生理 盐水使膀胱被动充盈后拔除尿管,病人自行排尿率为 100%。另外,全丽芳 介绍用注射器将留置气囊内的无 菌注射用水抽净,用0.1%安多福溶液常规消毒外阴后,指 导患者做排尿动作,并让患者自己缓慢拔出尿管,患者感 觉舒适,拔管后排尿顺畅,从而减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嘱患者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患者有尿 意时,常规消毒外阴后,用注射器将留置气囊内的无菌注 射用水抽净,嘱患者做排尿动作并让患者自己缓慢拔出尿 管,拔管后排尿顺畅。 2.2.2.3拔除尿管时,抽出气囊内液体后,气囊部分胶管 形成皱褶不光滑,拔尿管时阻力增加容易损伤尿道黏膜。 所以在抽尽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0.8 mL液体使气囊 稍充盈,减少皱褶摩擦,减少损伤程度。 2.3拔管困难 2.3.1循证支持仔细分析了引起拔管困难的因素。气 囊导尿管橡胶老化,致使官腔阻塞,或用力牵拉导尿管,致 使管腔狭窄,中断了气囊通道,无法顺利抽出气囊内液体; 对留置尿管的知识及对尿道解剖特点掌握不足,插管时深 度掌握不够,气囊未进入膀胱,注人生理盐水后气囊压迫 尿道,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渗血、粘连而影响拔管;尿中可 柔,避免反复插管损伤尿道及其周围组织。 2.4拔管后并发症 2.4.1 循证支持病人拔管后会有尿痛、尿急,有初始或 终末血尿,尿中带血或小血块,尿潴留等。其中,留置尿管 拔出后,18.5%的患者发生尿潴留 J。 2.4.2护理措施拔除尿管后病人尿痛、尿急初始或终末 血尿等现象多属正常,应做好解释工作,鼓励病人多饮水, 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嘱病人注意尿线的粗细,以免发生尿 道狭窄,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拔除尿管后嘱病人多饮水, 起到冲洗膀胱和尿道的作用,预防泌尿系感染和尿潴留。 如有尿潴留发生可采用让患者听流水声、会阴冲洗、按摩、 按压、热敷膀胱区等方法诱导排尿,尽量避免再次导尿,增 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3结论 通过EBN解决了我们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同 时,通过查证、分析讨论,也巩固和提高了理论知识和水 平,弥补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李杰.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 21(5A):1221. 2王爱华,赵丽君,宋富关.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 用[J].护理研究,2005,19(5B):898—899. 3 柴玉燕.颅脑术后病人长期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原因分 析及处理对策[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2):96— 97. 4陈满意.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6 h的观察[J].实用护 理杂志,1999,15(10):28. 5钟晓蓉.放尿方法对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影响的观 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6):327~329. 6全丽芳.介绍一种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新方法[J].临床 肺科杂志,2009,14(9):1245. 7姚霄安.留置导尿管拔出前注入开塞露预防尿潴留临 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8—599. (收稿日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