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家校结合教育的问题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家校结合教育的问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塾笪 No.2 TIME EDUCATION February 2008 浅谈家校结合教育的问题 王小琴 摘要:把教育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讨论,它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学校不仅是老师的学校,更是家长 的学校,社区的学校。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关键词:家庭学校合作教育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08)02"01 1 1-01 制止。 中图分类号:G626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 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指挥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全面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公民,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以促进 孩子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因此应该把教育放在更广阔的背景 下来讨论,它不仅使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学校不仅是老师的学校,更是家长的学校,社区的学校,学生的 2.1.3通过活动,现场教育学生 学校教育除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外,还可以抓住契机, 通过活动进行教育。如外出旅游带学生到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场 所,可以利用班队课让学生收集一些伟人或者烈士的课外读物 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历史,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 传统教育;开展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情操;国庆节时让学生编写赞颂祖国的诗歌,并进行朗诵。这种 多途径帮助学生把体验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能 达到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2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 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合作”。所以合作教育是广义的概念,使学 校,家庭,社会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促进,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学校和家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所以对 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家校合作势在必行。 1 家校结合教育的互动和互补 1.1 家校合作教育的互动主要是指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 间的互动 互动是指双向的交流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共同 员之间的互动的频率很高,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 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这 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所以如果说学校教育对 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孩 子的思想道德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校可以为家 的目标。学校可以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定期来校召开会议,共 同参与学校的管理,收集信息,把学校的工作部署安排告知他 们,争取最大的支持。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 庆祝会等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了解教师,达到家校互动的 效果。 1.2互补是相互补充,互为完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任 务,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 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 长提供平台,帮助家长建立家教意识,使家校结合教育落到实 处。 2.2.1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 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懂得科学教可以通过定期开办的家 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家长懂得 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子有方,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 者。 . 2-2-2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手段 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及时 准确把握孩子成长脉搏,为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 邀请全校的家长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节日庆祝等各种活动:实 行家长开放周,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的感受,学习指导学生学 习的技巧和方法: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树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公民意识:同时组织家长学校培训会,印发专题 康成长,为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提供言传身教的感性教育;学校 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 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根据个人的特点,还要因材施 教,为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提供系统的理性教育。 2家校结合教育实施措施 2.1重视学校教育,培养合格学生 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学 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应从以几方面人手: 2.1.1坚持对学生品德一致的培养 学校可利用朝会、班队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理论 的灌输,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他们热 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的成 材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2.1.2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培养良好习惯 “播种好的习惯,收获好的一生。”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 重大。作为学校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小学生 资料,小报,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策略,让家长明确对孩子的教育家 长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倡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尊 老爱幼、待人处事等各方面孩子做好表率;倡导家长妥善处理家庭 矛盾,感情问题,不要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倡导家长与孩子沟通 情感,爱而不宠,严而适度,正确引导。 总之,孩子的成长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 学校的水分和阳光,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才能长得更 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学习活动 等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三子习惯:对桌子,放凳子, 捡废纸”等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 的,什么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发扬的,什么是坚决反对 的,使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 学生们积极去发现、寻找现实中的生活陋习和不良习惯并加以 好。因此,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学校, 扎根家庭,才能取得教育实效,才能促进孩子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王小琴学小学。四川成都(1984一),毕业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在四川 610043 教育学院进修本科毕业。现任职于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寺西区小 ——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