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漂浮的鸡蛋说课

漂浮的鸡蛋说课

来源:爱站旅游
漂浮的鸡蛋说课

一、说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上了大班之后对水的一切都比较感兴趣,比如在师老师刷碗的时候,他们会观察为什么盘子放到水里就浮了起来,筷子放到水里就沉了下去等等。孩子们对沉浮比较感兴趣,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符合,希望能够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能两两合作进行探索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考,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能合作进行实验探索与记录,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发现鸡蛋沉浮的规律,能够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盐水)、鸡蛋7个、透明实验杯6个、盐6份、奶粉勺6个、搅拌勺6个、记录笔、记录表、水盆、毛巾。

3、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水的经验。

二、说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1、直观实物演示法:进行科学小魔术“悬浮的鸡蛋”让幼儿发现鸡蛋在盐水中能够悬浮起来这一实验现象。

2、讨论法:引导幼儿对实验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发现科学现象。

三、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采用体验发现法、实验法。

1、体验发现法: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发现实验现象。

2、操作尝试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步骤为:提出问题(鸡蛋在不同的两杯水中有什么不同的沉浮变化)——探索发现——幼儿第一次实验——幼儿进行讨论——幼儿第二次实验——教师归纳

首先以科学实验站导入,并进行科学小魔术,让幼儿先猜一猜,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讨论,大胆联想。最后在实验中发现鸡蛋悬浮这一有趣的科学现象。(在试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记录,为幼儿养成作好记录的习惯)(在实验结束后让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鸡蛋在一号杯中沉了下去,在二号杯中浮了起来。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加多少盐才能浮起来呢?

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了两次科学实验。

实验一:鸡蛋浮起来了

让幼儿用实验的方法亲手验证刚刚提出的科学现象,教师在介绍实验方法上只是给简单的一些提示,让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探索,比一比谁的鸡蛋能成功的浮上来,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乐趣。用记录表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记录,看一看每添加一勺盐鸡蛋沉浮的变化,到底添加几勺盐鸡蛋能够浮起来。

第一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亲手去验证之前提出的科学现象,并进行合作实验,得到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添加了几勺盐鸡蛋成功的浮了起来。有的幼儿在第一次实验中成功了,让他来和小朋友们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试验的(一勺一勺添加盐、均匀搅拌等)为第一次没有成功的幼儿累计经验。

实验二:鸡蛋沉浮的规律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鸡蛋是怎样浮起来的。第二次实验让幼儿探索鸡蛋沉浮的规律,通过实验记录每添加一勺盐鸡蛋在水中的位置来总结出实验结果:放的盐多了,盐水变浓,盐水的力量变大了,就把鸡蛋托起来了。(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的沉浮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鸡蛋悬浮的原因: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出现悬浮现象。

在第一次的实验中,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目的性强,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努力使鸡蛋浮起来,但是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只知道添加盐量鸡蛋在水中是否沉浮的变化,并不明确鸡蛋到底是如何浮上来的,通过第二次更加深入的实验,让幼儿探索到鸡蛋在水中位置的变化,探索鸡蛋浮起来的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