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跨国公司在筚并购的制与蜂 口 边祺 13001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长春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跨国并购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一轮的并购的热潮,而 且逐渐成为国际投资(FDI)的主要方式。各个发达国家纷纷看好了中国这个大好市场,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在华都有大量 投资,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本文将对分析探讨我国经 济发展给跨国并购提供的经济大环境,并购的原理以及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跨国并购 战略联盟生产折中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给跨国并购提供的经济大环境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加大;中国利用外国 直接投资的重点也逐渐有吸引小规模投资转向吸引跨国公司的投 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世界投资报告》称,世界最大的500 家跨国公司中,除了少部分公司因为中国政策限制外贸进入某些行 业而不能投资外,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潜 力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冲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中国的“人世”,许多 跨国公司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经营目标,据<(2ool跨国公司在中国 投资报告》,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美国通用公司认为,中国“人 世”将为通用公司提供变成中国当地企业的好机会,计划5年后在 华经营达到3O亿美元的规模。 2.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中国 西部地区的投资。1999年底,西门子投资5O万马克设立的重庆大 学自动化培训中心落成。该公司进入重庆7年来,在这里参加或促 成的工程及销售项目金额达2000多万美金。 二、原理分析 并购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跨国公司海外并 购的原理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原理相一致。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 资的传统理论主要有海默(firmer)的垄断优势谕,巴克利(Buckley)、 卡森(C8rson)、拉格曼(Rugmm)的内部化理论、弗农(vemon)的产品 寿命周期理论以及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除了邓宁的 理论将区位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外,这些理论的共同缺点均是只从 跨国公司内部的条件出发去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而 忽略了东道国区位因素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这种单向型的 研究有失偏颇。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其中涉及的内部化 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对跨国公司为什么加大投资力度有充分的说 明。跨国公司通过直接向外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所拥 有的优势即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市场内部化转移给外国子公司, 可以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更多利益。 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利弊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来说。究竟利弊如何?人们对此 众说纷纭,奠衷一是。对这一问题,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恰当 的,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大量案例来看,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对我 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积极方面 (1)资金输血。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能有效的补充我国资金 不足,迅速形成规模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社会有效供给。(2)技术 创新。跨国公司在并购中国企业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 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我国产业 的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我国新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柱的形 成。(3)制度创新。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可以促进市场导向型制 度体系的建设,促使政府用利率、税率、利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从而有利于我国市场 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真正转变机制,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 196 文章编号:1 672—7894(2008)07—1 96一O1 度,改变原企业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为国有资本与跨国公司混合的 资本结构,从而使过去模糊不清的产权关系变得明晰起来。 Z消极方面 (1)市场垄断问题。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一些地区或行业整 体并购中国企业。具有非常清楚的控制、垄断中国市场的动机。例如 饮料市场,几乎完全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天下。可以说,跨国公 司通过并购造成的市场垄断已经成了无法避免的问题。(2)跨国公 司并购中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地区布局不合理。跨国公司并购的中 国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因 此,如果不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行为加以引导,长此以往,跨国 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引起的产业结构问题会日益突出,也不利于我国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此外,跨国公司并购的中国企业还存在地 区分布不均的问题,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的投资 存量比重相当少,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在地区布局的不合理,将 引发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加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引发 资源在地区和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加大我国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 成本。跨国公司通过为其控制的企业提供融资、研究与开发、销售、 市场信息、法律等全方位的服务,控制我国部分国有骨干企业,操纵 和影响一大批协作配套厂家,如果一大批效益好、关系国计民生的 企业被外商控制,将不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合理调控,长此以 往,势必会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3)恶意并购问题。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并受国际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影 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从合资、合作到独自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国 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这是跨国公司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 而且来势很猛。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民族 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 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甚至作为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我国企业特别是一大批骨干企业也将 不复存在。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尽管GDP总量很大,而我们国家的 利益却受到损害。广大人民也得不到实惠,并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 国家主权。(4)并购带来的文化冲突。跨国并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并购,以有的企业文化在东道国企业已经根深蒂固,这就给外来企 业新的经营管理文化的渗透带来了阻力,从而形成了文化冲突,从 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f1】大美百科全书(第十八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光复书局.1994. 【2】罗肇鸿.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并购新浪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2006(2). 道格拉斯・格林沃尔德经济学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段克品。王玮兼并浪潮与中国对策.世界知识m版社,1999.1. 【5 昭稀.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6. [6】韩峰.人世后的企业并购冲国社会出版社,2002.4. 【7】约翰・史塔德著,张江波等译.新丝绸之路:跨国公司老板眼中的中国市 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8】李德荣编译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