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智库时代 智者论道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李园园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就业压力越发激烈,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生更应遵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紧抓时代创业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对自身创业有帮助的方法。笔者将从高职院校生创业现状入手,就当前的校企合作进行相关的教育模式及培养措施,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扶持工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9-0297-002

企业学习到真正的本领,从而提升学生应用性实践能力。根据实际发展中的各项愿意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利用“一带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出具相关的人才及工具,校方出具实训场地,由企业的专门研发人员为学生进行指导及帮助,学生可根据实际研发情况与自身学习的知识相关联,对研发项目进行创新,是企业与校方在研发过程中都能获得的新的研发理念及研发思维,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二)建立校企技术人才双向培训模式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业务能力培养,更可以将企业优秀的员工请来学校或实训基地,为学生讲述更多实操的内容及工作技巧。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校方也应注重对学生实操兴趣的激励工作,可以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不定期的举办创新研讨会,讲述企业或研发中的新想法、新技术,尤其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更具前沿性技术应用内容的详解,将课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企业还应接收一些在校学生,帮助其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发工作的展开,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提出相关的改正意见。特别要注意创新能力表现突出得学生的培养,可以将其安排在企业的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基础实操技能的训练及思维方式拓展训练,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研发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三)产学研合作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校方对学生标准的军事化管理,限制学生突出表现自我的创造性能力,所以,在军事化管理的情况下,校方看中的是学生们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学生的特殊性。为此,校方要改变对学生日常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以创新、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理念的培养[4]。

在创新理念教学模式的口号提出后,学

·297·

新世纪讲求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知识应用还是技术人才,都将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要想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强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加深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块坚硬基石。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生,面临学历与就业不对口的众多囧境,就更需要寻找一条符合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又能保证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出路,这就需要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的能力,校方更可以通过校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完成高职院校生人才培养,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一)具备创业热情,缺乏创业勇气,创新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生普遍创新素质较低,虽然他们的思想足够活跃,更有用现代化的开阔视野,对待新事物接收能力也快,缺乏系统性的创新思维驯良。当地高职院校生普遍变现出的创新能力,多为他们的好奇心理以及对待事物的所呈现出的质疑装填,虽然具备足够的创新求索的状态,但却缺乏足够的勇气及耐心

[1]

各种大型企业实习,但他们的工作内容都是跟着师傅的要求去做一些简单的内容操作,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

(三)创新氛围不浓,创新能力缺乏有效引导

受传统定势思维的影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设施、教材等内容仍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中,校方很少去投入相应的资金,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同时,旧的教学关键依旧影响着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与时代脱节,与企业用人的原则脱节。而教师本身,也缺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多方面欠缺的创新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创新意识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构建工作,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多方面的制约,学生对于院校的培养方式也存在诸多意见,学生更希望校方多为其提供创新实践活动,更希望校方出具相关的专业人才,对其实行专业的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自身从事职业能力方面的一些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创新能力,使其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校企共同建实训基地或实验室学校在校学习期间,校方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训基地,可以将企业正在研发的项目放在实训基地中由专人指点,由学生进行实操,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研发的项目中区。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的实训基地,完成项目的开发与实际资源的研究方式,这样双方才能相互学习,互补所长,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校企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不断加深基地的科学技术投入工作,以更贴合实际发展需要的设备去完善校外基地的开发工作[3]。学生在基地中可以根据研发需求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实践,而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的人力与先进、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思维及校方的设备、财力资源,增加学生走进

[2]

。尤其是高职院校生在新世纪表现

更加自我,如:很多学生又较强的好奇心理,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却在面临各种问题时,不愿意依靠自己去解决。同时,高职院校生普遍不迷信权威,愿意利用自身的想法去做一些内容的设计与尝试,但这其中很多的学生却不喜欢挑战权威。由此可见,当代高职院校生,普遍具有创新的能力,却缺乏创新的勇气去尝试,去挑战,更有一些学生,不愿意面对创新能力的挑战,更不用说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了。

(二)创新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高职院校开设的教学课程多与学生专业能力相符,课程中会渗透一些实操性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加从容面对今后的工作内容。但高职院校生,很好有学生能在学习期内,将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完成实践要求的挑战。也有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入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

实践能力相符合,又保持创新态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校园创业大赛、校园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内容的实训,带动校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及风气,使大学生以更多饱满的热情和状态去迎接创业,自我完成创业梦想的实现,最终成就自我。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模式不同,所以,在校园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不是与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相一致,所以开展起来,会受到一些学生的质疑。这都是传统的旧的体制观念影响造成的,所以,高职院校要打破这一传统思维,改为人先,将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分批分层的能力培养工作,选拔出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符的人才进行着重的培养工作,进而完成我国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校园人才的培养,要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思维,通过两者合作,为学生赢得实践的机会,校方也不要凭借自身的一腔热忱去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一定要与企业合作,双发合作才是对学生今后工作实践的最好帮助。这种合作模式的选择,是基于新的社会要求形成的,学校要不断完

善对学生各类专业内容的知识补给工作,企业要给与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双方的资源形成互补关系,这样,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也要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把握市场动态,不断调动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双赢条件下,得到应用的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参考文献】

[1]许斯华,吴浩.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81-182.

[2]熊裕文.职教集团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8(07):29-31.

[3]穆晓娇.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6(14):33-34.

[4]张文彬.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17):34-37.

生要以社会的主人进行自居,对自身的技术能力实操要求有严苛的标准,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形成学生对创新能力的探索及完成工作。如:在一些程序的设计及研发过程中,教师将课题研发的内容讲述清楚,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对照课题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实操,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品评,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实操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学生在研发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使学生全方位跟随项目的研发到形成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独立实操的情况下,获取异于平常工作百倍的知识获取能力,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形式校企双方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业实践环境,增强学生在创业中与多家名流企业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样,校方更应为血红提供创业培养的机制,帮助学生完成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实践工作,摸你现实的企业竞争环境,提升学生创业思维与经营能力。

增强学生创业实践的培养,校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服务,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帮助养成与

(上接第296页)

三、不同类型居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对我国老龄居民采取对比教育对比教育就是比较事物间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中外对比也可以通过古今对比,来发现在发展过程中祖国的伟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步入新时代,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上有了全新的形象,人民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对于从艰苦中奋斗过来的老一辈人,对国家以及自身生活的变化是很有感慨的,这种感慨可以升华爱国主义。

(二)对于外来居民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

灌输就是进行正面教育,正面宣传爱国主义理论观点,对具有正能量的宣传教育进行灌输是有效的方式。疏导即疏通引导,对极端的思想进行疏通,对片面的看法进行引导。对于外来居民,没有从小受到祖国氛围的熏陶,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正面教育来帮助建立爱国意识。受外来文化以及社会经历的影响,会对一些问题产生片面单一的看法,这时就要合理的进行疏导。

(三)对青年劳动者采取隐形教育对很多青年劳动者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我国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青年劳动者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对于这类具有压力的人群,应该多·298·

多采取隐性教育,从传统文怀、重大节日、等角度去体现祖国的关怀,在此过程中传输祖国情怀和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同时可以采用新媒体等手段,抓住年轻人的一些特点巧妙地输入爱国主义精神。

(四)对于学生群体采用家、校、社会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群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止步于学校。应该联合家庭以及社会。学生在学校学习完爱国主义相关理论后,在家庭进行探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将爱国主义精神向父母传输。在社会上进行实践,把爱国情怀内化于心。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宣传爱国主义,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这样一代代的教育会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应该面向全体居民,在此主要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两方面来探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学校教育方面,各个层次的学校应制定好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从师资方面做好质量把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链接。在教学内容上争取多样化,鼓励开展爱国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予以嘉奖。在社

会教育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参与其中。从社区、工作岗位、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爱国精神的宣传。

【作者简介】徐飞(1988-),男,广西财经学院辅导员,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课题项目】该论文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2018年度学科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成果论文。立项编号为:FCGXK2018YB016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的爱国主义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照琨,郭崇岳.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 月 18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