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沈淑云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7期
“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教育言简意赅的总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新课程标准也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有计划地学习
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有按计划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以放弃。计划要简单明了,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这样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
学习应该讲究速度与质量并重。学生必须明白,坐在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专时专用、讲求效益,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三)独立钻研、善于思考 1.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去把握所学知识,才能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重要的是对事物要有求知欲和好奇心,有追根溯源的毅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学生要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自学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自学能独立领会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合理把握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和写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1.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②作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③不及时复习和预习功课;④厌学。 2.小学生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 (1)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由于压力大,家长多数时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能给予有效的引导,他们没有掌握正确、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时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了事,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最终效果如何。 (2)社会环境复杂
网络、电视、电子游戏等对小学生的诱惑很大,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①学习目标不明确;②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③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尽量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所以,尽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特别是小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做保证。
(四)因人制宜,耐心引导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学生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等,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教师认真对待,运用正确的方法,“严”有尺度,“教”有方法,就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