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里,老实吃亏似乎已成铁定之论。听一位在机关干事的朋友说,他看着两位年轻干部,一浮一沉,浮的是工作浮躁,然而极为“贴近”领导,人前人后换个样,结果好事总盯上他,几年中三级跳,眼见得便“显贵”了。那位深入基层办实事的,固然是贴近了群众,但和领导总有点不那么“粘糊”,可能是老“沉”在下面的缘故,领导就一时间想不到他,好几年了依然“平头”一个。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熟识一位厂医,是一位工作十分出色且正派的女同志,企业破产后和另一位厂医联袂把医务室“转制”成面向社会的医疗点。由“另一位”负责进药,内部结算时“另一位”从不出示进药,只凭自己列出的“清单”,药价猫腻她早已觉察。明知吃亏却又息事宁人,难得在至交面前透一点风,过两天还要赶紧补“洞”。过着这种哑巴吃黄连的日子,心情压抑,不久便得了忧郁症。外人浑然不知。 上面这两个算得上是老实人吃亏的实例了。老实其实还有很多的同义词、近义词,比如好人、忠厚人、呆大、傻冒等均属此列。社会从上个世纪走来,老实人吃亏越来越成为人之共识。尽管人们口头上仍抱有对老实人的好感和同情,希望“好人一生平安”、“老实人会有良好的归宿”,相信“好有好报”,声称“吃亏是福”、“乖人吃一半,呆人吃一半”。几代领导集体都谆谆告诫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触及具体问题,人们便实实在在地信奉“老实人吃亏”的理,对此“不争的事实”深信不疑。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了世道的险恶和人性的堕落。连鲁迅先生也无可奈何地坦言:“老实是无用的别名”。《重庆晚报》曾报道该市南岸区教委对辖区中小学生诚信情况展开调查,九成学生认为老实人吃亏,不老实得实惠。网络上一讨论老实人话题,一些直率的网民纷纷发表偏激的观点,如称现实世界“是靠拳头吃饭的世界”,“狼羊不能共舞,老实人应该在弱肉强食的地球上消失,这才是适者生存”,有人甚至提出要做圆滑的“老实人”。
我们不妨剖析一下老实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心地善良,缺少主见和勇气,意志脆弱,胆小谨慎,委曲求全,思想僵化,不善交际等等,是其基本品行和共性。这些品行和共性不言而喻地证明了老实人对于前行时代的整体性滞后。时代已经教唆人们变得诡谲,因而沾染这种品行和共性的老实人,从骨子里是无法赢得当今社会的敬崇和保护的,最终必然地走向萎蔫,“当仁不让”地沦为弱势群体。可悲的是,老实人的视角和动作,不管在别人眼里是可怜的抑或是可笑的,但老实人自己或毫不觉察,或觉察了也缺乏去“矫正”的愿望和要求,或许少数老实人在“老实”的同时还萌生了诸如“吃亏是福”之类的良好的自我感觉。不要以为清代张英“让他三尺也何妨”也是老实,那是大气,这和弱势群体的软弱可欺或委曲求全有着本质的区别。该争的不去理直气壮地争,该取的不竭尽全力去取,错误的、被动的生存观、利益观、是非观使老实人永远立于不胜之地,永远在利益分配、是非判定、生存状态上居于绝对劣势。老实人吃亏了,如果心理能够平衡倒也罢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实人在生存上、利益上、是非上吃了亏,便心情压抑,神志恍惚,自艾自怨,自同寒蝉,以至自贻伊戚,这反过来又为老实人这个群体蒙上了消极的阴影。作家王英琦说过:“弱者,一遇到残酷的现实,个性便被支解,生活便走向绝望。”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经过求证后的一种断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让老实人不吃亏应该成为一道全新的风景。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改变对老实人的世俗偏见,各级领导自当率先垂范。做老实人,讲老实话,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选择,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比如提拔干部,我们就不能让亲情私利蒙蔽了党性,了公正。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从小开始,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懂得礼让,学会慈爱。和人相处,当别人用奸诈、欺骗愚弄自己时,千万别逆来顺受,而应当光明磊落地去揭露之、鞭笞之,使之无地自容,无法得
逞。这就是说,老实人在物欲横流的世间一定要自强自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畏葸不前,手中永远握有自尊自爱的武器,这样老实人才会有生存的滋润土壤,社会才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老实人群体的形象和利益。 但愿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世人的共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