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1993年( D)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 C. 胡佛 D.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
2.( B)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 社会学B. 区域经济学C. 政治学D. 经济学
3.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 C)的深刻总结。 A. 实用性 B. 知识性 C. 应用性D. 综合性 4.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A )
A.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B.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C.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D.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5. 区位论对( D)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A. 经济 B. 政治C. 文化D. 市场
6.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 B)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D. 实践性
7. 1940年( C)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胡佛
8. (A )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A. 自然资源B. 空气C. 阳光D. 水
9.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创始人之一是(A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0. ( C)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 B. 杜能C. 熊彼特D. 韦伯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AC )。
A. 稀缺性 B. 经济性C. 区域性 D. 可生性E. 自然性
2.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ABCDE )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A. 经济增长B. 结构升级C. 技术创新D. 社会进步E. 人民福利提高 3.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ACD)。
A. 开发的明确性B. 开发的时间性C. 开发的时效性D. 开发的综合性 E. 开发的经济性 4.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ABCD )。
A. 工业部门结构B.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C. 区域发展问题D. 区域政策问题 E. 区域文化问题
5.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有:(ABDE )。
A. 纯自然资源型 B.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综合型 C. 资源丰富型D. 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E. 资源缺乏型
6. 美国的经济学家(AB )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赫希曼 B. 汉斯·辛格C. 内尔森D. 赖宾斯坦 7.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ABE )。
A. 自然资源环境B. 人力资源环境C. 人文环境D. 社会环境 E. 制度环境 8. 区域经济资源包括:(ABCD )。
A. 资金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区位资源 E. 区域位置 9.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ABD)。
A.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 人口管理C. 社区管理 D. 环境管理E. 社会管理 10. 连锁效应包括:( ABC)。
A. 前向关联效应 B. 后向关联效应C. 旁侧关联效应D. 中间关联效应 E. 后进关联效应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 A. 错误 2. 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学的殿堂。 A. 错误 3. 在区域经济环境条件中,社会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B. 正确 4.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A. 错误
5.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正确
6.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孤立化得方法研究而形成的B.正确 7. 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B. 正确
8.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B. 正确
9.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B. 正确 10. 区域经济学的母体是区位理论。B. 正确 试述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核心,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导产业的升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以全新的更高技术层次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第二,在同一产业内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或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使原有主导产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同一产业的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也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任何地区都要面临的问题。一个地区,除了发展主导产业以外,还应该发展如下性质的产业,以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一,与主导产业之间产生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联系的产业。第二,基础设施产业。第三,为地方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
作业二(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区域( A)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B. 经济倒退C. 经济危机D. 经济滞涨 2.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A. 熊彼特B. 内尔森C. 赖宾斯坦 D. 赫希曼
3. 在古典经济学中(B )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A. 生产力B. 劳动力C. 科学技术D. 资金
4. 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C )资本的结合。 A. 能力B. 体力C. 健康 D. 生产
5.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6.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者是(B )。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
7.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A )区理论的出现。 A. 新产业B. 新经济C. 新工业D. 新农业
8. 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D )禀赋理论。 A. 资源 B. 技术 C. 资金D. 要素
9.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 A)学说。 A. 绝对成本B. 绝对贸易 C. 比较利益D. 比较成本 10.新产业区是一个由( C)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A. 大型 B. 中型C. 中小D. 小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创新理论包括(ABC ):
A. 企业创新 B. 国家创新C. 区域创新D. 城市创新E. 人民创新 2.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ABC )。
A. 民间合作 B. 官方合作 C. 官民合作D. 集体合作E. 村民合作 3.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有(ABCDE )。
A. 靠近市场B. 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C. 有高级企业管理人才D. 靠近投资机构 E. 要求聚集性
4.规模经济包括(AB )。
A. 企业内部规模经济B. 企业外部规模经济 C.市场规模经济D. 国家规模经济 E. 产品规模经济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ABCDE )。 A. 生产合作B. 资金合作C. 劳务合作D. 技术合作E. 信息合作 6. 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ABCDE )方面。
A. 工业贸易合作 B. 农业贸易合作C. 资金合作D. 劳务合作 E. 技术合作 7.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有(ACD )三方面的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A. 合作主体 B. 合作客体 C. 合作对象 D. 合作效益E. 合作意图 8. 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ABCD )。 A. 资金 B. 技术C. 劳动力D. 信息E. 能源 9.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ABCDE )。 A. 人口 B. 劳动力C. 资金 D. 市场E. 运输
10.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ABCDE )要素。
A. 企业 B. 大学研究机构C. 知识的流动D. 中介机构 E. 政府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经典的区位理论是由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杜能和20世纪初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创立的。 B. 正确
2.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被称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B. 正确 3.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B. 正确 4.地区差异引起贸易。B. 正确
5.地区差异引起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A. 错误
6.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根据美国棉纺业发展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产业发展理论。A. 错误
7.新产业区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综合体\"。 B. 正确
8.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学说。 A. 错误 9. 合作是指为了完成某共同的任务而实现的联合。 B. 正确 10.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B. 正确 试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答:一、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将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的领域由产品拓展到生产要素,并认为正是由于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决定可地区 之间的贸易格局,而生产钥匙的区际流动能够改变地区要素禀赋的不足,提高地区生产效率。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二、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及发展。七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学说、研究与开发学说、创新理论。 1、人力资本实质上实质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健康资本的结合。
2、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他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无形的生产要素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与开发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的生产要素。 3、创新理论包括企业创新、国家创新和区域创新。
三、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阐明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依存、相互联系的,因此各国、各地区之间应该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以便谋求共同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相互依赖,主要是因为政治军事力量的制衡、经济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产生了一系列足以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致使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立足全球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