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理论研 |1. _ 10.3969/j.i ssn.1671-489X.2013.34.00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桂军 盛丽英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微观概念和原 理,把原来微观的概念形象化,将完全靠想象的化学原理可视化,从而建 立微粒观;模拟化学教学中难以完成的实验,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理 解并深化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使其成长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 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 的使用。例如在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出微粒的性质 本教材、一本教案)加上有限的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 后,利用动画模拟了蔗糖溶解的过程以及酒精和水混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信息技 溶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于微粒性质的理解,进而又 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下面, 播放了视频“金原子的超显微结构”,学生可以直观 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和 地看到金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在不断地运动,让学 思考。 生对自己的分析确认无疑。 1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微观概念和 如何检测学生有没有真正建立微粒观呢?设计一 原理 个想象力比赛活动,就是把“物质及其变化”中分子、 化学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年开设的一门学科, 原子的行为通过类比的方法表现出来。为了激发学生 由于概念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有些学生 的想象力,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作为活动的前言:“当 因为不理解化学概念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对于微观领域比较 1919年日蚀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儿也不惊奇。 抽象的化学概念,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借助 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象力比知 多媒体处理和转化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形成化学概念。 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 例如在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多 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媒体。学生的世界首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世界,因此, 学生的表现超乎预期,他们借助语文中的文言文写了 他们在认识事物时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所见所感,不容易从 “两d'JD辩水”,解释宏观上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教师在一开始引入微粒的概念时制 微观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用数学中的图 作了一段视频,就是从浩瀚的宇宙开始搜索追寻一个微粒, 形变化类比化学变化,用英语中的单词重组类比化学 从宇宙到地球,从地球到亚洲,从亚洲到中国,从中国到北京, 变化,用音乐中音符重组类比化学变化,等等,这些 从北京到东城,从东城到学校,从学校到一个人,从一个人 都充分证明了学生已经建立了微粒观。 到一只手,从一只手到一个细胞,从一个细胞到一个个分子, 建立“宏观一微粒”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符 让学生感知对于物质的认识就是这样:从看不见的猜想假设 号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让学生在看到一个个符号时能 一直到看得见的仪器检测,这就是认识微粒的发展历程。学 联想到宏观物质,能想象出微观结构。所有的符号不 生也初步理解了物质是不连续的,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有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的指代 接下来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学生也不能想象出各种 意义。学生初步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相联系的 微粒的微观结构,就造成概念形成的困难,对进一步学习物 思维方式后,继续用这种思路学习化学方程式。 质构成(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造成 例如先演示氢气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建立宏观事 障碍。借助画图软件,把微观分子、原子变成看得见的分子、 实,接着引导学生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 原子模型,并且借助球棍模型使之立体化,学生就很好地理 再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揭示氢气燃烧的微观实质。在 解了概念。 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用符号表达出化学反应,化学 在学习微粒的性质时,大部分教师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 方程式也就很容易写出来了。进而用相似的方法,学 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微粒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又融进了多媒体 生可以写出水通电、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等其他反 作者:刘桂军、盛丽英,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100009)。 2013年12J9上第34期(总第328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一l一 ・霪僖 秀 应的化学方程式,这让化学教学不再是像英语学 习一样单纯的记忆,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奠 定了扎实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微粒观的建立让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深深感 受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学习溶解过程以及酸碱 中和的实质时,学生很容易描述出微观过程,这 有力地证明了微粒观已经深入学生的认识观,这 样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信息技术最成功的体现。 学生分析理解起来有一定障碍。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一氧化 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之后播放高炉炼铁的视频,接下来按 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一实验装置一实验顺序一尾气处理这一 主线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将它与炼铁生产的主要化学 反应原理结合起来,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因为他的头脑中 有了具体的表象,也就很容易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 导作用。 除此之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如浓硫酸的稀 高中阶段也有一些化学原理适合借助多媒 释,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就会引起液滴飞溅,以上这些只能 体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学生不能 理解可逆反应自身的特征,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 到底,认为完全是外界原因造成的;也不能理解 动态平衡的含义,认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反应就停止了”。利用3DMAX制作了课件,将反 应物、生成物的分子融合在一起,各物质的分子 数目都在变化。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过程, 将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分开,设置时间,第一 秒反应物分子减少得多,增加得少,生成物的分 子增加得多,减少得少;直观看到的是反应物分 子数减少,生成物的分子数增加。与学生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吻合,即生成物的浓度不断增加。但 通过上述媒体展示,学生感知了逆反应的存在, 只是正、逆反应速率不同。接下来的动画是第二 秒、第三秒……,正反应速率在减小,逆反应速 率在增大,到了某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减 少分子数等于增加的分子数,即正、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理解了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了化 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课件也获得了北京市一等 奖,全国优秀奖。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学教学中难以完 成的实验[2] 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可能由于 反应物或生成物有毒、有味,或是由于有危险, 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 拟相关反应,或者教师将有关实验录制好在课堂 上给学生播放视频。如讲空气成分的测定时,动 画模拟拉瓦锡的实验,通过抓取细节和多角度分 析科学家实验,探究其中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 学会分析实验原理和误差。接下来让学生设计实 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学生就在拉瓦锡实 验的启发下设计了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一个和书 上的实验设计大同小异。可见,形象的动画让学 生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 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题中,从常见 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是本课题的重点。由于一 氧化碳有毒,课堂无法完成实验,单纯画图讲解 2o13年12月上第34期(总第328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一2一 靠教师讲其错误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 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使用Flash动画 模拟这些实验的错误操作,还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 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 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学 中像倒吸现象、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酒精灯的错误 使用都可以借助动画模拟,让单纯的讲解变得形象生动,一 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3】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根据工作或 生活的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从而完善和提高自己。化学课 堂教学也是有限的,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为了让学 生更多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 作用,懂得一些生活常识,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特 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有 用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 在网络上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学 习,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 挥其钻研学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锻炼 和提高自学能力,也能让学习弱的学生根据需要选取适合自 己的多媒体信息补充落下的知识或者理解不深入的问题。例 如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更深层次问题 的详细信息,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 共享的资源像哈佛课堂实录,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眼界;学习 弱的学生可以选取网络上的视频片段,重新对化学某模块知 识进行学习,加深理解的同时自学能力也会逐步增长。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一些尝试 和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考试评价体系是思考的下一 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祖建方.论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化 学课程网.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及教学研讨会论文汇 编.2007. [2]刘小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之我见[J].新课程: 教育学术,2011(7). [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