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一、《天平量筒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

m实验原理:  V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 (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2;

mm实验结论:

= Vv2-v1二、《助沉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 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 和石块的体积V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 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2;

mm实验结论:

= Vv2-v1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 四、《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测固体密度

【例题】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实验结论:ρ金= G水 GF注意:利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重力;再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因此简称为双提法。这一实验使用的仪器少,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密度的表达式推导过程如下: F浮=G-F拉

mGGF=水 V金= 浮 ρ金= =VgVG-F水g

《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三提法)------------测液体密度 49.(05年试题)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 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 ;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 拉力F;

(4) 。 请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 度:ρB= 。

分析与解:上面的例题是用弹簧测力计,测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果再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浸没在未知液中,就可以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这就是所谓的“三提法”。 这道题已经将实验器材以及部分实验步骤写出。 应补充的步骤为: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受到的重力G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液体B 中受到的拉力F' 实验结果:液体B的密度:ρB= GF水 GF【例题】设计两种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所需器材请在以下提供的器材中选择。

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五、《 等 压 强 法 》

实验器材: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 细线。 实验步骤:

1.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直玻璃管中,让扎有橡皮膜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用

刻度尺测出牛奶的高度 h牛;

3.将直玻璃管缓缓放入烧杯的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直到橡皮膜呈水平状态时为止。用刻度尺测出 橡皮膜到水面的高度h水,如图乙。

实验结果:当橡皮膜呈水平状态时,牛奶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强等于谁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强。即p牛=p水 ρ牛gh牛=ρ水gh水牛奶的密度:ρ牛= h水

h牛

水

h牛 图甲

图乙

h水

六、《 等 体 积 法 》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2.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用刻度尺量出水面达到的高度h(或用细线标出水面的位置);

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牛奶,使其液面达到h处(或达到细线标出的位置),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实验结果:

∵ 因为水和牛奶的体积相等, V牛=V水

m牛m水mm-m0 ∴ =牛=牛水=2水牛水m水m1-m0

注意:实验器材中只有天平(含砝码),但没有量筒,可以借助水的密度已知,利用体积相等,计算出密度。我们称之等体积法。 七、《 等 质 量 法 》

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相同的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滴管。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

(2)将适量的水和牛奶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直至天平再次平衡为止;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烧杯中水面达到的高 度h水和牛奶液面达到的高度h牛。 实验结果:

∵ 因为水和牛奶的质量相等, m牛=m水

∴ ρ牛V牛=ρ水V水 ρ牛h牛S=ρ水h水S

h水

ρ牛h牛=ρ水h水 即 ρ牛= 水

h牛

注意:这道题给出天平,但不含码,就没有办法测出水和牛奶的质量值。可以利用刻度尺测出水和牛奶的高度,计算出牛奶的密度。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等质量法。 八、《 杠 杆 法 》

例题8(2006 年北京市中考试题)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 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

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 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 注意:

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液体密度,通常我们把这种测密度的杠杆,称之为“密度秤”。 例题9 在课外小组里,肖英和其他同学利用木棍、铁块和细绳等材料制作了一杆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把细绳系在木棍的重心O处并把木棍挂起,M和N是两个铁块。当M在A点,N在B点时,木棍如图所示平衡。把M浸没在水中,N移至C点时,木棍再次水平平衡。把M浸没在某种液体中,N移至D点时,木棍又处于水平平衡。可知被测液体的密度________水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本题答案:大于。

九、《一漂一沉法》 15.小红家有一个空心的废牙膏皮,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利用量筒和水测定牙膏皮的密度,请你帮她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实验步骤;

(2)用所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 牙膏皮密度的表达式。 【中】 分析:

(1)实验步骤:

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的示数为V0; ②使空牙膏皮漂浮在量筒中,记下量筒的示数为V1;

③将空牙膏皮卷成团,把空气排除,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的水示数为V2。 (2)牙膏皮密度的表达式:

VVVV

分析与解:这道题运用的实验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所谓“一漂一沉法”,即“一漂”:当物体漂浮在液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利用物体漂浮在水中找到重力------得到物体的质量;“一沉”:利用物体沉没在水中,找到体积,则物体的密度就可以测得。

例题 如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放一个木块,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为V1,如图甲;若在木块上一石块后木块仍漂浮,此时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为V2,如图乙;若将石块从木块上拿下放入水中,水面所对量筒的示数为V3,如图丙。 求:石块的密度。

10水20石 木V1 木块 V2 木V3

图甲 图乙

图丙

4.测定组成实心金属球金属的密度。如图14所示,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 请你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B A C

O 水

(1)将金属球挂在杠杆的A段,将钩码悬挂在B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金属球没入水中,此时将钩码移动到C点,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刻度尺测量AO的长度为L1;

(4) , ; (5)金属密度的表达式为 。(3分)

6.小明家买的某种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 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

(2) 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

高度h水;

(3) ; (4)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为: 。

9. 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 调节(选填:“左”或“右”);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如图15所示,则m1= __________ g;

(3)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如图16所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为V,则V

3

= __________ cm;

(4)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110g;

3

(5)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 图15

10. 现给你一个量筒,一个烧杯(内盛足量的水),一小块橡皮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一个镊子。请你用所给器材测出这块橡皮泥的密度。 (1)实验步骤(2分) (2)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1分)

11、小东和小阳准备在家里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但没有天平和量筒。他们想到了化学实验课上使用的滴管。他们先自制了一个瓶口密封着细吸管的小塑料瓶当做滴管,自制的滴管中的水能一滴一滴地从滴管滴出,且每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是相等的。他们又找来矿泉水瓶子、小塑料瓶、细线、剪刀、铅笔和足量的水,开始测小石块的密度。(2分)

(1)他们测石块体积的方法是:把石块用细线系住,放在被剪开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记下水面的位置;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容器中,使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a。

(2)他们测石块质量的方法是:把石块放入小塑料瓶中,小塑料瓶浮在矿泉水瓶中的水面上,记下水面的位置;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小塑料瓶中,使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b。

(3)他们测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巧妙地利用了物理课上所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小红想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来测量它的密度。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

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 ;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测出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蜡块的密度ρ蜡= 。

19.实验桌上有如图25所示的器材,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测出小金属块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用字母表示测出的物理量,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及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4分)

刻度尺 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水槽 小容器 小金属块 细线

实验步骤:

金属块密度(ρ金属)的表达式: 。

21.小明利用轻质硬棒(可视为杠杆)和透明塑料小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23所示的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用细线做成提纽系在O点将硬棒吊起,棒的一端悬挂塑料小桶(小桶中可装水或其他待测液体)。另外找一个重物做为秤砣,通过调节秤砣在硬棒上悬挂的位置,可使硬棒(杠杆)处于水平平衡。以下是小明测量某种待测液体密度时的实验步骤的一部分,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小桶内不加液体,手提O点处的提纽,移动秤砣位置,当秤砣置于A位置时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测量并记录此时O点到A点的距离l0;

(2)将适量的水注入小桶中,在桶壁上标记水面位置。移动秤砣到某一位置,使杠杆再次处于水平平衡,测量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小桶内的水全部倒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计算待测液体密度ρ液的表达式:ρ液= 。

A

O

22. 小红同学利用天平、烧杯、细线和水测量一块小金属块的密度,秤砣 小红的实验步骤没有写完整,请你帮助小红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

图23 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3分)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质量m2;

(3)__________________,在右盘中添加砝码m3,使天平重新平衡;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ρ金= ___________。

24.小玲同学想测花生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带砝码)、一个小空瓶,足量水,少量花生油(不够装满一小瓶),一只彩笔,而没有量筒。她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

(1)她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记为m1, m1=18g

第二步: ; 第三步: 。 (3)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写出计算油的表达式和计算结果。

25.实验桌摆放着弹簧测力计1个;金属块1个;玻璃杯1只并盛 有适量的水;细线1

段。请你利用这些实验器材,测量金属块 的密度。(4分)

(1)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并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手提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金属块的重为G并记录;

(3) 。 (4)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

38.

(3)再注入待测液体到达标记处,移动秤砣到另一位置,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测量并记录此时O点到秤砣悬挂点的距离l2 (4)l2l0水l1l0 说明:其他形式的答案正确的同样得分。

39.用细线拉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40. 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m1水m3m241. (1)

m3= 33.2 g;(1分)

(2)第二步:在小瓶装有适量水后,用彩笔在小瓶上水面处做一个记号,用天平测出小瓶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m2=38g, (1分)

第三步:将水倒出,往小瓶中加入花生油至记号处,用天平测出小瓶装入花生油后的总质量,记为

m3,

m3=33.2g.(1分)

油(3)

m3m1水0.76g/cm3m2m1 (1分)

42.手提弹簧测力计,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

G水GF

20、(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图甲是

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 解析:(1)用可转动的光屏还为了通过转动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然能在光屏上显示,目的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虚像,让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虚像处,观察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目的是为了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为了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可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

///

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解析:选A, 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故选A.

(2011·淄博中考)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和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的应用对人体有利无害

C、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及应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强的电磁波对人

8

体有害,要真空是波速是3×10m/s, 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所以答案选C。某电台的电磁波波长为3 m,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____M H z。电磁波的家族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 _______________来工作的。

解析:此题考查电磁波的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和频率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电磁波的波

8

速一定c=3×10m/s,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是:c=λf,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则电台电磁波的

c3108m/s8

频率是f===1×10Hz=100MHz,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

3m遥控的。

答案:100 红外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