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索学校生态化管理

探索学校生态化管理

来源:爱站旅游


构建生态化校园,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记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县第十三高级中学

学校尤如一个生态圈,在这个圈中,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生存条件,有各系统的自由发展,有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有每位师生自我发展和个性张扬的土壤,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宁乡十三中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打造幸福校园、成长校园和发展校园,形成了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一、建设幸福校园

1、理念引领幸福

在办学过程中,宁乡十三中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每个教职工愉快地工作,让每个教职工幸福地生活”的办学理念。这个办学理念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就是开展公平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教师的层面上讲就是引导教师树立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理念: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幸福。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宁乡十三中的教职工都将学生摆到了学校的主体位置上,不断增强服务育人的意识。无论是德育、教学、后勤等方面的工作,都以每一个学生作为工作出发地点和归宿点,既关注整体,也关注每个个体。同时,学校关注每一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在工作中,通过改革学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落实教职工的激励机制、强化学校的民主管理等方式落实人本管理;通过建设整洁、明亮、优美、便捷的校园环境,建设健康向

1

上、拼搏进取的校园文化让教职工感受学校的魅力;帮助教职工树立“健康即幸福”、“工作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态”等观念来营造教职工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验到幸福。

2、活动创造幸福

走进宁乡十三中,艺术生优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篮球队掀起的阵阵喝彩,广播站传出的悠扬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校园处处洋溢着的青春和快乐的气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筑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

这是十三中活动课程所营造的温馨校园氛围。宁乡十三中在以往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更为完善的学生活动方案,并将其提升为学校的活动课程。让活动成为熏陶教育同学们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三大节两体验”的活动课程。“三大节”指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两体验”指军人体验和社区体验。学校通过团委、文学社、青年党校等社团,以及年级组、班委会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获得了成长。

学校努力让学生明白,学习在十三中,也是生活十三中,更是成长在十三中。在这个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学校倍加呵护的。十三中的职责,便是保护这个校园生态圈中的孩子们,能有活力地成长,能健康地成长,能获得全面成长。这种生活话的教育,正式学生幸福感的源泉。

学校也组织教职工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彰显教学魅力的教学比武、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的学习考察活动、锤炼体格的教职工马路赛、提升团队意识的合唱比赛、增进友谊的篮球赛、践行先进性的党员与学生结对助学活动等等。通过活动这个平台,凝聚了人心,

2

丰富了生活,提高了素养,激发了爱岗爱校意识,使教职工们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体会的乐趣,感受到了幸福。

二、建设成长校园

1、过程管理促教师成长

优质的结果源于优质的过程。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校务委员会提出了“两个惟一”作为宁乡十三中的指导思想,即“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惟一生命线”,“促校风学风的转变作为惟一突破口”,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强化了过程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整体布局,抓好三年的过程

学校和年级委员会一起,从高一开始就制定了整个三年的工作规划,及早筹划,整体布局,系统安排,一抓三年不放松。在德育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序列专题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在每个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思想道德养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德育的预见性和可控性;在学生学习方面,狠抓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发展过程,扬长避短,引导学生积累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全程监控,抓好一天的过程。

为了督查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过程,宁乡十三中利用监控系统对课堂和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学校校长带领学校行政人员轮流在监控室值班,发现问题即时通报,即时

3

整改。监控情况每天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公布,并作为教师个人和年级考核、课时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学校各科室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查教案、看听课记录、学生评教、听推门课等形式,监管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过程的监控,实现了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控制过程来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作用。

(3)推行“年级月考核”,抓好考核的过程。

学校实施的“年级月考核方案”,以年级为单位,将每个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绩效与年级工作进行捆绑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级组的管理和教师的课时工资挂钩,激发了年级委员会的管理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育教学管理迈入了精细化的轨道。

通过强化过程管理,促进了教师在有序、适时的管理机制中不断成长。

(4)实施过程质量奖,抓好激励的过程

宁乡十三中在严格实施过程监管、实施年级月考核的同时,注意在“管”的基础上突出“理”的效益,通过过程质量奖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既使过程管理能落到实处,又使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有了认同感和主动参与、主动竞争的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个性课程促学生成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宁乡十三中教师潜心研究、求实创新,努力构建富有实效的校本课程体系。余谷进校长主编的德育读本《走进高中》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建立了十三中德育课程;周立峰老师编著的作文辅导读本《个性的舞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成为了十三中作文教材;学校根据艺术生培养的特点建立了艺术生校本培养模式;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课程等等。在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方面,宁乡十三中引领全省潮头。通过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十三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都能实现不同层面的成长,真正实践了对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尊重。

3、文化建设促学校成长

宁乡十三中非常重视学校的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学校绿化面积达到了44066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8%,人均绿化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形成了四季有鲜花,终年可见绿的优美校园,学校创建为湖南省绿色学校。

十三中着力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走进十三中,可以看到学校的文化标语遍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提示语时常鞭策学生的言行。如校门口的文化标语是:步入和谐校园,肩负神圣使命;迈出校门一步,肩负十三中荣辱。这些标语给了学生以警示和鞭策。学校将“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等主流价值观张贴到每栋楼,每个班级,在潜移默化中时刻影响学生。学校利用节日和重大活动的机会,在校园内悬挂对联、宣传条幅,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学校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张贴名言警句、确立班歌班训、制定班级目标、宣读班级誓词等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利用每月教育主题,每周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定期利用黑板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通过这些措施,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忙而不乱,紧张和谐的班级文化。

然后,学校加强了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也相当重要。我校开展了“争星创雅”活动,即对学生寝室的布置、卫生、纪律等

5

进行量化评分,授予星级寝室称号。对获得四星以上称号的寝室,学校授予该寝室以“聚贤居”、“琢玉轩”等学生喜欢的雅号。既调动了学生寝室建设的兴趣,又增加了寝室的书香气息。

同时,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工程。学校开展了“读书工程”,向教职工发放教育理论书籍,如《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朱永新新教育文集》等。号召教师利用空闲时间精读教育理论著作,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并通过读书笔记评比、理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夯实读书效果。学校号召每个班级成立图书角,通过讲座、读书比赛等活动,引导大家读名著、读好书。通过读书工程,浓化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通过不断积淀和提炼,学校的校园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正逐渐凝结,学校亲和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建设逐渐深入人心。

三、建设发展校园

1、内涵发展保持学校生命力

宁乡十三中通过做好“实”字文章,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是领导带动实。

学校领导跳出事务圈子,深入薄弱学科,深入师生当中摸实情、想实招、干实事。各行政人员对所联班级做到了“四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做一次动员、谈一次心、开一次会。学校校务委员会的同志每个学期听课节次都在100节以上,对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

6

教学水平了如指掌。

学校行政实施了全天值日制,值日的领导全天24小时全程监管学生的早操、早读、课堂、午睡、就寝等过程,带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易正为校长,联点高三的一年几乎没有休假日,把家安在了办公室,为教师指点迷津,帮学生解决难题,全身心扑在了教学工作上。

学校年级工作委员会成员讲实效,严格实行问责制,将成效与考核挂钩。工作重点突出,集中力量抓好薄弱学科,帮助薄弱班级。如高三年级主任姜义军同志,三年如一日,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三年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天天将年级的工作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赢得了高三高考的辉煌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班级工作实。

学校根据新情况和学生实际,要求班主任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勤。 如对学生的辅导,要求每个教师建立辅导卡,将辅导内容和程序具体化。根据教师辅导卡记载的情况,有的老师每个月辅导学生多的达到121人次,少的也有70多人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勤走班级、常去宿舍,点出勤、查卫生;早到校、夜办公,勤与家长沟通、常和学生谈心;把简单的、平凡的常规小事当作每天的必修课。

三是课堂效益实。

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实施“低重心”教学战略,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课堂教学的效益,讲到实处,练到实处。废除“满堂灌”,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特征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

7

习,使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准确定位学习难度,提高课堂的针对性。使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学校非常重视抓课堂的效益,提出了“向45分钟要质量”的目标,组织督导组深入课堂,随时听课,监督课堂教学情况。

四是备课工作实。

学校强化团队意识,抓实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把集体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优化学科教学。规范教学“五认真”,即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授课、认真研究学情教情、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每周按年级组“四定”,即定时、定点、定人、定量,“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做好集备课工作。

在教学管理上,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重点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要求做好 “三个贴近”,即贴近教学目标与学习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兴趣;“三个突出”,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课堂参与度,突出能力培养;“三个研究”,即研究新课程新教法,探求新课程高考发展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进步。

通过抓学校管理细节中的落实,提高了管理效益,学校在不断解决内部矛盾的基础上大步向前。

2、特色打造增强学校影响力

8

艺术教育一直是十三中着力打造的特色。艺术生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孕育理想、绽放美丽。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艺术生都力争第一,连续两届获得了长沙市文艺汇演一等奖,三独比赛每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0多人次;在历届高考中她们更是锋芒毕露,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在全省同类学校中独占鳌头。如2009年十三中音乐类专业省联考本科上线率达92%,再加上外省通过的本科学校,今年135个音乐生100%专业通过了二本线。

3、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竞争力

宁乡十三中在近四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步一步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竞争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校用一年时间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中,用两年时间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为打造十三中品牌,做强十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全体十三中人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沙市绿色学校、长沙市花园式单位、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模范职工之家、长沙市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单位、长沙市科普示范先进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宁乡县教育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宁乡十三中办学品位越来越高,社会知名度越来越大,各界评价越来越好,必将成为三湘大地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