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遗传与变异典型非选择题练习

遗传与变异典型非选择题练习

来源:爱站旅游
遗传与变异典型非选择题练习

1.(2004年湖北卷)30、(22分)试回答下列(l)—(2)题。

(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回答下列问题:

①真核生物某因的编码区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来说,如果你知道了某真核生物的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你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为什么?

2.(2005全国卷II)31、(15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雌蝇 雄蝇 灰身、直毛 3/4 3/8 灰身、分叉毛 0 3/8 黑身、直毛 1/4 1/8 黑身、分叉毛 0 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 。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 、 ;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 3.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的正确的是( ) 亲本 灰雌性×黄雄性 黄雌性×灰雄性 全是灰色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子代 A.灰色基因是伴X 的隐形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 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4.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 )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1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5.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物编号如下表。 2.白眼类型性状 1.野生型 3.黑身型 4.残翅型 5.短肢型 6.变胸型 7.染色体 型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Ⅰ) 体色 灰身B 黑身b Ⅱ 翅型 长翅V 残翅v Ⅱ 肢型 正常肢D 短肢d Ⅱ 后胸 后胸正常H 后胸变形h Ⅲ 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回答:(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_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w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

型应是_________ ____,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和表现型应是___ _ __。

6.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纯合体或杂合体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观性状是否能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体vv还是“表现模拟”?

7.下表是对某地区的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其等位基因用P和p表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患病 正常 患病 正常 婚配方式 父 母 患病 患病 正常 正常 2 160 155 218 0 66 71 102 家庭数量 正常 0 21 16 15 子 患病 0 59 60 115 正常 2 19 16 20 女 患病 (1)根据上表中调查结果可知,该病属于 (显、隐)性遗传,判断理由是

。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 。 (2)第四组抽样家庭中的双亲可能的杂交组合有: 。

(3)第三组某家庭一女儿既患该病又患白化病(该病基因与白化病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对肤色正常夫妇再生一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

(4)第二组的统计中,子女正常与患病之比为3:1,若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则父亲为纯合子的家庭与父亲为杂合子的家庭之比为 。

8.家兔的毛有长短和黑白之分,已知短毛(A)对长毛(a)是完全显性,黑毛(B)对白毛(b)是完全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兔场选中一只健壮的短毛白色雄兔,请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种还是杂种? (1)若在一个繁殖季节完成鉴定,应该如何配种?

2

(2)上述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请对每一种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说明。

9.(06全国卷I)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

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

10..(05广东)41.(8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7全国卷I)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__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刚毛雌果蝇

3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12.(22分)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 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 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除第(1)问外的哪个片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为 。 13.下表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请据结果回答问题: 海拔(m) 5000 5000 3000 3000 1000 1000 温度(℃) 19 25 19 25 19 25 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体中) 0.23 0.63 0.21 0.62 0.22 0.63 (1)本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果蝇在海拔5000m的高度上,25℃时的突变率大于19℃时的突变率,从果蝇本身来讲,最可能与果蝇体内的 有关。

(3)为了更进一步证明在海拔5000m时,果蝇在25℃下突变率是否为最高,现提供另一批来源相同的果蝇,你认为还应该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

14.(2003江苏)39.(7分)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4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

15.(07重庆30).(21分)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合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 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 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 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16.(2006重庆卷30.)(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羧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

17.(2006重庆卷31)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题31图1和题31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 如果将题31图1中的1个精子与题31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06北京卷)30 . ( 18 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 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 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杂交一:

P: ♀非高产、优质、抗盐×♂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F1 高产、优质、抗盐

F2 高产、优质、抗盐 9

非高产、优质、抗盐 3

高产、非优质、抗盐 3

非高产、非优质、抗盐 1

杂交一:

P: ♀高产、非优质、不抗盐×♂非高产、优质、抗盐

F1 高产、优质、不抗盐

F2 高产、优质、不抗盐 9

非高产、优质、不抗盐 3

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3

非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1 ① 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 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 (能、不能)配对。

② 抗盐性状属于 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 步骤 l :选择 和 杂交。 预期结果 。 ② 步骤 2 : 。 预期结果 。

③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与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19.(2006年全国卷II31.)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

6

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⑵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⑶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20.2004江苏卷41.(8分)科学家利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参考答案 1.(1)①Aa aa ② AA

③ B: A a × A a C: A a × a a 黄色 黄色 黄色 黑色 ↓ ↓

1AA ∶ 2Aa ∶ 1aa IAa ∶ laa

不存活 黄色 黑色 黄色 黑色

(2)①外显子 内含子 ②不能。首先,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其次,一般地说真核生物的基因具有内含子。

7

2.(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2)雌蝇灰身直毛、雄蝇灰身直毛(3)BbXX BbXY

ffF

(4)1:5 (5)BBXY BbXY bbXY 3.C 4.B 5.(1)VV×vv或DD×dd(2分) (2)3 bbHH × 6 BBhh(2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分) (3)2 VVXwXw(长翅白眼雌)(2分); 4 vvXWY(残翅红眼雄)(2分) 6.(1)不能,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用异性残翅果蝇(vv)与这只残翅果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的环境中培养,如果后代均为残翅果蝇,则所检果蝇为纯合vv;如果后代出现长翅果蝇,则所检果蝇为“表现模拟”。

7.(1)隐;在第四组婚配方式中,双亲均均正常,但有患病子女的出现;常;由于该病为隐性,在第二组婚配方式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则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在调查的人群中,该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与在女性中患病率基本一致(三种判断方法中答出其一即可) (2)PPxPP、PPxPp、PpxPp(答不全不给分) (3)3/16 (4)1:1 8.答案:(1)让该短毛白色雄兔和多只长毛白色雌兔交配 (2)若杂交后代全是短毛白兔,则该雄兔可能是纯种; 若杂交后代全是长毛白兔,则该雄兔是杂种;

若杂交后代既有短毛白兔又有长毛白兔,则该雄兔是杂种; 9. (20)(1)基因(2)正交和反交(3)3;5

(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0.(1)Ⅱ-2; (2)Ⅰ;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 ,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11. Ⅰ 雌 雌 X Y

【解析】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上一代的母本,并传给下一代的雌性个体;由于果蝇的眼色遗传是伴性遗传。而在雄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因此判断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bbBBBbbb bbBb

Ⅱ(1)XY XX XY XX XY XX

bb

【解析】刚毛为显性(B),截毛为隐性(b), 要最终获得雄性全为截毛(XY),雌性全为刚毛 (XBX—),XB只

bBbbb

能由上一代个体的雄性个体提供,且它提供的Y一定是Y,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中基因型为XY和XX,要想获

BbBB

得XY的雄性个体,那么第一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XbYb和XX。 ⑵ XbXb × XBYB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

XbYB × XbXb

F1 刚毛雄蝇 ∣ 截毛雌蝇 ↓

XbXb XbYB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

【解析】要使最终获得的雌性果蝇全部为截毛(XbXb),雄性果蝇全部为刚毛(XBY或XYB),那么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雌性个体只能提供Xb,雄性个体提供的X染色体也只能是Xb,提供的Y染色体应为YB。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XbYB和XbXb。要想获得XbYB的雄性个体,第一代杂交亲本果蝇应选择XBYB和XbXb进行杂交。

12、(1) Ⅱ-1 (2)Ⅱ-1和Ⅱ-2

(3)如果子一代中的雌、雄株中均多数表现为抗病性状,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段。 如果子一代中的雌株均表现为抗病性状,雄株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 片

8

FfF

段。

(4)不抗病 XbY

13.(1)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2)酶活性

(3)将同一批果蝇分成相等数量的几个,分别在25℃左右具一定梯度的温度,如温度21℃、23℃、27℃、29℃下培养,检验其突变率。 14..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1年),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1年),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1年),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1年)。

(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 (2)4年 (3)单倍体育种技术 15.(1)AaBB、Aabb、AABb、aaBb。(2)抗寒晚熟;F2(或子二)。

(3)数目。 原因: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①42 ②二 ③4。

Bb B

16.(21分)(1)RrXXRrXY 7/16 3/16 1/16 (2)① 多 缺乏 缺乏 hh hh ② A.获取目的基因(正常基因H);B.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H与运载体(某种病毒)进行重组;C.让重组后的病毒导如人体的细胞;D.使目的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表达

17.(21分) (1)全能性 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而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专一性 株被 极核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3)生长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结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萌发,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萌发。 18. ( 18 分) ( l )诱变 ( 2 ) ① 两(或不同) 不能 ② 细胞质(或母系) ( 3 ) ① 高蛋白(纯合)植株 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 后代(或 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 测交方案:用 F1 :与低蛋白梢株杂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 3 : 1 ③ 实验结果预期结果

19.(1)AABB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1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1: 1: 1: 1 前一个实验是F1进行测交,后一个实验让F1进行自交(2分)。

(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2分)。在以为F1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2分),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或答:

AABB♀ ×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2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第二次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3)突变(1分);DNA(1分); (4)秋水仙素(1分);20(1分);一致(1分);不一致(1分); 运载体(1分);限制性内切酶(1分);标记基因(1分);植物组织培养(2分)。 20.(1)获得的植株是杂合子 其自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2)分别种植这批紫色种皮种子,连续自交两代。若其中一些植株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种子就是所需的新品种(纯合子)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