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戏强调个人在虚拟社会中的地位和成就,如在现实社 会实现不了的个人英雄主义,被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所认 可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等等,在虚拟社会部分玩家实现 了自己在现实社会实现不了的梦想。 2.3从上网地点.成瘾群体在网吧上网占多数 对于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来说,根本不喜欢在学校 内玩,大都集中网吧玩游戏。据武汉市公安部门调查显示, 进入网吧的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约占70%,大专院校周边可 达90%,年龄主要分布在18至25岁之间。 究其原因,是因 为这种集中打游戏的氛围是网瘾的促进剂,大多数学生也认 为“网吧聊天骂人无人管”“网吧里谁也不认识谁,完全放松 比较安全”等。_4 此外,一般当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选定网吧以 后,一般都喜欢在同一个网吧同一个位置上网,这是我们在 找夜不归宿的成瘾学生时发现的规律。 2.4从成瘾过程来看,是在内心呈现伦理的冲突下逐渐发 展的过程 在刚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阶段,个体内心经历情感和 理智的痛苦挣扎,他们会认识到沉迷网络不行,想戒除,但又 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再去上网,于是就在这样的恶性 循环中逐步步入网络成瘾的深渊,不可自拔。下面一个网络 成瘾大学生的日记就具有典型代表性。“在生活和学习上我 又是一个失败者。大一的时候诱惑往往勾迷着我的心,我常 常不能自拔。那个时候自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等虚拟的东 西,而且更是夸张到有时候即使不吃饭也要上网,即使没钱 也要借钱上网的地步。……每次当我上完一个通宵从网吧 出来的时候都有种无以言表的痛苦。每次我都发誓以后绝 对不在上通宵了,可过上几天网瘾犯了就会重蹈覆辙,我就 是在这样言不由衷的矛盾中循环着、挣扎着;常常抱怨说自 己太对不起父母了。每次告戒自己从明天开始一定要改掉 这些毛病,可是最后还是无奈的犯着同样的错误……” 3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些启示 准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成瘾的基本特点,最终是寻求 破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道。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为预防和 戒除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一些启示。 3.1 建立网瘾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 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中,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网络 成瘾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就可以有效降低网瘾发 生率。一是全面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特别是要掌握了 解大学生上网的内容,如果发现学生上网就玩大型角色扮演 类游戏,上网内容单一,如《魔兽世界》、《传奇》、《魔兽》等游 戏,那就要引起辅导员高度重视,基本上,上网只玩这类游戏 的人成瘾的概率很大,这时就要及早找学生谈话,了解其思 想状态,甚至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课余生活的时间表,并监 督加以落实,努力使学生从走出网络。二是加强课堂考勤, 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会去 网吧上网,而且是通宵上网,白天睡觉或者逃课上网,所以平 时要加强课堂考勤,及早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可以有效预 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3.2 塑造精英和草根兼容的文化生活,丰富大学生业余时间 一直以来,与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性质相适应,大 陈乃车: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 启示 学文化一向以精英文化为标志,实际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校园文化也应该从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转变。所 以,对今天的高校来说,要大力开展草根文化,以草根文化的 多元、动感元素丰富精英文化,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借 鉴超级女生的成功做法来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我认为,超级 女生之所以在我们国家取得如此效果,主要一点就在于现实 社会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实现巨大成功的机会,实现自己 的价值。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 感、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的多元文化活动,如校园吉尼斯大 赛、校园网络歌曲大赛、校园版的超级女生等等活动,让大学 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 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自信心、成就感和荣誉感。 3.3重视大学生新生适应性和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大学生 适应大学生活 据我们在自己学校的调查,如果在大一时期帮助学生适 应大学生活,就能很好地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为此,首先 要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新生专业教育,请一些本专业的名师、 学科带头人或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毕业生给新生讲座,培 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的兴趣,为新生树立目标、合理规划大学 生活指明方向:第二要选拔一批学生成绩优秀、思想道德素 质高、沟通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联系新生班级,按同学院、 同专业的方便原则,让一名老生联系4—5名新生,制定日常 谈话、辅导等联系制度,解答新生学生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疑 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找到归属感;第三开展系 列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在一进人大学,就要重视加 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形成对网络道德正确认识,增强 网络道德判断力,建立一座“思想”的防火墙,自觉抵制不良 信息,避免网络成瘾,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5)[EB/OL].http:\game.people.eom.cn/GB/ 48647/57377/57380/4013830.htm1.2005. 『2] 刘宪亮,郭继志.关于医学生网络成瘾的法律与伦理 问题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5—30. [4] 周伟文,侯建华,等.网络改变了什么一青少年的网络 生存『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35. [5] 陈晓虎,单纯刚,网络游戏暴力情节淡化学生是非标 准[EB/OL\].http://news.xinhuanet.eom/mrdx/2005 —09/26/c0ntent 3545190,htm.2005—9. [6] 刘完亮,郭继志,等.关于医学生网络成瘾的法律与伦 理问题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5 —30. [作者简介] 陈乃车(1976一),男,浙江瑞安人,浙江大学思政系在 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青年问题研究、高校学生教育和 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7—10—30) [修回日期2008—05—15) [编 辑王亚妮] 一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