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7期 金属学报 Vol 3O No.7 1 9 9 4年7月 ACTA METALLURGICA SIN1CA July. 1 9 9 4 『 、 『 一r~)々f/ 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取TiC颗粒 增强Al复合材料的研究 王自东 曾松岩 李庆春 (哈尔演工业大学) 李春 王顺才 刘伯操 一下 ’ 『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散开放实验室) 摘要利用原位接触反应法成功地制取了TiC霸牡增强A1复合材料TiC颗粒尺寸为澈米 至纳米级,基本上无点阵缺陷.颗粒与基体or-A1之间界面干净.无界面反应屠材料具有较好 的综音办学性能 关键词 堡堡塑垦堕: 呈 皇 鱼丛璺 目前,制取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强制方式(ha熔融搅拌法、压铸法和 粉末冶金法等),以这种方式制取的材料,或存在严重的界面反应,或基体与增强相间相容 性不良,难以达到理想的增强效果.另一是原位复合方式,以xD法“ 为代表,它是将 能反应生成硬质相颗粒的元素粉末与基体粉末混合均匀后烧结.在烧结过程中,粉末元素向 基体粉末中扩散并反应生成硬质相.这种方法克服了强制方式的主要弱点,且界面干净,基 体与增强相润湿性好,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但此法工艺复杂且难以掌握.马宗义等 人 用真空热压反应烧结法成功地制备了A1/TiB,复合材料,但没有控制Al Ti的生成, 导致材料塑性下降.Kuruvilla等人 在比较了A1/B4C,A1/TiC,A1/SiC,A1/TiB2的拉 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后指出,TiC是很有潜力的增强相.作者用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取了TiC颗 粒增强A1复合材料,研究它的组织、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1试验方法 利用接触反应法C7)制取A卜20v.一%TiC复合材料的铸锭,在450℃下以24:l的挤压 比压成棒材刚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相组成,用Instron拉伸试验机和引伸卡测其力学性能 和弹性模量,用扫描电镜观察TiC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及断口形貌,在H一800透射电镜和 JEOL 2000 EX高分辨电镜下观察并分析其微观结构及界面结构. 】993年8H3】日收到初稿 1993年I2月27日收到修改稿 本文通讯联系人:王自东 博士后.北京(1o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期 乇白东等:原位接触反应}击制取TiC颗粒增强A【复合材料的 }究 2试验结果与讨论 由图1可知,A1/TiC复合材料中只含有 —Al和Tic,这表明加入能降低T卜c反应 自由能的微量元素,可有效地抑制有害的金属间化合物如A1 Ti_A1 c 等的生成.图2显示 了TiC颗粒均匀地分布在A1基体中,说明只要控制好制备Al/TiC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 就能制得TiC颗粒均匀弥散强化 一A1的复合材料.图3表明,TiC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且 颗粒尺寸小于I.O m,部分颗粒只有几t 纳米.图4是原位生成TiC颗粒高分辨像,可见 T卜c反应生成比较完整的TiC晶体,基本上无点阵缺陷.图5是原位生成TiC与z—A1界 面高分辨像,可见TiC与。-一Al界面是干净的,无反应层存在,它们之间可能是机械结合, 也可能存在一定位向关系. 一 图1 A1/20T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图(cu一 ) 图2 A【/20TIC复台材料的显微组织 F|g.I X—ray diffractogram analysis of A1/20TIC Fig.2 M Jcroslructure of AI/20TIC composite composite SEM 图3 TiC颗粒的TEM照片 图4原位生成TiC晶体的高分辨电镜照j Fig.3 TEM photo ofTiC panicks Fig.4 HREM photo of in—situ TiC crysta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 316 金属学报 3O卷 围5原位生成TiC与 A1界面高分辨电镜照片 围6 AI/20T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 Interface between加— “TiC and 一A1 Figt6 Properties ofA1/20TIC composite HREM 图6表明A1/TiC的抗拉强度比纯Al 高很多,同时塑性也低很多.A1/20TIC弹 性模量为94.7GPa,硬度HV为115.0;纯 Al的弹性模量为68.3 GPa,硬度HV为 36.8,室温UTS和0.2YS分别为97_3和 65.7 MPa,延伸率E1为20%.图7表明 A1/TiC的拉伸断口主要由韧窝组成,其中 还有许多特别细小的韧窝,可能是亚微和纳 米TiC处基体集中塑性变形最终拔出造 成的. 原位接触反应法与XD法 相比,其 工艺和原理都不相同:XD法技术关键在于 围7 AI/20TIC复舍材料拉伸断口形貌 固溶有助于反应,其获得硬质相平均尺寸在 Fig.7 Fractograph ofA1/20TIC composit ̄,gEM 0.3—1_3 gm阃,它们在反应形成过程中 还可以扩散生长;而原位接触反应的技术关键是在高温下加入特定微量元素,降低了Ti—C 反应的自由能,使Ti和c只要接触就能生成TiC,并抑制TiC扩散生长,故所得颗粒尺寸 很小,增强了强化基体的效果 原位接触反应法优于真空热压反应烧结法,能有效控制有害 3结 论 (1)用原位接触反应法成功地制取了TiC增强A1复合材料,生成的TiC颗粒具有微米 至纳米尺寸,晶体生长比较完整.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综合力学性能. (2)加入一种特定元素后,能降低Ti—C反应自由能,促进TiC颗粒形成,并有效地抑 金属间化合物生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期 王自东等: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取TiC颗粒增强A1复合材料的研究 B 317 制其它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 (3)TiC颗粒与基体0.-A1之间界面干净,在界面上没有发现任何反应物 参考文献 Brupbacher JM,Christodoulou L,NagleDC USPat.4 710j W ̄twood A R C.Metall Tran¥.1988 ̄l 9A:749 l987 Vyle ̄I G M,Van Aken D C,Allison J E Scr Metatl Mater.1991;25:2405 WestwoodARC.MetallTrans.1988;19B:l 55 马宗义,毕敬,吕毓雄,申红伟,高荫轩.金属学报,I992 ̄28:B419 Kurt ̄villa A K,Prasad K S,Bhanuprasad V V,Mah ̄an Y R Scr Metatl Mater.1990;24:873 王自东,李春玉,李庆春,张录山,于桂复.中国专利,申请号:93104814 1.1993 PREPARAT10N 0F J5 r TiC REINF0RCED Al C0MP0SITE BY C0NTACT—REACT10N WANG Zidong.zE 。 ynn.L1 Qingchu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 Chunyu WANG Shuncai,LIU Baieao(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Laboratory ofAtomic Imaging ofSolids.InsBitute ofMetal Research,Chinese Acad- emyofSciences,Shenyang) (Manuscript received 31 August,1993 ̄in revised form 27 December,1993) ABSTRACT The TiC reinforced AI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n一5{m contact—reaction The TiC particles are sized down to nm,and free from lattice defect practically.No interaction between TiC and 一A1 interfaces was found.The composite,thus,has a superior properties as comparison with that ofpure AI. KEY WORDS composite {n—situ reaction A1 Correspondent:WANG Zidong postdoctor,Bering Institute ofAeronautical Materials ae ̄ing 1000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