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4期 Vo1.32 No.4 许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2013年第4期 No.4,2013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探讨与研究 ——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朱爱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河南省各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了不少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 如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师资培训和提高等。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提高的问题,如管理人员 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3)04—0137—03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必要性 200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 学条例》。条例指出,出台此条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 一、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 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 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此条例出台后的几年内,我国高等 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猛。根据国家教育部网站上 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合法批准的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 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就有数百家之多。仅以河南为例,通过 教育部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37个,根据《中 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合作办 学项目和机构也有19个,这还不包括专科层次的项目和 机构。 从总体上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是健康平稳 套适用的教学管理标准。 二、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本研究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采取文献分析,比较研 究和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基本方法和途径是对河南省部 分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提炼出各学 校办学的优势及特点,另一方面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在 理论及政策指导下,提出对今后发展的思索和建议。 (一)项目教学管理架构的多样性 1.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学校成立专门的合作办学部 门,比如国际学院,对项目引进、课程对接、教学实施以及 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这种管理架构的 优点是能够从学校全局出发,根据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 师资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引进和整合合作办学项目,并最 终办出特色和成效,为学校实现国际化水平和教师具备国 际化能力提供平台。不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合作办学 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办得比较好、质量比较高、有一定 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培养了优质的、具有国 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队伍。在 办学实践中,大多数高校都能通过合作办学的途径积极引 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大胆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 模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并 且“影响和带动了教育改革”。 然而,这么多数量的合作 办学机构和项目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出现并快速发展,势必 会显现出国内原有的教育体制与国外的教育模式间存在 的差距,中外教育观念的相互碰撞也必然会给教学、管理 和合作形式等方面产生影响,在合作办学的探索中必然也 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和管理不力的情况。 本文拟就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管理进行探索,以期提 高现有的教学管理水平,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形成一 收稿日期:2013—01—20 项目一般涉及专业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专业建设仍然 需要依托各专业院系。这就需要项目管理部门和各专业 院系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2.依托专业,分散管理学校的各个二级学院各自管 理合作办学项目。优势是专业课的建设有保障,拥有专业 人才和师资。但是这种分散管理,不利于学校整体协调合 作项目各环节,公共课或别的课程可能出现不同的教师聘 用标准。 3.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 既有专门机构的统 管理项目,又有专业院系的独立项目。高校的这种合作 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全面地提升学校的 国际化水平和教师的国际化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头绪多, 管理标准不容易统一,在招生、对外宣传上也容易造成 一基金项目:2012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B061。 作者简介:朱爱清(1972一),女,河南遂平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等。 ・137・ 混淆。 (二)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不论哪种管理模式,合作办学项目顺利运行和实施的 保障在于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合作,从字面本身就已经突 出了合作的特点。既是合作,就必须有两方甚至是多方的 参与,实现合作的途径就是有效的沟通。合作办学的沟通 可分为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这里所说的外部沟通就是 合作的中方大学与国外合作学校的沟通。外部沟通必须 遵循以下指导原则:教育部合作办学的条例,外事法律、纪 律和礼仪,以及合作双方学校的办学宗旨、利益、条件等 等。外部沟通的内容包含中外双方大学项目的合作模式, 管理机构和形式,课程对接,学分互换等等方面进行的洽 谈和协商。而内部沟通指的是中方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 间的沟通。要想保证项目的稳定进行,内部需要有顺利的 沟通渠道。比如说外事管理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教学管 理一教务处和教学院系,学生管理一学工部和团委,教师 管理一专业院系;另外,和学校的其他部门也都存在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要想顺利 完成教学管理的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合作办学教学实施的特殊性 然而无论是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合作办学的核心 是学生的培养和教师和培训,教学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 关键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 相关补充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在教 师聘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上,都要充分体现相应学科 的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要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和沟 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据调查,有部分高校的合作办学经 过认真严格地教学管理组织和实施,符合国家教育部的合 作办学要求;但也有部分学校没有达到要求,只是一味追 求高收费和输出学生,教学中缺乏专业课程、教师和教材 的引进,把重点只是放在增开外语课,单纯满足于学生英 语成绩达到国外大学的入学标准后,把部分学生送到国外 大学进行学习交流。鉴于如此现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实 施的规范化和教学监督的科学化已经刻不容缓。 三、规范教学管理的实施与评价过程 (一)专业设置 根据河南省高等教育的中长期规划指出把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优先和重点领域,鼓励中外合作 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机构,强化与国际劳务市场接轨的 职业教育培训,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课程开设尽 量做到兼顾合作双方的特色与优势,力求专业设置与国际 需求同步。与本地人才需求同步。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有 的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是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以 销定产开设专业,而是根据教师学科结构以产定销设置专 业;院校专业重复设置”。 结果就造成了商科、管理以及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专业不合理的重复办学,而经济社会 发展急需的许多专业人才得不到培养,不适应高等教育激 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在选择专业时应 放开思路,扩大视野,摒弃以往单纯考虑学校本身的特点 和教师学科结构的做法,以人才需求市场和学校师资及办 学现状相结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在项目审批环节中对专业设置的要有全局 的把关,“加强政策创新,质量和数量并重”, 对于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专业从源头阻断,不予批准。只有从主管部门 ・138・ 到各高校之间层层把关,才能使全省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合理配置,符合社会需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依据,是课程设 置、教材选定、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的 纲领性文件。既然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 突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的人才,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 要制定出一套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同时又能体现双方 专业特色、师资水平的教学方案,合作办学双方要对课程 进行研究、协商,从合作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安排、课程体 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 对合作办学项目有全面的把握和研究。归根结底,合作办 学还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计划要围绕着培 养学生出国深造、进入外企工作、培养国际化视野等这些 目标来实施,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 课程对接中,双方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求同存异。依据 双方的课程分布,教学时数,学分和积分的计算,确定出各 门课开设的学期,需要的学时和适当的学分。注重课程设 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 要遵守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补充规定的相 关要求,做到引进优秀教育资源,将对外方优秀的课程、教 师、教材引进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实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 质量的初衷,不能做成单纯向国外输送留学生的项目。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河南高校,大都能针对项目的发 展每年从各专业选拔派出老师进行培训和交流。中方教 师的人员,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进 行选拔,之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分为两种:首先是送 到外方合作学校进行短期交流和培训,学习外方合作大学 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外语的应用能 力;第二种培训方法是邀请外方的专家学者来我方进行培 训,这种培训方式较第一种而言,受培训的人数较多,费用 较低。这些受到培训的老师总体上在学术水平上得到了 提高,国际化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培训之后,这些老师 不仅对项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整个高校的教育 理念、教学水平等都得到提升,受益的是所有学生。 同时,合作办学方需强化对外方教师的教学管理,通 过加大对外教的管理力度来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比如: 外教的选拔和聘任,对外教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完善学 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系统等,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专 业知识。通常的做法是在课程开设前半年由外方学校推 荐和委派,根据我国聘用外国专家的相关手续和规定,申 办工作签证,正常情况下需3~4月完成相关程序。外方教 师提前一月左右到达,首先熟悉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 境,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及 文化,同时要熟悉课程要求、教材和学生。之后在学校和 项目的管理下,开展教学工作。 (四)教学设施和设备、办公环境和条件 一般情况下,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是享用 学校现有资源和项目自建相结合。享用高校现有资源可 以节约大量的经费,另外也能给项目提供管理经验,对项 目的创办和发展从时间上缩短了周期。但是由于各学校 近年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资源非常紧 缺,不能完全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需要。同时由于引 进外方课程,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对设施和设备也提 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自建一部分教学设施和设备,比如 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远程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 的需要。同时还需对长期在我校工作的外方工作人员提 供办公场所和条件。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 专业的师资队伍里既有经验丰富的教授、知名专家和学 者,又有极富潜力的青年教师、博士,对课程建设、专业建 设都能形成良好的合力。同时,从教学监督的角度专门成 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行专业负责人听课制,教学督导 听课制,管理人员听课制和学生评教制,对各门课程的教 学效果实行跟踪和监督。 (六)文凭和证书的发放 和改造,符合国内外教师的课堂使用要求,提高课堂的教 学效果。还有,建立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给中外教师提 供适当的休息室,提供中英文的报纸杂志等阅读材料,并 配备咖啡、茶等供老师们休息和沟通的空间和设施。最后 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服务人员的国际化水平。教学服务 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尊 重。了解国外教育理念,体制和管理规则,并能用来指导 自己的工作。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国际化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各高校现有 的经验基础上,还要规范程序,加强监督。规范程序可以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前期做到规范 课程对接程序:合作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课程的选择,课程大纲的确定和教材的选定、学分的转换 文凭和证书的发放是教学过程实施的最后一个过程, 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教师 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和总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文凭 发放要在中外高校及中外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获证学 生要满足项目中外双方高校关于文凭和证书发放的要求。 四、思考和建议 和对接。二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规范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和教学监督评价标准,以国际化的标准制定教学监督和评 价体制。三是考核内容和形式。确定办学双方都能认可 的考核形式和内容,对各课程进行考核,确定学生的成绩 等次。根据学生对未来学习的计划,对于有计划出国学习 的学生,还要进行学分转换的相关工作。这样规范过程和 评价标准才是合理的、客观的和公正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c].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4. 规范河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管理上除以上 提到的各种做法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教学管理水平国际化 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专业的管理和教学队伍。 无论在项目实践中采用什么样的机构或管理模式,所涉及 的各部门和人员需增强对国外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并 借鉴和应用到我们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首先,营造国际化 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软、硬件的改造,使办学双方在教 学和交流上无阻碍。建立远程会议和教学的视频体制,中 外教学人员定期就教学内容、学生管理等进行磋商。其次 对国内投人教学使用的教室、设备等软硬件进行及时更新 [2]谭 贞.中外合作办学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影响[J]. 决策探索,2008,(8):48—49. [3]李庆召,秦小艳.河南省对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2—13. [4]刘 洋.河南省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华章,2012,(3):152—15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of Sino-foreign Joint Project at Universities .-—-—-—..—.-—-..-——A Case of Universities in Henan ZHU Ai—q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 2004—2020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this paper has looked into and analyze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of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project at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universities in Henan have gained and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on how to formulate the goal and pla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like.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 lems,such a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personnel in charge of teaching management,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process. Key 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teaching management;internationalization 责任编辑:樊建莹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