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提高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王寅
做合格公民王寅
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规范意识等的基本的道德意识。
公民意识的主要体现:
1、责任意识2、规则意识3、诚信意识
公民意识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应该说西方的公民意识教育较之我国应该更加完善。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无疑严重影响了中国发展和进步。
公民意识的建立途径从两方面:一个是建立相关的制度,让制度约束人。另一方面让道德来约束人,道德教育要靠从小的培养熏陶,要从中小学抓起。
西方一个故事:1944年冬天,德国被盟军铁壁合围,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经济崩溃导致物资奇缺,老百姓生活难以维系,更糟糕的是由于长冬异常寒冷,无数家庭甚至连取暖的燃料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网开一面,允许人们上山去砍树。为了防止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政府部门派出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找出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可供砍伐的记号,然后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未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可是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所有政府公务员都被调往前线,根本没有力量去查处违法的砍伐行为。就是在这种无政府的状态下,所有百姓非但没有上山去哄抢树木,而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整个国家也未曾发生过一起违规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每个德国人都自觉地执行了这项无人监管、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是什么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糟糕的境况下,表现出超乎常人想象有自律?答案就在于他们从心底排斥滥砍伐的行为,而且在无人约束时依然能够管住自己,不去做违背法规和公德的事。自觉不做不该做的事,引领他们占胜了严寒,也占胜了人生的丑陋。
这个故事很好体现制度约束和习惯养成的道理。正因为德国公民良好的公民意识造就出高素质公民,造出像奔驰、宝马等世界驰名的产品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在西方法律规则规范、诚信对人们而言是头顶上悬着的利剑,丝毫不得去违反、破坏,否则在你的升学、升职、就业、贷款、消费等一系列问题将寸步难行,这就是规则的作用,这就是诚信的魅力。所以他们百般遵守规则、信守诚信,哪怕连闯红灯、斑马线,也看成是人品的大问题也不足为怪了。
再看看我们的同学,上学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上课睡觉,作业是抄,做的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不知所为。放学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还要闯红灯。试想你这样的人将来如何担当你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树立公民意识、担起公民的责任不是遥远不可及的事,就在自己每天力所能及的事,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德,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每年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雷锋精神其实渗透着公民意识精神,自觉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与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联系在一起,才有对同志有如春天般温暖,才有大量助人为乐做好事的故事留传至今。雷锋同志放在当代,仍然是青少年的道德楷模。学习雷锋同志,重温雷锋精神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同学们,让我们努力提高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