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77-85.[2]桂华.公有制视野下宅基地制度及其改革方向辨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6(9):179-195.
环链条。资格权要实现,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需
要对原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尤其是宅基地进行存量挖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要通过农民新村、农民公寓等方式进行集聚,而新村建设就是助推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达到宅基地优化布局的目的。通过乡村振兴,农民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这样又进一步反过来推进农村宅基地的优化布局。因此,宅基地资格权的实现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四是宅基地资格权的交易,应该严格限制条件。宅基地资格权设计的目的是为考虑农民进城后仍然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享有对宅基地取得、分配、使用的权利。宅基地资格权与农村土地承包权让农民有了定心丸,让农民不因土地制度改革而流离失所。因此,出于安全保障角度考虑,农村宅基地资格权的交易应限制在农村集体内部流转。3.4规范流转制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一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应以农民有合法稳定居所为前提,以充分保障自身居住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转让、租赁、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但不论如何流转,均应征得宅基地所有权人和资格权人同意。二是关于流转的范围,既要考虑农村社会稳定,又要兼顾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试点初期可限制在中国境内自然人、法人(非营利性法人除外)和其他组织,但对于转让、赠与的受让人要进行严格限制,限定在区县范围内符合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通过转让、赠与的方式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严格禁止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同时,应鼓励农业企业、乡村旅游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法人组织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三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打破了地随房走的惯例。通过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上面的构附着物可以进行流转,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实现了适当分割。通过分割,农村宅基地可以出租、互换、抵押、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对原来居住功能的宅基地,可以进行功能的演化和扩大,用于休闲旅游、民宿发展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还应考虑流转房屋的结构、安全问题,允许在功能上进行改变,但对用地范围应严格控制。对于流转方式、交易平台等方面应予以界定,同时规定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具有使用优先权,并对优先权进行单列。四是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应当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税收按照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执行,符合相关税收减免条件的,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集体按面积向流转对象收取集体土地收益金;其余收益归农户个人所有。
[3]周其仁.城乡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72-181.[4]蔡继明,王伟明.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同样要起决定性作用[J].经济纵横,2014(7):23-27.
[5]董祚继.“三权分置”———
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重大创新[J].中国土地,2018,3(386):4-9.[6]董祚继.以三权分置为农村宅基地改革突破口[J].财经杂志,2016,(12):14-17.[7]徐忠国,卓跃飞,吴次芳,等.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解释与法理演绎[J].中国土地科学,2019,8,32(8):16-22.[8]张力,王年.“三权分置”路径下农村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表达[J].农业经济问题,2019,(4):18-27.
[9]吴学安.宅基地三权分置亟需法理规范[N].中华工商时报,2018-1-31(003).
[10]韩立达,王艳西,韩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内在要求、权利性质与实现形式[J].农业经济问题,2018,(7):36-45.[11]刘圣欢,杨砚池.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与实施路径———基于大理市银桥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J].农业经济问题,2018,(9):45-54.作者简介:陈晓军(1983-),男,汉,高级工程师,从事自然资源管理与区域开发、土地政策研究。
(2019-8-20收稿袁海峰编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征稿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是由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原刊名《自然资源研究》,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几份同类期刊之一,1998年7月改为现刊名,已经有30多年的办刊历史,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读者对象为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院校师生、政府决策人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位和个人,为国土开发整治、区域发展、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交流提供一个窗口,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搭建一座桥梁,为保护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发挥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富民强省、振兴经济、为我国的国土开发整治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做贡献。该期刊为双月刊,包括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安全、旅游资源开发、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内容。现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常年征稿,欢迎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