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1]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1]

来源:爱站旅游
徐志摩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 徐志摩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徐志摩的出名多少是源于他跟3个奇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当然我并不是

否认他诗歌创作的才华。但似乎长久以来,他的感情更让人津津乐道。女人是他一生诗词成就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当然反过来说,也是他成全了这三个女人,因为如果没有他,张幼仪只不过是个小有成就的女强人,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名媛太太,而林徽因至多也只是一个漂亮的女建筑家。 张幼仪比志摩小四岁,是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的妹妹,出身显贵,也上过女子师范学堂读书。只是其母亲思想较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想嫁户好人家就不能读书”,因此半途而废了。幼仪在晚年曾经这样说过“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而志摩却辜负了这个女人,因为他看不起这个女人,始终认为这段婚姻,是小脚与西服般的不配,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无法相处而破裂的。事实上,幼仪是天足,根本没有裹过脚,在当时也算先进。 他们是1915年结的婚,当时才16岁。刚结婚不久就有了一个儿子,1922年在柏林离了婚,金岳霖与吴经熊就是他们离婚的见证人。

1921年幼仪到英国陪读时,志摩对她极为冷淡,但还是有了第二个孩子。当时徐志摩正在热烈地追求林徽因,因此要她打掉,幼仪不肯,独自去了柏林生下了孩子。还没有坐完月子,志摩追到柏林,几乎是逼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书,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竟然也毫无半点留恋,当时做的的确是太过绝决了一点。 3年后孩子夭折了,对幼仪又是一个致命大打击,我认为她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爱的男人不爱她,但她没有理由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吧。从出国到柏林那几年,幼仪一直很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想缩小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希望可以挽回这个家,是徐志摩不肯给她机会。

她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女子银行,还经营服装公司,也是办得有声有色。当时是徐志摩的父母深知儿子对不起她,所以认她作干女儿算是补偿。以后,幼仪不但照顾他父母,还经常接济志摩跟小曼尴尬的生活困境。这对一个女人来说,真的是非常伟大,是另外两个女人怎么都比不上的。

再说林徽因,比徐志摩小七、八岁,海宁人把她从志摩的生命里抹去的,但事实上她在徐志摩的生命里的确存在。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但却相恋在志摩去伦敦留学后。可能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总有孤单无助的时候,才使这个小女人闯进了他的生活。跟幼仪相比,她的确是要聪慧、漂亮得多。不可否认,我估计她的确喜欢徐志摩,不过那时也不过是少女朦朦胧胧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她的理智完全战胜了感情。她不愿做志摩的情妇,要他离婚。离了婚后她还是顶不住第三者的压力,抛下志摩回了国。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猜测,至于林徽因为什么在徐志摩离婚后还要离开他,也没有人知道,至今可算是个未解之迷。

林徽因回国后又很快跟梁思成相恋,我想这大概是林徽因想借梁思成来忘记徐志摩吧。在林与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师,梁启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还热恋着林徽因,从柏林办完离婚手续回到英国,不见了林徽因,一定会找到国内。也是怕两人旧情复炽,使梁家下不了台,于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国留学,避开徐志摩,想等他们把事情淡忘后再举办婚礼,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其间,志摩还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跟梁思成于1928年在加拿大结的婚,婚后徐志摩与林徽因其实一直有书信往来,但两人的关系似乎是由恋人变成了知己。

和陆小曼相识在林徽因新婚后,徐志摩极度空虚痛苦的时候。陆小曼也是大家闺秀,才华横溢,其父师承日本名相伊藤博文。她本人也精通音乐,绘画,通晓多国语言,还擅长唱戏,小说和剧本也写得很好。只不过当时她也是别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是北平驻哈尔滨的警察局长王赓,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夫妻俩,一个生性活泼,一个不苟言笑,再加上一个在哈尔滨,小曼则在北平,两地分居,才导致婚姻的破裂。

后来小曼离了婚,几经波折,才和志摩终成眷属。两人还请了梁启超做证婚人,梁老更是在婚礼上破口大骂,希望他们两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当时金岳霖也在场,用时髦的话说还是志摩的伴郎。

新婚燕尔,夫妻当然是分外恩爱。志摩带小曼回海宁见他父母时,就住在海宁硖石干河街的新居里。原来的旧居在硖石镇西河街17号,不过因为实在是太陈旧,整顿市容的时候被拆除了。我没有去过。新居我是去过好多次,那是一幢很西式的两层别墅洋房,前面是很宽的草坪,西面有一口石井。北面是个小花园,有几张石桌、石凳,供休闲用。大门则出在东面,门口是徐志摩的表弟,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题的字“诗人徐志摩故居”。底层是志摩身平的陈列室,前前后前有好几个厅。二楼也有个大厅,一边是徐父母和幼仪及孩子的房间。另一边是志摩和小曼的新房,里面的陈设都用了浪漫的粉红色。新房外面是一个接待厅,也用作书房,这个就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眉轩”了,是根据小曼的字取的。 在这段时间里,志摩几乎思如泉涌,后来很多传世之作都出自这个小书房里。里面的茶几、椅子都是崭新的,我起初还以为是整修的时候添置的。管理员说那些都是原来的旧物,那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只在蜜月时住了几个月的缘故,后来也是来看他父母时候小住几天,而且来得次数也不是很多,因为徐父母一直不肯原谅志摩,据说也不肯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妇。但事实上,从志摩和小曼的新房来看,我个人认为,志摩的父母虽然气愤但也算接受了她。要不然他们根本不会为他们装修新房。

再说当时,也是好景不长,从跟小曼结婚以后,志摩几乎又跌进了另一个地狱。一来徐志摩跟张幼仪离婚激怒了其父母,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而小曼也是本性难改,婚后仍沉迷在娱乐场所。加上她挥金如土的个性,两人的生活非常窘迫,徐志摩也只有在北大作兼职教书来补贴家用,但还是入不敷出。

在以后的困难生活中,又是幼仪时不时地来接济他们,才能勉强度日。再后来,小曼因为喜欢唱戏而结识了越剧小生翁瑞午。还一起抽鸦片,一开始是因为她一直有胃疼和头痛病而借鸦片来镇痛。直到后来,缠绵烟榻,染上了烟瘾,一发不可收拾。志摩无数次劝说小曼,也是于事无补。也有人说翁瑞午跟陆小曼是有感情的,甚至在志摩过世以后还同居过。这一点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宁愿相信没有。

志摩是怎么死的,相信大家都知道,1931年11月份,他从上海飞往北京协和礼堂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讲座。我猜想当时可能也是因为生活过于窘迫,想省钱才去坐友人的免费邮机。半路上,在济南附近撞上山头坠毁。我想他去世也算是一种解脱吧,因为那时候,他跟小曼的婚姻也已经快走不下去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我看他还是要离婚,回到追求徽因的起点,到时就不知道要伤害多少人了。他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对徽因的感情,我看大概就应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珍贵的”,不是么?

总之,我仍觉得志摩是幸运的,在过世以后,这三个女人都这么有情有义地为他,也该感到欣慰了。幼仪事业有成,还无怨无悔地照顾志摩的父母,抚养他的儿子。不过她一直恨的都是林徽因,而不是陆小曼,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毕竟自己的丈夫的心里装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而小曼在志摩的生命里不过是个后来者。

幼仪直到50多岁才嫁给了一个姓苏的医生,晚年过得很安乐。其实客观上讲,志摩真的不是什么好男人,他很自私,可能当时真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和理由。我时常想,如果他一生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他所谓的真爱。而从始至终都没有爱过幼仪,哪怕是一刹那都好,那么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还会跟幼仪生下两个孩子呢?现在有很多男人可能都

会,因为他们都是把爱与性,灵与肉分离的。而我一直觉得志摩应该是一个追求这两个方面完美统一的人。他能允许把自己分成灵与肉的两个部分吗?

至于陆小曼,也是悔恨不已,戒了鸦片,深居简出,终生素衣素服,清灯守节,闭门思过。不再踏足社交场所,还为志摩整理一些遗作,出版了几本诗集。

而徽因则为他成立了一个志摩基金,奖励文学青年。另外当时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帮忙处理丧事(当时同去的还有金岳霖、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等人)时,从现场捡了一块飞机的残骸,给林徽因作纪念。以后,这块残骸一直挂在林徽因的床头,直到她去世。这是不是代表她一直深爱着志摩?还是内疚?因为他是为了赶来参加自己的讲座而遇难的,这一点我也不得而知了。

不过在林徽因婚后,又传出与金岳霖的三角恋。据说金岳霖也是为了她才终生未娶,八十多岁去世时,是梁、林的孩子们给他送的终。而林徽因到晚年时,也是病魔缠身,1955年病逝在北京,好象也只有五十多岁吧。讽刺的是,林徽因病故未到一年,梁思成就娶了第二任太太林洙。致使林徽因作为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纵然是风华绝代,也难免有一丝凄怅。我忽然发现,志摩跟金岳霖之间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瓜葛,志摩每个重要的场合他都会在场,跟他的三个女人都会不大不小地扯上点关系。而又是因为流派、学术、观念等方面的分歧,使得这

两个人形同陌路。至于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间复杂的感情横竖就是一个千古之迷了,当然这些都已是后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