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寺僧
林語堂
我去遊了一次杭州,到抗州,因怕臭蟲,決定做高等華人,住西冷飯店,難然或者因此與西洋浪人為伍,也不為意。車過浣紗路,看見一條小河,有婦人跪在河旁在澣衣,並不是浣紗。因此想起西施,並了悟她所以成名,因為她在浣紗,尤其因為她跪在河旁浣紗時所必取的姿勢。
到西湖時,微雨。揀定一間房間,憑窗遠眺,內湖,孤山。長堤,寶俶塔,遊艇,行人,都一一如畫?近窗的樹木,雨後特別蒼翠,細草綠茸的可愛。細雨濛濛的幾乎看不見,只聽見草葉上及田陌上渾成一片點滴聲。村屋五六座,排在山下,屋雖矮陋,而前後簇擁的卻是疏朗可愛的高樹與錯綜天然的叢蕪。蹊徑,草坪。其經營毫不費工夫,而清華朗潤,勝於上海愚園路寓公精舍萬倍。回想上海居民,家資十萬始敢購置一二畝宅地,把草地碾平,花木剪成三角,圓錐,平頭等體,花圃砌成幾何學怪狀,造一五尺假山,七尺漁池,便有不可一世之概,真要令人痛哭流涕。
半夜聽西洋浪人及女子高聲笑謔,吵的不能成寐。第二天清晨,我們僱一輛汽車遊虎跑。路過蘇隄。兩面湖光瀲灩,綠洲蔥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鏡。其時遠處盡為煙霞所掩,綠洲之後,一片茫茫,不復知是山是湖,是人間,是仙界。畫畫之難,全在畫此種氣韻,但畫氣韻最易莫如畫湖景,尤莫如畫雨中的湖山;能攫得住此時波光迴影,便能氣韻生動。在這一副天然景物中,只有一座燈塔式的建物,醜陋不堪,十分礙目,落在西子湖上,真同美人臉上一點爛瘡;我問車夫這是什麼東西,他說是展覽會紀念塔,世上竟有如此無恥之尤的留學生作此惡孽。我由是立志,何時率領軍隊打入杭州,必先對準野砲!先把這西子臉上的爛瘡,擊個粉碎。後人必定有詩為證云:
西湖千樹影蒼蒼 獨有醜碑陋難當 林子將軍氣不過 扶來大砲擊爛瘡
虎跑在半山上,由山下到寺前的半里山路,佳麗無比。我們由是下車步行。兩旁有大樹,不知樹名,總而言之,就是大樹。路旁也有花,也不知花名,但覺得美麗。我們在小學時,學堂不教動植物學,至此吃其虧。將到寺的幾百步,路旁有一小澗,湍流而下,過崖石時,自然成小瀑布,水擊石潺潺之聲可愛。我看見一個父親苦勸他六歲少爺去水旁觀瀑布。這位少爺不肯,他說水會噴到他的長衫馬掛,而且泥土很髒。他極力否認瀑布有什麼趣味。我於是知道中國非亡不可。
到寺前,心不由主的唸聲阿彌陀佛,猶如不信耶穌的人,口裡也常喊出\"O Lord\"。虎跑的茶著名,也就想喝茶,覺得甚清高。當時就有一陣男女,一面喝茶,一面照相,倒也十分忙碌。有一位為要照相而作正在舉杯的姿勢,可是
攝後並不看見他喝。但是我知道將來他的照片簿上仍不免題曰「某月日靜廬主人虎跑啜茗留影」。這已減少我飲茶的勇氣。忽然有小和尚問我要不要買茶葉。於是決心不飲虎跑茶而起。
虎跑有二物:遊人不可不看,一、茅廁,二、茶壺,都是和尚的機巧發明。虎跑的茶可不喝,這茶壺卻不可不研究。歐洲和尚能釀好酒,難道虎跑的和尚就不能發明個好茶壺(也許江南本有此種茶壺,但我卻未看過)。茶壺是紅銅做的。式樣與家用茶壺同,不過特大,高二尺,徑二尺半,上有兩個甚科學式的長囪。壺身中部燒炭,四周便是承水的水櫃。壺耳,壺嘴俱全。只想不出誰能倒得動這笨重茶壺。我由是請教那和尚,和尚拿一白鐵鍋,由缸裡挹點泉水,倒入一長囪,登時有開水由壺嘴流溢出來了。我知道這是物理學所謂水平線作用,涼水下去,開水自然外溢,而且涼水必下沉,熱水必上升,但是我真無臉向他講科學名詞了。這種取開水法既極簡便,又有出便有入,壺中水常滿,真是周全之策。倘若中國政府也能如虎跑和尚的聰明,量入為出、或是每回取之於民的必有相當的給施於民,那末中國也就不至於是中國了。
我每回到西湖,必往玉泉觀魚,一半是喜歡看魚的動作,一半是可憐他們失去了優遊深潭浚壑的快樂。和尚愛魚放生,何不把他們放入錢塘江,即使死於非命,還算不負此一生。觀魚雖然清高,總不免假放生之名,行利己之實。
觀魚之時,有和尚來同我談話。和尚河南口音,出詞倒也溫文爾雅。我正想素食在理論上雖然衛生,總沒看見過一個顏色紅潤的和尚,大半都是面黃肌瘦,走動遲緩,明係滋養不足。
因此又聯想到他們的色慾問題,便問和尚素食是否與戒色有關係。和尚看見同行女人在座,不便應對,我由是打本鄉話請女人到對過池畔觀魚,而我們大談起現在婚姻問題了。因為他很誠意,所以我想打聽一點消息。
「比方那位紅衣女子,你們看了動心不動心呢?」
我這粗莽一問,卻引起和尚一篇難得的獨身主義的偉論,大意與柏拉圖所謂哲學家不應娶妻理論相同。
「怎麼不動心?」他說。「但是你看佛經,就知道情慾之為害。目前何嘗不樂?過後就有許多煩惱。現在多少青年投河自盡,為什麼?為戀愛;為女人;現在多少離婚!怎麼以前非她不活,現在反要離呢?你看我,一人孤身,要到泰山,妙峰山,普渡,汕頭,多麼自由!」
我明白,他是保羅,康德,柏拉圖的同志。叔本華許多關於女人的妙論,還不是由佛經得來?正想之間,忽然寺中老媽經過,我倒不注意,虧得和尚先來解釋:「這是因為寺中常有香客家眷來歇,伺候不便,所以僱來跟香客灑掃
的。」其實我並不懷疑他,而叔本華,柏拉圖向來並不反對女人灑掃。
導讀
林語堂(一八九五年~一九七六年),原名林和樂、林玉堂,福建龍溪縣人。林語堂早期散文潑辣犀利,幽默詼諧,具有激進反傳統的精神。三十年代開始,倡導「閑適」、「幽默」的小品文。其主要小品有雜文和小品文集《剪拂集》、《有不為齋文集》、《無所不談合集》,英文文化著作《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與英文小說《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等等。
本篇選自《語堂文集》四冊之一。為作者早期結合小品與幽默寫作的雜文風格。杭州西湖南郊有一旅遊名勝,叫虎跑泉。山上有寺廟多座。作者本文即寫寺廟遊歷的種種情態。
林語堂推崇道家文化,嚮往老莊式生活情境。其散文、小說作品大都表現道家的理想生活。〈杭州的寺僧〉即宣揚了一種道家的理想,表達了拋棄外來欲念誘惑、清心寡欲、返撲歸真的道家理想境界。
作者在本文力倡道家風貌,行文亦有隨性自然的風格。作者記遊西湖,信筆所至,隨意而談,有感而發,略無拘束。再者是幽默筆法。不過其幽默也隨所寫對象而定,或辛辣或溫和,如寫西湖邊塔式建築的傖俗,竟比之以美人臉中的爛瘡,甚至作打油詩;而寫和尚們不脫塵世,隨意調侃,稍稍幽上一默。
品味時間
1. 試問〈杭州的寺僧〉乙文中,表現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情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