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第26卷第5期 分析民办摄影培训学校办学特色 探讨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 杨道宇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40) [摘要]本文从优秀民办摄影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就高职摄影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定位、人才培养的优势、师资 队伍建设、培养方案的制定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 [ ̄1t1:9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3)05—0030—02 [本干U网址】http://www.hbxb.net 校园文化,也是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和学员毕业后的工作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3.05—016 民办摄影培训学校作为摄影行业的技能培训机构之一,每 年培养大量摄影专业人才。这些学校虽然入学门槛较低,但它 们以明确的就业岗位指向、紧贴实际的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 企业相对接,学员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保证他们尽 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明晰的就业指向 分类教学方式,吸引大量正准备或已经到影像行业从业的年轻 人。特别是一些全国知名的摄影培训学校更是以其品牌效应, 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职摄影专业属国家高等教育序列,目标是培养影像行业 摄影培训学校的培养方向一般包括摄影、化妆、数码制作、 婚庆摄像等,主要为影楼一线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岗位群 并非宽泛,但指向性非常明确,参训学员进入各个层次的班级 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与民办摄影学校 有相似之处,两者培养对象的就业岗位也有交叉。但传统观念 认为,高职摄影专业属于高等教育,民办摄影学校属于普通行 业培训,从层次上难以相提并论。如果高职摄影专业撇开养尊 处优的观念,能客观分析包括知名摄影培训学校在内的职业教 育成功经验,同时发挥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优势,突出高等职业 教育特点,必将有利于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提高。 一都非常清楚培训结束后所从事的工作。明晰的就业指向保证 学员务实地对待学习和岗位的关系,减少就业幻想和不必要的 就业偏差。 (三)职业技能突出的专业课程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层次 摄影的行业特点和培训机构的性质都决定了摄影学校把 实践技能教学作为其突出特点之一。这些摄影学校在不同班 次里也融入少量理论知识,目的是为实践教学服务,理论知识 、优秀摄影培训学校的办学特点 绝不多讲,更不深讲。职业技能课程紧跟行业、市场的发展趋 势,体现行业标准和新的要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较多采用的 是老师示范,学生学习实践操作,老师点评辅导的教学形式。 (一)富有活力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优秀的摄影培训学校能在开办十多年的时间里培训数万 名学员,在激烈的人才培训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但在 行业内有较好口碑,而且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这 些首先得益于其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理念上,优秀 同时,学校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类型 的教学班级。仅人像摄影,根据基础和学习时间长短的不同, 教学类型就达十几种之多,给学员以充分选择的空间。这既是 一培训学校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单一培训的形式,逐渐形成了 影楼人才培训、影楼加盟管理、影楼样片开发等综合产业服务 种商业营销模式,也是一种典型因材施教的形式。 (四)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教师队伍 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优秀培训机构的一大特色,也 于一体的现代化培训模式。这种培训、管理、开发之间的良性 互动既保证了培训机构与行业的密切接触,使其凭借专业优势 服务于行业。与此同时,教育培养的质量也因为学校对行业的 熟知和了解等因素得到提高。在学校资金组成上,学校领导团 是一大亮点。在教师队伍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行业经历,其 中不乏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的佼佼者和行业专家。 作为培训机构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把对技能教育的深刻理 解带入到学校的管理中;作为教师,他们把对专业超前认知、专 业的开拓和研发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渗透到教学中。他们对 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非常熟悉,按照这些标准和能力的学生能 够非常快的适应岗位要求。 (五)摄影培训学校的不足之处 队成员常以人股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他们很多既 是行业里的专家,也是学校利益的直接相关人。学校的管理、 发展与每个核心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种利益共享、风 险共担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挖掘每个管理者的潜力,保证培训 机构高效运转。在学校员工和学校之间劳务关系上,保持相对 单一的劳动合同关系,员工(包括教师)需要圆满完成各种工作 任务并通过相关测评。这种劳务关系减少了传统企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的束缚,能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文化 理念上,培训学校创新、共赢、服务、学习的指导思想既是一种 当然,摄影培训机构也会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首先,学 员基础参差不齐对教学培训质量有影响。摄影培训机构既是 学校也是企业,盈利的基本需求使他们不设门槛,招收的是各 种学历层次和基础的学生。学员基础的参差不齐,必将影响到 作者简介:杨道宇(1971一),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摄影、平面设计。 n 第26卷第5期 2013年5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01.26.N0.5 Mav.2013 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其次,培训机构短期训练的形式类似 于快餐、速成式的教学,很难按专业框架整体设计教学,更缺乏 培养综合素养的相关领域课程。因为知识的系统性不够,学员 才培养质量 高职摄影专业教育在发展和变革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作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其质量距离行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 距;培养规格和中职以及行业培训学员相比的优势还不明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有按高职要求设置的培养方案,但教 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限制。 二、吸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提 升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还不能紧密围绕岗位需求展开;在传统评聘机制的作用下, 不少教师注重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对于成为行业实践型专家 动力不足;因为体制、安全、经费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校外 实训落实力度不够等。所以高职摄影专业必须在发挥自身优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 战:要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 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明显高于民办摄影学校培养普通技 能人才要求,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发挥高校优势,巩固 势的基础之上,打破体制的束缚,遵从职业教育规律,提升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成果,吸收职业教育(包括民办摄影职业教 培养质量。 育)的成功经验,提升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要有改革传统教育体制的魄力和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 (一)明确高职影像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定位 执行力 高等职业教育从初期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到目前培养 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瓶颈在高职的专业改革中具有普遍性, “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进入高级阶段。复合型、创新型、发展 即并非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而是现有体制下的方案执 型是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行力度不够。随着对高职教育的不断升人,摄影专业一般都制 就高职摄影专业而言,“复合型”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不 定了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职教育规律。但在方案 仅强调理论够用,还要求对理论较为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同 的执行过程中,可能碰到许多体制上的壁垒和困难,还可能在人 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在实践上,要求学生掌握更为全面 才培养模式变革和教师转型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都需 的掌握影像行业岗位群的相关技术,在技术技能上体现出复合 要一系列的制度来推进,更不能缺少变革中的责任和勇气。 性;在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上,特别注重影像专业学生人文 2.建立有高职特色的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精神和创新素养的培养。“创新型”主要表现为:影像专业学生 按照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岗位(摄影、摄像、 不仅能掌握和应用基本技能,而且对于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潮 设计等),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科学规划三年的人才培养方 流表现出一定敏感性,并有一定的开发和引领能力。在为客户 案,制定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岗位职业 服务的具体项目上,更能以良好服务创新赢得消费者。“发展 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第一学年,以建立行业兴趣,学习职 型”取决于学生在校期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能力、素质 业能力模块的基础知识为主;第二学年,建立职业认同,培养职 培养为职业生涯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职业岗位上,不仅能 业素养,教学活动以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模块的技能训练为主。 胜任工作而不被淘汰,同时能不断创新且有吸纳新知识的能 要求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关键技能,教学与训练主要在校内外 力,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影像人才较普通职业培训有更高 实习基地展开;第三学年,形成职业归属感。这时候的学生已 的要求。 经有比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对于生产流程已有相当的训练,缺 (二)发挥高等院校优势,强化高职影像人才特点 乏的是在具体项目中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训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仍然保持着高校的特色 练应更贴近实际或就在实际工作中展开。 和传统优势。其中,高等院校科研、专业群建设、人文培养等方 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相连,与市场相通,需保持 面都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有 活力性、动态性。市场是有生命力的,一个人才培养周期(三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院每年对科研工作都有大量的经费投 年)市场需求会发生较大变化,摄影人才培养也应该要及时跟 入,且有专门的科研政策。可以研究国内外影像人才培养、影 进、调整。只有切实做到校企同行、产学融通,才能在校企的高 像市场开发、影像技术等课题,为高职影像人才的培养提供支 度融合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持。同时,高职摄影专业一般设置在设计艺术专业群中,能够 3.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共享专业群资源,从教师、实验室,专业课、选修课的交叉与共 高职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 享,到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完成某个训练项目的学习形式,以及 质量。摄影专业教师作为摄影人才培养的主导,必须逐步向行 专业氛围的营造、感染等,都可使摄影专业的学生从中受益。 业专家转型,成为“双师型”教师。鉴于摄影专业的特点,组建 另外,高校所具备和倡导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 面向市场的影像公司或工作室将是有效方式之一。一个深谙 主精神等,都会使摄影专业的学生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具 行业规则、标准且处于市场前沿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摄影人才培 备可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素养恰好是保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 养上的有力保障,影像公司也将是高职摄影专业产学研工作中 动力之所在,这些也是普通行业培训难以超越的。 的重要平台。 (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改变体制束缚,提升高职影像人 参考文献: [1]俞仲文.时代呼唤高职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1—14. [2]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中国青年报,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