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英语教育论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大学英语教育论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育论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令人堪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具体阐述三种导入方法: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选修课和课外阅读的方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非常强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使用大量原汁原味的外国原版资料作为教材,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这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然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体现在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上,而忽视了母语的文化教学。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这就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只强调一方的文化而忽略另一方的文化无疑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来恰当地表达中国文化。英语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的文化,而应更好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对外传

播,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

由于多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一直忽视汉语教学,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现状令人堪忧。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能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却不知道像《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英语翻译,甚至有同学在谈论中国古代大师mencius(孟子)时以为是希腊神话里某位名叫“门修斯”的圣人。还有的同学将:“人之初,性本善”翻译为: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ings,sex is used be good(人之初,性爱本善),造成这样的笑话,是因为他没有理解这句话里的“性”是指“性格”(nature)[1]。更有甚者,在翻译“心花怒放”这样一个简单的成语时,居然使用“angry”(愤怒)来表达。这样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大学生作为以后我国对外交流的主流群体,应该学会使用英语介绍和输出中国的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只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授而忽视中国文化,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这种种状况都表明,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英语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的声音正是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缺陷。

怎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排,这是有效导入中国文化的前提。教材应从跨文化交际研究出发,引进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从根本上弥补英语教材里中国文化的缺失。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每个单元里有一个部分“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会列出了一首与主题相关的外语诗歌以及一些名人名言,这对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思想都很有帮助。但如果我们可以增加一些中国元素,比如一首同样主题的中国古诗,或者几句中国俗语的英汉对照翻译,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第一册unit 2 friendship,我们可以增加一首同样表达友谊,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翻译,对于学生双语言文化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帮助[2]。

第二,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也是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中国文化的导入重点应放在那些与西方文化既相关联又有对比的内容上,才能使学生产生对中西文化比较的敏感性,这是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样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第一册 unit 4 american dream,在这个单元里,老师会介绍关于美国梦的理解,如果能适当引入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介绍,就能很自然的影响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产生对比,让他们学会

以中立的态度去理解和学习中西方文化,辩证地看待差异,避免盲目崇拜和接受西方文化,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双赢。

第三,选修课和课外阅读是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延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选取采用中英文双语注释的,讲述中国文化的教材,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展开。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对外汉语的学科资源,理论和经验。当然进行一系列中国文化的英语讲座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另外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英文书籍和杂志,现在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相当丰富,也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籍也都有了英译本。很多影视作品都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cctv9英语记录频道也是一个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些都是值得利用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用英语表演中国小故事,或背诵古诗等等[3]。

最后,还必须强调一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要遵循适度,交际和平衡的原则。所谓适度原则就是它不能改变英语课程的性质,而应是服务于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的一方面,不能本末倒置。交际原则是指文化传授的目的首先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平衡原则是强调中国文化导入的同时,更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忽

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

当学生能真正通过英语来学习和表达中国文化时,就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母语文化,更好的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由于中国文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入过程中,更有利于掌握和表达,有利于英语技能的提高,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许朝阳.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思[j].河北:河北学刊,200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