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时间:1953年 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要任务: 时间:1953——1957 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了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鞍钢机械总厂的王崇伦。 15.一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有何影响? 成就:(1)工农业产值大幅度增长;1957年比195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 (2)一些工业从无到有;飞机、汽车、电子和重型机器制造等工业建立起来。 (3)交通运输迅速发展;通往的几条公路相继建成,宝成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影响: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2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16. ★★1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是。 17. ★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内容及评价、 (1)时间:1958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评价:①积极——目的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②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消极——但在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出现“”运动。 19.★运动的主要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20.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后果: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人民大会堂);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农村劳动力大炼钢铁,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1. 1958年8月,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到11月,人民公社化基本完成。 2
22.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评价: (1)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兵学商相结合,政社合一,把它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性质)。 (2)评价:A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B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C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E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2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的好榜样”焦裕禄;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党的好战士雷锋等典型人物。 24发动的原因、性质: (1)原因: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从到地方都有一大批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只有发动广大群众起来揭露他们,才能夺回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性质: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被反集团利用的,给全国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内乱。 25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爆发了。1966年8月,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等用非法手段制造了“叛徒、内奸、工贼”的证据,刘少奇被开除出党,1969年在河南开封去逝,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6.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同伙仓皇出逃,飞机坠毁在蒙古,“九一三事件”对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 27. ★1976年4月5日前后,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周、拥护、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即“四五运动”。1976年10月6日,、叶剑英代表党宣布对、王洪文、、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接着将他们逮捕,粉碎了四人帮,标志结束。 28.发动的危害:A政治上,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原则;B经济上,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10年间,经济损失达5000亿。 29.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们走了哪些弯路? (1)农业、工业上的;(2)人民公社化运动;; (3).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 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职务的决定》,恢复了他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是这次会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是经历十年内乱的中国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 (30. 结束后, “左”思想没有消除, “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1977年4月,给写信,强调应当用准确、完整的思想来指导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先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3
标准》,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它的意义是: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31★★.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 (1)转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A高度评价了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C全会决定撤销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的错误文件,肯定了1976年的“四五”运动的性质,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老一辈作出的错误结论。 意义:A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B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C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D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的历史新时期。 32. ★★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1979年3月,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33. ★ 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4. ★1978年,安徽省决定“借地种粮”,凤阳县小岗村在全国率先搞“包产到户”,四川也搞了包产到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35.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A把分散经营和紸经营相结合,B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的弊端,C打破了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D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E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实际上不存在。 36. 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2)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4
37. 城市经济改革包括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城市所有制改革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8.★国企改革内容: (1)首先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 (2)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3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1979年4月,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成立了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作用:促进了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入。 4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实现的? 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沿长江开放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15个边境城市 形成了从沿海、沿边到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41. ★ 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2. 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1999年,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兰成输道、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以及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总投资达8500亿元。根本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措施有: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等。) 43. 我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 (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不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基层民主的发展,县及县以下代表直接选举,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不断完善。 44. 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时期我国治邦的总章程。我国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民法、商法、行、刑法、经济法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成克杰、胡长清、李玉书、田玉飞被绳之以法。 45. 1982年9月,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46. 1987年10月,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
47.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8.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三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9. ★ 1992年,南方谈话内容:(1)必须坚持基本路线;(2)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3)姓社姓资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50. ★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有利于分别是什么?
A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1★.南方谈话有何影响?
影响:A极大地了人们的思想,B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52 .1992年10月,十四大,江对建设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决定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逝世。
53.1997年,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会议决定理论写进党章。
. 2002年11月,十六大全面总结了1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会议决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55.★(综合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1982年,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十三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1992年,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97年,十五大上,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6. (综合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几次变革:
(1)1950年6月到1952年底,在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了农村生产力;
(2)1953年到1956年底,推行农业合作化,把小农生产变为集体生产,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6
(3)1958年,掀起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在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7.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拥有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部。形成了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58.★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的发展。
59.到1998年,我国的民族自治区有内蒙古、广西、、宁夏、5个,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60. 建国后,国家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帮助,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61. 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
62。★什么是“”?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63.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萄也签署了关于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和行使主权,成立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何厚铧分别担任第一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 中国为什么能顺利收回、?
A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B祖国日益繁荣,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国际地位不提高,是顺利收回、的根本原因。 65. 党和解决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两岸在很多领域进行了交流,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6. 建国后,确定建设的总方针是:建设成一支现代化的。我国现在有四大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兵种: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军航空兵等。 67. 1949年4月,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1950年,海军正式成立。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7
68. 1949年11月,空军建立。形成了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的兵种。成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69. 我国实行科技强军战略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实现这一战略?表现在哪些方面? 措施:(1)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使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两次裁军,调整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武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提高了的现代化程度。 表现:(1)成立了第二炮兵,形成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装备系列;(2)人民在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大大提高。 70. 人民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缅甸吴努于1953年底共同提出的。它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7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哪些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73.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美蒋特务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会议成功。 74.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75.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有何影响? 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 ★影响:A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元旦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77.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北京《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我国奉行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79. 19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80. 19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81.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99年到2002年,长征系列火箭四郊成功发射了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8
82. 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功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他正在研究产量更高的超级杂交水稻。 83. 医学上,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方面牌世界领先水平。 84. “863”计划及主要包括哪些领域?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议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11月,党、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 85.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战略国策。 86. 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87. 国家颁布《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到2000年,“两基”目标基本实现。“希望工程”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从1985年起,9月10日为教师节。 . 前,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导下,群众体育空前活跃。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群众体育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90. 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我国突破了奥运金牌为0的纪录(许海峰)。2004年28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位居第二。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 91. 1953年,周恩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使文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优秀作品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戏曲《刘巧儿》,故事片《甲午风云》、《林则徐》、《小兵张嘎》、《五朵金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时,样板戏盛行,上述优秀作品被批判,作家被。 9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黄河东流去》(李準)、《抉择》(张平)等长篇小说;《红高粱》、《焦裕禄》、《开国大典》、《生死抉择》等影片;《长征》、《英雄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电视剧;改编拍摄了四大名著。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93. 改革开放前人们追求吃饱、穿暖,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收入显著增加、消灭了贫困。人们讲究吃出营养,穿出个性。票证彻底与我们告别。生活水平提高。 94. 人们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生存性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城乡居民已达小康水平。
9
95.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世纪80年展“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96. 开展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的活动。涌现了一批典型人物:当代焦裕禄孔繁森、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新时期活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一批先进典型:唐山、大连、张家港,华西村等。
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表现: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市场导向)。
98. 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1997年开始,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提出国有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和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
(2)2002年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促进就业”的战略方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一系列优惠。 99.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1)从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到接受在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就业的变化,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渠道。
(2)从依靠统一安排工作的观念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观念的变化。 100. 我国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