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综合实验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综合实验
污泥板框压滤脱水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 研究确定污泥调理、脱水的最佳投药种类和投药量

2. 观察污泥调理效果,加深对污泥脱水方法与基本原理的理解 3. 掌握仪器和隔膜板框压滤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 4. 掌握污泥机械脱水的常规指标测定方法,绘制过滤-时间曲线

二、实验原理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高,造成污泥含水率高,脱水困难,必须经过调理后才能进行有效地脱水。加入药品以促进污泥脱水并提高排水性能。首先,选择不同的药剂对污泥进行调理以改善其脱水性能,然后将调理好的污泥用泵打入贮泥罐,再用空气压力将罐中的污泥输送到隔膜压滤机中进行固液分离。当隔膜压滤机开始运行时,手动液压杆将位于压紧板和止推板之间的隔膜板、滤板及滤布压紧,使相邻板框之间构成滤室,周围密封,确保带有压力的滤浆在滤室内进行加压过滤。过滤开始时,滤浆在空压机的推动下进入滤室内,滤浆借助空压机的压力进行固液分离。

图1 隔膜压榨工作原理

固体颗粒由于滤布的阻挡留在滤室内形成滤饼,滤液经滤布沿滤板上的排水孔排出。隔膜压滤机对滤饼进一步脱水采用压缩空气充填隔膜,由隔膜变形产生两维方向上的压力破坏颗粒间形成的拱桥,将残留在颗粒空隙间的滤液挤出,最大限度地降低滤饼的水分。

影响污泥调理脱水的主要因素有污泥性质(含水率、有机物含量、pH、COD及悬浮物含量)、药剂种类(有机、无机等)及水力条件。通过实验选择最佳药剂种类和最佳投药量,考虑操作条件(调理时间、搅拌条件、进料时间、压力等)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另外,还需对隔膜板框污泥脱水效果进行评价,常用方法有物料衡算、泥饼含水率、脱水效率、湿密度、固体损失率等。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图2 污泥调理-隔膜压滤装置图

1.污泥 2.自吸泵 3.调理罐 4.搅拌电机 5.球阀 6.螺杆泵 7.空压机 8.贮泥罐 9.放泥阀 10.进泥阀 11.流量计 12.压力表 13.隔膜板 14.隔膜板框压滤机 15.接水槽 16.电子台秤17.压紧装置 18.压力表

四、实验过程

隔膜板框污泥脱水过程分为准备工作、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部分。

1.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在确保对操作过程熟悉的前提下进行此操作。

(2)检查阀门及管路是否正常,滤布是否保持清洁。检查各连接零件有无松动,应随时予以调整紧固。

(3)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合适数量的隔膜板,但所有板框不得少于13块,禁止在板框少于规定数量的情况下开机工作。

(4)板框按次序排列,各板框孔应相对同心。安装平整,无异物,密封面接触良好。

(5)压紧板框,液压站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得超过25Mpa。

(6)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器具并记录相应数据(时间-滤液量、滤液pH、COD、剩余污泥量、泥饼含水率、厚度及总质量等)。 2.操作过程:

(1)关闭调理罐出泥阀,将适量污泥(一次进泥应少于40L)泵入调理罐。 (2)接通搅拌器电源,按照最佳药剂配方及操作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和搅拌转速下(<300r/min)完成调理过程。

(3)打开调理罐出泥阀门,用扳手钳转动螺杆泵联轴器后,将料液注满泵腔,全开螺杆泵出泥管阀门。

(4)打开贮泥罐上进气阀门(必须连通气管),关闭贮泥罐下出泥阀门和连接板框的进泥阀。

(5)打开螺杆泵电动机,进料25L左右,停机,以免引起喷泥现象。

(6)打开板框进泥阀,关闭螺杆泵出泥管阀门,将空压机气管与贮泥罐进气阀连通。

(7)打开空压机,缓慢开启空压机出气阀,以免压力过大引起滤液浑浊现象。根据出液情况,调整贮泥罐压力(<0.8Mpa),当料液滤完或框中滤渣已满不能再继续过滤,即为一次压滤结束。排空贮泥罐气体。

(8)接通隔膜板进气管,进行隔膜压滤(<1.2Mpa),当无滤液流出,即为隔膜压滤结束。

(9)卸下隔膜板进气管,排空气体。卸料,清洗。 3.操作注意事项:

(1)安装压滤布必须平整,不许折叠,以防压紧时损坏板框及泄漏。 (2)液压站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得超过25Mpa。

(3)过滤压力应阶梯加压,以免引起滤液过浑浊。因滤布有毛细现象,有少量滤液渗出,属正常现象,可由托盆接贮。

(4)过滤最大压力必须小于0.8Mpa,隔膜压力必须小于1.2Mpa,以防引起渗漏和板框变形、撕裂等。

(5)板框在主梁上移动时,不得碰撞、摔打,施力应均衡,防止损坏密封面。 (6)卸饼后清洗板框及滤布时,应保证孔道畅通,不允许残渣粘贴在密封面或

进料通道内。 4.日常的维护保养:

(1)注意各部连接零件有无松动,应随时予紧固。 (2)压紧轴或压紧螺杆应保持良好的润滑,禁止有异物。 (3)拆下的板框,存放时应码放平整,防止挠曲变形。

五、数据记录与整理

1.板框脱水实验记录与核算

详见附表1:板框脱水实验记录与核算表 2.污泥及滤液特性分析 含水率的测定:

1、将蒸发皿放入烘箱105℃烘2h,取出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W1。 2、用天平称污泥20g置于蒸发皿中,放入烘箱105℃烘至恒重。 3、取出干燥器中冷却,称重W2。 4、P=[20-(W2-W1)] *100%/20 污泥有机物的测定:

1、设定马弗炉温度为550oC,保持实际温度在55050 oC

2、将瓷坩锅放入马弗炉中烘至恒重,取出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W1。 3、将测完含水率的污泥样品放入瓷坩锅称重W2。 4、冷却后称重W3。

有机物含量=(W2-W3)/(W2-W1)*100%

六、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污泥脱水的几个主要因素。 2.药剂投加量与污泥脱水效果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3.绘制时间-滤液曲线的意义?

4.评价板框脱水效果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附表1

隔膜板框脱水实验记录表与核算表 实验者: 实验日期: 污泥量/L 投加顺序 药剂种类 投加量/g 搅拌速率/r.min-1 搅拌时间/min 时间/min 隔膜压滤时间 取样编号 ① ② ③ 盒重 /g 取样直径/mm 污泥批次: 实验组号: 调理操作条件 2 1 滤液重量/kg 滤液量 3 4 滤液重量/kg 5 备注(压力、pH) 滤液-时间(压力)关系 备注(压力、pH) 时间/min 泥饼含水率 盒+湿泥重/g 盒+干泥重/g 含水率/% 密度/cm3/g 平均含水率 泥饼湿密度 取样编号 厚度/mm 质量/g 平均密度/cm3/g 容器质量/kg 污泥

药剂4

物料恒算记录表一 记录项目 滤 液 泥 饼 剩余污泥 记录项目 含水率/% 加入量/g 剩余污泥/g 实际脱水物/g 原料水量/g 滤液量/g 理论损失水量/g 容器+物重/kg 药剂1 净重/kg 药剂2 药剂3 物料恒算记录表二

总物料核算 固液总重/g 剩余污泥/g 滤液量/g 泥饼/g 理论损失量/g 固体损失率/% 水量核算 实际脱水物水量/g 滤液量/g 泥饼含水量/g 理论损失水量/g 脱水效率/%

注:可根据实验需要,增加相关记录项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