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对于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可参照使用。
第1.0.2条 公路工程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精心设计,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规范,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
第1.0.3条 设计中必须贯彻勤俭建国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农田水利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和综合利用,使设计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第1.0.4条 设计中必须充分进行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对难以取舍、投资有较大影响的路线、大桥、隧道等方案,应以同等深度进行比较.
第1.0.5条 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经批准后,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按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1.0.6条 设计文件中工程定额的采用和概、预算的编制,应根据交通部现行的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1.0.7条 一个建设项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设计时,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应指定一个设计单位,协调统一文件的编制,编写总说明和汇编总概(预)算。
第1.0.8条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的公路勘察设计证书的单位编制。
第二章 设 计 阶 段
第2.0.1条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可采用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
时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2.0.2条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定测资料编制。
两阶段设计时,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
三阶段设计时,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补充初测(或定测)资料编制;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定测(或补充定测)资料编制.
第2.0.3条 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
采用一阶段设计的,编制施工图预算.
采用三阶段设计的,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概算;技术设计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
第三章 初 步 设 计
第一节 目 的 与 要 求
第3.1.1条 初步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的要求,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的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查批准后,则为订购或调拨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安排重大科研试验项目,
联系征用土地,进行施工准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
采用三阶段设计时,批准的初步设计亦为编制技术设计文件的依据。
第3.1.2条 初步设计应:
一、选定路线设计方案,初步确定路线位置;
二、调查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土工、材料试验:
三、调查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及运输情况;
四、初步确定排水系统与防护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和基本尺寸;
五、初步拟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横断面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并进行必要的调配;
六、初步选定路面设计方案,拟定路面结构类型及尺寸;
七、初步选定大中桥桥位及设计方案;
八、初步确定小桥、涵洞、漫水桥及过水路面等的位置、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九、初步确定隧道位置及设计方案;
十、初步选定路线与铁路、公路交叉的位置、形式及结构类型;
十一、初步确定通道和人行天桥的位置、形式及结构类型;
十二、初步确定沿线设施的位置、形式及结构类型;
十三、初步确定环境保护的内容,措施及方案;
十四、初步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
十五、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项目;
十六、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十七、初步拟定施工方案;
十八、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十九、编制设计概算。第二节 组 成 与 内 容
第3.2.1条 初步设计文件由下列十一篇组成.
第一篇 总说明书
第二篇 路线
第三篇 路基、路面
第四篇 桥梁、涵洞
第五篇 隧道
第六篇 路线交叉
第七篇 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第八篇 环境保护
第九篇 筑路材料
第十篇 施工方案
第十一篇 设计概算
第一篇 总 说 明 书
一、路线地理位置图 示出路线在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城镇、工矿区等的概略位置。
二、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
2.设计标准。
3.测设经过。
4.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及城镇等。
5.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6.占用土地,与城镇规划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情况。
7.新技术采用情况.
8.下一阶段需要进行实验、研究的项目。
9.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当地人民群众的要求和采纳情况.
10.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路线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2.路线布设情况及方案比选的论证,列出比较结果并提出推荐方案。
3.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三)路基、路面
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2.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成果.
3.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的论证.
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情况。
5.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结构类型比选的论证。
6.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四)桥梁、涵洞
1.桥涵设计标准采用情况。
2.沿线桥涵分布情况。
3.逐座说明大桥和复杂中桥的流域及河段特征,桥位处地质、水文情况,通航要求,桥位方案比选,水文计算及孔径确定,桥型方案比选的论证,施工方案等。
一般中桥可简要叙述或列表说明结构类型的选择、水文计算及孔径的确定。
4.小桥涵结构类型的选择、孔径计算的依据,漫水挢、过水路面的设置理由.
5.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五)隧道
1.设计原则及净空标准。
2.逐处说明隧道(包括明洞)的位置、长度,设置理由,方案比选(包括隧道与明线方案)的情况。
3.逐处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情况,结构类型(包括衬砌类型)的确定,防、排水措施,抗震措施,通讯、消防设施,通风、照明设计以及300米以上隧道施工方案的说明。
4.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六)路线交叉
1.逐处说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平面位置、设置理由、交通量(现状、预测及分配)、设计标准、工程地质、布置形式、排水措施及方案比选等情况。
2.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位置、设计标准、结构类型、排水措施以及方案比选等情况(跨线桥相当于小桥的,可列表说明)。
3.主要平面交叉的位置、设计原则、采用形式及其比选情况。
4.通道和人行天桥的设置原则、设计标准。
5.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七)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1.分项说明安全设施(护栏、防眩、照明、防护网等)、服务设施(车站、加油站、修理站、公共汽车停靠站、停车场、公用电话、休息区、服务区等)、管理设施(标志、标线、信号、通讯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公路管理及养护用房等)的布置原则和方案。
2.渡口码头的布置原则和方案。
3.悬出路台、防雪走廊等其他工程的设置理由及设计原则。
4.沿线水利设施迁、建理由及处理情况.
5.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八)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
2.工程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3.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
4.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九)筑路材料
1.沿线筑路材料种类、质量、储量与运距的说明.
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有关采、购、运输等情况。
4.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十)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施工力量和施工期限的安排.
2.主要工程和控制工期的工程及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主要材料的供应,机具、设备的配备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4.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十一)设计概算
1.概算编制的原则、依据,编制范围和总概算额。
2.下一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三、路线平、纵面缩图
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5公里(或10公里)标、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大中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的位置和形式。比例尺用1:50000 ̄1:200000。
平面缩图也可用象片略图绘制.
纵断面缩图绘于平面缩图之下,简明示出主要地名、垭口、河流、大中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的位置、名称与高程,分段注明地质概况。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1000 ̄1:20000.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五、附件 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有关协议和纪要等抄件。
第二篇 路 线
一、路线平面图 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路线位置及里程桩号、断链、大型构造物位置、水准点、平曲线要素以及县以上境界等.高等级公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下同)还应示出坐标网格、三角点、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示意及主要沿线设施的位置等。比例尺用1:2000
,平原、微丘地区也可用1:5000。
路线平面图也可用影象地图绘制。
比较方案可与推荐方案合并绘在一张平面图上,也可分开绘制。
二、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地面线、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坡度及坡长、变坡点高程,大中桥和立体交叉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隧道的位置,以及影响路基设计的地下水位等.高等级公路加绘小桥涵、通道、人行天桥等的位置。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里程桩号、直线
及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高等级公路尚应示出缓和曲线长度及其参数)等。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200或1:500。
比较方案的纵断面图应单独绘制.
三、路线概略透视图 对于高等级公路某些路段平面、纵面和横断面的配合需要检验的,应绘制本图.
四、工程地质平面图 图中示出地层年代符号、岩土类型界限、地质构造、主要构造物、村镇地名,路线、比较线、沿线不良地质地段及其里程桩号等.比例尺用1:10000~1:200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比例尺为1:2000~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除高
等级公路外,其他等级公路也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五、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图中示出高程、试坑、钻孔及地质构造等,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里程桩号等。水平比例尺用1:2000~1:20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200~1:20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水平比例尺为1:2000~1:10000,垂直比
例尺相应地为1:200~1:1000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除高等级公路外,其他等级公路也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也可与路线纵断面图合并绘制。
六、公路用地表
七、拆迁建筑物表
八、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
九、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
十、不良地质地段表
第三篇 路基、路面
一、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二、路基特殊设计图
三、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四、取土、弃土表
五、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表(包括排水沟、截水沟、边沟、跌水、急流槽、渗沟、渗井、盲沟等)
六、路基防护工程表(包括挡土墙、驳岸、护岸、护墙、防水堤坝和边坡加固等)
七、路面表
八、路面结构方案图 示出自然区划、设计参数,并分别示出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的路
面结构与厚度,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
第四篇 桥梁、涵洞
一、沿线水系分布示意图
二、桥梁表(包括漫水桥)
三、大中桥设计图
(一)桥位平面图 大桥及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示出地形、桥梁位置及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比例尺用1:500~1:2000。也可用影象地图或象片平面图绘制。比较桥位与推荐桥位除相距过远者外,一般应绘在同一张图上。
(二)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特殊复杂的大桥应绘本图。比例尺用1:500~1:2000.
(三)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大桥及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水平比例尺用1:200~1:5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20~1:500。也可与桥型布置图合并绘制。
(四)桥型布置图 绘出推荐桥型方案(包括主要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的立面(或纵断面)、平面、横断面。示出河床断面、地质分界线、特征水位、冲刷深度、墩台基础埋置深度、桥面纵坡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还应示出桥轴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列出主要工程、材料
数量(有比较方案时,可一并列在桥型比较方案图中)。比例尺用1:200~1:20
00。
(五)桥型比较方案图 大桥及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内容与桥型布置图相同,但除弯桥或斜桥外,不绘平面.比例尺用1:200~1:2000。
四、涵洞表
五、过水路面表
第五篇 隧 道
一、隧道表
二、隧道设计图
(一)隧道平面图 示出地形、地质、洞身及洞口布置、里程桩号等。比例尺用1:500~1:5000.
(二)隧道纵断面图 示出里程桩号、高程、地质、围岩类别、无衬砌段、有衬砌段及其衬砌形式和厚度等。水平比例尺用1:500~1:5000,垂直比例尺一般用1:50~1:500,也可视具体情况选用较小比例尺.
纵断面可绘在平面图的下方,也可分开绘制.
(三)隧道横断面图 绘出洞门和洞身横断面图。示出净空限界.列出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比例尺用1:50~1:500.
(四)隧道方案比较图有比较方案时应绘制本图(包括平、纵、横面)。并列出各方案的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比例尺一般用1:500~1:5000。
第六篇 路线交叉
一、互通式立体交叉表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图
(一)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量分布图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 参照路线平面图绘制.图中还应示出被交叉公路、匝道、变速车道、跨线桥及其交角,注出排水和主要附属设施的位置。比例尺用1:500~1:2000。并附布置形式方案比较表。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 分别绘出主线,被交叉公路和匝道的纵断面图,其内容与路线纵断面图相同。水平比例尺用1:2000,垂直比例尺用1:200。
(四)主线(或被交叉公路)跨线桥桥型布置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布置图.
(五)主线(或被交叉公路)跨线桥桥型比较方案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比较方案图.
(六)匝道跨线桥桥型布置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布置图。
(七)匝道跨线桥桥型比较方案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比较方案图。
三、分离式立体交叉表
四、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图
(一)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位平面图,并示出被交叉公路或铁路、跨线桥及其交角、里程桩号和平曲线要素等.
(二)分离式立体交叉桥型布置图 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布置图。有比较方案时,应加绘比较方案图,内容及要求参照大中桥桥型比较方案图。
当跨线桥属于小桥范围时,只列表,不绘设计图。
五、通道、人行天桥表
六、通道一般布置图
七、人行天桥一般布置图
八、平面交叉表
九、平面交叉布置图 复杂的平面交叉(如环形、渠化等)应绘制本图。示出地形、路线、被交叉公路或铁路、交通岛,注出里程桩号等。比例尺用1:200~1:2000。
十、管线交叉表
第七篇 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一、安全设施表(包括护栏、防眩、照明、防护网等)
二、安全设施一般布置图 比例尺用1:500~1:2000.
三、服务设施表(包括车站、加油站、修理站、公共汽车停靠站、停车场、公用电话、休息区、服务区等)
四、服务设施一般布置图 比例尺用1:500~1:2000。
五、管理设施表(包括标志、标线、信号、通讯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公路管理及养护用房等)
六、管理设施一般布置图 比例尺根据需要确定。
七、渡口码头表
八、渡口码头平纵面布置图 平面图比例尺用1:500~1:2000;纵断面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50~1:200。
九、其他工程表(包括改移河道、悬出路台、防雪走廊以及线外灌溉涵洞、渡槽、水渠等沿线水利设施的移动或迁建等)
十、其他工程一般布置图 比例尺根据需要确定。
第八篇 环 境 保 护
一、环境保护设施表(包括隔音墙、绿化等)
二、环境保护工程布置图 比例尺根据需要确定.
第九篇 筑 路 材 料
一、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
二、主要材料试验资料表
三、沿线筑路材料供应示意图 示出路线的里程桩号、大中桥、隧道、立体交叉、大型挡土墙及两侧主要料场的相互位置,材料土路里程桩号及距离.大桥、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各自分别计算运距;路面及其他构造物等可全线或分段计算平均运距,其中复杂中桥和分离式立体交叉
及大型挡土墙也可分别计算运距。
第十篇 施 工 方 案
一、人工、主要材料及机具、设备安排表
二、工程概略进度图 根据劳动力、施工期限、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方案进行概略安排。
三、临时工程一览表
第十一篇 设 计 概 算
设计概算应按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制。第三节 独立工程与改建公路
第3.3.1条 独立工程建设项目(如独立大桥)的初步设计文件参照第3.2.1条的有关规定编制,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图表。
第3.3.2条 改建公路的初步设计文件除参照第3.2.1条的规定编制外,尚应增加下列内容:
一、原有公路的历史和现状,现有交通量及其组成,适应情况及存在问题等的简要说明;
二、公路现状表,列出原有公路路基、路面现状和不符合改建技术标准路段的平曲线半径、纵坡及坡长等;
三、改建的设计原则和利用原有公路的情况;
四、原有公路构造物现状、设计标准、修建年月、是否利用,应在有关图表内反映或说明。
第四章 技 术 设 计
第一节 目 的 与 要 求
第4.1.1条 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审批意见,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批准后则为编制施工
图设计的依据。
第4.1.2条 技术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满足下列相应的有关要求:
一、对初步设计所定设计方案详细研究,进一步比选和修改;
二、补充必要的地质、水文、气候、地震和地质钻探资料,以及土工、材料、结构试验成果;
三、提出科研试验成果、专题报告;
四、基本确定路线位置;
五、基本确定特殊路基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六、基本确定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和尺寸;
七、基本确定沿线路基取土及弃土位置,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并进行必要的调配;
八、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和各路段的路面结构类型及尺寸;
九、基本确定大中桥桥位及设计方案;
十、基本确定小桥、涵洞、漫水桥、过水路面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尺寸;
十一、基本确定隧道位置及设计方案;
十二、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及结构类型;
十三、基本确定沿线设施的位置及类型;
十四、基本确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方案;
十五、计算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
十六、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十七、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十八、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
十九、编制修正概算。第二节 组 成 与 内 容
第4.2.1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 (包括独立工程建设项目如独立大桥)的技术设计文件,应根据技术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工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参照第3.2.1条和第5.2.1条有关规定编制,其深度介于两者之间。
第4.2.2条 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某些路段或特殊大桥、立体交叉、隧道等的技术设计文件,除按第4.2.1条的规定编制外,还必须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总说明书和总概算加以修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