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思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开思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思软件技术白皮书之二

开思/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 114

摘要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之一。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本文详细阐述了以ERP思想为基础的《开思/ERP》——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中各主要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本文涉与内容主要包括各模块的实际业务需求、业务的数据流关系、数据结构设计和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等。

《开思/ERP》是一套面向工业企业的管理软件包,涵盖了企业的几乎所有经营业务,主要的功能模块有: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分销管理、运输管理、总帐管理、帐簿报表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应付帐款管理、预算会计、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会计、生产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连续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经营预测、经理决策等等。

《开思/ERP》系统各模块间是高度集成的,数据可以充分共享,这与单一模块的软件开发有着本质的区别。集成度高给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企业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业务联系和相互关系是在大型管理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必须攻克的难关。《开思/ERP》系统的各模块通过关系数据库实现彼此的联结。在设计数据库时我们基于一事一地的原则,尽量将对一个实体的描述放入一个数据库中,然后再随着业务的加工流程设置相关的程序(由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去修改这个实体的某些属性值。《开思/ERP》系统设计分成三条主线:供销存,生产和财务。各条主线内部业务的联系相对紧密,而各条主线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公共数据库完成信息传递。提供数据的模块将信息写入公共数据库,使用信息的模块从这些数据库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本文着重介绍了《开思/ERP》的物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等主要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这些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彼此关系如下:

《开思/ERP》的物料管理模块包括采购业务中的请购处理、采购订单管理、采购收货处理和库存业务中的领料处理、日常仓库入出库和移库管理、库存盘点处理等业务内容。其完成的主要功能是:汇总各部门对物料的需求,主要依据是生产物料需求计划和库存补充订货计划;根据供应商状况与物料的采购批量政策和采购提前期,合并零散的采购需求,生成采购订单;采购物料到货后组织验收,登记到货的具体情况和物料的入库信息;对仓库中的物料进行管理,登记库存台帐;完成日常的物料收发和移动处理,记录入出库单和移库单;定期提供仓库中需要盘点的物料清单,并记录每一次盘点的具体情况,根据实盘量调整实际库存,生成调库单。

《开思/ERP》的生产管理模块包括企业生产业务中的生产工艺数据管理、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编制、能力需求计划编制、车间作业管理和连续生产管理等业务内容。生产管理模块完成的主要业务功能是:记录生产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产品结构,加工中心与工艺路线信息;根据销售订单和预测数据制定企业各种产品的生产计划;根据确定的生

3 / 114

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数据,计算生产所需物料的数量和时间,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并下达采购请求和生产任务;根据确定的生产任务和生产工艺数据,计算生产任务在各时间段内形成的工作负荷,并与各加工中心所能提供的能力情况进行对比,编制能力需求计划,进行能力平衡调整;能力平衡后的生产任务,根据各产品的不同车间生产组织形式,安排车间作业生产和流水线生产,按照产品交货期的要求和工艺数据要求制定车间进度计划,记录车间实际加工情况和产品完工入库情况。

《开思/ERP》的销售管理模块包括企业销售业务中的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管理和销售票据管理等业务内容。销售管理模块以订单为核心管理企业销售业务,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制定各产品的销售计划;接收并登记客户订单,通知仓库和生产部门备货或组织生产;按订单的交货期组织发货,开出提货单并通知仓库发货,记录实际发货情况;根据销售订单规定,开据销售发票,通知财务部门进行货款结算。

《开思/ERP》的财务管理模块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业务中的总帐管理、银行帐管理、帐簿报表管理、应付帐管理、应收帐管理等业务活动。财务管理模块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核算并监督企业的流动资金、固定资金、负债和权益。其中的总帐管理完成财务的日常报销业务,主要功能是:财务科目管理,财务凭证处理,凭证记帐处理等。银行帐管理完成银行对帐业务。帐簿报表管理完成财务各种帐簿和报表的定义和输出工作。应付帐管理完成采购货款的结算工作,主要功能是:采购发票管理,应付帐款处理和付款处理等。应收帐管理完成销售货款的结算工作,主要功能是:销售发票记帐,应收帐款处理和收款处理等。

《开思/ERP》的成本管理模块包括企业成本管理业务中的定额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和成本计划等业务工作。成本管理模块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归集分配到相关的产品中去,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并通过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等的比较,分析实际成本的构成因素是否合理,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开思/ERP》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软件工程的理论,并利用了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ERP理论所指出的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内容与彼此关系,设计出各项业务的数据处理流程与数据传递关系;然后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抽象各个实体的属性与相互联系,并设计出各实体间的相关处理;最后设计出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模块结构以与各模块功能。由于本文篇幅的限制,在本文中只对其中主要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论述,并只给出主要数据库的清单和主要程序的流程框图。

目录

第一章绪论5

§1.1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6 §1.2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8 §1.3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9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0 第二章 ERP原理与相关软件系统11

§2.1 ERP 原理11

§2.2 ERP 的相关软件系统19

4 / 114

第三章《开思/ERP》总体设计21

§3.1 《开思/ERP》的开发背景21 §3.2 《开思/ERP》总体设计23 第四章物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3

§4.1 物料管理系统业务简介33 §4.2 物料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35 第五章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45

§5.1 生产管理系统业务简介45 §5.2 生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52 第六章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73

§6.1 销售管理系统业务简介73 §6.2 销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75 第七章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81

§7.1 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简介81 §7.2 财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82 第八章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94

§8.1 成本管理系统业务简介94 §8.2 成本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96 第九章《开思/ERP》实施步骤与内容106

§9.1 MRPII项目实施工作概述106

§9.2 《开思/ERP》实施步骤与内容107 第十章总结110

§10.1 本文工作总结110

§10.2 《开思/ERP》系统特点111 §10.3 进一步工作113

第一章绪论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与,世界已进入到了信息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正稳步朝着纵深层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也正在逐步形成。这种种的因素和环境的变化都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期以来人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惯用的那种粗放式管理已再也不能适应极度膨胀的信息量和成倍增长的数据处理工作的需要,“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众多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家的一个共同心声。研制开发《开思/ERP》的目的正是想实现这样一个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诸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部纳入系统的,高度集成的、有效的管理系统。

本章首先通过简要介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阐述一下本文的工作背景,然后简单介绍一下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本文的组织结构。

5 / 114

§1.1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用和消耗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库存计划管理。订货点法是根据历史记录和经验来估测未来的物料需求。这种方法对需求量稳定均衡的物料比较适用,但它还不能很好的解决按物料真正的需求时间来定货的问题[1]。

六十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将企业内的物料分成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理论。MRP基本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库存理论和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分段和反映产品结构的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较好的解决了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中的难题,即按时按量得到所需要的物料[2]

MPSBOM采购订单注: MPS --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 BOM -- Bill Of Materials MRP --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INV -- Inventory

MRP是一个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系统,它解决了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即:要生产什么(由MPS决定)?要用到什么(由BOM决定)?已经有了什么(由INV决定)?还缺什么,何时定货或制造(由提前期决定)?[3]

尽管MRP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已出现,但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了它的明显不足之处:一是MRP只考虑了需求,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计划的,没有考虑实际的生产能力,致使计划的实现性和执行性存在许多问题;二是MRP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对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反映和回馈,使得人们无法对计划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和修正。面对MRP的不足和局限,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很多管理专家对MRP的功能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提出了能力计划的概念。在MRP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了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计划情况的反馈,形成了具有环形回路的闭环MRP。闭环MRP在计划下达前和计划发生变化后对需求与供给、计划与能力反复进行平衡,在计划与能力出现矛盾时与时调整计划(负荷)或能力,也可同时调整计划和能力,使得下达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提高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MRPINV制造订单主生产计划 物料清单 物料需求计划 库存物料

图1.1.1 MRP逻辑图

6 / 114

MPSRCCPBOMMRPCRP能力是否可行?YesCRP执行MRP执行粗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INVNo 注: RCCP -- Rough Cut Capacity Planning CRP -- 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

图1.1.2 闭环MRP逻辑图

闭环MRP已成为较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与时的反映,并能适时反馈内部资源情况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MRP发展到闭环MRP后,人们又逐步认识到了闭环MRP的一些不足:首先,闭环MRP计划的源头是从MPS开始,而对企业的高层、长远经营规划尚无考虑;其次,闭环MRP中包含了以制造为主线的物流和信息流,但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资金流却没有反应。针对闭环MRP的不足和局限,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关专家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的长远经营规划与企业的财务会计职能即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制造资源计划,其英文全称为“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由于其英文字头缩写与物料需求计划(MRP)一样,为便于区别,将物料需求计划成为MRP或MRPI,而将制造资源计划成为MRPII[4]。

MRPII是对制造业企业全部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MRPII理论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将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中的一些规律上升到原理,揭示了管理活动中的固有的逻辑关系,并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整套规X化、条理化的方法。MRPII系统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MRPII也不例外。随着其它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发展,如:JIT(Just In Time—与时生产),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OPT(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优化生产技术), 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等,MRPII也注意逐步吸取和融合其它的先进思想来完善和发展自身系统。因而到9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MRPII的升级

7 / 114

思想,如:MRPIII、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MES(Manufacturing Execute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以与AME(Agile Manufacturing System—敏捷制造系统)等。其中ERP已成为一种可替代MRPII的成熟的管理理论。 ERP除了包含MRPII的基本功能(制造、供销、财务)外,还包括多工厂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运输管理、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电子通讯等等,它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扩大了管理的X围,更加灵活或“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融合了多种现代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2]。

§1.2 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

MRPII思想能得以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顺利地应用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MRPII适用于制造业企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对的是遍与企业各个部门的、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与时、准确地进行处理,做出响应。如此庞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量,离开计算机系统,使用手工或其它简单工具是根本不可能和不现实的。计算机系统是目前实现MRPII最好的一种工具和媒介。我们可以说,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给MRPII哲理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MRPII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ERP的提出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ERP除了扩大管理功能的X围外,同时还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就。如扩大用户自定义X围、面向对象技术、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多种数据库平台、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图形用户界面、4GL/CASE(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和窗口技术、更充分的安全XX措施、仿真技术以与增强决策支持和方案优化功能等等。

计算机自1946年研制成功后,很快即应用于辅助企业管理。最初主要是用于库存管理和库存模型,订货方法和订货量的研究等物料管理。随着MRPII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越做越庞大,参与此方面开发的公司越来越多。据1985年的不完全统计数字,在美国有160多家计算机软、硬件公司,开发、提供了300余种MRPII商品软件,已拥有数万家用户。在前西德也有许多软件公司,开发、提供了数十种商品化MRPII软件。到目前为止,由于MRPII所独有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市场需求,数百个计算机软、硬件公司,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开发工具等)开发出功能各异的数百个商品化软件包。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大型企业有80%以上安装了MRPII系统,中型企业有50%以上安装了MRPII系统,小型企业有30%以上安装了MRPII系统;在德国,大中型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占95%;在英国,制造业80%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在法国,机械制造企业已有76%应用了计算机管理[5]。

我国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真正起步于八十年代初。XX鼓风机厂率先引进IBM公司的COPICS系统揭开了MRPII系统在我国应用的序幕。到目前,国内已有近200家企业引进了10余种国外的MRPII软件产品[3]。但是纵观这些企业MRPII系统的应用状况可以看到,真正地全面实施并取得整体效益的企业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引进的国外MRPII软件是针对西方管理模式设计的,对国内的管理来说适用程度较差(1/3可使用,1/3需改造后才能使用,1/3完全不可用),另外国外软件普遍本地化工作不够完善(只是汉化界面),用户化困难,难以理解不便于实施,得不到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来自软件设计者的直接支持。这些都是造成国外软件难以实施成功的问题所在。

鉴于国外软件的这些问题,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都开始自行开发了不同的企业管理软件,几年来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开发、应用人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种开发工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形成标准化商

8 / 114

品化软件;第二,模仿手工管理,管理模式落后,难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系统单项开发多、集成性差,难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高度共享。

为了解决国外软件和国产软件存在的这些问题一些国内的软件公司开始着手从一个高的起点开发商品化软件。他们首先学习并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将其融入软件设计中,再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并运用软件工程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开发出高集成度的商品化软件。《开思/ERP》就是基于这种背景开始着手开发工作的。

§1.3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思/ERP》设计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企业管理商品化软件包。适用面定位于国内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和大型商业批发零售单位。管理的内容涉与企业人、财、物、产、供、销、预测、决策等诸方面的管理工作。

《开思/ERP》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如:MRPII,JIT,TQC等)和管理方法,并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适用性。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与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分析。

《开思/ERP》系统的各模块通过关系数据库实现彼此的联结。在设计数据库时我们基于一事一地的原则,尽量将对一个实体的描述放入一个数据库中,然后再随着业务的加工流程设置相关的程序(由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去修改这个实体的某些属性值。《开思/ERP》系统设计分成三条主线:供销存,生产和财务。各条主线内部业务的联系相对紧密,而各条主线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公共数据库完成信息传递。鉴于篇幅限制,本文无法将《开思/ERP》所有子系统的设计工作一一叙述清楚,只能对其中的部分主要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做一个描述。

本文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介绍《开思/ERP》系统设计和开发,阐述系统的业务背景和主要设计思想。对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并简要说明《开思/ERP》实施工作的步骤和内容。

采购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汇总来自生产和库存等部门的采购需求;根据物料的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和供应商状况制定采购订单;对到货的物料组织验收、进行收货处理、分配库存货位,登记入库单。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对生产和其它部门的领料活动进行管理,登记并审批领料单,按领料单发放物料;对仓库的日常入库、出库、移动处理进行登记和管理,记录库存帐目;按盘点周期提供需盘点的物料清单,记录库存盘点情况,按实盘量调整库存;自动生成各种库存单据。

生产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记录生产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产品结构、加工中心、工艺路线和工作日历等信息;编制产品的主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并下达采购请求和生产任务;编制能力需求计划,进行能力平衡调整;安排车间作业生产或流水线生产,。

销售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制定各产品的销售计划;登记客户订单;组织发货,开出提货单,记录实际发货情况;开据销售发票,通知财务部门结算货款。

财务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日常帐务处理,凭证管理,银行帐管理,报表编

9 / 114

制,应收帐款管理,应付帐款管理。其中的总帐管理完成财务的日常报销业务,银行帐管理完成银行对帐业务,帐簿报表管理完成财务各种帐簿和报表的定义和输出工作,应付帐管理完成采购货款的结算工作,应收帐管理完成销售货款的结算工作。

成本管理子系统的主要设计功能是:定额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定额成本核算通过制定企业各产品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定额,计算出企业的定额成本。实际成本核算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各加工产品的实际材料耗费、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统计和归集,累计计算出各产品的实际成本。成本计划主要是根据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费用预算数据和产品结构数据,计算出下一年度各产品的计划成本。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介绍了ERP原理与相关软件系统。首先介绍了ERP理论的形成、ERP原理与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后介绍了MRPⅡ和ERP软件在我国的应用状况,以与国内现有的商品化MRPII、ERP 软件的情况。

第三章介绍了《开思/ERP》总体设计思想。首先介绍了《开思/ERP》的开发背景,包括国内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现有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与《开思/ERP》的总体开发原则。而后介绍了《开思/ERP》的总体设计,包括:《开思/ERP》的总体设计思想,《开思/ERP》功能模块组成与各子系统的数据流关系,主要子系统功能简介与各子系统间的功能关系,并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语言——LANSA与硬件环境——AS/400的特点和《开思/ERP》的系统特点。

第四章介绍物料管理模块(包括采购、库存管理子系统)的业务背景,系统结构功能与设计实现。

第五章介绍生产管理模块(包括生产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连续生产管理子系统)的业务背景,系统结构功能与设计实现。

第六章介绍销售管理的业务背景,系统结构功能与设计实现。

第七章介绍财务管理模块(包括总账管理、应收账/应付账管理子系统)的业务背景,系统结构功能与设计实现。

第八章介绍成本管理模块(包括存货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核算子系统)的业务背景,系统结构功能与设计实现。

第九章介绍了《开思/ERP》实施步骤与实施内容。在这一章中首先介绍了MRPII项目的一般实施条件和各阶段实施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然后介绍了《开思/ERP》项目的实施工作流程和具体实施工作内容。

第十章首先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然后总结了《开思/ERP》的功能特点、技术特点和界面特点,并将《开思/ERP》与同类软件产品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内容。

10 / 114

第二章 ERP原理与相关软件系统

§2.1 ERP 原理

一.ERP理论的形成

1.企业追求的目标

ERP理论的形成是跟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分不开的。一般情况下,不论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哪个行业,哪种生产特点,只要是企业,其所追求的经营管理目标就可以用以下的两句话来概括,即:达到最佳的客户服务水平,获取最大的利润。

为了达到这一经营目标,企业需要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即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企业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如:财务资源(资金),生产资源(人力、物料、场地设备、运输能力),工程资源(产品、设计、工艺路线),能源资源(水、电、煤、汽、油等等)等,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这些资源利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的实现。

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企业内外的各种矛盾,企业的这一基本经营目标会经常面临很多障碍、干扰和挑战。例如:产品设计更改、机器设备故障、物料短缺或积压、供应商拖期交货、能源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企业中的工作又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因此一个环节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几个相关环节的工作,甚至会使整个企业陷入瘫痪。所以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管理者几十年来都在不停地探索和尝试着解决企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订货点方法、MRP、闭环MRP、MRPII等理论都是这些尝试的结果。 2.MRPII思想的局限性

在绪论中已经介绍了从订货点方法、MRP、闭环MRP、直到MRPII思想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涌现和企业的发展,MRPII思想也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企业管理X围日益扩大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制约关系越来越强,往往因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失利。MRPII的管理X围没有涉与到质量控制、设备管理、营销网络管理等领域,因此还不能汇集企业的全部业务信息,对企业进行全局的统筹规划。

⑵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生产具有强烈的社会化倾向。一种产品甚至可以是许多工厂的成千上万人分工与协作的结果,也是机械、电子、化工的多个领域的技术的结合。因此企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供应商拖期交货与货物的质量问题,客户取消订单与拖欠货款,都将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MRPII只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无助于企业建立顺畅的供销渠道。

⑶企业规模扩大化

全球X围内的企业兼并和联合的潮流,使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集团内多工厂的管理,统一计划、协调生产步骤、汇总信息、集团内

11 / 114

部的资源调配等问题也是MRPII无法解决的。

MRPII存在的问题,已使它无法完全胜任现代企业管理,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3.ERP—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由美国Garter Group Inc.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它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时间等七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二.ERP原理

ERP是对传统MRPⅡ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它侧重于各种管理功能的信息集成,极大的扩展了管理业务的X围与深度,包括了质量、设备、分销、运输、多工厂管理、数据采集接口等等多方面的管理业务。传统MRPⅡ思想的中心是制造,围绕生产这条主线安排生产计划、生产活动和物料采购等企业的各项业务;而ERP已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财务上,注重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利润核算,控制资金的使用和回收,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这与企业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 1.ERP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在介绍ERP原理之前,我们先就原理中所涉与到的几个概念作一些简要解释。 ⑴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是说明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它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与每一组装件所需要的下属各部件的数量。物料清单是一种树形结构,称为产品结构树。具体表现形式如下图:

A一级二级三级B(1)C(3)D(2)E(3)F(2)G(4)H(1)I(2)J(5)K(2)L(6) 图2.1.1 A产品BOM结构图

上图为一个三级的BOM结构,表示产品A由1个部件B,3个部件C和2个部件D组成。而部件B又是由3个零件E,2个零件F和4个零件G组成。其它依此类推。

⑵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就是不能从其它项目需求计算得出的需求,通常由预测或企业外部的客户需求得到。独立需求的物料包括产品、成品、样品、备品、备件等。

12 / 114

相关需求也称非独立需求是指可以由独立需求派生出来的,并与其它项目或最终产品有直接关系的需求。相关需求物料包括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这些物料的需求量可以从独立需求物料的需求量计算出来。

⑶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是联系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和企业外部(市场与销售)环境的重要桥梁。MPS对最终产品(通常是独立需求物料)进行计划排产,它根据客户合同或预测,按时间段给出每个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与交货期,它决定一个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什么时间生产和生产多少。MPS是一个有时间跨度和周期的滚动计划。

⑷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WC—Working Center)是由一台或几台功能一样的设备,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一个小组或一个工段,一个成组加工单元或一个装配场地等组成。有些封闭的车间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是能力需求计划中进行平衡的基本单元,同时又是成本核算时成本分摊的基本单元和车间生产作业核实投入产出情况的基本单元。

⑸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Routing)主要说明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如: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传送时间),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工艺路线主要用于能力需求计划的分析计算、平衡与加工成本的计算和对物料在制过程的跟踪和监控与计算加工件的提前期。

⑹提前期

提前期(Lead time)是指物料从完成之日起倒推到物料开始的时间,或者说从定单下达到物料完工入库总共用去的时间。对于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来说,可以分为产品设计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采购提前期、加工、装配、试车、检测、发运提前期等等;这些提前期之和是产品的生产周期,也称总提前期。采购、加工、装配提前期的总和称为累计提前期。

⑺粗能力计划

粗能力计划(RCCP—Rough Cut Capacity Planning)是主生产计划层次对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关键资源需求与能力进行平衡、调整。它是一种计算量较小、比较简单粗略、快速的能力核定方法,通常只考虑关键工作中心(经常负荷饱满的“瓶颈”工作中心)与相关工艺路线。

⑻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是对生产MPS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它是按时间段的进度计划。MRP的对象是相关需求类型的物料。一个产品可能有成百上千种相关需求型物料,它们各自的加工或采购周期不同,需用日期也不同。MRP就是要编排好它们的加工和采购计划,使之在需用的日期能够配套备齐,满足装配或交货的要求,而在不需要的时候又不要过量压库。所以MRP对不同的物料按其加工或采购周期(提前期)的长短,从需用日期算起倒排计划,确定下达任务的日期和数量,使生产和采购部门明了每种物料需求的轻重缓急,从而有条不紊地安排加工和采购作业进度。

13 / 114

⑼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是在一定条件下(如人力、设备、面积、资金等)单位时间内企业能持续保持的最大产出。能力需求计划(CRP—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对象是工作中心的能力。CRP是根据物料需求计划,把占用某个工作中心的所有物料,对比各自的工艺路线,算出生产这些物料在各时间段上要占用该工作中心的负荷小时数,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即可能提供的工作小时进行比较,生成能力需求报表。 2.ERP逻辑流程与工作原理

ERP是一个计划与控制系统,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⑴ERP逻辑流程

ERP的逻辑流程图如图2.1.2: 经营规划资源清单生产规划宏观决策阶段可行?客户档案销售管理市场预测销售合同其它需求库存信息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总帐管理主生产计划粗能力计划可行?微观计划编制阶段应收帐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可行?应付帐管理供应商档案采购管理成本会计业绩评价 车间管理计划执行阶段 图2.1.2 ERP逻辑流程图

14 / 114

图中表示的ERP各层次业务的主要功能是:

①经营规划

经营规划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最高层次,是对企业的经营目标(通常是用货币值表示)、方针与财务、资源能力的长远规划。如市场的选择与目标,产品方向的选择和质量要求,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厂区的扩建或缩小,各种资源的长远供应情况等。计划的跨度为2~7年,计划周期为0.5~1年,即每隔0.5~1年核实、修订一次。

经营规划是推动企业其它层次计划的动力,是企业长期的、宏观的、战略的发展总目标。编制经营规划所需的信息主要由市场销售、技术、生产、财务等几个部门提供。 ②生产规划

生产规划承上启下,是对经营规划的细化和分解。生产规划根据经营规划确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方向,进一步解决产品系列的生产数量和所需资源,协调需求与可利用资源的矛盾。

生产规划仍是企业宏观计划,其跨度为1~3年,计划周期为1~3个月。编制生产规划除需要市场销售、技术、生产、财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外,最主要的是需要经营规划所规定的以货币值形式表示的企业销售目标与库存水平。生产规划就是围绕经营规划确定的销售目标与库存水平,编制切实可行的、进一步细化的计划。

③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是对生产规划的进一步细化。主要是根据生产规划确定的产品系列,对具体的产品或备品备件与其它可直接提供给用户的最终项目的生产数量与交货期按时间段作出计划。并在该层次中对生产所需的关键资源进行平衡(粗能力平衡)。平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计划层次。主生产计划的跨度为3~18个月,计划周期为1~4周。 ④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是对主生产计划所确定的最终项目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按制造顺序和结构详细分解,并以时间段(需求的优先顺序)来确定全部物料的需求量、需求时间、生产或采购时间与完成入库时间。物料需求计划跨度为3~18个月,计划周期为1天~1周。

⑤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对物料需求计划按时间段分解出的制造件所需的全部生产能力(设备、工时、机时、人员等)以工作中心为基本单元,按时间段全部进行平衡。具体作法是将计划各时间段所需要加工的制造件,通过工艺路线文件得到所需要的各工作中心的负荷,再同各工作中心额定能力进行比较,提出按时间段划分的各工作中心的负荷报告。然后由管理人员根据报告提供的负荷情况与订单的优先级等因素加以调整和平衡,得到切实可行的制造件生产计划。能力平衡通过后才可以进入计划执行阶段。

⑥计划执行阶段

计划执行阶段的工作是对MRP运算与能力平衡后下达的物料需求计划,按物料来源的不同(外购或自制)分别进行采购(采购管理)或制造作业(车间作业)与监控,并将执行情况与时反馈,根据反馈的情况对上层或前几层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执行计划的跨度为日~月,计划周期为小时~日。

⑦财务与成本管理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讲到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之一是获取利润,而企业的一系列工作之后是否获得了利润,就要通过财务与成本管理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与成本工作将来自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的信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

15 / 114

出来,通过对企业的日常费用、原材料成本(采购与库存成本)、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生产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税金等的核算,得出企业各核算期(通常为1个月)的利润,反映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ERP计划从企业的建厂规划、长远经营规划等宏观计划开始,至MPS、MRP日常作业计划等微观计划,直到采购、制造等计划的实际执行工作都是一脉相承的。ERP的各层计划是一个逐层分解,层层细化的过成,上层的结果(输出)是下一层的起因需求和输入。使企业从宏观到微观、从粗计划到细计划始终体现着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⑵ERP工作原理

将ERP的业务充分简化,便抽象出ERP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1.3:

资金流入财务与成本管理(资金流)资金流出客户销售产品生产采购原料供应商产品销售需求信息物料与生产管理(物流)材料采购供给信息图2.1.3 ERP工作原理图 上面这X图简单反映了ERP理论所表示的企业运作过程:客户将对产品的需求传递给企业的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又将客户的需求传递给企业的生产部门安排和组织生产;生产部门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求信息传递给企业的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将企业的材料需求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将原材料供给企业,企业将原材料投入生产,生产出产品销售给客户。在整个过程中还贯穿着财务和成本管理,客户的资金流向企业,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销售、生产和采购等各项事物中,企业还将一些资金作为原材料货款付给供应商。这是一个企业的简单运作过程,企业的实际工作由于受各种各样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比这复杂的多。 按照ERP逻辑流程图(图2.1.2)将企业各层次业务展开,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企业各部分业务的联系以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

①宏观决策阶段

宏观决策阶段的工作包括经营计划和生产规划。

经营规划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具体内容包括:产品开发方向与市场定位,预期市场占有率;营业额、销售收入与利润、资金周转率与资金利润率;企业生产能力规划、企业扩建或基本建设规划等。

生产规划是根据经营规划制定的产品系列生产大纲,具体内容包括:将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制定一个均衡的月生产率;控制产品产量,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16 / 114

②微观计划编制阶段

微观计划包括主生产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 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销售预测,把生产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的产品的时间和数量。编制主生产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某产品的合同和预测数量计算出一个时间段内对该产品的毛需求。然后通过查找该产品正在执行的车间订单上的生产数量,计算出该产品的计划接收量。当上一时间段末的库存数量与本时间段内的计划接收量之和小于本时间段内的毛需求时,即预计库存为负值,就要下达一个生产计划,增加本时间段内该产品的产出量。增加的这个产出量就是主生产计划在该时间段内的计划量。主生产计划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将计划期内各时间段内的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确定。

主生产计划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粗能力平衡。所谓粗能力平衡是指只对关键工作中心进行能力平衡。编制粗能力计划时,首先计算主生产计划下达的产品生产计划量给各关键工作中心带来的工作负荷。然后参考需要进行平衡的资源清单,确定这些工作负荷在各关键工作中心上消耗资源的情况,再与各关键工作中心所能提供的资源能力进行比较,得出能力超欠情况表,即粗能力需求计划。如能力和负荷相差很大,可对主生产计划量和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调整,使能力与负荷达到平衡。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主生产计划需求的进一步展开。它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物料库存可用量,计算出企业要生产的全部制造件和采购件的需求量。并按照产品交货的优先顺序,计算全部制造件和采购件的需求时间,形成对制造件和采购件的需求计划。其编制步骤是:Ⅰ.按需求时间汇总主生产计划和独立需求计划对物品的需求量;Ⅱ.根据物料清单将每个物品的产品结构展开,计算组成物品的各个部件、组件和零件、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Ⅲ.将对同一物料(多个产品通用的部件、组件、零件、原材料)的需求量按时间汇总,得到某一时间对某一物料的总的毛需求;Ⅳ.根据物料某时间段上的库存信息(在库量和占用量)和计划接收信息(采购在订和车间在制),计算某一物料在这一时间段上的资源拥有情况,并进而通过该时间段上资源与毛需求的对比计算出该时间段的净需求量;Ⅴ.根据物料的批量规则,对有净需求的物料下达相应数量的采购任务或车间任务,并根据物料的提前期,计算出制造件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与采购件的订货日期和交货日期。 物料需求计划是否可行需要通过能力需求计划来验证。能力需求计划的对象是工作中心的能力,由于能力随生产效率、人员变动、设备完好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所以不确定因素较多,比较抽象。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时,首先根据物料需求计划中各需求时间段上制造件的数量和它们在各自工艺路线中使用的工作中心与在每个工作中心上的加工时间,计算出各时间段上的制造件加工任务,给各工作中心带来的工作负荷;然后通过与各工作中心在各时间段上能提供的可用能力进行对比,形成能力需求报表。当能力与负荷不平衡时需要进行调整,必要时也可以调整主生产计划

③计划执行阶段

采购管理与车间管理同属于计划的执行层次。

采购管理根据物料需求计划下达的采购任务和一些其它的采购请求,制作采购订单交给供应商;供应商按交货期发货,采购部门在接到货物时组织验收,清点物料数量,进行质量检验,将合格物料存入仓库;采购部门把采购物料的实际入库数据和结算单据送交财务部门结算货款、核算采购成本。

车间管理根据车间生产的组织形式不同分为车间作业和连续生产,虽然这两种形式在一些具体业务的作法上有差异,但其主要工作还是基本一样的。车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是:

17 / 114

Ⅰ.根据MRP下达的生产任务建立各车间自己的生产任务,并确定生产任务的优先级;Ⅱ.为生产任务分配物料,生成领料单,并正式下达生产任务;Ⅲ.根据工艺路线安排各生产任务的车间进度计划,确定车间任务每一道工序的开工和完工时间;Ⅳ.确定在各工作中心完成的生产任务的工序优先级,填写派工单组织工人生产;Ⅴ.按领料单发放物料,记录各任务领用原材料的情况,并将统计信息转给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Ⅵ.工序完工后,工人要填写工票,将加工过程中的工时耗费情况和合格量、废品量、返修量等数量情况上报生产管理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Ⅶ.整个任务完工后,组织产品检验,合格品进入成品仓库,并将入库情况报给成本管理人员;Ⅷ.在每个财务核算期末,车间要进行在制品清点,并将情况报给成本管理人员。

④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的主要业务是:Ⅰ.制定销售计划和产品报价;Ⅱ.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销售订单,并将订单信息传递给生产计划人员安排生产;Ⅲ.按销售订单的交货期组织货源,开出提货单,并按提货单发货出库,将发货情况转给财务部门;Ⅳ.开出销售发票向客户收取销售货款,并将发票传给财务部门记帐。

⑤财务和成本管理

财务和成本管理工作一直贯穿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总帐管理、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和成本管理。

总帐管理主要处理日常报帐业务,其工作是:日常报销凭证制作,凭证审核记帐,从应收、应付帐管理和成本管理中产生的凭证也要通过总帐管理来审核和记帐;与开户银行进行存款的入、出对帐;登记各种帐簿,编制财务报表。

应收帐管理主要处理销售帐款的结算业务,其工作是:根据销售发票制作应收款凭证,核算销售收入;客户来款核算,制作收款凭证,冲销应收款。

应付款管理主要处理采购货款的结算业务,其工作是:根据采购发票和采购收货入库的实际情况核算原材料采购成本,制作应付款凭证;实际付款,制作付款凭证,冲销应付款。

成本管理主要处理企业产品成本、存货成本的核算业务。其工作是:从财务总帐中汇集生产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信息,从车间管理中汇集车间任务物料领用与耗费情况、产品加工时间与费用、生产情况与在产品情况、完工产品入库情况等信息,从仓库部门收集产品入出库和库存调整信息;核算存货成本,将物料的出入库与调整情况制作成库存凭证,记入库存帐;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将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的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将加工费用和生产物料消耗成本归集到生产产品中,并通过在产品统计将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分配,从而得到完工产品成本。

二.ERP今后的发展趋势

ERP 对于传统的MRPⅡ系统来说是一场革命。传统的MRPⅡ以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ERP将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全部纳入管理X围,实现信息集成,并全面考核企业各项活动的财务成本情况,它使管理人员能在客观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实时掌握和交换更全面的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ERP 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望一下ERP今后的发展趋势:

⑴管理X围更加扩大

18 / 114

ERP 的管理X围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不仅要包融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还将融合企业的办公业务。所谓办公业务包括:内外部文件的管理与批阅、报告的提交与审批、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参照、日常申请和批阅内容的记录、日程活动安排和会议管理等等。此外ERP系统还日益同CAD(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puter aided 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以与自动货仓等系统融合,互相传递数据,这样就将企业管理人员在办公室中完成的全部业务都纳入到管理X围中了,实现了对企业的所有工作与相关内外部环境的全面管理。

⑵可重新组合企业的业务与机构

现代企业的内部环境变化是相当快的,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变化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ERP 的发展必然要支持企业的这种变化,使企业的工作流程能够按照业务的要求进行组织,集中相关业务人员,用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最经济的形式,完成某项业务的处理过程。

⑶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信息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计算机系统能够与时、准确的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因此ERP的发展是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INTERNET 和 INTRANET 技术,使企业的内部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畅通。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的重组变得更加快捷和容易。计算机对整个业务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详尽记录与统计分析,使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有目的性。新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涌现,为ERP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 ERP 的相关软件系统

实现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说现代管理思想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下面在着重介绍一下MRPII、ERP软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一.MRPII、ERP 软件在我国的应用

80年代初期,我国有一些机械制造业开始引进国外的MRPII软件,推行MRPII管理系统,揭开了MRPII软件在我国应用的序幕。

XX鼓风机厂引进IBM公司的COPICS软件,经过消化吸收,开发了适应本厂条件的MRPII软件。该厂是国家863工程自动化技术领域CIMS(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的第一批重点应用工厂之一。 XX第一机床厂以中德科技合作形式引进德国工程师协会提供的INTEPS软件。一期工程作为国家“六五”科技攻关成果通过鉴定,实施了以MRP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计划形成以MRP = 2 \\* ROMAN II 为中心的、较全面的企业管理系统。

接下来我国的许多制造行业都纷纷开始上MRPII和ERP项目,这些行业包括:化工、电子、机械、医药、烟草、汽车、家电、食品等。到目前已大约有200多家企业选用了国内外的MRPII和ERP软件。虽然国内采用各种软件推行MRPII和ERP系统的企业数目增长很快,但是真正取得整体效益的还极少,绝大部分是花了高昂的费用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企业只用起了少量模块,有的甚至全部放弃。所以总的来说,MRPII和ERP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效果不是太好,与当初人们的设想有很大差异。

19 / 114

二.国内其他的商品化MRPII、ERP 软件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商品化MRP = 2 \\* ROMAN II 、ERP 软件产品按其产地划分可以分为国产和进口两大类。 1.国产软件

除《开思/ERP》以外,国内自有品牌的此类软件大约有近十家,其中主要有:利玛信息技术公司的CAPMS,XX启明软件公司的MAS,XXXX经纬纺织机械厂的JW—MRPII等。这些家产品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利玛信息技术公司即机电部自动化所与美国CDC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机电部自动化所是我国最早研究MRPII的单位,也是我国最早开发MRPII软件的单位。其软件有一定规模,也有一些用户。其软件以制造为主线,但与财务结合稍弱,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些欠缺。目前最新的产品CAPMS 95 是在WINDOWS NT平台上开发的,前端为ACCESS,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XX启明软件公司的MRPII软件MAS是根据其早先在实施国外软件时积累的经验自行开发的。MAS软件几乎是国外软件的翻版,管理的X围仅是企业的一些主要业务,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功能比较弱。

XXXX经纬纺织机械厂是外国软件的用户,在使用外国软件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对国外的软件进行了一些修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产品。这两套软件适用面较窄,过多的加入本行业的特性,缺乏通用性,商品化程度不够,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用户。

从总体上讲,国产软件尚未形成与国外大型软件抗衡的实力。 2.进口软件

在国内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进口软件有尽二十种,如:SAP AG(德)公司的R/3 System,System Software Associates Inc.(美)的BPCS,puter Associates(美)公司的CA—MANMAN/X,J.D.Edwards & pany(美)的JDE ERPX,QAD.Inc.(美)的MFG/PRO,Oracle Corporation(美)的Oracle Cooperative Application,Forth Shift Corporation(美)的Manufacturing Software Series等。

SAP 的R/3 System 是目前公认的此类软件中做得最完善的。其软件规模之大、管理之细、变化之多是同类的其它软件所无法比拟的。但这种庞大也带来了实施和应用的困难。SAP 的软件适用于跨国集团的管理,它需要用户按照其软件的要求设置自己的业务,遵守其苛刻冗长的套路进行业务管理。它的系统内部有一万多个参数需要定义,虽然可以使软件产生不少变化,但其定义过程确十分繁琐复杂。因此,SAP软件的价格和实施费都非常高昂,国内的企业很难承受,目前国内尚无全面使用的客户。

SSA 的BPCS软件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软件,在中国拥有较多的大型用户。BPCS软件功能较为丰富,管理也比较全面。但其也存在着界面不统一,个别模块之间的联结有错误,软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欠佳等问题。目前它的用户有少数实施较为成功,用起了大部分模块;还有一些用起了一小部分模块;也有完全弃之不用的。SSA最新推出的BPCS V6.0 是基于ERP思想的产品,但其产品的正确性、稳定性和汉化工作等方面还不够完美。 Forth Shift Corporation的Manufacturing Software Series 软件是一套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软件。其软件较为小型化,管理较简单,对硬件系统要求不高,普通的微机网就可以用。这迎合了一些想先投点资做尝试,普与一下MRP思想的企业的需求,因此一段时间来销售情况较好。但其产品特殊的数据库结构和应用平台,给产品的维护带来困难。

20 / 114

另外因其软件功能和运行平台的限制,使得系统的升级和拓展很难实现。

国外软件总的来说较为成熟,在国外都有许多成功的用户,且商品化工作做的较好,但同时也存在着软件功能适应性较差、服务跟不上、客户化较为困难的不足。

第三章《开思/ERP》总体设计

§3.1 《开思/ERP》的开发背景

一.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企业所面对的已不仅是一个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全球市场。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面对众多的国内竞争对手,而且为了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替代进口,还面对着更多国际上的竞争强手。为了持续稳固的占有市场,企业必须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不断的更新技术,开发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企业还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以企业的有限资源去争取无限的市场机遇,不断地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最短的交货期和使用户满意的服务去争取用户。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 然而,以往流传下来的粗放型管理思想和方法却使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表现得极不适应,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差。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样,但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以下这些带有共性的问题:

·企业资金短缺,无法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控制资金合理流动; ·原材料紧X,价格上涨,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渠道; ·产品老化,设计陈旧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大量积压;

·采购提前期不稳定、生产工艺不确定、生产计划性差、管理松散,造成生产周期不准,产品交货期不能保证; ·用户服务水平差,不能保证与时交货和产品质量;

·难以确定原材料的合理库存储量和使用时间。原材料的大量储备和成品的积压造成库存资金占用多; ·无法将生产任务计划具体到每台设备,致使设备忙闲不均,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生产计划性差,管理不细致,原料供应不稳定,使生产周期长; ·物料计划不能细致到每一个零件,采购交货期不准,使得物料短缺经常发生; ·由于信息反应速度慢,计划编制困难且耗费时间长,所以计划编制周期长,计划时间跨度大; ·产品的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无法统计清楚,产品成本只能算个大概,产品成本难以控制; ·预测能力差,无发依据现在和过去的数据对未来做科学的预测; ·信息大都依靠人工传递,有时还要临时统计,不但不与时而且不准确; ·市场反馈慢,产品设计慢,设计转化成产品也慢,造成产品更新换代慢; ·生产计划和管理细度不够,整个生产管理水平低,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差;

21 / 114

·由于信息不畅造成企业应变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差。

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与到社会、政府、企业本身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性差,信息反馈不与时,由于无法预先知道而不能预防或由于心中无数而无能为力。

要想彻底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只能靠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素质,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来管理企业。而选择一个好的、适用的企业管理软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

MRPⅡ和ERP软件能够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靠MRPⅡ和ERP本身的哲理和逻辑,能够总结出企业运转的规律;

二是依靠计算机这一有利的工具来统一数据,与时反馈,使企业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有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与时的、有效的措施。

但是要使MRPⅡ和ERP软件达到上述目的和功能,重要的前提是企业能成功地实施软件。因此企业在选用软件时,应对保证软件实施成功的各种因素做全面的考查。

二.国内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已逐渐开始认识到MRPⅡ和ERP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纷纷选用国内外的此类软件来改善管理。但从前一章对国内MRPⅡ和ERP软件应用状况的介绍中已经看出,上系统的企业虽然多而获得成功的却很少,这一方面有用户本身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此类软件内部和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国内软件存在的问题

⑴国内的其他软件普遍产品化程度不高,系统在设计时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因而造成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较低。

⑵国内的其他软件大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用户的应用开发而成的,很多地方还是在模仿手工操作,没有将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始终贯彻在软件的设计思想中,这样就使得这些软件不能形成通用化的软件产品,也使得软件本身发展不均衡(某些模块功能较强而其它模块则功能较弱),不能做到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⑶国内的其他软件普遍缺乏齐全的技术文档和用户手册,也没有严格的软件开发控制。给用户的具体使用带来不便。

⑷国内的其他软件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数据传递不流畅,无法对一个事件做全面的跟踪。

2.进口软件存在的问题

进口此类软件在软件产品化工作和软件设计思想的先进性方面都比国内软件做得好。但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

⑴软件适应性差,难于做用户化的二次开发(国内的销售机构一般都不具备修改能力)。企业管理是涉与人的艺术,它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人员素质、技术手段、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人口众多;交通和通讯状况较差;政策变化快,管理不规X;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管理类型复杂;企业相互拖欠严重;原材料供应不足、不稳定;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这些具体问题都是国外软件在设计时所根本想象不到的。因此曾经有人对进口软件的应用情况做出如下总结:

22 / 114

三分之一可直接使用,三分之一经过改造后可以使用,三分之一完全不可用。

⑵软件缺乏灵活性,要求企业全盘照办其管理模式。国外软件要求用户完全按照其软件的模式管理企业,并且一般不允许用户修改软件按内部设定公式运行出的结果。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常常是不规X的,软件运行的许多参数有时很难确定,因此虽然计算公式正确但得到的结果也是不正确的,在这时人的灵活参与是必要的。另外国外软件提供的许多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具体表现形式与我国的政策规定与企业的习惯操作方式不同,而在这些方面谈不上谁先进,不存在要向先进模式靠拢的问题,这也正是国外软件需要修改的地方。

⑶软件实施人员对软件内核不了解。国外软件的实施工作基本上是由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中的中方雇员去执行。这些雇员不可能单凭使用手册就能掌握软件设计思想的内核,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反应不与时,甚至束手无策。

⑷实施时间长、费用高。由于国外软件的适应性差,修改困难,实施人员对软件本质了解不深,所以一般的实施周期较长。另外国外公司高昂的维持费用,也使软件的实施费用居高不下。

三.《开思/ERP》的总体开发原则

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软件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开思/ERP》的总体开发原则:

·软件设计既要融合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具有先进性;又要照顾中国企业的特点和工作习惯,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要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系统内各模块高度集成,数据信息自动在相关模块内传递。强调软件系统内管理业务的计划性,跟踪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时反馈执行信息。并可根据各模块现有数据,对某项业务的未来发展做预测。 ·软件涉与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全面的管理业务,从整体上均衡地管理企业。 ·按照先进的管理理论,总结我国企业的特性,制作高度商品化、通用化的软件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形成齐全的技术文档和用户文档,便于软件今后的发展和用户的使用。 ·系统要解决企业由于信息不畅、反馈不与时、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等实际问题。使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统一,与时准确反应企业现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开思/ERP》设计和开发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思想并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软件包。作者在《开思/ERP》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中主要负责软件的总体设计与各子系统的系统分析和开发管理工作。

§3.2 《开思/ERP》总体设计

一.《开思/ERP》的总体设计思想

《开思/ERP》的总体设计思想可以用以下几点概括: 1.三条设计主线

23 / 114

《开思/ERP》的系统设计按三条主线进行,它们是:进销存、生产和财务。进销存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它管理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和原料与产品的存储,其核心是库存的管理。生产是企业主要的业务活动,它包括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活动需要的基础数据准备,各级生产计划(从宏观到微观)的制定以与对具体生产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财务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最终结果的体现,它包括采购、销售货款的结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对日常费用支出的管理。

设计时,三条主线内部联系较紧密,各主线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公共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传递。进销存通过生产的数据库了解企业对物料的需求。生产通过库存和采购的数据库了解所需原材料的储备和订购情况与产品的储备和订货情况。财务通过采购和库存数据库了解原有材料进货情况,核算采购成本;通过销售数据库了解销售发票和提货情况,核算销售收入和成本;通过生产数据库了解产品物料投放、加工和制造费用支出情况,核算产品成本。 2.财务为中心

《开思/ERP》贯彻以财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这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ERP思想是统一的。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归根结底是要由财务核算来体现其价值的,因此财务应是各项业务的归集中心。

在整个系统设计时要照顾到财务活动的特点,特别是中国财务制度的限制,使从其它模块传递到财务的数据符合财务的手续,能直接为财务所用,减少财务人员审查和填补数据的工作,做到其它模块与财务之间数据传递的有效和畅通。 3.高度数据共享

《开思/ERP》在数据库设计上坚持一事一地的原则,尽量将对于一个实体的描述放入一个数据库中。在设计基础数据采集入口时,规定一种数据只从一个入口录入,其它地方只是使用数据或继续补充,不再重复录入。这样就避免了系统中对一个事件的描述存在多套数据的数据不一致问题,达到了数据只录入一次然后充分共享的目的,一方面减少了录入数据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出错的机率。在统一库存这个物流中心和财务这个资金流中心的数据时规定:物品数量以库存输入信息为准,物品金额以财务输入信息为准。使库存的物品帐与财务的存货帐合二为一,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中财务与库存总是对不上帐的问题。

4.先进的思想,灵活的处理

一个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的系统。《开思/ERP》在设计时除了要始终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还要照顾到实际工作的灵活性。在外界情况比较复杂时,允许用户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在一定X围内调整计算机运算的结果,然后再按调整后的数据继续执行。这虽然给软件设计和编程工作带来了麻烦,但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开思/ERP》功能模块概述

《开思/ERP》是一套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包,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物料管理模块:采购管理、采购分析、库存管理、库存分析; ·销售管理模块:销售管理、销售分析、分销管理、运输管理;

·财务管理模块:总帐管理、帐簿报表管理、应收帐款管理、应付帐款管理、预算会

24 / 114

计、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

·生产管理模块:生产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

管理、连续生产管理 ·其它模块: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经营预测系统、经理决策系统和系统控制等。 各功能模块所包括子系统的数据流关系如图3.2.11:

经营预测分销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运输管理设备管理应付款管理总帐管理应收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会计工资管理人事管理 图3.2.11 《开思/ERP》各子系统数据流关系图

三.《开思/ERP》主要子系统功能简介

1.采购管理子系统

采购管理子系统完成的是从确定物料请购计划、签订采购订单(合同),直到采购物料到货、验收、入库的整个物料供应工作。采购管理子系统除了完成普通的采购工作外还可以有效的监控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采购成本的变动情况与供应商的交货履约情况,从而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和采购策略,确保采购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进行。

采购管理子系统与生产、库存、应付帐管理与成本等子系统有数据传递关系。采购需求(请购)信息根据生产、库存等部门的实际需要产生;采购物料收货检验后直接按分配的库位自动入库;物料的采购成本计算和帐款结算工作则由成本与应付帐子系统完成。 2.库存管理子系统

库存管理子系统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料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库存管理子系统从级别、类别、

25 / 114

货位、批次、单件、ABC分类等不同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情况,以便用户可以与时了解和控制库存业务各方面的准确情况和数据。

库存管理子系统与采购、生产、销售、成本、总帐等子系统有紧密联系和数据传递。采购物料通过库存接受入库;生产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仓库领用;销售产品由成品仓库发货;库存物料成本与占用资金由成本和总帐管理来核算。 3.销售管理子系统

《开思/ERP》的销售管理子系统帮助企业的销售人员完成客户档案与信用管理、产品销售价格管理、销售订单(合同)管理、销售提货与发票管理等一系列销售事务。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产品的订货情况以与产品的销售情况和获利情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使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始终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库存、成本、应收帐管理、生产等子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销售的产品从成品库中发出;销售成本与利润由成本会计核算;销售产品的应收帐款由应收帐管理来结算;销售订单(合同)为生产提供了各类产品的计划数据。 4.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帮助生产管理人员建立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工作中心、工厂日历等生产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生产计划、成本、车间子系统运行的先决条件。 5.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主生产计划子系统是生产管理子系统的入口点。主生产计划主要说明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它是工业企业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它来驱动物料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的排产对象是具体的产品或通用部件,一般细到产品的型号、规格,时间一般细到月或旬。

系统中的主生产计划编制考虑到生产计划大纲、经营预测、客户订单、可用物料、可用能力以与管理政策和目标因素。它与销售、预测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6.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

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主生产计划排产的产品分解成各自制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件的采购计划。同时它和主生产计划、车间作业管理、连续式生产、能力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和生产数据等子系统形成了一个永远与时反映企业需要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的动态闭环计划系统。物料计划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也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能帮助企业摆脱旧的按台套组织生产的管理方式,提供给企业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 7.能力需求计划子系统

能力需求子系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将生产计划转换成相应的能力需求计划,估算可用的能力并确定应采取的措施,以便协调能力需要和可用能力之间关系。能力需求计划子系统能帮助计划员与早采取措施,解决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冲突。

能力需求子系统是基于 MRPⅡ原理设计的,它是整个计划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系统中,按能力核算的细度分为以下几部分:

26 / 114

●主生产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

粗能力计划是用来检查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它将主生产计划转换成对相关的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它一般只考虑每月生产计划的变化。 ●物料需求计划——细能力需求计划

详细能力是用来检查物料需求计划可行性,它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工厂现有能力进行能力模拟,同时根据各工作中心能力负荷状况判断计划可行性。 ●车间管理——输入/输出控制

输入/输出控制是车间一级的能力控制,它向车间计划人员与调度人员提供指定工作中心计划输入负荷与实际输入负荷、计划输出与实际输出情况的比较,以便其掌握工作中心负荷与在制情况。它比细能力更能反映工作中心的负荷和在制情况。 能力需求计划子系统能帮助企业在分析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后产生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力执行计划,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与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实现企业的生产任务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证。 8.车间作业管理子系统

车间作业管理子系统就是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和最终装配计划中提供的车间任务数据、产品配置数据,生产数据中提供的工艺路线数据、工作中心数据等编制车间进度计划。对需要下达的车间任务,首先进行模拟下达,检查物料、能力和工具的可用性。依据任务优先级数,分配物料和下达车间任务。依据工序优先级数,生成工作中心派工单。并将通过车间工票录入实现从计划到实施的闭环控制,使车间管理人员了解车间任务完成情况。 车间作业管理子系统帮助车间管理人员监督和控制车间生产活动,正确安排从车间进度计划生成、车间任务物料分配、车间任务下达、工作中心派工单生成到车间任务完工入库的全过程生产活动,以确保车间任务能够按照要求与时完成。同时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车间在制品,提高产品质量。 9.连续生产管理子系统

连续式生产(又称与时生产或重复制造),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均采用此种生产模式,例如:汽车、电冰箱、电视机与空调机等等的生产均属于这种生产类型。

连续式生产子系统是针对于这种生产类型的特点而设计的,它能满足这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路线稳定,设备固定,物流快,能力固定与周期性计划等特点的要求。它不仅适用于重复制造,而且完全适用于混和模式的生产类型,即多品种小批量与重复制造相结合的生产类型。连续式生产子系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流水线上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0.总帐管理子系统

总帐管理子系统是依据我国的新会计制度,结合我国财务管理的习惯和特点,并吸取国际财务管理先进的思想方法设计而成的。它提供了包括建帐、日常凭证处理、查询以与帐务管理在内的全程处理功能。

总帐管理子系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它不仅可以指导库存、生产、采购、销售等系统的管理,还可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帐务子系统既可以单独运行,以可与其它系统集成,

27 / 114

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1.帐簿报表管理子系统

帐簿报表管理子系统除了提供符合我国财务制度规定的各类型财务帐簿的输出外,还在总帐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了自定义生成各种的财务报表的自由报表功能。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从而解决了不同用户报表需求不同格式的财务报表的问题。 财务报表子系统可以直接从帐务子系统中读取数据,并可完成表内和表间的数据运算。它还可以通过定义将不同单位的帐务数据合并生成合并报表,这一点适用于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12.应收帐管理子系统

应收帐管理子系统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应收款数据信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与其它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应收帐款往往是比较频繁的,收款工作量大,拖欠款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应收帐款的管理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应收帐管理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好应收款项,与时收回欠款,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应收帐款子系统可直接由销售系统产生的发票和定金自动生成凭证,记入帐务系统。客户来款时,可将来款在应收款间分配,冲抵客户应收款,并自动计算现金折扣,生成收款凭证。系统还可追踪客户的来款情况、拖欠款情况,与时地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还提供了帐龄分析和估算坏帐损失的功能。应收帐款子系统与帐务系统相连,还可随时查询应收款有关的帐务处理情况。 13.应付帐管理子系统

应付帐管理子系统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应付款数据信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与其它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应付帐款往往是比较频繁的,应付帐款结算工作相当繁杂。应付帐管理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好应付款项,有效地控制资金的使用。 应付帐款子系统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有效地管理应付款,计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它主要提供发票录入、过帐、付款计划、付款处理、帐龄分析、暂停付款控制等功能。并可查询付款情况、暂停付款情况、帐务处理情况等。应付帐款子系统是与采购、库存、帐务等子系统完全集成的。 14.成本管理子系统

成本管理子系统是整个《开思/ERP》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的作用是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方法,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因素与影响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成本管理子系统与财务、生产、库存、销售等系统密切联系。它可以更准确、快速地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提高成本计算的与时性和正确性。同时通过定额成本的管理、成本模拟、成本计划,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提高企业成本的管理水平。

15.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帮助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占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8 / 114

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对固定资产卡片、台帐进行全面管理;对固定资产变动历史进行跟踪;能够按多种方法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能够对固定资产的租入和租出进行系统的管理;自动计算固定资产租金,安排租金收付计划,记录租金的收付情况,并可对付出租金作预提和待摊处理。它与总帐管理子系统密切联系,自动生成有关的记帐凭证。 16.工资管理子系统

工资管理子系统帮助企业的人事劳资部门处理日常工资的维护和发放工作,并可自动计算个人所得税。系统具有数据准确性高、XX和安全性好的特点,与总帐和人事子系统联系紧密,能自动生成工资核算凭证。 17.质量管理子系统

质量管理子系统主要通过对原材料质检信息、半成品质检信息、产成品质检信息以与产品售后质量反馈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向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企业各环节的质量分析报告,使他们能与时了解质量信息与存在的问题,与早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信誉。

质量管理子系统与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连续式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子系统密切联系。

四.《开思/ERP》主要子系统功能关系

本文主要介绍《开思/ERP》的采购、库存、生产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连续生产、销售、总帐、报表、应收帐、应付帐、成本等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关系图如图3.2.12:

29 / 114

应收帐管理应收款凭证发票销售管理订单预测报表管理主生产计划科目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总帐管理应付款凭证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任务生产任务应付帐管理收货情况采购管理采购收货车间作业管理生产入库数据生产统计数据销售提货连续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成本凭证成本管理图3.2.12 《开思/ERP》各子系统功能关系图

五.《开思/ERP》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1.《开思/ERP》系统开发语言

《开思/ERP》系统所采用的主要开发语言为LANSA(部分业务分析程序用VB)。它是由澳大利亚ASPECT puting Ltd.研制和开发的一种CASE工具。LANSA产品在通过IBM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权威机构认证的同时也获得了国际质量标准ISO 9001认证。

⑴LANSA的核心

LANSA的核心是LANSA的库(Repository),这个库中装有大量的关于数据元素—字段(Field),文件(File),菜单(Process)和程序(Function)信息。LANSA的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它所提供的开发语言是一种名为RDML(快速开发和维护——Rapid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Language)的4GL。LANSA还在程序设计时提供了报表和屏幕设计工具以与源程序调试(Debug)功能,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

⑵LANSA/Project—项目管理

LANSA/Project是一个项目管理工具,由三个主要方面组成,即:联机项目管理系统、LANSA开发项目预测数据库和简明项目报表。这个工具可以控制每个项目的开发进度、质量和费用。

30 / 114

⑶LANSA/Message—信息

LANSA/Message在LANSA开发环境内部提供一个“电子”。通过LANSA的信息窗口,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发送、接收、保存和转送信息,加强内部开发队伍间的联系。LANSA/Message与普通电子相比的最大特点是能跟踪特定的对象。例如:屏幕设计变化的说明能通过相关程序注释,也可以记录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发出的信息将被迅速传递到指定开发人员的终端上,如终端未开则在下一次开启进入系统时显示。

⑷LANSA/Documentor—文档生成器

LANSA/Documentor使开发工具能为LANSA应用系统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技术和用户文档。文档包括以下内容:程序技术描述、屏幕格式和报表布局、程序逻辑结构图、程序和字段的帮助信息、程序有关技术注释、程序中所用到的字段和文件等。

⑸LANSA/Multilingual—多语种

LANSA开发的应用软件有多语种支持能力。在开发时,应用软件用到的不同语种将被定义。开发者对应用软件中的每个字段、字段描述、字段标签和报表题头都用每种语言定义在LANSA的数据字典中。当应用软件生成时,联机的用户可选择语种与系统交互。除了拉丁语(如:英、法、德)和其它单字节语种外,LANSA双字节设置支持表意文字语言(如:繁体汉字、简体汉字、日语等)。此外也支持从右向左读写的语言。

2.《开思/ERP》系统运行环境

《开思/ERP》系统目前运行的硬件平台是IBM AS/400。AS/400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商业计算平台,在全球的装机总量已超过45万台。运行于上面的各类应用软件多达28,000多种。 ⑴AS/400特点概述

①AS/400的集成性

AS/400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应用环境。AS/400内置的操作系统是OS/400,在这个操作系统内部含有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2/400)、一整套系统管理工具以与网络通讯管理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等。这样用户在AS/400装机后就可以开始使用,而不必再配置其它的软件和工具。AS/400实质上是一个将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操作监控、恢复工具、通讯控制、网络管理、安全保障和系统管理等集中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环境。

②AS/400的开放性

AS/400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它支持以下标准:

·通讯: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OSI(开放式系统互连)等; ·网络:以太网,令牌网等;

·数据文件:SQL,OSI—FTAM(OSI文件传输存取方法);

·其它:DCE(分布式计算环境);POSIX(计算环境的可移植的操作系统界面);XPG/4(X/Open可移植性指南);Spec1170(统一UNIX标准)。

AS/400的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可以支持广泛的平台环境:OS/2、DOS、Windows、UNIX、Apple Macintosh等。DB2/400支持以下数据存取标准:SQL,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DAL(数据访问语言)、APPC(先进的程序间通信),APPN(先进的对等网络通信),DRDA2和ANSI X3.315.1992,ISO 9075-1992以与FIPS127-2 SQL。

③AS/400的安全性、可靠性

31 / 114

AS/400的安全性远远超过了许多商用UNIX设备的能力。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指令级安全控制、对象与数据安全管理、替代安全管理、安全审查功能、系统可选的(而不是用户可选的)安全级别控制。AS/400的安全控制超过了C2级标准,可以为个别用户或用户组存储专用对象的操作权限。

AS/400为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RAID-5技术,它可以使计算机在一个单元内某一磁盘驱动器丢失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重建。当坏的驱动器被修复或替换时,计算机能在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继续运行。

⑵《开思/ERP》运行环境

①主机终端

主机为IBM AS/400的各种机型,OS/400 V2.2以上操作系统,硬盘2G以上,内存16M以上。

终端为IBM AS/400 终端或PC兼容机(最好486以上)加仿真卡,也可以用PC机通过网络方式与AS/400主机相连。

②客户机端

客户机选用486以上PC(兼容机)机,8M内存,中文Windows 3.1以上操作系统。

六.《开思/ERP》的特点

《开思/ERP》在设计上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国内的同类应用系统也有别于国外的同类软件。其特点可以从下面的对比表中略见一斑。

项目 管理 思想 与 处理 方法 开思/ERP 国产同类软件 进口同类软件 1.遵循国际先进的ERP哲1.部分遵循MRPII等先进1.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具理,并充分考虑国情,管理管理思想,部分模仿手工管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法规与各行业的特点,易被理,贴进企业实际工作。 生产计划管理的逻辑和方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接受。 2.系统内部的集成性不高 法。 2.系统内部处理的集成性3.软件开发控制不严格,缺2.软件自动化程度高,对企高且灵活,便于实施。 少质量控制和统一管理。 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和人员3.模块化设计,遵循软件工素质要求很高。 程的开发过程。 3.系统集成度高,软件适应性和灵活处理能力差。 1.包含标准 ERP 系统的全1.包含标准 MRP 系统的1.MRPII标准软件包,不含部功能,且含有我国企业管基本功能,部分软件含有设设备管理,工具管理,人事理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供备,供应,人事,工具管理管理等。 应,人事,工具管理等。子等。子系统的设置符合国2.按西方财务制度制作,相系统的设置符合国情。子系情,但各子系统间联系较为应的财务模块在国内企业统间联系紧密。 松散,数据传递不够流畅。 中使用比较困难(含应收,2.财务部分符合我国的财2.财务部分的功能相对较应付,总帐,成本管理),务制度和习惯作法,功能为弱,与相关的子系统联结不重新作大量二次开发工作。 同类软件中最强的。可从相紧密,应收/应付管理不细3.没有我国企业所需的上关子系统直接财务生成凭致。 报报表,需自行开发,可能证。应收/应付管理非常细3.提供的统计报表较少。 要修改数据结构,增加必要致。 的字段。 功 能 设 计 32 / 114

3.具有企业上报用的各种综合统计报表。 完全遵循国家财务制度 完全遵循国家财务制度 不完全遵循我国财务制度 与企业财务报表规X一样 与企业财务报表规X一样 与企业财务报表规X不同 支持财务的数量帐/多栏帐 部分软件有财务数量帐/多不支持数量帐/多栏帐 栏帐 支持分摊方式的成本核算 支持卷积式成本核算方式 不提供多单位合并报表 支持红字冲帐 有些软件提供符合我国习惯的工资核算 有些软件提供符合我国习惯的固定资产管理 某些软件提供中长期采购计划 大部分软件只提供手工录入采购订单 不支持混合生产模式 部分支持车间作业控制 有些软件直接提供多单位合并报表,有些可间接实现 不支持红字冲帐 不支持符合我国习惯的工资核算 不支符合我国习惯的固定资产管理 应收/应付帐管理较细致 不提供中长期采购计划 采购订单只能自动生成 部分支持混合生产模式 不支持复杂车间作业控制 部 支持分摊和卷积两种成本分 核算方式 具 提供多单位合并报表 体 软 支持红字冲帐 件 支持符合我国习惯的工资功 核算 能 支持符合我国习惯的固定对 资产管理 提供中长期采购计划 可自动生成采购订单也可手工录入 支持混合生产模式 支持复杂车间作业控制 比 应收/应付帐管理非常细致 应收/应付帐管理很粗略 第四章物料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物料管理系统业务简介

一、物料管理业务概述

物料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料管理就是科学的、系统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各部门的活动,最经济、最有效地在合适时机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料。物料管理工作的X围从采购计划开始到接收物料→原材料入库→出库配套→在制品计划与控制→产成品入库→发货或销售→售后服务等。

二、物料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收集、汇总生产等各部门的物料采购请求

企业内部物料需求的产生有以下几种途径: ·物料需求计划中的采购件计划

通过生产管理中物料需求计划的展开,得到生产各种产品所需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时间和数量,并根据原材料的现有库存量和合同订购量推出原材料的实际需要数量和时间。

·中长期采购计划

某些原材料的采购提前期很长,超过了生产计划期,无法用物料需求计划展开来确

33 / 114

定其需求。对于这种原材料一般通过制定中长期采购计划来确定需要时间和数量。 ·库存订货点补充订货

某些库存物料与生产的各种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无法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展开来得到其需求。这样的物料可以通过制定库存订货点来发出订货请求。当该物料的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产生订货请求,按照订货批量、日耗费量和采购提前期来确定该物料的订货数量和需求时间。订货点的计算公式为:

OP=D×L+QS OP—订货点数量 D—物料日耗费量 L—采购提前期

QS—安全库存量(物料的最小储备量,是一种缓冲性库存)

·请购单

对于临时的或追加的采购任务可以通过填写请购单来直接确定对某种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2.为采购物料选择一个供应商

根据以往与供应商的交易历史以与对供应商信誉和物料报价的调查,分别从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等方面来考察供应商,为每种物料选定长期的供应商或本次订货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3.制定采购订单(合同)

采购单的来源有以下两个途径: ·将各部门的请购单合并制定采购单

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通过与供应商和各需求部门协商调整采购数量、交货期、交货地点等信息,并将各部门转过来的零散的物料采购需求按供应商合并汇总,分供应商制定采购订单。

·直接填写临时采购单

对于临时追加的采购任务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协商直接订立采购单。 4.按采购订单跟踪、监督、协调供应商的供货过程

采购订单发出后采购管理人员要定期向供应商了解采购订单的落实情况,随时发现问题,与时采取措施。在供应商未与时供货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催货,另一方面应分析情况,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采购人员还应对订单的每一次到货情况进行记录(如:到货数量、实收数量、退货数量等),向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报告,便于管理人员作出分析决策。

5.采购物料到货后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检验、接收

采购物料到货后,应按订单要求(如交货地点、时间、数量、质量、包装等)组织对物料的接收。接收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料要求证100%检验后方能入库,有的要求100%复检入库,有的则要求抽检入库,有的直接进入车间(不入仓库),有的需要退货。对于每次收货要作好必要的记录,建立完善的收货档案。

6.结算采购物料帐款

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符合条件的物料后,应按有关规定结清帐务,兑付货款。结帐付款工作应由采购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完成。根据物料的采购结算单据和对采购各种费用的分摊,计算出物料的采购成本。 7.库存物料管理

34 / 114

库存物料管理包括以下工作: ·物料出入库、移动管理

对日常的生产领料、销售提货、采购入库、生产入库、物料库位移动等工作的管理。 ·库存物料定期盘点,调整物料存量作到帐物相符。

根据物料的盘点周期对每一种库存物料作盘点,并按照实盘数量调整物料库存数量。盘点方法一般有冻结盘点法和循环盘点法两种。正在冻结盘点的物料需停止进行入出库操作。而循环盘点时则可以同时进行入出库处理。 ·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从各种角度对库存物料信息作分析。如:物料库存数量分析(是否超储或短缺),物料占用资金分析,物料来源和去向分析、物料分类构成分析等。

8.库存物料成本管理

物料的出入库单送交财务部门由成本会计进行物料成本核算,按计划价核算的物料要进行成本差异分摊,从而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9.车间在制物料管理

车间领用的物料和在制产品要由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定期进行盘点,对盘盈或盘亏的物料和在制品要与时进行调整。

企业物料管理业务的流程图如图4.1.11:

调整单据在制盘点采购部门请购单选择供应商发票订单供应商付款发货财务部门出,入,调库凭单检验接收生产部门请购处理入库销售货款生产发料发料出库仓库部门调库单提货单销售部门订单领料单工票产品入库发货生产入库客户库存盘点发票

图4.1.11 企业物料管理业务流程图

§4.2 物料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物料管理业务分析

35 / 114

1.物料管理业务分析

企业的物料管理工作主要由采购部门和仓库部门完成。这两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销售部门有业务上的紧密联系。这几个部门在物料管理工作中的关系如下:生产部门将物料需求的种类、数量与时间提供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按需求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货到后由质量部门对物料进行检验,合格物料进入仓库,仓库部门将入库数量报给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采购物料的应付款由采购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兑付,物料采购成本由财务部门核算;生产部门的生产用料凭领料单从仓库中领取,生产出的产品进入仓库暂存;销售部门按销售合同的交货期从仓库中发出商品给客户,并将合同中签订的各种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告知生产部门,指导生产计划的制定;库存部门将物料和产品的出入库凭证与仓库内部的盘点凭证转交财务部门作帐,进行存货成本核算。

2.物料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图4.2.11 是企业物料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图中将物料管理业务分成请购处理、订单处理、收货处理和库存管理四个子系统。

生产部门物料需求计划1.0请购处理已批准请购单合并2.0订单处理采?购订单采购订单供应商发货生产任务单物料代码发料物料需求单工票提货单库存操作文件物料库存领料单收货单检验单仓库货位4.0库存管理发货3.0收货处理检验单发票请购单供应商供应商报价财务部门收货单销售部门客户质量部门发票收款出,入,调库单付款 图4.2.11 企业物料管理第一层数据流图

继续对图4.2.11中的四个子系统进行分解,得到物料管理业务的第二层数据流图,图4.2.12至图4.2.15。

生产部门1.1请购单维护1.2请购单审批物料库存供应商物料需求计划请购单已审批请购单1.3请购单合并物料代码合并的请购单请购单 36 / 114

图4.2.12 请购处理数据流图

2.1采购订单维护采购订单合并的请购单供应商报价采购订单2.2采购订单确认货物到齐钱款结清已确认的采购订单供应商发货供应商发票2.3采购订单结清财务部门付款 图4.2.13 采购订单处理数据流图

3.1收货单维护检验单供应商发货收货单3.2分配货位仓库货位已分货位收货单3.3收货单确认已确认收货单收货单检验单质量部门图4.2.14 收货单处理数据流图

37 / 114

销售部门提货单4.1销售提货发货单收款客户发票财务部门出,入,调库单已确认收货单4.2采购入库物料库存库存操作物料库存4.7库存操作业务生产部门工票4.3生产入库领料单物料代码物料库存库存操作生产物料需求单4.4领料单维护领料单4.5领料单审批审批后领料单4.6领料处理生产发料图4.2.15 库存管理数据流图 对图4.2.15 库存管理数据流图中的处理“4.7库存操作业务”进一步分解,得到图4.2.16。

库存操作出,入,调库单4.71入库登记4.72出库登记4.73移库登记4.74库存盘点财务部门物料库存图4.2.16 库存操作管理数据流图 二、E—R关系图

根据企业物料管理各层的业务数据流图的详尽描述,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物料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如图4.2.21。

38 / 114

物料需求计划1生成n请购单n报价1参照1n合并1采购订单1组成n采购订单明细n参照2n订货1供应商1发货nn收货1收货单n入库m1检验1检验单1物料代码n1参照4n提货单明细n组成n参照3m领料单n领用m1物料库存1库存操作n库存操作记录n入库m生产工票提货1提货单 图4.2.21 企业物料管理E—R关系图

对E—R关系图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定义如下:

·物料需求计划 {任务号,物品,车间,任务类型,任务数量,计划开工日期,计划

完工日期,实际完成数,计划员}

·请购单 {请购单号,物品,请购数量,计量单位,用途说明,需求部门,申请人,申请日期,

期望交货日期,建议订货日期,交货地点,建议供货商,审批人,批准日期}

·报价 {物品代码,货币,供应商,采购单位,报价起用日期,报价停用日期,数量段,单价} ·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号,供应商,采购员,录入日期,建议订货日期,订单发出日

期,货币,汇率,订单总金额,折合本币金额,付款期限,结算方式,订单说明,录入员,最近交货日期}

·采购订单明细{采购订单号,采购单序号,物品,计量单位,采购数量,采购金额,

单价,需求日期,交货日期,交货地点,运输方式,采购方式,订单到货情况}

·供应商 {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名称,联系人名,地址,邮政编码,, ,电报挂号,

开户银行,开户XX,信誉级别,付款情况,纳税登记号,交货情况}

·收货单{收货单号,供应商,收货日期,录入员,采购订单号,采购单行号,货币,

原币金额,汇率,折合本币,备注,确认日期,物品,发票号,计量单位,到货数量,收货情况,单价,批号,供应商批号}

·物料代码{物品代码,物品名称,品种规格,库存单位,采购单位,采购单位换算,

销售单位,销售单位换算,ABC码,增值税代码,来源标志,主供应商,次供应商,图号 / 配方,提前期,有效期,批量规则,订货批量,订货周期,上次订货日期,物品日耗费量,订货点数量,年盘点次数,盘点周期,最大库存量,在库数量,库存金额,生产分配量,销售分配量,其它分配量,不可用量,可用数量,安全库存量,单位重量,重量单位,单位体积,体积单位,成本核算方法,再测试天数,缺省仓库,缺省货位,订货增量,物品容差%,检验天数,在订数量,在验数量}

39 / 114

·物料库存{物品代码,仓库,在库数量,生产分配量,销售分配量,其它分配量,

不可用量,可用数量}

·生产工票{任务号,任务分批号,工序号,工票日期,物品,计划量,实际完工量,

合格量,废品量,返修量,计划工时,实动工时,废品工时,返修工时,加班工时,车间,工作中心,检验员,班次,班组}

·库存操作记录{库存操作序号,操作日期,操作时间,操作员,操作类型,操作来

源,物品,仓库,货位,批号,部门,供应商,客户,收货单/任务单号,操作前数量,操作前金额,操作数量,计量单位,换算因子,货币,操作金额,兑换汇率,折合本币,凭单号}

·检验单{检验单号,物品,批号,原始单号,质量检测等级,部门,供应商,车间,

进厂通知单号,报检日期,报检数量,报检数量单位,检测日期,检测数量,检测数量单位,检测人,复核员,采购员,检测次数,检测不合格总数,报检合格量,检测结果,任务号,任务分批号,检测点,工序号,班组,生产线号}

·领料单{领料单号,物品,填单数量,计量单位,仓库,货位,批号,部门,换算

因子,产品,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工序号,填单人,审核人,审核日期,领料原因,班次}

·提货单{提货单号,客户,货币,兑换汇率,销售订单号,提货单备注,录入员,

录入日期,最后提货日期}

·提货单明细{提货单号,提货单行号,物品,销售单位,需求日期,交货地点,发

货日期,运输方式,销售订单行号,提单数量,仓库,货位,批号,提单金额,已提数量}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物料管理业务流程图和E—R关系图,并结合企业管理业务实际与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我们设计出物料管理的数据库结构,主要包括:。

·MRP 计划文件

存储 MRP 计划展开后得到的各生产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物料的数量和时间。所需物料包括采购件和自制件。需求时间包括自制件的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采购件的订货日期和交货日期。

·供应商文件

存储供应商的档案信息,并记录与供应商交易汇总信息和历次交货情况评价(提前/延期)。对于信誉不好的供应商可以进行冻结处理,在作业务处理时就不能向冻结状态的供应商订货或付款。 ·供应商报价文件

记录供应商对采购物料的报价。对于同一种报价可能因为订购数量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价格,因此在设计时为每一种报价提供了十个不同的数量段价格。并且为每一个报价设立有效期。 ·采购申请文件

存储各部门的物料申请。包括MRP计划文件中的采购件部分。请购单需要经过部门领导的审批之后才能生效。 ·供应商选择文件

40 / 114

供应商选择文件为审批后的每一X请购单指定一个供应商。在物品代码文件中为每种采购物料指定了主供应商和次供应商两个缺省供应商,若不为请购单指定供应商,则系统自动选取缺省供应商。在选定供应商时可以参照供应商报价文件中供应商对各种物料的报价。指定供应商后的请购单可以通过合并自动生成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主文件

记录采购订单的总体信息,包括采购订单的状态、采购员、建立与发出日期有关财务结算的规定信息。采购订单可直接录入也可以由请购单文件中的记录按供应商合并生成。

·采购订单明细文件

记录采购订单的明细信息,包括每种物料的数量、价格、交货期以与交货情况。在生成采购订单时系统可以自动索取供应商报价文件中的物料报价。 ·收货单文件

记录订单的每一次到货情况,包括物品到货日期、数量、金额等信息。财务进行采购成本核算(应付款管理)后将在收货单记录中填写物料的采购成本。 ·收货单货位分配文件

记录收货单所收到的物品的货位分配情况,即收到的物品存放在哪些仓库的哪些货位上。

·物品代码文件

物品代码文件对物料进行统一编码,指定物料的各种属性。确定物料的来源是自制件还是采购件,是否要进行分批管理,指定物料需求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产生。物料代码文件是采购、库存、销售、生产、财务等系统运行的前提。物料的属性也应根据采购、库存、销售、生产、财务等具体业务工作来确定。 ·仓库代码文件

对物料存放的仓库进行统一编码。记录仓库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

·仓库货位代码文件

对物料存放的仓库中的货位进行统一编码。记录仓库货位名称。

·库存操作原因文件

对库存的出、入、移库操作进行规X化编码。为每一种库存操作设立一个代码,并指定各种操作改变库存的哪些量。并给定每种库存操作所影响的财务科目,使系统能自动将库存操作直接记入财务的物料帐。 ·批次信息文件

记录分批管理物品每一批的情况,包括:数量、金额、生产日期等信息。

·仓库库存文件

记录物品在某一仓库中的库存数量。

·货位库存文件

记录物品在某一仓库的某一货位上的库存量。

·批次库存文件

记录物品在某一仓库、某一货位上的某一批的数量。

·库存操作记录文件

记录每一次入库、出库、移库、调库操作的情况,包括操作数量、时间、操作人等。财务在存货核算时需将每一笔入、出、调库记录登记入帐。 ·盘点记录文件

记录仓库中某一物品每次盘点的情况,包括盘点人、盘点时间、在库量、实盘量和差异数量等信息。每一笔盘点后的调库记录要在库存操作文件中登记。

41 / 114

·工票文件

工票文件详细记录自制物料的生产过程情况。包括:MRP任务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信息。

·销售提货单主文件

记录销售提货单的主要信息,包括:日期,状态和对应的订单等。客户提货时需有提货单,提货单按订单的交货日期开出。 ·销售提货单明细主文件

记录销售提货单明细信息,包括:提单数量、已提数量、出货仓库等信息。仓库发货时不能超过提货单开出的数量。 ·检验单文件

记录入库物品的检验单信息。包括:日期、数量、检验人以与生产任务号或收货单号。对于需要检验的物料必须有检验单后才能入库。 ·领料单文件

记录库存领料单信息,包括:领料单数量、实发数量、发料仓库、领料原因等。各部门领用材料时需先填写领料单,并经审批通过后才能到指定的仓库领料。

四、模块功能设计

1.物料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根据物料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物料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4.2.41: 物料管理系统物料请购处理物料采购处理物料收货处理物料库存管理请购单维护请购单审批请购单合并采购单维护采购单确认采购单结清收货单维护分配货位收货单确认销售提货处理采购入库管理生产入库管理库存操作管理领料单维护领料单审批领料处理入库登记出库登记移库登记库存盘点 图4.2.41 物料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2.物料管理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⑴物料请购处理 ·请购单维护

输入:请购单号、部门、申请人

42 / 114

输出:请购单信息

处理:录入各部门的物料需求信息,并为请购的物料指定供应商,同时可对尚未审

批的请购单作适当的修改或删除(包括由生产、库存部门自动生成的请购单)。

·请购单审批

输入:请购单号、部门、请购日期 输出:审批的请购单信息

处理:对各部门填写的物料需求信息作审批处理,通过审批的请购单才能形成采购

订单。

·请购单合并

输入:请购单号、供应商、建议订货日期 输出:采购订单

处理:通过输入的条件找到欲处理的请购单,并可选择其中的部分请购单自动按以

下规则生成采购订单:对同一供应商的请购合为一X采购单的一行或多行,不同供应商生成不同的采购单;采购数量由采购物料的批量规则决定;采购物料的定价从通过供应商报价文件中自动索取。在生成的采购订单确认之前,可对自动合并的结果作适当调整。一旦对生成结果加以确认即生成采购订单,同时可将采购订单打印输出。

⑵物料采购处理 ·采购单维护

输入:采购订单号、供应商 输出:采购订单信息

处理:直接录入临时的采购单,并能对已录入但尚未确认的采购订单作修改或删除

(包括自动生成的采购订单)。订单的全部数据都可录入和修改。一X采购订单可以有多个订单行,可以采购不不同的物料,有不同的交货日期与交货地点。录入或修改后的采购订单能打印输出。

·采购单确认

输入:采购订单号、供应商、建议订货日期 输出:确认的采购订单信息

处理:对采购订单进行确认,宣告采购订单生效。并打印出正式的采购订单提供给

供应商。

·采购单结清

输入:采购订单号,供应商,到货率 输出:结清的采购订单信息

处理:按输入的条件和到货率(实际到货数量与订购数量的比率)选择采购订单,

对于采购货款已付清,货物已到齐的采购订单可自动结清,而货未到齐的采购单也可以由人工强制结清。

⑶物料收货处理 ·收货单维护

输入:收货单号,供应商,采购订单号 输出:收货单信息

处理:录入收货单,对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处理,且将到货、实收与拒收数量自动反

馈到采购订单。对未确认的收货单可以进行修改和删除。

·收货单货位分配

43 / 114

输入:收货单号、收货日期 输出:收货单库存货位分配信息

处理:对收货单中的物料进行货位分配,指定这些物料的存放地点。 ·收货单确认

输入:收货单号、收货日期 输出:确认的收货单信息

处理:对分配完货位的收货单进行确认处理。进行收货单的数量校验:

实收数量 = 到货数量 + 溢缺数量 - 拒收数量。

⑷物料库存管理 ·销售提货处理

输入:提货单号、客户 输出:出库单 处理:根据提货单上的提货信息填入本次的提货情况。提货前对客户的信用情况(拖

欠货款)、销售订单执行情况(已提货数量)进行检验,不满足条件者不能提货。一X提货单可以多次提货。

·采购入库管理

输入:收货单号、供应商、收货日期 输出:入库单

处理:采购物料入库处理,并打印输出入库单。 ·生产入库管理

输入:生产任务号、工票日期、物品代码 输出:入库单

处理:对生产完工任务的物品进行入库处理,可以全部入库,也可以部分入库。填

写本次入库数量,生成任务入库单并打印输出,自动维护任务的入库数量和物品的库存数据。

·领料单维护

输入:领料单号、物品代码、部门代码 输出:领料单信息

处理:录入各部门的领料单信息,并可对未审批的领料单进行修改或删除处理。 ·领料单审批

输入:领料单号、部门代码 输出:审批后的领料单信息

处理:对各部门填写的领料单进行审批,并打印输出领料单,批准的领料单才能够

领料。

·领料处理

输入:领料单号 输出:出库单

处理:根据审批后的领料单上的信息,填入本次领料的情况,同时打印输出出库单。 ·入库登记

输入:仓库、操作原因 输出:入库单信息

处理:处理非采购和生产的物料入库,打印输出入库单。 ·出库登记

44 / 114

输入:仓库、操作原因 输出:出库单信息

处理:处理非销售提货或生产领料的物料出库,打印输出出库单。 ·移库登记

输入:仓库、操作原因 输出:移库单信息

处理:处理物料在两个仓库之间或同一个仓库的两个不同货位之间的移动,打印输

出移库单。

·库存盘点

输入:仓库、操作原因 输出:调库单

处理:人工录入库存物料的实盘数量,系统自动通过与数据库中的物料库存量作对

比生成盘盈、盘亏调库单并按实盘量调整数据库中的物料库存量,打印输出调库单。 物料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的功能模块外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查询和打印报表功能,对物料管理业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请购业务

查询:请购单查询、物品请购情况查询。

打印:请购单打印、物品请购明细表、物品请购汇总表。 ·采购业务

查询:采购订单查询、物品订购情况查询、采购用款计划查询、物品计划交货查询、

采购订单拖期情况查询。

打印:采购订单打印、采购用款计划表、供应商交货排程表、物品采购明细表、物

品采购汇总表、采购拖期报告。

·采购收货

查询:收货单查询、物品收货情况查询、物品入库情况查询、供应商交货情况查询。 打印:收货单打印、物品收货明细表、物品收货汇总表。 ·库存业务

查询:物品库存查询、库存盘点情况查询、物品收发存情况查询、物品资金占用查

询、物品ABC分类查询、物品超警戒查询、订货点报警查询、库存物品积压情况查询。

打印:物品库存明细帐、库存盘点记录表、物品收发存报表、物品资金占用表、物

品ABC分类情况表、物品超警戒报表、库存订货点报警表、存货周转率报表、库存积压情况表。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对这些功能模块作详细的表述了。

第五章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生产管理系统业务简介

一、生产管理业务概述

什么是生产呢?生产是一个过程,将一些输入转换成商品或服务。在现代工业企业中,生产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因此生产管理也就显得由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

45 / 114

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对社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生产管理一般来说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具体工作包括产品结构设计与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审核、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与执行、生产调度和产品质量管理等。

二、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生产数据准备

新产品在投入生产前由工程技术部门绘制产品装配图纸、编制零件明细表、制定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方案、设计制造工艺装备,此外还要评定设备的能力与维护设备正常运转,建立完整、统一的工程数据,这是今后编制各种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按计划顺利进行的前提。生产数据主要包括:物料清单(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和物品文件。 2.主生产计划(MPS)编制

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生产规划中确定的产品大纲或产品系列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主生产计划说明了在什么时间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数量。

·确定MPS项目

确定企业的哪些产品或零部件属于MPS项目,以明确MPS的计划X围。MPS是对能反映企业预期生产规模的代表产品中的最少产品项做进度计划,它还要保证最终产品的灵活选配。太多的项目会导致预测困难,加大计划工作量,使得计划难以制定。

·确定MPS需求

对于选定的MPS计划项目要确定其在计划期内各时间段上的需求数量。MPS的需求分成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由独立需求派生出来的需求,也叫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独立需求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客户订单; ②预测;

③备品备件; ④厂际间需求;

⑤客户选择件与附加件; ⑥计划维修件。 ·编制初步MPS

根据MPS需求信息和资源信息(供应信息),按照MPS项目的安全库存量与生产批量要求,在满足安全库存量减少库存积压的前提下,计划何时生产多少MPS项目以满足需求。具体做法是:计算出每一时间段的预期库存量,当预期库存量小于安全库存量时,则计划应该生产的数量。

预期库存是指将来一个时间段内的库存预计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时间段预期库存=前一时间段预期库存—本时间段内总需求+本时间段计划接收量 注:①前一时间段预期库存指上一个时间段的库存余额,当计算第一个时间段的预期

库存时,前一时间段预期库存就是现有库存量。

②本时间段内的总需求指当前时间段内各种MPS来源的总和。

③本时间段计划接收量指以前MPS下达的任务在本时间段能完成的数量。

通过预期库存的运算可以知道什么时候生产什么MPS项目,生产多少则由MPS项目的生产批量原则确定。

46 / 114

·粗能力计划编制

粗能力计划是在主生产计划(MPS)的计划跨度内,对关键资源进行粗能力平衡,核实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关键资源是指企业长期需要起关键作用,又常出现问题的瓶颈资源(某些工作中心、人员、场地面积、工具等)。

编制粗能力计划的具体步骤是:

①制定关键资源表。说明单件马MPS零件所需要关键资源的数量。 ②计算MPS计划所需要的每个关键资源的数量。 ③将所需的资源与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比较。

粗能力计划可按设定的时间段报告出某项关键资源的负荷来源、数量与负荷与能力比值的百分数。它能帮助计划员预见到未来关键资源能力使用的详细情况,清楚地看到在何时负荷过大,在何时利用率太低(负荷不满),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协调矛盾

在制定完主生产计划和粗能力计划之后,计划员要对主生产计划和关键资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和平衡。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类矛盾:

①改变负荷:重新制定计划,延长交货期,取消客户订单,减少订货数量等。 ②改变能力:更改加工路线,加班加点,组织外协,增加人员和机器设备。

计划员应尽可能解决这些矛盾,若确有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应把分析的情况与提出的建议报告给上级,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与有关部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确认MPS

制定了初步的MPS后,有必要进行审核、批准,以保证MPS符合企业的经营规划。确认MPS有以下三个步骤:

①提供对初步MPS的分析。

分析生产规划和MPS之间的所有差别。MPS中产品大类的总数应约等于相应时期内生产规划的数量,若不一样,一般是需要改变MPS,MPS和生产规划应尽量保持一致。

②向负责部门提交初步的MPS与其分析。

对MPS的审核工作应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并组织市场销售部门、工程技术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财务部门和物料采购部门参加审核。各部门要通过讨论和协商,解决MPS中的所有问题。

③批准MPS,将正式的MPS下达给有关部门。

召开会议批准MPS,阐明解决MPS问题的方法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并用文字说明和图表示意。批准后,成为正式的MPS,发放给有关部门:生产制造、物料、采购、工程技术、市场销售、财务以与有关人员。

3.物料需求计划(MRP)编制

物料需求计划是对生产MPS项目的所需的全部制造件和采购件的网络支持计划,它是按时间段的进度计划。它告诉我们在尽可能保持低库存水平的情况下,应该在什么时间生产或采购什么零部件,数量是多少,什么时间应该完成它们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MRP是由MPS驱动的。主生产计划只是对少数产品项目进行计划;而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提供的产品总需求,通过由上至下分解产品结构得到所有低层零部件的需求,对这些零部件的需求进行计划。

·编制MRP需要的数据 ①需求方面的数据

MRP所需要的需求方面的数据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主生产计划数据。从MPS中得到在何时、应产出何种产品、数量是多少。这是

47 / 114

根据较高层或成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需求。

另一个是独立需求数据。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一些原因,对零部件的独立需求不包括在MPS中,如:维修、服务用的备件,特殊目的的需要等。

②供应方面的数据

MRP所需要的供应方面的数据也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现有库存量。这是库存中用于生产的货位上的库存量的总和。

另一个是已计划接收量。通常是指未结采购单或任务单上的量,即在某个时间预计可以到达库存的可用量。

③其它方面的数据

A.物料清单(BOM):物料清单表明了组装成最终成品的各分装件、组件零部件、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与每一组装件的用量。BOM是编制MRP所必需的关键资料,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准确的物料清单是非常重要的。

B.物品数据:这里的物品泛指原材料、零部件、分装件、成品。给每一种物品赋予唯一的代码——物品编号,并规定物品的提前期、来源码、订货批量、安全库存量和MRP低层码等属性。

提前期是指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即从该工作开始到结束需要的总时间。在企业中,对于采购件来说,提前期是指从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备货时间、物料接收、检验、入库总共花费的时间。对于制造件来说,提前期是指从准备生产任务订单、物料配套、物料发放到车间、准备工作地或设备、加工、检验、入库所需要的总时间。

来源码是标识每种物品在库存事务和MRP中是如何处理的,即用来区分哪些物品是采购件,哪些物品是制造件。在编制MRP时可以根据该码确定对哪些件下达采购订单,对哪些件下达生产任务订单。

订货批量是指一次订货或制造物品的数量。对于采购件来说,订货时可能受到包装、运输等的限制。对于制造件来说,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也会受到设备容量等的限制。这些问题都会决定订货批量的大小。

安全库存量也称最小库存量。需求和供应都可能出现偏离计划或预测的情况,为了不中断生产活动,在计划需求量之外经常保持一定的库存量作为保险储备。

MRP低层码是系统分配给物料清单上的每个物品一个从0至N的数码。在产品结构中,最上层的层级码为0,下一层的部件的层级码则为1,依此类推。一个物品只能有一个MRP低层码,当一个物品处于不同层次时,则取处在最低层的层级码作为该物品的低层码。低层码是为了将需求从最高层组装件向下层层分解到最低层物件。

C.物品库存已分配量

物品库存已分配量是指物料配套表(或销售提货单)已发到仓库但物料尚未从库中领走。这些物料虽然在仓库中,但不能当作可供应量使用。

·编制MRP计划

编制MRP的主要步骤是: ①确定物料的毛需求

毛需求=非独立需求+独立需求

非独立需求=上一层物料的计划订单投放量×物料清单中物料的每一组装件用量 ②确定物料的净需求

净需求=毛需求—(本期已计划接收量+前期预计库存量) ③对任务下达日期和数量进行计划

计算计划订单的接收量,即在某时段内应该完成多少数量的物料入库。然后确定计划订单的投放量,与应该在某时段开始生产多少数量的物料才能满足需要。计划订单投放量

48 / 114

的大小与计划订单接收量一致,在时间上前置一个提前期。

·确认MRP

编制完MRP后,企业就应该按照它执行,下达制造订单和采购订单。在下达订单前,计划人员应对计划订单进行检查:物料的需用日期是否有变化,工作中心的能力是否有效,必要的工装夹具是否备好等。如发现问题计划人员应与时采取措施解决。通过检查的计划订单直接下到采购部门和车间去执行。

4.能力需求计划(CRP)编制

能力需求计划是把物料需求计划的物料需求量转换为负荷小时,把物料需求转换为能力需求。它不但考虑MRP的计划订单,还要结合工作中心和生产日历,考虑工作中心的停工与维修等情况,来确定各工作中心在各时间段的可用能力。

编制能力需求计划的具体做法是将MRP计划各时间段所需要加工的所有制造件,通过工艺路线文件得到所需要的各工作中心的负荷,再同各工作中心的额定能力进行比较,提出按时间段划分的各工作中心的负荷报告。然后由管理人员根据报告提供的负荷情况与订单的优先级等因素加以调整和平衡。

编制能力需求计划的具体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能力需求计划需要的数据有: ①任务单数据

任务单是对经MRP运算后或虽未经MRP运算,需要由企业自行制造的物料下达生产制造指令的有关单据。根据其不同的状态和阶段,又可将任务单分为MRP计划任务单,确认任务单和投放任务单等。

②工作中心数据

工作中心是能力的基本单元,与能力有关的数据有:每天班次、每班小时数、每班人数、每班设备数、效率、利用率、超额系数等。

③工艺路线数据

工艺路线是表达BOM中制造物料的加工与传递顺序的资料。工艺路线描述一个或若干个物料从现行库存状态经过加工到另一个库存状态的过程。工艺路线是能力需求计划运算时的重要信息,主要提供了物料加工的工序,工作中心和加工时间等数据。

④工厂生产日历

工厂生产日历是企业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日历,该日历一般将不工作的日期排除(星期天、法定假日与其它不生产日期)。

·计算负荷

将所有的任务单分派到有关的工作中心上(不考虑有效的能力和限制),然后确定有关工作中心的负荷,从任务单的工艺路线记录中计算出每个有关工作中心的负荷。当不同的任务单使用同一个工作中心时,将按时间段合并计算。最后将系统每个工作中心的负荷与工作中心记录中存储的额定能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工作中心负荷(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对比和工作中心的利用率。

·分析负荷情况

能力需求计划指出了工作中心的负荷情况(负荷不足、负荷刚好、超负荷),与存在问题的时间和问题的程度。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生产计划阶段的问题,有MRP存在的问题,也有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方面的问题。对每个工作中心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检查,确认导致各种具体问题的原因,以便正确的解决问题。

·能力/负荷调整

49 / 114

能力需求计划中有两个要素:负荷和能力。在解决负荷过小或超负荷等能力问题时,应视具体情况对能力和负荷进行调整,增加或降低能力;增加或降低负荷;或两者同时调整。调整能力的方法有:加班,增加人员、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工艺路线,增加外协处理等。调整负荷的方法有:修改计划,调整生产批量,推迟交货期,撤消订单,交叉作业等。

·确认能力需求计划

在经过分析和调整后,将已确定的调整措施的有关修改数据重新输入到有关文件记录中。通过反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和负荷达到平衡时即可确认能力需求计划,正式下达任务单。

5.生产作业计划执行与控制

MRP计划任务通过能力平衡后就下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去执行。对于采购件,应有供应部门组织货源进采购;对于制造件则由生产车间负责组织生产制造。

车间管理是通过计划、控制日常生产、收集车间数据的方法,达到以较少的投入,较高的生产制造效率,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任务。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车间管理一般应具有三个功能:投放生产订单、监控日常生产、收集车间数据。

机械加工企业的车间管理类型可以大致归为两类:单件小批生产和大批量流水生产。单件小批生产是指产品品种规格较多,生产数量较少,生产作业按照任务单所下达的批量在不同的生产车间和工作中心移动。大批量流水生产也叫连续式生产是指产品品种较少,产品系列的生产数量较多,生产作业按照某一生产节拍以固定的顺序流动,企业中的设备常是按加工顺序(生产线)组织的。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车间作业管理内容: ①投放任务单

车间接收的MRP计划订单是生产计划员根据最好的理想状态的资料制订的,所以在投放前要仔细的核实车间的实际情况,要检查工作中心、工具、物料、生产提前期等的有效性,解决计划与实际间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投放任务单。

②监控车间日常生产

控制日常生产是为了保证投放的任务单能够按计划顺利执行,与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通过一些来自车间现场的报告、信息监控日常的生产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A.工作中心进度表

工作中心进度表是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中任务的流动和优先级的。它说明了在某个工作中心将要或正在生产什么订单、物品、已完成的数量和未完成的数量、计划生产准备和加工时间、订单优先级。

B.投入/产出(I/O)报告

I/O报告是一个计划与实际投入以与计划与实际产出的控制报告。比较计划与实际投入可以分析出输入到工作中心的订单流动情况。比较实际投入与产出可以看出工作中心是否正在加工所有到达的负荷,它可以指示出工作中心的实际拖欠、排队情况。比较计划和实际产出可以得到工作中心执行计划的情况如何。

C.物料短缺报告

物料短缺报告说明了物料在任务单上的短缺量,帮助管理人员与时掌握情况,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D.工票

工票说明了任务单在工艺路线中每道工序的情况:发放到工序上的数量、在工序上加工的数量、已经加工完成的数量、已转下到工序的数量、在工序中报废的数量、工序计划

50 / 114

开始与结束时间、实际加工的开始与结束时间、物料的计划和实际发放量、物料报废数量、人工时数与费用。

③收集车间数据

收集车间数据有助于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保证产品质量,记录实际生产成本。车间数据包括人工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和物料移动数据。数据收集的频率取决于企业具体的生产方法。

·连续式生产(JIT)类型的车间管理内容: ①下达组装计划

在连续生产环境中不需要下达注明交货日期的单个任务单,它是按照设备的生产率,下达日、周的组装计划。在下达组装计划前首先要确定生产率和产品混批模式。生产率是指某个时间周期工作中心生产的物品数量。产品混批模式是指某个时间周期内混合安排生产物件的方式,这与在时间周期内生产的物品品种百分比有关。在此之后对生产能力和物料、工具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解决计划与实际之间的矛盾。

②控制生产活动

在连续式生产环境中,物料是以“拉”方式移动的。生产工序按照后序工作发出的信号进行生产,当完成信号指明的任务时停止生产,直到再次接收到后序工作的请求信号。可以用许多东西作为生产的信号,如:卡片、指示灯、木牌等。

连续式生产是通过发放移动卡或生产卡的数量来实现对车间日常生产的控制的。卡片数目决定了车间生产和移动在制品的数量、时间。

③收集生产数据

连续式生产每日应该收集的数据有:物品的完成数量、生产准备次数、废品统计、质量控制数据、设备利用情况、物料供应情况(包括改变)、工作中心加工时间与人工费、生产准备时间等。

6.生产成本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许多基础数据来源于生产的第一线——生产车间,如:构成产品本身的材料费,产品加工时的直接人工费,委托加工的外协费,车间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等。控制产品的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设计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要先进合理,应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分析。 ·工艺成本控制

工艺成本是指设计的加工工艺方法和选用的设备、工装等形成的工艺加工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费用较低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工装。

·生产组织成本控制

确定合理的生产周期和产品生产批量,制定在制品占用定额。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人力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损失,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间接费用。

7.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体现着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产品检测制度,建立产品检测工序(或工位),填写检验单,记录产品的检测信息,分析废品产生原因和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为改进生产工艺和设计提供依据。

51 / 114

§5.2 生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生产管理业务分析

1.生产管理业务分析

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由生产计划部门、技术部门、生产车间等部门完成。生产管理在业务上与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仓库部门、质量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以与财务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编制MPS所需要的产品产量数据由销售合同和销售预测提供;编制MRP所需要的物料供应和库存数据由采购和仓库部门提供;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所需要的设备状况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提供;车间生产用料凭领料单从仓库中领取,生产出的产品和半成品进入仓库暂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产品入库前的检验由质量部门负责,并根据检验结果给出检验单;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产品用料情况、加工工时情况、废品情况与各种费用发生情况都要详细统计并上报给财务部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2.生产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图5.2.101是企业生产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图中将生产管理业务分成生产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管理、能力需求计划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连续式生产管理六个子系统。

在图5.2.101中由于纸X的限制车间作业和连续生产两个子系统所涉与的相关数据文件没有一一列出,只以车间作业数据文件和JIT数据文件代替。

继续对图5.2.101的六个子系统进行分解,得到生产管理业务的第二层数据流图,如图5.2.102至图5.2.107。

52 / 114

销售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销售合同销售预测合同预测文2.0件MPS任务文件MRP独立需求文件MRP任务文件工序进度计划文件MPS任务文件设备状况负荷文件资源文件设备管理部门MPS管理MPS例外信息文件已确认的MPSMRP例外信息文件3.0MRP管理已确认MRPCRP文件4.0CRP管理车间统计数据通过CRP平衡的 MRP生产任务工时负荷分布文件物品代码文件工厂日历文件1.0生产数据工作中心文件物料清单文件工艺路线文件物料供应状况输入输出控制文件生产车间JIT数据文件技术部门领料单合格品入库质量部门车间作财务业部门数据文件产品,半成品检验仓库发料物料需求单图5.2.101 企业生产管理第一层数据流图 技术部门1.1物品维护1.2工艺路线维护1.3工作中心维护1.4工厂日历维护1.5BOM维护成本统计数据采购仓库部门通过CRP平衡的MRP采购任务领料能力例外信息文件粗能力需求文件单件小批连续式5.0车间作业6.0JIT管理1.8BOM删除物品代码文件工艺路线文件工作中心文件工厂日历文件物料清单文件生产计划部门1.6BOM校验1.7BOM成批替换 图5.2.102 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53 / 114

合同预测文件MPS例外信息文件MPS任务文件销售部门销售合同预测2.1合同预测数据维护生产计划部门2.2MPS生成2.3MPS维护2.4MPS确认/回收已确认的MPS 图5.2.103 主生产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独立需求文件MRP任务文件MPS任务文件3.1独立需求维护3.3采购件需求计划维护已确认的MPS3.2MRP生成3.4制造件需求计划维护3.5MRP确认/回收已确认的MRP任务MRP例外信息文件物料供应状况MRP任务文件采购库存部门 图5.2.104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设备状况MPS任务文件粗能力需求文件4.1资源清单维护4.2粗能力需求计划生成设备管理部门资源文件设备状况能力例外信息文件已确认MRP任务4.3工序进度计划生成4.4工作中心负荷生成4.5细能力需求计划生成通过CRP平衡的MRP任务车间统计数据CRP文件生产车间工序进度计划文件负荷文件4.6输入输出控制生成车间统计数据输入输出控制文件 图5.2.105 能力需求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54 / 114

车间任务物料需求文件采购仓库部门领料单领料合格品入库车间任务详细文件成品半成品检验车间任务文件质量部门生产车间单件小批5.1车间任务管理5.2车间物料管理5.3车间生产管理5.4车间完工管理成本统计数据财务部门车间物料占用文件车间工艺路线文件车间工作中心文件车间任务例外信息文件车间工票文件车间任务文件图5.2.106 车间作业管理数据流程图 生产线能力需求文件生产线定义文件生产线定额文件生产线工位文件采购仓库部门物料需求单仓库发料合格品入库生产统计文件成品半成品检验质量部门生产车间生产线能力需求明细文件连续生产6.1JIT计划管理车间JIT物车料间需任求务文文件件6.2JIT物料管理6.3JIT生产控制成本统计数据JIT车间在制文件财务部门车间日进度计划文件车间投入产出记录文件JIT领料明细文件生产线工位用料文件JIT车间在制品文件车间投入产出记录文件 图5.2.107 连续生产管理数据流程图

对图4.2.106 车间作业管理系统中处理“5.1车间任务管理”、“5.2车间物料管理”、“5.3车间生产管理”和“5.4车间完工管理”进一步分解得到图4.2.108至图4.2.111。

生产车间5.11车间任务建立5.12车间任务维护5.13车间任务确认5.14车间任务优先级计算5.15车间任务优先级确认单件小批车间任务文件 图5.2.108 车间任务管理数据流程图

55 / 114

车间任务物料需求文件5.23任务领料维护领料领料单5.21任务物料分配维护车间物料占用文件采购仓库部门领料单5.22任务物料释放5.24成批领料维护领料

图5.2.109 车间物料管理数据流程图

5.31车间任务模拟下达车间任务文件车间任务详细文件车间工票文件5.32车间任务下达/回收5.33车间进度计划生成5.34车间进度计划维护车间工艺路线文件5.35工序优先级计算5.36工作中心派工单生成5.37车间工票维护车间任务例外信息文件5.38车间工作中心维护车间工作中心文件5.39车间工艺路线维护

图5.2.110 车间生产管理数据流程图

车间任务详细文件5.41工序完工维护5.42任务完工维护成本统计数据财务部门成品半成品检验车间任务文件质量部门合格品入库采购库存部门车间工票文件 图5.2.111 车间完工管理数据流程图

对图5.2.17 车间作业管理系统中处理“6.1 JIT计划管理”、“6.2 JIT物料管理”和“6.3 JIT生产控制”进一步分解得到图5.2.112至图5.2.114。

56 / 114

6.11生产线定义生产线定义文件车间投入产出文件6.12生产线定额维护生产线定额文件生产线能力需求文件生产线能力需求明细文件6.13JIT进度计划生成JIT任务文件生产线工位文件6.14车间日进度计划调整6.15生产线日能力平衡6.16日进度计划下达回收JIT任务文件6.17生产线工位维护车间进度计划文件

图5.2.112 JIT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车间物料需求文件JIT领料明细文件6.21日领料单生成6.25生产线工位用料维护生产线工位用料文件6.22日领料单维护6.23实际领料录入仓库发料6.24实际领料维护物料需求单采购库存部门

图5.2.113 JIT物料管理数据流程图

生产统计文件成品半成品检验质量部门合格品入库采购库存部门6.31检测点完工维护6.32JIT任务完工维护成本统计数据质量部门车间投入产出文件6.33工位在产品录入6.34工位在产品维护6.35车间在制计算JIT车间在制品文件 图5.2.114 JIT生产控制数据流程图

57 / 114

二、E—R关系图

根据企业生产管理各层的业务数据流图的详尽描述,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物料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如图5.2.21。

MPS例外信息n销售预测合同n生成mMPS任务nMRP例外信息nm1请购单1下达生成m生产数据参照2MRP任务1下达1车间任务1组成n生成n车间任务物料需求1分配1领料单n领料m检验单物料占用1车间任务明细1下达n工票1完工n物料库存mn生成生成mnMRP独立需求工序进度计划n能力需求计划m生成n生成m粗能力计划参照1m生产数据1下达1JIT任务n生成mJIT进度计划n生成m生产线能力需求1组成n能力需求明细1n生成mJIT车间物料需求n领料m物料库存JIT领料明细下达n生产统计1完工n物料库存检验单n参照21生产线数据负荷 图5.2.21 企业生产管理E—R关系图

对E—R关系图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定义如下:

·物料清单 {父件,物料清单序号,物品,工序号,子件消耗量,废品率,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工厂日历{车间,日期,日期状态,社会星期,工厂部门星期,年有效工作天数,

累计有效工作天数}

·工作中心{工作中心,工作中心名称,工作中心说明,车间,工作中心人员/设备

情况,效率,利用率,超额系数,日标准能力(设备/人员),投入/产出允许误差,标准工时率}

·工艺路线{物品,工序号,工序说明,工种,工作中心,准备时间设定,加工时间

设定,搬运时间,等待时间,平行交叉标识,最小传送量,外协标识,标准外协费}

·合同,预测 {物品,需求日期,订单/预测号,订单行号,需求数量,单位,出产

58 / 114

日期}

·MPS 任务{任务号,物品,计划日期,预测量,需求数量,预计库存量,MPS计

划量,综合需求量,下达日期,实际完成数}

·MPS 任务例外信息{任务号,例外信息代码,物品,计划日期,新计划日期,MPS

计划量}

·MRP 独立需求{物品代码,需求日期,计量单位,需求数量,部门,用途说明} ·MRP任务文件{任务号,物品,任务类型,任务数量,计划开工/订货日期,计划

完工/交货日期,实际完成数,计划员}

·MRP例外信息{任务号,例外信息代码,物品,计划日期,新计划日期,计划数量} ·粗能力需求计划{工作中心,时间段序号,资源代码,车间,需求负荷,人标准能

力,设备标准能力,计量单位}

·工序进度计划 {任务号,物品,加工工序号,工作中心,车间,最早/晚开工日期,最早/晚

完工日期,准备工时,加工工时,等待时间,搬运时间,工种}

·负荷{任务号,工作中心,工种,时间段序号,物品,车间,准备工时,加工工时,

等待时间,搬运时间}

·能力需求计划{工作中心,工种,时间段序号,车间,计划工时,完工工时,在制

工时,能力工时(人/设备)}

·工票{任务号,任务分批号,工序号,工票日期,物品,计划量,实际完工量,合

格量,废品量,返修量,计划工时,实动工时,废品工时,返修工时,加班工时,车间,工作中心,检验员,班次,班组}

·车间任务{任务号,任务分批号,物品,车间,计划量,计划日期(开工/完工),

优先级,计划工时,车间加工实际工时情况,实际日期(开工/完工),实际加工的各种数量统计}

·车间任务明细{任务号,任务分批号,工序号,工序分批号,物品,车间,派工日

期,工作中心,工种,优先级,计划量,开工/完工日期(计划/实际),完成的数量情况,工时使用情况,准备/搬运/等待时间}

·车间任务物料需求{任务号,任务分批号,子件号,物品,工序号,需求量,已分

配量,领用量,车间}

·车间物料占用{任务号,任务分批号,子件号,车间,物品,仓库,货位,批号,

已分配量,领用量,分配日期}

·领料单{与物料管理系统中的领料单一样} ·检验单{与物料管理系统中的检验单一样} ·请购单{与物料管理系统中的请购单一样}

·物料库存{与物料管理系统中的物料库存一样}

·生产线定义{车间,生产线号,生产线名称,每天班次,每班小时数,工时利用率} ·生产线定额{车间,生产线号,物品,工位号,各种时间耗费定额,工时利用率} ·生产线工位{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工位名称,发料员}

·生产线工位用料{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零件,物品,储备定额,消耗定额,

废品系数,生效日期,失效日期}

·JIT车间进度计划{车间,生产线号,物品,计划日期,日计划量,实际完成情况,

实际工时使用情况}

·JIT车间物料需求{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物品,班次,需求日期,需求数量,

已分配量,实发数量}

·JIT生产统计{统计序号,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物品,班次,完工日期,完

59 / 114

工数量情况,工时使用情况,检验单号}

·JIT车间任务{物品,计划日期,计划量}

·JIT 领料明细文件{车间,生产线号,工位号,物品,需求日期,零件,班次,分

配序号,仓库,货位,批号,需求数量,实发数量,已分配量}

·生产线能力需求{车间,生产线号,计划日期,负荷,标准能力,生产线日节拍} ·生产线能力需求明细{车间,生产线号,计划日期,物品,工位号,负荷}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图和E—R关系图,并结合企业管理业务实际与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我们设计出生产管理的数据库结构,主要包括: ·物料清单文件

存储企业所有产品的产品结构。通过父项与子项的层层定义,将产品树型结构设置出来。并在产品结构中考虑有效期,在计划排产时只考虑在排产时间内有效的产品结构。 ·工厂日历文件

存储企业的工厂日历,记录企业哪些日期生产,哪些日期是厂休(或停工),以便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将计划排在有效的工作日内。 ·工作中心文件

记录车间各工作中心的基础数据与能够提供能力的情况。工作中心数据是企业安排生产和平衡生产能力的依据。 ·工艺路线文件

记录企业各产品的加工路线数据,即每种产品生产要经过的各道工序情况与在工序上的花费的时间情况。 ·车间代码文件

对企业各车间进行统一编码,并记录各车间的基本属性。

·车间班组代码文件

对每个车间内的班组进行统一编码。 ·时间段文件

定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和细能力计划的输出时间段。设置时间段的起止日期。 ·合同,预测文件

记录各种产品销售合同量和预测量与需求时间,为企业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MPS 任务库文件

存储MPS任务的时间和数量,以与与MPS任务相关的预测量、需求量和预计库存量等数据。

·MPS 任务例外信息文件

记录MPS在计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信息和不正常信息。

·MRP 独立需求文件

记录独立需求物品的需求日期和需求数量。

·例外信息类型文件

对MPS、MRP生成时出现的例外信息进行分类统一编码。

·MRP任务文件

存储 MRP 计划展开后得到的各生产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物料的数量和时间。所需物料包括采购件和自制件。需求时间包括自制件的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采购件的订货日

60 / 114

期和交货日期。 ·MRP例外信息文件

记录MRP任务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例外信息。

·资源清单文件

记录某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某种资源的标准耗用情况。

·资源代码文件

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编码。

·粗能力需求计划文件

记录某关键工作中心在一个时间段内对某一种资源的需求与负荷情况,与能够提供的标准能力情况。 ·工序进度计划文件

记录MRP生产任务在某一道工序上的具体开工/完工日期与所花费的时间。

·负荷文件

记录一个时间段内MRP生产任务对某一工作中心上的某一工种的时间需求。

·能力需求计划文件

记录一个时间段内某工作中心的一个工种的能力需求计划情况与能够提供的能力情况。

·输入/输出控制文件

记录一个时间段内某一工作中心的计划/实际输入和计划/实际输出与输入/输出的累计偏差情况。 ·车间工票文件

工票文件详细记录自制物料的生产过程情况。包括:MRP任务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信息。

·车间任务文件

记录某一车间任务的计划情况,执行情况与实际完成情况。

·车间任务详细文件

记录车间任务每道工序的具体情况,包括:派工日期,计划量,计划和实际的开工/完工日期,完成的数量情况,工时使用情况,准备/搬运/等待时间。 ·车间任务物料需求文件

记录车间任务需要某一物品的数量与库存分配量和领用量。

·车间物料占用文件

记录车间任务所需物料的库存占用情况与领用数量。

·车间工艺路线文件

记录针对某一车间任务的特殊工艺路线数据。

·车间工作中心文件

记录针对某一车间任务的特殊工作中心数据。

·车间任务例外信息文件

记录车间任务出现的问题和非正常信息。

·生产线定义文件

记录生产线的定义数据对企业的各条生产线进行统一编码。

·生产线定额文件

记录生产线各工位生产某物品所需要耗费的各种时间定额。

·生产线工位文件

对生产线各工位进行编码。

61 / 114

·生产线工位用料文件

记录生产线在生产某一产品时各工位上应当储备的物料定额和物料耗费定额。各工位的用料情况带有有效期。 ·JIT 车间日进度计划文件

记录JIT车间某一天生产线上生产某种物品的计划量与实际完成情况和实际工时使用情况。

·JIT 车间物料需求文件

记录某一天JIT车间某一生产线的工位上对某种物料的需求数量、库存分配数量和实际发放数量。 · JIT 生产统计文件

统计某一日期内,生产线的一个工位上,生产某一物品的完工数量情况与工时使用情况。

·车间投入产出记录文件

统计某一日期内,生产线的一个工位上,物品的投入生产数量和产出数量。

·JIT 车间任务文件

存储某一天某种物品的计划生产数量。

·JIT 车间在制文件

记录车间生产线的某一工位上某种物品的数量和实际盘存的情况。

·JIT 车间在产品文件

记录车间生产线的某一工位上某种产品的盘存数量。

·生产线能力需求文件

记录某一天车间内的一条生产线上的工时负荷和能提供的标准能力,以与生产线的日生产节拍。

·生产线能力需求明细文件

记录某一天车间内一条生产线上的某个工位生产某中物品所造成的负荷。

四、模块功能设计

1.生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根据生产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5.2.41:

62 / 114

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连续生产物品维护工厂日历维护物料清单删除资源清单维护粗能力需求计划生成工序进度计划生成工作中心负荷生成输入/输出控制生成细能力需求计划生成JITJITJIT物料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艺路线维护工作中心维护物料清单维护物料清单成批替换独立需求维护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件需求计划维护制造件需求计划维护物料需求计划下达/回收生产线定义生产线定额维护生产线工位维护JIT进度计划生成车间进度计划调整生产线日能力平衡日进度计划下达/回收合同预测数据维护主生产计划生成主生产计划维护主生产计划确认/回收车间任务管理车间物料管理车间生产管理车间完工管理生产线工位用料维护日领料单生成日领料单维护实际领料录入实际领料维护检测点完工维护任务完工维护工位在产品录入工位在产品维护车间在制计算车间任务建立车间任务维护车间任务确认车间任务优先级计算车间任务优先级确认车间任务物料分配车间任务物料释放车间任务领料维护成批领料维护车间工作中心维护车间工艺路线维护车间任务模拟下达车间任务下达/回收车间进度计划生成车间进度计划维护工序优先级计算工作中心派工单生成车间工票维护工序完工维护任务完工维护 图5.2.41 生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2.生产管理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⑴生产数据管理

·物品维护(同物料管理) ·工厂日历维护

输入:年度,车间

输出:车间某一年度的厂历

处理:厂历是企业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日历。在此日历上编制计划,安排生产和进

行能力核算才是准确的。利用本程序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全厂或各车间的厂历。

·工艺路线维护 输入:物品代码

63 / 114

输出:物品工艺路线

处理:录入制造一个零件或产品所需要的一组工序,它包含了工序所在工作中心,

工序顺序,所需机器工时,加工工时,准备工时等。并可对工艺路线记录作修改和删除。

·工作中心维护

输入:工作中心代码,车间代码 输出:工作中心信息

处理:录入车间工作中心数据,包括:名称,说明,车间,工作中心人员/设备情

况,效率,利用率,超额系数,日标准能力(设备/人员),投入/产出允许误差,标准工时率。并可对工作中心记录作修改和删除

·物料清单维护 输入:父件代码

输出:产品物料清单

处理:定义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原材料之间的相互结构关

系,以与每一组装件所需要的下层各部件的数量。物料清单维护通过一层层地描述产品组成件,组件——组成件,零件——原材料之间的关系来建立起整个产品的结构树。产品结构建立的同时,能进行单级合法性检验,即:子项与父项(直接)是否一样;本级物料清单数据是否已经存在。对定义好的物料清单可以进行单层修改和删除。

·物料清单成批替换

输入:原件代码,替换件代码,替换比,生效日期,失效日期 输出:替换后的新物料清单 处理:完成子件的成批替换,用一指定的新子件取代所有产品中的另一指定的子件,

成批修改物料清单记录。在替换的同时,进行产品结构合法性校验。

·物料清单删除 输入:物品代码

输出:产品结构变更信息

处理:删除指定产品(或中间产品)的整个产品结构树。即是一个多级相关删除。

在删除的同时,系统要进行合法性校验。物料清单删除不同于物料清单维护中的单层删除。

⑵主生产计划管理 ·合同预测数据维护

输入:销售合同或预测号 输出:销售合同或预测数据

处理:在没有销售、预测子系统的情况下录入并维护物品的销售合同数据和销售预

测数据。

·主生产计划生成

输入:计划开始日期 输出:主生产计划数据

处理:根据销售、预测数据,生成主生产计划排产项目;根据时间栏和需求码生成

综合需求;根据预计入库量,批量准则,提前期,废品系数等数据生成某一展望期内的主生产计划排产项目的排产数量,出产时间。同时自动产生例外信息,可签合同数等信息。

·主生产计划维护

64 / 114

输入:任务号,物品,计划日期X围 输出:MPS任务数据

处理:根据客观情况手工调整主生产计划的数量与出产时间,并可手工追加 MPS

任务单。

·主生产计划确认/回收

输入:任务号,物品,计划日期X围 输出:确认或计划状态的MPS任务

处理:对 MPS 计划任务进行确认。同时对已确认的任务可进行回收,即将状态改

回计划状态。可以对任务进行部分确认/回收和全部确认/回收。

⑶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独立需求维护

输入:物品,需求日期 输出:独立需求数据

处理:录入独立需求的 MPS 项目的需求数量和时间,以便在 MRP 计算需求时能

将这部分需求考虑进去。对已录入的独立需求数据可以进行修改和删除。

·物料需求计划生成 输入:计划开始日期

输出:物料需求计划数据

处理:本程序分为初始化和生成计划两部分,初始化部分主要是为生成 MRP 计划

作一些预处理工作;生成计划部分,产生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件的采购计划。MRP 计划生成依据了标准 MRP 原理,根据展望期内的主生产计划量、独立需求数据、库存数据,产品物料清单等数据,将主生产计划逐层分解,产生毛需求,同时考虑安全库存、预计入库、废品系数、提前期、批量政策与工厂日历等因素,产生 MRP 自制件任务和 MRP 采购件任务。在生成计划的同时,系统自动产生运行过程中的例外信息,写入例外信息文件,以备查用。

·采购件需求计划维护

输入:任务号,物品,计划开始日期 输出:采购件需求计划数据

处理:对计划状态且类型为采购类型的任务记录进行修改、删除维护。同时可以进

行采购任务的手工追加。

·制造件需求计划维护

输入:任务号,物品,计划开始日期 输出:制造件需求计划数据

处理:对计划状态且类型为制造类型的任务记录进行修改、删除维护。同时可以进

行制造任务的手工追加。

·物料需求计划下达/回收

输入:任务号,物品,计划开始日期X围 输出:无

处理:MRP 计划生成后的任务需要人工确认,确认后的计划在下次 MRP 运行时

将予以保留,在此确认的订单量将作为资源被考虑。可对部分计划确认或全部计划作确认。当需要对确认状态的任务进行修改时,可先将其回收为计划状态。可对部分计划作回收或全部计划作回收。

65 / 114

⑷能力需求计划管理 ·资源清单维护

输入:物品,工作中心

输出:制造某物品在某工作中心所需要耗费的某种资源的情况

处理:录入并维护粗能力核算的资源清单,即主生产计划项目所需的资源代码与其

数量。

·粗能力需求计划生成 输入:无

输出:关键工作中心各时间段的能力需求情况

处理:计算各关键工作中心在主生产计划项目上的需求负荷。根据主生产计划的计

划量与此物品的资源清单计算出各种资源在各工作中心、各时间段上的需求负荷和所能提供的标准能力。

·工序进度计划生成 输入:无

输出:各工序的进度计划数据

处理:根据工艺流程数据将 MRP 的确认任务生成工序进度计划。提供两种方

法——正排和倒排生成工序进度计划,即生成每道工序的最早开工时间、最早完工时间、最晚开工时间、最晚完工时间。

·工作中心负荷生成 输入:无

输出:各工作中心的负荷分布情况

处理:根据 MRP 确认任务的进度计划、车间任务的进度计划生成所有工作中心的

负荷图。工作中心负荷显示了在一定的时间周期上,确认订单和已下达订单的负荷需求。

·输入/输出控制生成 输入:生成日期

输出:某时间段内各工作中心的输入输出计划数据

处理:生成某一时间段(通常为8个周期)内各工作中心的计划输入,计划输出,

与初始队列等信息。实际输入,实际输出数据由车间统计反馈上来。

·细能力需求计划生成 输入:无

输出:各工作中心各时间段的能力情况

处理:根据工作中心负荷生成的结果,按工作中心逐个时间段汇总,计算出各工作

中心在各时间段上的计划工时、在制工时、完工工时、与所能提供能力的情况。

模块流程图如图4.2.43:

66 / 114

开始从负荷文件中读取负荷记录计算计划工时将工时负荷累加入能力需求文件N负荷记录是否取完Y从MRP任务文件中取在制任务记录从车间任务文件中取该任务的车间执行情况N将最早开工/完工日期转换成有效工作天数确定开工/完工日期所在时间周期按最早叠加计算工时负荷并累加入能力需求文件车间记录是否取完YN将最晚开工/完工日期转换成有效工作天数确定开工/完工日期所在时间周期按最晚叠加计算工时负荷并累加入能力需求文件MRP在制记录是否取完Y取能力需求记录计算工作中心各时间段的能力工时修改能力需求文件YN还有记录结束 图5.2.43 能力需求计划生成程序流程图

⑸车间作业管理 ①车间任务管理 ·车间任务建立

67 / 114

输入:车间代码,计划开工日期X围,计划完工日期X围 输出:各车间的车间任务

处理:车间可以根据计划开工日期或计划完工日期从确认的物料需求计划中选取符

合本车间条件的任务,建立本车间的车间任务。

·车间任务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物品,开工日期X围,完工日期X围 输出:各车间的车间任务

处理:对已建立车间任务进行修改、删除处理,并可对车间任务进行委外加工和任

务分批;也可以追加一些紧急的车间临时任务。

·车间任务确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物品,开工日期X围,完工日期X围 输出:确认的车间任务

处理:对车间要执行的车间任务进行确认。 ·车间任务优先级计算

输入:车间代码,优先级算法 输出:各车间任务的优先级 处理:可按两种方法计算任务的优先级:完工日期优先级算法与临界比优先级算法。

按照车间选定的优先级算法自动计算车间任务的优先级,为车间任务下达和物料分配提供依据。优先级数越小,任务优先级别越高。车间任务优先级自动计算完成之后,可以对任务优先级进行修改;也可以不自动计算车间任务优先级,由人工对优先级进行维护。

完工日期优先级算法是将任务的计划开始和完成日期间的天数与物品生产提前期进行比较,比较的天数越小优先级越高。

临界比优先级算法是计算任务完成日期之前的有效工作天数占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比值,即:CR = 有效时间/所需时间。CR越小优先级越高。

·车间任务优先级确认

输入:车间代码,开工日期X围,完工日期X围 输出:确认的优先级的车间任务

处理:选取车间任务记录,确认车间任务的优先级。

②车间物料管理

·车间任务物料分配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 输出:车间任务领料单

处理:依据物料清单自动计算任务的物料需求数量,以与替代物料需求数量。再根

据物料需求数量,录入指定物料的库存分配量。也可以根据物料需求数量和物料存放的缺省仓库、缺省货位,自动为车间任务分配物料。

·车间任务物料释放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 输出:物料释放数据,库存修改信息

处理:对未下达的车间任务自动释放已分配的物料,减少物料的库存分配量。 ·车间任务领料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仓库代码,领料日期,任务号,出库单号 输出:生产领料出库单

68 / 114

处理:对已经分配了物料的任务进行领料处理,根据输入的任务领料单和领料信息,

自动维护车间任务的领料情况和库存数据。

·成批领料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仓库代码,领料日期 输出:成批领料出库单

处理:对成批发料的物料进行领料处理,人工输入成批领料单和本次领料情况,自

动维护库存的数据。

③车间生产管理

·车间工作中心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工作中心代码 输出:车间工作中心数据

处理:录入车间任务的特殊工作中心数据,并可对已录入数据进行维护和删除。 ·车间工艺路线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工序号 输出:车间工艺路线数据

处理:录入车间任务的特殊工艺路线数据,确定特殊工序信息,并可对已录入数据

进行维护和删除。

·车间任务模拟下达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 输出:模拟下达信息

处理:进行车间任务“模拟”下达检查。显示车间任务的所有缺件情况,以与工作

中心和工序能力超负荷情况。

·车间任务下达/回收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物品代码,开工日期X围,完工日期X围 输出:车间任务状态

处理:车间进度计划生成之后,把已分配了物料的车间任务下达到每个工作中心的

各道工序上,同时增加生产预计入库量。在开工之前,由于某些原因(如任务取消、需要修改任务等),需要修改车间任务时,可以回收已下达的车间任务,同时可以选择是否释放任务的已分配物料。

·车间进度计划生成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 输出:车间进度计划数据

处理:车间任务建立完成之后,依据任务的工艺路线,按正常作业方式或交叉作业

方式,利用正排日程和倒排日程技术自动计算任务每道工序的计划工时、计划加工工时、准备工时,以与最早开工日期、最早完工日期、最晚开工日期、最晚完工日期等。同时,如果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或提前期数据发生错误,打印出例外信息报告。

·车间进度计划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物品代码,开工日期X围,完工日期X围 输出:车间进度计划数据

处理:对已生成的车间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委外加工处理和工序分批处理。 ·工序优先级计算

输入:车间代码,优先级算法,工作中心

69 / 114

输出:工序优先级

处理:车间任务下达之后。按照车间各工作中心选定的优先级算法,自动计算车间

任务在各工作中心各个工序的优先级。优先级数越小,工序优先级别越高。计算完成之后,可以对工序优先级进行修改,也可以不自动计算工序优先级,由手工录入优先级或修改。

·工作中心派工单生成

输入:车间代码,工作中心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 输出:派工单信息

处理:车间工作中心工序优先级计算完成之后,各工作中心依据优先级生成工作中

心派工单,同时修改车间任务和进度计划为开工状态。

·车间工票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工票日期 输出:车间工票数据

处理:录入生产加工的工票数据,并可对录入的工票数据作修改。

④车间完工管理 ·工序完工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工序号 输出:工序完工状态

处理:提供两种工序完工维护方式:工序自动完工维护——对计划量等于合格量的

工序进行完工处理;工序人工完工维护——由人工决定工序是否完工。

·任务完工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任务号X围,物品代码 输出:任务完工状态与任务入库数据

处理:提供两种任务完工方式:任务自动完工维护——对计划量等于合格量的任务

进行完工处理;任务人工完工维护——由人工决定任务是否完工。根据输入的任务入库单,维护车间任务的入库数量和库存的数据。

⑹连续生产管理 ①JIT 计划管理 ·生产线定义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 输出:生产线定义数据

处理:录入车间生产线定义数据,并可对已录入的生产线定义作修改和删除。 ·生产线定额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物品代码,工位号 输出:车间生产线某工位上生产某种物品的工时定额

处理:录入生产线某工位上加工单件零件所需的工时定额,并可对已录入的定额进

行修改或删除。

·生产线工位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工位号 输出:生产线工位定义

处理:录入生产线工位定义,并可对已录入的工位定义进行修改或删除。 ·JIT 进度计划生成

70 / 114

输入:计划开始日期,计划结束日期 输出:JIT 进度计划数据

处理:将 MRP 确认任务中的 JIT 计划转为车间计划。根据具体情况生成某一时

间段内的日进度计划,根据输入的某一时间X围,与时间X围内的生产节拍,生成 JIT 日进度计划。

·JIT 进度计划调整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物品代码 输出:JIT 进度计划数据

处理:对按均衡率生成的日进度计划进行手工维护,并允许追加新 JIT 任务。 ·生产线日能力平衡

输入:车间代码,计划日期X围 输出:生产线能力与负荷数据

处理:根据生产线定额数据,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某条生产线每天的能力需求与负

荷情况。得到某条生产线的能力需求、标准能力和生产线节拍数。

·日进度计划下达/回收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计划日期X围 输出:日进度计划状态

处理:将选定的日进度计划置为下达状态,或将已下达但未开工的进度计划置为计

划状态。

②JIT 物料管理

·生产线工位用料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工位号,零件代码,物品代码 输出:生产线某工位生产某种零件所需物品的各项定额

处理:录入生产线上各工位加工零件所需的各种物料的消耗定额和在制储备定额数

据,并可对已录入的定额作修改或删除。

·日领料单生成

输入:车间代码,计划日期 输出:领料单,缺料单

处理:根据车间日进度计划,工位用料清单,生成某一日期X围的 JIT 车间的领料

单。对于有短缺的物料可自动打印出缺料单。

·日领料单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计划日期,生产线号,零件代码 输出:领料单

处理:维护某日 JIT 车间已生成的领料单,也可增加新的领料单。 ·实际领料录入

输入:仓库代码,领料原因,需求日期,操作日期/时间,车间代码 输出:生产领料出库单

处理:根据已生成/打印的领料单,将实际领料情况进行录入,也可录入补料单。

同时允许进行红票退料录入。

·实际领料维护

输入:仓库代码,操作日期X围,车间代码 输出:生产领料出库单

处理:对车间实际发生的领料记录进行维护。

71 / 114

③JIT生产管理 ·检测点完工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工位号,完工日期 输出:检测点完工数据

处理:录入并维护检测点工位的日完工情况,可按班组、班次录入各工位的产出数、

合格量、废品量、实动工时、停工工时、废品原因等检测点工位信息。

·任务完工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仓库代码,操作日期 输出:生产入库单

处理:对生产线上最后一个工位的产出量进行入库登记,修改任务完工的相关数量

与库存数量。

·工位在产品录入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物品代码,盘点日期 输出:在产品数量

处理:录入各工位在盘点前的在产品数量。 ·工位在产品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物品代码 输出:在产品数量

处理:对录入的在产品数量进行维护或删除。 ·车间在制计算

输入:车间代码,生产线号 输出:车间在制数据

处理:根据车间在制库的在制数,各工位的在产品数,计算出实际工位上帐面物料

的数量。

生产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的功能模块外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查询和报表打印输出功能,对生产管理业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生产数据管理

查询:物料清单单级展开查询、物料清单多级展开查询、物料清单综合展开查询、

物料清单单级反查、物料清单多级反查、物料清单最终反查、工作中心查询、工艺流程查询、产品/部件定额工时查询。

打印:物料清单单级展开报告、物料清单多级展开报告、物料清单综合展开报告、

物料清单单级反查报告、物料清单多级反查报告、物料清单最终反查报告、工作中心报告、工艺流程报告。

·主生产计划

查询:主生产计划查询、主生产计划明细查询、按产品大类查询、可供订货量查询、

例外行动信息查询、提前期分布查询。

打印:主生产计划报告、主生产计划明细报告、主生产计划反查报告、主生产计划

例外信息报告、提前期分布报告、产品大类报告。

·物料需求计划

查询: MRP 计划查询、 MRP 明细/回溯查询、 MRP 任务查询、 MRP 例外

行动信息查询、 MRP 采购件查询、 MRP 车间任务查询、独立需求查询、 MRP 车间历史任务查询、 MRP 采购任务历史查询。

72 / 114

打印: MRP 任务细目报告、 MRP 毛需求反查报告、 MRP 详细报告、 MRP 汇

总计划报告、 MRP 例外信息报告。

·能力需求计划

查询:工作中心产品负荷查询、工序进度计划查询、工作中心载荷查询、工作中心

能力需求查询、粗能力需求查询、输入/输出查询。

打印:粗能力需求报告、工作中心详细能力需求报告、工作中心负荷需求报告、输

入/输出控制报告、粗能力细目报告、工序进度计划报告

·车间作业管理

查询:车间任务查询、物料分配占用反查、任务物料短缺查询、工作中心负荷查询、

车间在制情况查询、工作中心派工单查询、工作中心进度计划查询、车间产品产量查询、任务优先级/工序优先级查询、任务入库情况查询、任务领料情况查询、车间领料情况查询、车间工票查询、工作中心进度/调度查询、输入/输出查询、车间例外信息查询。

打印:车间任务报告、任务优先级/工序优先级报告、任务物料需求报告、物料分

配占用反查报告、任务物料短缺报告、工作中心派工单、工作中心负荷报告、车间在制情况报告、工作中心进度计划、车间产品产量报告、任务入库情况报告、任务领料/车间领料情况报告、车间工票、工作中心进度/调度报告、输入/输出控制报告、车间例外信息报告

·连续生产管理

查询:JIT 日进度计划查询、领料单查询、生产线能力查询、车间生产情况查询、

检测点工位情况查询、车间产品入库情况查询、工位物料在制查询、车间实际领料查询、车间投入/产出查询、车间领料历史查询、车间生产情况历史查询、车间投入/产出历史查询、车间在产品历史查询、车间产品入库历史查询。 打印:成品进度计划报告、生产线能力分析报告、拖期任务报告、完工任务报告、

日领料单打印、仓库发料报告。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对这些查询和报表的功能详细表述了。

第六章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销售管理系统业务简介

一、销售管理业务概述

销售是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窗口,是企业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销售管理是一项内容广泛、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与到市场研究、价格政策、市场预测、产品推销、营销计划编制、执行与控制,以与承接客户订单和用户服务等多项管理内容。

二、销售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销售预测

利用历史和现在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对未来的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做出推测,指导今后的销售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销售预测是企业制定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2.销售客户管理

73 / 114

对企业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客户档案信息,制定针对客户的合理价格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

3.销售计划编制

按照市场预测情况和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做出计划。企业销售计划一般按月制定,在计划中制定各种产品的销售数量和价格。企业也可以制定针对某个地区或某个销售员的销售计划。

4.销售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是销售工作的核心。根据获取的客户信息、销售产品信息、交货信息与其它注意事项建立销售订单,并通过对企业生产可供货情况、产品定价情况、客户信誉情况的考查确认销售订单。销售订单是企业生产、销售发货、销售货款结算的依据。

5.销售发货管理

根据销售订单对已到交货期的订单进行库存分配,开出提货单。对于工厂交货的订单由用户持提货单到仓库提货。对于厂外交货的则按提货单出库并组织发运。

6.销售发票管理

对销售出去的产品开出销售发票,向客户收取销售货款。同时将发票转给财务部门记帐。对于客户退货可以开红字发票冲抵销售收入。

7.销售帐款结算

财务部门根据销售发票收取销售货款。将客户来款分配到未收款的销售发票上。对于拖欠货款的客户,销售人员要配合财务人员积极催款。

8.销售统计分析

对各种销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各种产品的订单订货情况、销售情况、订单收款情况、销售发货情况、销售计划完成情况以与销售盈利情况等进行按地区、按客户、按销售员、按销售方式的统计分析。

企业销售管理业务的流程图如图6.1.11:

生产部门生产通知单产成品入库销售部门产品订货信息订单管理交货信息提货管理提货单仓库部门订单客户发票发票管理付款付款信息应收款财务部门发货 图6.1.11展企业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

74 / 114

§6.2 销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销售管理业务分析

1.销售管理业务分析

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主要由企业的销售部门完成。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仓库部门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这几个部门在销售业务中的相互关系如下: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后,将产品订货和交货情况汇总通知生产部门生产,客户订单是企业主生产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车间生产的产品完成后进入成品仓库;根据订单的交货期,销售部门开出提货单交给仓库部门,仓库则依据提货单发货;销售部门根据订单的付款信息开出发票交财务部门做帐;客户收到货物和结算发票后付款给企业的财务部门。

2.销售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图6.2.11是企业销售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图中将销售管理业务分成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管理、销售票据管理四个子系统。

付款发票订单客户4.0档案销售票文据管理件收款销信售息提货单明细发文货件信息销售部门经营计划订货信息销售订单主文件客户档案文件应收款财务部门销售发票明细文件客户1.0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计划文件销售订单明细文件2.0销售订单管理生产通知生产部门发货3.0销售发货管理销售提货单主文件提货单销售发票文件仓库部门 图6.2.11 企业销售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

继续对图6.2.11中的四个子系统进行分解,得到销售管理业务的第二层数据流图,图6.2.12至图6.2.15。

销售部门经营计划1.1销售计划录入1.2销售计划维护销售计划文件

图6.2.12 销售计划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75 / 114

客户订单销售部门销售订单明细文件订货信息生产部门生产通知2.4销售订单中止销售订单主文件销售订单明细文件计划信息2.1销售订单录入2.2销售订单维护2.3销售订单确认客户档案文件销售报价文件销售订单主文件2.5销售订单结清图6.2.13 销售订单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提货单明细文件发货信息3.1提货单录入3.2提货单维护3.3提货单确认提货单3.4提货单结清提货单主文件仓库部门

图6.2.14 销售提货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财务部门应收款4.3退货发票处理销售发票主文件销售发票主文件销售发票明细文件收款信息销售发票明细文件4.1销售开票4.2销售发票维护4.4发票拒付处理

图6.2.15 销售票据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76 / 114

二、E—R关系图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各层次业务数据流图的详尽描述,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销售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如图6.2.21:

销售计划m参照1n客户1订货n销售订单1提货单明细n组成n组成11销售报价1参照2n销售订单明细1配货n提货单开票n发票明细n组成1发票 图6.2.21 企业销售管理E—R关系图

对E—R关系图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定义如下:

·销售计划 {年度,月份,物品,计量单位,计划销售数量}

·销售订单 {销售订单号,客户代码,客户代表,货币代码,兑换汇率,定金,订单

优先级,订单金额,订单状态}

·销售订单明细 {销售订单号,销售订单行号,物品代码,销售单位,订单数量,订

单单价,折扣,需求日期,发货日期,税额,开发票信息,开提货单信息与提货信息}

·客户 {客户代码,客户名称,客户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 ,电子,开户银行,开户XX,

纳税登记号,客户级别,最大欠款限额,最大拖欠天数,交易历史累计情况}

·销售报价 {物品代码,货币代码,销售单位,报价序号,报价起用日期,报价失效

日期,数量段,数量段单价,数量段折扣率}

·提货单 {提货单号,客户代码,销售订单号,备注,录入员,录入日期,最后提货

日期,提货单状态}

·提货单明细 {提货单号,提货单行号,物品代码,销售单位,发票单价,需求日期,

发货日期,销售订单行号,提单数量,提单金额,已提数量,提货单状态}

·销售发票 {发票号,客户代码,销售订单号,发票日期,发票备注,录入员,发票

状态,发票金额,税金,收款信息}

·销售发票明细 {发票号,发票行号,物品代码,销售单位,发票单价,销售订单行

号,发票数量,金额信息,税金,}

77 / 114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业务流程图和E—R关系图,并结合企业管理业务实际与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我们设计出销售管理的数据库结构,主要包括: ·销售计划文件

记录各月分每种产品的计划销售数量。销售计划根据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制定。

·客户代码文件

记录客户的档案信息与交易历史信息。对客户可以进行信誉控制,为每个客户规定最大欠款限额和最大拖欠天数。对欠款总金额超过最大欠款限额或拖欠款天数超过最大拖欠天数的客户可以自动停止发货。 ·销售报价文件

记录各产品的销售报价。对于同一种报价可能因为订购数量不同而得到不同的价格,因此在设计时为每一种报价提供了十个不同的数量段价格与折扣,并且为每一个报价设立有效期。 ·销售订单主文件

记录销售订单的总体信息,包括:订单状态、订单优先级、货币、汇率、定金以与订单金额信息。 ·销售订单明细文件

记录订单的明细信息,包括物品、数量、单价、折扣、需求日期、发货日期与开发票数量和开提货单数量。 ·销售提货单主文件

记录提货单总体信息,包括:提货单状态、录入员、录入日期、备注等信息。提货单是根据订单开出的。 ·销售提货单明细文件

记录提货单明细信息,包括:物品、计量单位、数量、发货日期、已提数量等信息。提货单明细信息要回填到订单上,修改订单的提货情况。 ·销售发票主文件

记录销售发票总体信息,包括:客户、发票日期、状态、金额信息、税金、费用信息与收款信息。发票是针对订单开的。除了正常的发票外还可以开退货发票和红字发票。发票的收款信息由财务收款时填写。 ·销售发票明细文件

记录发票明细行信息,包括:物品、销售单位、单价、数量、发票金额信息等。发票明细信息要回填到订单上,修改订单的开票情况。

四、模块功能设计

1.销售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根据销售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销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6.2.41:

78 / 114

销售管理系统销售计划管理销售订单管理销售提货管理销售票据管理销售计划录入销售计划维护销售订单录入销售订单维护销售订单确认销售订单中止销售订单结清提货单录入提货单维护提货单确认提货单结清销售开票销售发票维护退货发票处理发票拒付处理 图6.2.41 销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2.销售管理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⑴销售计划管理 ·销售计划录入

输入:计划年度、计划月份、物品 输出:销售计划

处理:录入各物品各月份的销售计划数据。 ·销售计划维护

输入:计划年度、计划月份、物品 输出:销售计划

处理:维护或删除各物品各月份的销售计划数据。

⑵销售订单管理 ·销售订单录入

输入:订单号、客户代码 输出:销售订单

处理:按客户录入销售订单,录入时对客户进行信用检验,未通过检验则显示警告

信息。填写订单需录入总括信息和每个订单行的信息,计算订单的原币与本币总额,折扣额,需收定金额等。录入订单也可以采用订单拷贝功能,通过复制任意一X已存在的订单而生成新的订单。在录入订单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查看物品的报价情况。

·销售订单维护

输入:订单号、客户代码 输出:销售订单

处理:对未中止和未结清订单可以进行维护。对选定订单的总括信息和明细信息可

进行删除和修改。对已开提货单或已开发票的订单,在修改时其数量不能小于已开提货单或发票的量。

·销售订单确认

输入:客户代码、订单号、录入日期X围 输出:确认的提货单

处理:对可以开始执行的订单进行确认,将订单状态置为执行。确认过的订单可以

79 / 114

开提货单和发票。

·销售订单中止

输入:客户代码、订单号 输出:中止订单

处理:对已开始执行的订单进行中止执行处理,将订单状态置为中止状态。 ·销售订单结清

输入:客户代码、订单号 输出:结清订单

处理:对于已执行完且货款已收齐的销售订单进行结清。用户可以结清一X订单,

也可以只结清订单中的某一订单行。将订单或订单行的状态置为结清。

⑶销售提货管理 ·提货单录入 输入:订单号 输出:提货单

处理:根据客户订单生成提货单。参照销售订单的发货日期、未开提货单数量,填

入本次提货单的数量,如库存量能满足则生成提货单并更新库存文件。

·提货单维护

输入:订单号、提货单号 输出:提货单

处理:对尚未执行的提货单进行维护。对选定提货单的总括信息和明细信息进行删

除和修改。

·提货单确认

输入:订单号、客户代码、提货单号 输出:确认后的提货单

处理:对录入的提货单进行确认。将提货单状态置为发放,并打印输出提货单。 ·提货单结清

输入:订单号、客户代码、提货单号 输出:结清提货单

处理:对已提完货的提货单进行结清,将提单状态置为结清。

⑷销售票据管理 ·销售开票

输入:订单号 输出:销售发票

处理:根据销售订单,填入本次订单中每种物品的开票数量,根据订单中的单价计

算发票金额和税金,并打印输出发票。

·销售发票维护

输入:订单号、原发票号 输出:更正发票

处理:对财务尚未入帐的发票可以删除。对已入帐的发票进行红冲更正,录入物品

的红冲数量和更正金额。红字发票不打印。

·退货发票处理

输入:订单号、原发票号

80 / 114

输出:退货发票

处理:对发生退货的订单开出退货发票,冲减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 ·发票拒付处理

输入:订单号、发票号 输出:拒付发票

处理:当发票被客户拒付时,将被拒付发票的拒付标志置为‘Y’.

销售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的功能模块外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查询和打印报表功能,对销售管理业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销售计划管理

查询:销售计划查询、销售计划执行情况查询 打印:销售计划报告、销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销售订单管理

查询:销售订单查询,物品销售订货查询,待分配订单查询,拖期订单查询 打印:物品订货情况统计表,待分配订单统计表,物品订货历史情况统计表 ·销售提货管理

查询:销售提货单查询,销售提货情况查询,物品提货汇总查询

打印:销售提货情况汇总表,销售提货单明细表,物品提货情况明细表,物品提货

单汇总表,物品提货历史情况明细表

·销售票据管理

查询:销售发票查询,物品销售汇总查询

打印:销售发票明细表,物品发票汇总表,销售发票历史明细表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对这些功能模块作详细的表述了。

第七章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简介

一、财务管理业务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根据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专用资金管理、产品成本管理、销售收入管理、企业纯收入和财务支出管理等。其中固定资金管理是指垫支在劳动资料上的资金(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是指垫支在劳动对象上的资金(包括: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银行存款与各种结算项目);专用资金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生产发展基金、更新改造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大修理基金等);成本管理将在下一章中详细介绍。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凭证

凭证的制作和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有的财务活动都要通过制作凭证才能记入相应的帐目。当经济活动发生后,财务人员要收集业务的原始凭证(发票、入出库单

81 / 114

等),并根据业务活动涉与的财务科目填写相应的凭证分录,制成记帐凭证。在一段时间后要将凭证归类装订成册以备检查。财务涉与的凭证一般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

2.记帐

在凭证制作完成后,由会计人员对凭证进行审核,检查凭证制作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凭证涉与的科目登记相应的明细分类帐和总帐。

3.银行帐

企业银行帐因为牵涉到流动资金的管理,所以管理起来较为严格,需要计算每天的收入、支出并结出余额。另外银行帐管理还包括银行对帐业务。企业的开户银行为企业设立一本收入、支出明细帐,而企业本身也有银行存款收入、支出的日记帐,这两本X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对帐问题。银行定期给企业发出银行对帐单,企业根据对帐单上银行帐的收入、支出记录和自己记的银行日记帐记录进行核对,将对上的记录销掉,查找出哪些记录是银行未作登帐的(银行未达帐),哪些记录是企业未登帐的(企业未达帐),并制作出未达帐调节表。

4.往来帐

往来帐是指企业与往来户(客户、供应商)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预收款、应付款、预付款业务。往来业务量对企业来说一般是比较多的。要管理好每一个往来户的每一笔往来款,首先要对往来户单独设立XX,将每一笔应收、应付款详细记录清楚;当收款或付款时,将收到或付出的款项逐笔分配到应收或应付款记录中进行勾对,销掉应收或应付款记录。这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5.报表与财务分析

企业每个核算期末都要制作报表,上报上级单位和财政税务部门。各类财务报表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

财务工作还能与时为企业领导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信息,如:资金使用情况,企业赢利情况,资金运转情况等。这些信息是企业领导制定企业方针政策和决策时不可缺少的依据。财务分析工作汇总各类财务信息,通过分类整理和系统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活动以致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7.2 财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财务管理业务分析

1.财务管理业务分析

企业的财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完成。财务工作几乎涉与到企业的所有部门,但从涉与的深度和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看,财务业务主要与采购部门、仓库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业务关系如下:采购部门采购原材料的发票和收货入库情况要通报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核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并付款给材料供应商;仓库部门要将所有的物料和产品的出入库单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存货成本的核算,登记材料帐(这将在后面一章里详细介绍);生产部门要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数据(物料耗费、废品情况、产品产量等)报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统计汇总,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将在后面一章里详细介绍);销售部门要把销售发票和提货情况通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进行销售核算,向客户收取应收帐款。 2.财务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82 / 114

图7.2.11是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图中将财务管理业务分成总帐管理、银行帐管理、报表管理、应付帐管理、应收帐管理、成本管理六个子系统。其中成本管理将在后面一帐详细介绍。

生产部门 发票?发货情况付凭款证记临录时文文件件发票收货情况付款明细文件发票提货情况来款记录文件发货情况 发票应付款台帐文件采购发票文件统计数据科目级别文科件目代码文件应收应付凭证仓库单据仓库部门银行存款文件供应商付款成本管理成凭本证采购部门4.0应付帐管理销售发票文件凭证类别文件银行存款明细文件银行对帐单文件销售部门5.0应收帐管理来款分配文件付款往来户代码文件2.0银行帐管理 银行对帐单银行客户科目累计应金收额款文台件帐文银件行凭存证款临明时细文文件件1.0总帐管理帐目数据凭证文件科目累计数量文件日常报帐财务部门凭证临时文件凭证定义文件3.0帐簿报表管理科目累计数量文件凭证文件自由报表定义文件多栏帐定义文件科目累计金额文件图7.2.11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第一层数据流图

继续对图7.2.11中的五个子系统进行分解(成本管理子系统将在后面一章里介绍),得到财务管理的第二层数据流图,图7.2.12至图7.2.16。

凭证定义明细文件凭证临时文件凭证明细临时文件凭证明细文件凭证定义文件财务部门科目级别文件日常报帐凭证明细临时文件1.7自动转帐凭证定义科目代码文件银行存款文件1.8自动转帐凭证生成凭证文件1.1科目级别设立1.2科目代码设立1.4凭证录入1.5凭证维护银行存款明细文件1.6凭证审核应收应付凭证科目年累计金额文件帐目数据科目月累计数量文件科目代码文件凭证类别文件1.3凭证类别设立凭证临时文件成本凭证科目月累计金额文件科目年累计数量文件

83 / 114

图7.2.12 总帐管理数据流图

银行对帐单文件银行帐数据银行对帐单2.1银行对帐单维护2.2银行对帐处理2.3银行对帐信息输出银行帐文件银行帐明细文件 图7.2.13 银行帐管理数据流图

帐目数据科目累计数量文件凭证明细文件3.1总帐打印3.2日记帐打印3.3明细帐打印3.4数量帐打印3.5多栏帐打印3.7自由报表打印科目累计金额文件科目累计金额文件科目累计金额文件凭证明细文件3.6多栏帐定义3.8自由报表定义多栏帐定义文件自由报表定义文件 图7.2.14 帐簿报表管理数据流图

采购发票明细文件应付款台帐文件4.2采购发票维护采购发票文件4.3采购发票过帐供应商付款4.8付款处理凭证临时文件付款明细文件付款记录文件凭证明细临时文件凭证临时文件凭证明细临时文件采购部门发票收货情况往来户代码文件4.1采购发票录入4.6付款计划维护4.7准备付款选择应付款 凭证应付款台帐文件应付款台帐文件4.4应付款维护4.5应付款过帐 图7.2.15 应付帐款管理数据流图

84 / 114

销售发票文件销售部门发票提货情况5.1销售发票过帐凭证明细临时文件凭证临时文件应收款台帐文件凭证临时文件客户来款分配文件付款销售发票明细文件往来户代码文件5.2应收帐款维护5.3应收帐款过帐凭证明细临时文件5.5收款处理5.4来款登记应收款凭证来款记录文件应收款台帐文件应收款台帐文件 图7.2.16 应收帐款管理数据流图

二、E—R关系图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各层次业务数据流图的详尽描述,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财务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如图7.2.21:

85 / 114

银行存款1累计n银行存款明细11销售发票1科目年金额累计1n累计科目月金额累计1累计n科目月数量累计n临时凭证11凭证明细n1累计1组成n销售发票明细1销售发票过帐1组成组成n审核科目月数量累计11凭证1过帐11临时凭证明细1生成111凭证定义明细n应收款台帐n1非销售应收款过帐参照1m1n采购发票过帐非采购应付款过帐1付款处理组成1凭证定义来款分配n收款处理采购发票明细n1应付款台帐1mnn1分配1过帐参照2付款明细n来款记录组成1组成1采购发票付款记录图7.2.21 财务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 对E—R关系图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定义如下: ·销售发票 {与销售系统一样} ·销售发票明细 {与销售系统一样}

·应收款台帐 {往来户,应收款序号,发票,发票日期,摘要,货币,发票总额,兑

换汇率,已收款金额,余额}

·来款记录 {往来户,来款序号,货币,来款金额,兑换汇率,来款日期,原始凭证

号,支票,来款备注}

·来款分配 {往来户,来款序号,应收款序号,货币,金额,兑换汇率}

·采购发票 {供应商,发票,货币,发票总额,兑换汇率,折合本币,发票日期,说

明,录入员}

·采购发票明细 {供应商,发票,发票行号,物品,发票数量,计量单位,单价,金

额}

·应付款台帐 {往来户,应付款序号,发票,发票日期,摘要,货币,发票总额,兑

换汇率,已付款金额,余额}

·付款记录 {往来户,付款序号,货币,付款金额,兑换汇率,原始凭证号,支票,

付款备注}

·付款明细 {往来户,付款序号,应付款序号,货币,兑换汇率,金额} ·凭证定义 {凭证定义序号,凭证类别,凭证摘要,过帐序号}

·凭证定义明细 {凭证定义序号,分录序号,摘要,科目,货币,借贷标志}

86 / 114

·临时凭证 {凭证,凭证日期,附单据数,录入员,审核员,凭证合计金额,凭证摘

要}

·临时凭证明细 {凭证,分录序号,凭证日期,摘要,明细科目,借贷标志,货币,

金额,原始凭证号,物品,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往来户,支票}

·凭证 {凭证,凭证日期,附单据数,录入员,审核员,凭证合计金额,凭证摘要} ·凭证明细 {凭证,分录序号,凭证日期,摘要,明细科目,借贷标志,货币,金额,

原始凭证号,物品,计量单位,数量,单价,往来户,支票}

·科目月金额累计 {科目,货币,月份,本月借方合计,本月贷方合计,本月借方累

计,本月贷方累计,余额}

·科目年金额累计 {科目,货币,年初余额,年累计借金额,年累计贷金额,余额} ·科目月数量累计 {科目,物品,月份,月借数量,月贷数量,年借数量,年贷数量,

余数量}

·科目年数量累计 {科目,物品,年初数量,年借数量,年贷数量,余数量} ·银行存款 {科目,货币,银行期初余额,银行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明细 {科目,货币,凭证日期,凭证,分录序号,摘要,借贷标志,原始

凭证号,支票,金额,对帐结果}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图和E—R关系图,并结合企业管理业务实际与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我们设计财务管理的数据库结构,主要包括: ·科目代码文件

对财务的记帐科目进行统一编码,记录各科目的属性。科目设立是财务记帐的基础工作。

·凭证类别文件

记录凭证分类情况。凭证类别的建立便于对凭证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编号。 ·科目级别文件

定义财务科目的级数和每级科目的字节数。 ·凭证定义文件(HEADER)

记录自定义凭证所属类别、摘要与过帐顺序。 ·凭证定义文件(DETAIL)

记录自定义凭证各条会计分录的信息。 ·多栏帐定义文件(HEADER)

定义多栏帐的名称和输出总帐科目。 ·多栏帐定义文件(DETAIL)

定义多栏帐各栏目的名称与输出明细科目。 ·科目年累计金额文件

记录一个财政年度内,某科目的某一种货币的年初余额、年借/贷方发生额和当前余额。

·科目月累计金额文件

记录一个财政月度内,某科目的某一种货币的月初余额、月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 ·年累计数量文件

记录一个财政年度内,某数量科目下的某一物品的年初数量、年借/贷方发生数量和当前余数。 ·月累计数量文件

87 / 114

记录一个财政月度内,某数量科目下的某一物品的月初数量、月借/贷方发生数量和余数。

·凭证文件(HEADER)

记录审核后凭证的摘要、日期、总金额等凭证总体信息。 ·凭证文件(DETAIL)

记录审核后凭证的各条会计分录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录摘要、科目、货币、汇率、金额、数量、单价等信息。凭证分录构成了财务各明细科目的明细帐。 ·银行存款文件(HEADER)

记录各银行存款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文件(DETAIL)

记录银行存款的明细帐信息,包括金额、支票号、凭证号、摘要等以与银行对帐信息。 ·银行对帐单文件

记录银行对帐单信息,包括:金额、日期、支票号、摘要等以与银行对帐信息。 ·凭证临时文件(HEADER)

记录审核前的凭证摘要、日期、总金额等临时凭证总体信息。 ·凭证临时文件(DETAIL)

记录审核前凭证的各条会计分录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录摘要、科目、货币、汇率、金额、数量、单价等信息。 ·往来户代码文件

对财务上存在往来款关系的往来户进行统一编码,记录各往来户的基本信息。 ·采购发票文件(HEADER)

记录供应上开来的采购发票的总体信息,包括:发票日期、总金额、货币等。 ·采购发票文件(DETAIL)

记录采购发票各发票行的详细信息,包括:物品、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 ·付款记录文件

记录每一次付款的货币、汇率、金额、支票号等信息。 ·应付款台帐文件

记录每一笔应付款的信息,包括生成应付款的相关发票信息以与已付款信息和余额。 ·付款明细文件

记录每一笔付款的具体使用情况,与用这笔付款冲抵了哪些笔应付款。 ·来款记录文件

记录往来户每一次来款的信息,包括:货币、金额、汇率、日期、支票号等信息。 ·来款分配文件

记录往来户每一笔来款的具体使用情况,与用这笔来款冲抵了哪些笔应收款。 ·应收款台帐文件

记录每一笔应收款的信息,包括生成应收款的相关发票信息以与已收款信息和应收款余额。

·自由报表定义文件(HEADER)

记录财务报表的表头信息与报表列宽。 ·自由报表定义文件 (DETAIL1)

定义报表各栏目的宽度、名称与栏目类型。 ·自由报表定义文件 (DETAIL2)

定义报表某一行的某一栏的财务数据的取值X围(会计期)。 ·自由报表定义文件 (DETAIL3)

88 / 114

定义报表某一行的某一栏的财务数据的具体取值方法,计算公式。 ·自由报表定义文件 (DETAIL4)

记录报表的备注信息。

四、模块功能设计

1.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根据财务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7.2.41:

财务管理系统总帐管理科目级别设立科目代码设立凭证类别设立凭证录入凭证维护凭证审核自动转帐凭证定义自动转帐凭证生成银行帐管理银行对帐单维护银行对帐处理银行对帐信息输出帐簿报表管理总帐打印日记帐打印明细帐打印数量帐打印多栏帐定义多栏帐打印报表定义报表打印应付帐管理采购发票录入采购发票维护采购发票过帐应付款维护应付款过帐付款计划维护准备付款选择付款处理应收帐管理销售发票过帐应收款维护应收款过帐来款登记收款处理 图7.2.41 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2.财务管理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⑴总帐管理

·科目级别设立 输入:科目级别

输出:科目级数与每级长度

处理:定义科目级别,即定义科目的级数和每级科目代码的长度。科目最多可以有

12级,科目代码总长最大可以为 12 位。

·科目代码设立 输入:科目代码

输出:科目代码定义信息

处理:定义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科目类型(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是否

现金银行帐,是否往来帐等。科目设立必须在科目级别设立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凭证类别设立 输入:凭证类别

输出:凭证类别相关属性

处理:定义凭证类别。对每一凭证类别需定义类别代码和名称。每种类别的凭证在

89 / 114

一个月内从1开始连续编号。

·凭证录入

输入:凭证类别、凭证日期、摘要 输出:凭证

处理:录入凭证,可录入外币和数量凭证。凭证录入后自动检查借贷是否平衡,如

果不平衡则给出错误信息。凭证录入完成后,自动打印输出凭证。

·凭证维护

输入:凭证号、凭证日期X围、录入员 输出:凭证

处理:没有审核的凭证可以修改,每个操作人员只能修改自己录入的凭证。凭证修

改后自动检验借贷是否平衡,并可打印出修改过的凭证。

·凭证审核

输入:凭证类别、凭证日期X围、录入员 输出:审核后的凭证

处理:凭证审核需要审核两类凭证,一类是在帐务系统内手工录入的凭证,另一类

是由应收、应付与其它子系统生成的凭证。凭证审核通过后即记入相关科目的明细帐和总帐,并修改各科目的余额。当有外币发生时,将汇率和折合本位币金额同时记帐。

·自动转帐凭证定义 输入:凭证定义序号 输出:凭证定义

处理:定义凭证的类别、摘要、生成周期等。同时定义凭证中各分录的摘要、科目、

借贷标志以与金额的计算方法。自动转帐凭证适用于月底费用分配与预提、待摊类凭证等。这类凭证在各月都有,且大致一样,定义后每月可自动生成,无需再由人工录入。

·自动转帐凭证生成 输入:无 输出:凭证

处理:根据自动转帐凭证的定义,生成相关的记帐凭证。

⑵银行帐管理

·银行对帐单维护

输入:科目代码、银行对帐单余额 输出:银行对帐单

处理:录入银行对帐单,并可对已录入尚未对帐的对帐单记录进行修改。 ·银行对帐处理 输入:科目代码

输出:银行对帐信息

处理:可根据金额、支票号自动进行对帐,也可选出对帐单和银行帐中金额相等的

记录由操作员手工勾对。对帐完毕后,自动计算调节后企业、银行余额。

·银行对帐信息输出 输入:科目代码

输出:未达帐务调节表

处理:打印输出银行帐未达帐务调节表。

90 / 114

⑶帐簿报表管理 ·总帐打印

输入:科目代码,月份X围 输出:总帐

处理:打印输出各月份的总帐数据,包括:期初余额、月发生额、累计发生额、余

额等信息。

·日记帐打印

输入:科目代码,日期X围 输出:银行、现金日记帐

处理:打印输出一段时间内的银行现金日记帐,包括:每笔明细帐的日期、摘要、

借(或贷)方发生额与该科目每日的余额。

·明细帐打印

输入:科目代码,月份X围 输出:明细帐

处理:打印输出一个(或几个)月内各科目的明细帐数据,包括:每笔明细帐的日

期、摘要、借(或贷)方发生额以与月末余额。

·数量帐打印

输入:科目代码,物品代码,月份X围 输出:数量帐

处理:打印输出一个(或几个)月内某数量科目下某种物品的数量明细帐数据,包

括:每笔明细帐的日期、摘要、借(或贷)方发生额、发生数量、单价、计量单位以与月末余额、余数。

·多栏帐定义

输入:多栏帐编号 输出:多栏帐定义

处理:定义多栏帐名称、输出科目、输出数据计算方法。 ·多栏帐打印

输入:多栏帐编号、科目代码、月份X围 输出:多栏帐

处理:打印输出一个(或几个)月内某总帐科目下各明细科目的发生数据,包括:

各明细科目帐目发生的日期、摘要、借(或贷)方发生额以与各明细科目合计和月末余额、总帐科目月末余额。

·报表定义

输入:报表编号 输出:报表定义

处理:定义报表名称、结构和数据来源,运算公式等。并可对定义好的报表进行修

改。报表定义时可拷贝其它报表的定义。

·报表打印

输入:报表编号、月份 输出:财务报表

处理:按照报表定义的运算方法计算报表输出值,打印输出报表。

⑷应付帐管理

91 / 114

·采购发票录入

输入:往来户代码、发票号 输出:采购发票

处理:录入采购应付款发票信息,包括数量、单价、金额等。 ·采购发票维护

输入:往来户代码、发票号、发票日期X围 输出:采购发票

处理:对尚未过帐的采购发票信息进行修改。 ·采购发票过帐

输入:往来户代码、发票号、发票日期X围 输出:采购发票应付款凭证

处理:读入采购发票以与发票所对应的收货单的实收数量,计算出实收成本和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修改库存金额,并生成记帐凭证。

·应付款维护

输入:往来户代码、日期X围 输出:应付款信息

处理:录入采购发票以外的应付款信息,包括应付款金额、货币、汇率等信息,登

记应付款台帐。并可以对没有过帐的应付款信息作修改。

·应付款过帐

输入:往来户代码、日期X围 输出:应付款凭证

处理:读入应付款台帐数据,根据选择将应付款信息自动生成记帐凭证。 ·付款计划维护

输入:付款日期X围 输出:付款计划

处理:按付款时间顺序生成付款计划,计划每一笔应付款何时付出,付出多少。 ·准备付款选择

输入:往来户代码、付款日期 输出:准备付款信息 处理:显示各笔欠款情况,并根据资金状况和付款计划选择准备偿还哪些笔应付款,

何时付款,付多少。

·付款处理

输入:往来户代码,付款日期 输出:实际付款信息,付款凭证

处理:根据付款选择,对应付款作付款处理,指定每笔应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对

全部付款的应付款作结清处理。付款处理完成后自动生成付款凭证。

⑸应收帐管理 ·销售发票过帐

输入:往来户代码,发票号,发票日期X围 输出:应收款凭证

处理:直接读取销售发票信息,并选择一X(或几X)发票生成应收款凭证,并登

记应收款台帐。

·应收款维护

92 / 114

输入:往来户代码,日期X围 输出:应收款信息

处理:录入销售发票之外的应收款信息,包括应收款金额、货币、汇率等,登记应

收款台帐。并可以对没有过帐的应收款进行修改。

·应收款过帐

输入:往来户代码,日期X围 输出:应收款凭证

处理:读入应收款台帐数据,根据选择将应收款信息自动生成记帐凭证。 ·来款登记

输入:往来户代码,日期X围 输出:来款信息

处理:登记往来户的来款信息,并可将来款分配到该往来户的应收款记录上,冲抵

该往来户的应收款记录。

·收款处理

输入:往来户代码,来款日期X围 输出:收款凭证

处理:读取来款记录,生成收款凭证。生成凭证前,可以修改来款的分配情况。对

全部收回的应收款,自动作应收款结清处理。

财务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的功能模块外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查询和打印报表功能,对财务管理业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总帐管理

查询:已入帐凭证查询、未入帐凭证查询、查询总帐、查询明细帐、查询日记帐、

科目余额表查询、查询数量帐、历史凭证查询、查询历史总帐、查询历史明细帐、科目余额表历史查询、查询历史日记帐、查询历史数量帐。 打印:打印凭证,打印科目余额表。 ·银行帐管理

查询:银行对帐信息查询。 打印:打印银行对帐调节表。 ·应付帐管理

查询:发票查询、应付款查询、按往来户查询应付款、付款情况查询、暂停付款发

票查询、暂停付款供应商查询、历史数据查询。

打印:按往来户打印应付帐、按往来户打印已付帐、应付款帐龄分析表、资金需求

表、历史数据统计表

·应收帐管理

查询:应收款查询、按往来户查询应收款、来款情况查询、往来户拖欠款情况查询、

历史数据查询。

打印:按往来户打印应收帐、按往来户打印已收帐、应收款帐龄分析表、催款通知

书、预计收款统计表、历史数据统计表。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对这些功能模块作详细的表述了。

93 / 114

第八章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1 成本管理系统业务简介

一、成本管理业务概述

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产品成本是正确计算利润的基础,也是正确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加强成本管理,可促使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加强管理,成本管理能与时发现各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与时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成本计算、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与管理、成本分析等几个环节。

二、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1.产品成本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项工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的确定,材料实际成本核算,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

·成本计算对象确定

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成本的承担者。成本计算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分配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成本计算期确定

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规定的起止日期,即每次计算产品成本的期间。

·材料实际成本核算

仓库按成本计算对象做好材料发出的控制。产品直接耗用的材料费用应尽可能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对于用实际价核算的材料,可跟踪产品每种直接材料的用量和实际价,计算出产品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产品耗用材料实际成本=材料实际用量×实际价×产品产量。

对于按计划价核算的材料,可用计划价跟踪材料的实际用量,再通过分配价格差异计算产品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产品耗用材料实际成本=材料实际用量×计划价×产品产量+材料价格差异 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则应按合理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 材料耗用分配率=(全部产品材料实际耗用量/全部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100%

某产品应分配材料耗用量=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耗用分配率

·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费用的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一般是指产品的直接加工费,间接费用一般是指管理费用和辅助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等不直接作用于某一种产品上的费用。

对于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产品实际加工成本=实际人工费用率×实际单位加工时间×实际产量 对于间接费用则通过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费用分配率=实际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某项费用额=该产品的分配标准数×费用分配率

94 / 114

·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

计算出某种产品的成本后,还需将算出的成本在该产品的产成品和在制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最终得出该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约当产量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在产品计算方法,即将月末在制品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将本月所汇集的全部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的数量和月末在制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月初在制品实际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数 = ─────────────────────

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制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成本数

月末在制品实际成本=月末在制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成本数

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以统一的货币形式,产生规定企业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的计划方案。主要由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生产费用预算和产品销售收入计划与毛利等构成。

根据企业新年度的生产计划,得到各种产品各个月份的计划产量;根据每种产品的产品结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耗费定额和计划价格,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根据每种产品的加工路线和加工时间得到产品的直接加工费用;根据企业订立的费用支出计划,得到各种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算金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费用分摊到各产品上。

通过以上的工作即可得到新年度各产品的计划成本;再根据各产品的计划产量和售价,可以得到产品的计划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即可得到新年度的计划毛利。

⒊成本日常控制与管理

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是动态的,成本的产生过程也是动态的。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成本也依据标准成本的金额和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算并累加。发生的费用从一个XX转移到另一个XX,各种成本数据也随之产生,有关人员要与时记录各种数据、参数、金额、标准等信息。这样就可以在掌握生产计划的同时也掌握有关的成本、会计数据,并可随时根据成本中执行的情况,加以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⒋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本分析主要是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标准成本确定

标准成本是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测算后才加以确定的。在确定的同时,也应确定成本差异的允许误差。 ·成本差异分析

对于超出允许误差的差异都应作为重点,认真分析、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寻找措施、加以改进。成本差异主要有人工费差异、效率差异、物料用量差异、材料采购价格差异等。 ·其他分析

除了差异分析外,对成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可比产品的当前成本与历史成本对比分析,单位产品各成本项目计划与实际数对比分析等等。

95 / 114

§8.2 成本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成本管理业务分析

1.成本管理业务分析

企业的产品成本管理工作主要由成本会计完成,但成本管理工作却要牵涉到企业的仓库、生产、质量、财务等部门的业务活动。这几个部门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关系如下:仓库部门将材料的库存变动数据汇总上报,成本会计根据库存变动核算出存货成本;生产部门将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发生情况、材料耗费情况归集汇总给成本会计,成本会计通过对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的核算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质量部门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数据(包括工废和料废)统计汇报给成本会计,成本会计进行废品损失的计算,将废品损失计入出现废品的产品成本中;财务部门将总帐管理中与生产有关的费用科目的金额通报给成本会计,由成本会计对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核算和分摊,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中,成本会计制作的成本凭证要交给总帐会计记入总帐相关科目。 2.成本管理业务数据流图

图8.2.11是企业成本管理业务的第一层数据流图,图中将成本管理业务分成定额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成本计划三个子系统。

辅料定额成本文件生产线费率文件生产定额1.0定额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文件财务费用生产费用库存变动 质量部门仓库部门 数 支出数据据辅助车间费用分配文件工作辅助车间劳务量文件中心车间费用临时文件费率物文品件工废品统计数据序定额文辅助车间成本文件件生产部门生产统计数据 生产计划库存操作文件实际成本文件凭证临时文件完工数据统计文件车间领料统计文件产品计划产量文件2.0实际成本核算成本凭证3.0成本计划管理 计划费用文件计划成本文件财务部门物品生产线工位定额文件产品领料统计文件物品生产线工位定额文件数 物品工序定额文件据 图8.2.11 企业成本管理业务第一层数据流图

继续对图8.2.11中的三个子系统进行分解,得到成本管理业务的第二层数据流图,图8.2.12至图8.2.14。

96 / 114

生产线费率文件工作中心费率文件1.2生产线费率维护1.1工作中心费率1.3辅料定额维护物品工序定额文件生产定额数据生产部门1.4各层定额成本计算1.5定额成本维护1.6定额成本卷积计算辅料定额成本文件物品生产线工位定额文件产品成本文件 图8.2.12 定额成本核算数据流图

辅助车间费用分配文件车间费用临时文件生产部门生产统计数据车间费用临时文件库存操作文件辅助车间成本文件辅助车间劳务量文件财务部门生产费用2.1辅助生产数据维护实际成本文件2.2实际成本计算废品统计数据质量部门产品领料统计文件辅助车间费用分配文件成本凭证凭证临时文件完工数据统计文件车间领料统计文件 图8.2.13 实际成本核算业务数据流图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3.1产品产量读入产品计划产量文件计划费用文件3.3车间预算费用维护财务费用预算财务部门物品工序定额文件产品计划产量文件计划成本文件3.2产品产量维护3.4车间预算费用分配3.5计划成本计算计划费用文件物品生产线工位定额文件图8.2.14 成本计划业务数据流图

对图8.2.13 实际成本核算子系统中的辅助生产数据维护、实际成本计算模块进一步

97 / 114

分解,得到成本管理业务的第三层数据流图,图8.2.15至图8.2.16。

生产部门2.11辅助车间劳务量维护生产统计数据辅助车间费用分配文件辅助车间劳务量文件财务部门生产费用支出数据2.12车间费用维护2.13辅助车间费用读入2.14辅助车间费用分配车间费用临时文件辅助车间成本文件 图8.2.15 辅助生产数据维护业务数据流图

库存操作文件车间领料统计文件产品领料统计文件产品成本文件完工数据统计文件2.22车间领料统计计算产品成本文件2.26原材料在产品间分配库存变动数据凭证临时文件质量部门库存操作文件废品统计凭证临时文件生产部门2.21实际完工数据生成2.23直接费用累计计算仓库部门财务部门2.24成本分摊数据读入2.25车间费用分配车间费用临时文件辅助车间费用分配文件存货成本凭证2.27库存凭证过帐2.28实际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凭证完工数据统计文件产品成本文件产品成本文件图8.2.16 实际成本计算数据流图

二、E—R关系图

根据企业成本管理各层次业务数据流图的详尽描述,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成本管理系统的E—R关系图,如图8.2.21:

98 / 114

1车间费用n分摊统计1辅助车间费用分配1n1n统计n1辅助车间成本n分配分摊n辅助车间劳务量完工数据统计1产品成本n1计算nn过帐m临时凭证m过帐产品领料n库存操作n汇总1车间领料1分配 图8.2.21 成本管理系统E—R关系图

由于定额成本核算和成本计划管理自成体系,且与成本核算业务的关系不大,在E—R图中就省略了这部分业务。

对E—R关系图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定义如下: ·库存操作 {同物料管理系统} ·凭证临时 {同财务管理系统}

·车间费用 {车间,货币,成本金额,}

·辅助车间劳务量 {成本计算期,辅助车间,辅料/劳务,劳务总量,计量单位} ·辅助车间成本 {辅助车间,辅料/劳务,货币,成本总额}

·辅助车间费用分配 {成本计算期,辅助车间,辅料/劳务,部门,劳务量}

·完工数据 {物品,成本计算期,车间,期初结存数,完工数,废品数,结转数,实

动工时,废品工时}

·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期,物品,货币,成本类型,本层成本,下层成本,下层累计

成本,本层累计成本}

·车间领料 {成本计算期,车间,子件号,数量,材料分配方法}

·产品领料 {成本计算期,车间,物品,子件号,材料期初结存数,材料本期领用数

量,材料结转数量}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图和E—R关系图,并结合企业管理业务实际与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我们设计出成本管理的数据库结构,主要包括: ·成本类型文件

定义各种成本类型名称与说明。

·成本类别文件

定义成本类别名称。

·成本项目文件

定义构成各类成本的成本项目的名称与相关属性。

·工作中心费率文件

99 / 114

定义各工作中心单位时间的加工费用与加工费所属的成本项目。

·生产线费率文件

定义各条生产线单位时间的加工费用与加工费所属的成本项目。。

·辅料/劳务代码文件

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和辅助车间提供的各种劳务类型进行统一分类编码,并设定价格。 ·辅料定额成本文件

定义某产品在各加工工序(或工位)用到辅助材料的消耗量。

·物品工序定额成本文件

记录产品在各道工序上的定额成本。

·物品生产线工位定额成本文件

记录产品在生产线各工位上的定额成本。

·产品成本文件

记录各产品在各加工层次上的加工成本和累计成本。

·完工数据统计文件

记录成本计算期内某产品的完工情况,包括完工数量和工时耗费情况。

·车间领料统计文件

记录成本计算期内领用某种物料的数量与物料分配方法。

·产品领料统计文件

记录成本计算期内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物料数量与物料的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期结转量。

·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文件

记录成本核算期内辅助车间提供的某项劳务的总量。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文件

记录成本核算期内辅助车间提供的某项劳务分配到相关受益部门的数量。

·计划成本文件

记录某年度的一个成本核算期内某种产品的计划成本。

·计划产量文件

记录某年度的一个成本核算期内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

·计划费用文件

记录某年度的一个成本核算期内计划支出生产相关费用的金额与费用分配方法。

·辅助车间成本文件

记录辅助车间提供各种劳务的总成本金额。

·车间费用临时文件

记录车间费用成本金额。

四、模块功能设计

1.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根据成本管理业务过程和数据流图,设计出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8.2.41:

100 / 114

成本管理系统定额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成本计划管理工作中心费率维护生产线费率维护辅料定额维护各层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维护定额成本卷积计算辅助生产数据维护实际成本计算产品产量读入产品产量维护车间预算费用维护车间预算费用分配计划成本计算辅助车间劳务量维护车间费用维护辅助车间费用读入辅助车间费用分配实际完工数据生成车间领料统计计算直接费用累计计算成本分摊数据读入车间费用分配原材料在产品间分配库存凭证过帐实际成本计算 图8.2.41 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2.成本管理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⑴定额成本核算

·工作中心费率维护

输入:工作中心代码、成本类型代码 输出:工作中心费率 处理:录入各工作中心单位时间的加工费费率,并对已有的费率记录做修改和删除。 ·生产线费率维护

输入:生产线号、成本类型代码、车间代码 输出:生产线费率 处理:录入各条生产线单位时间的加工费费率,并对已有的费率记录做修改和删除。 ·辅料定额维护

输入:物品代码、辅料代码、车间代码

输出:个工序(或工位)的辅助材料耗费定额

处理:录入产品在各工序(或工位)上加工时所耗费的某中辅助材料的定额,并可

对已有的记录做修改和删除。

·各层定额成本计算 输入:无

输出:产品各加工层次的增量成本

处理:计算所有产品的每个加工层次的增量成本。对于零件产品,其增量成本是指

在生产某零件产品自身的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它不包括该零件产品直接自制子件的有关费用。

101 / 114

具体计算方法:

①材料定额=外购材料计划价格×材料定额消耗量 ②辅料定额=辅料定额消耗量×单价

③各工序费用定额=∑(该工作中心成本项目费率×该工序定额工时)

④各零件产品本层增量成本=∑外购料材定额+∑工序费用定额+∑辅料定额 ·定额成本维护 输入:物品代码

输出:物品各层定额成本

处理:对物品的定额成本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包括采购件的定额成本和制

造件的定额成本。只能维护物品某一层的定额成本。对于制造件,可维护本层非原材料成本项目的定额成本。对于采购件,可维护本层原材料成本项目的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卷积计算 输入:无

输出:物品定额成本

处理:根据各零件产品的标准增量成本,由物料清单自下向上累加,计算出各零件

产品不同成本项目的标准累计成本。计算过程是对直接前级自制子项相应的各成本项目与物料清单定额消耗量相乘并与本零件产品成本项目的增量成本相加。 具体算法:

零件产品的某一成本项目累计成本=∑(前级各自制子件该成本项目累计成本×定

额消耗量+该零件产品该成本项目的增量成本)零件产品的定额成本=∑该零件产品各成本项目的累计成本

⑵实际成本核算

·辅助车间劳务量维护

输入:辅助车间代码、劳务代码 输出:辅助车间各种劳务的总量 处理:录入各辅助车间所提供的各种劳务的总量,并可对劳务量记录做修改和删除。 ·车间费用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成本项目代码 输出:车间费用

处理:按成本项目录入各车间的费用支出总额,并可对已存在的费用记录做修改和

删除。

·辅助车间费用读入

输入:辅助车间代码、劳务代码 输出:辅助车间费用

处理:从车间费用文件中读入属于辅助车间的各种费用,并将费用对应到辅助车间

所提供的各种劳务上。

·辅助车间费用分配 输入:辅助车间代码

输出:受益车间分摊的费用

处理:将辅助车间的各项费用,按劳务受益量分摊到各受益车间上。 ·实际完工数据生成

102 / 114

输入:无

输出:完工情况与工时耗费情况。

处理:统计各车间、各工序、和任务的完工数、废品数、结转数和实动工时和废品

工时。 具体算法:

①转出数量可由库存操作库中生产入库的情况统计出来。 ②完工数统计:

对于车间作业,可由工票文件中统计出完工数,废品数,实动工时,废品工时; 对于生产线,可由生产统计文件中完工期在本月最后一天之前的记录汇总得到。 ·车间领料统计计算 输入:无

输出:各车间的领料情况 处理:由库存操作文件统计出各任务或生产线成本核算期内的领料情况,并累计计算

出各产品成本核算期的领料数量,对于成批领料的材料只统计到车间。

·直接费用累计计算 输入:无

输出:产品直接费用

处理: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直接费用累计到各产品的各加工层次的成本金额

中。

·成本分摊数据读入 输入:无

输出:需分摊的各项费用金额

处理:从财务费用科目中读入生产费用金额,记入到相关车间的费用中。 ·车间费用分配 输入:车间代码

输出:产品费用成本

处理:将各车间的成本分摊费用分配到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中,其中成本分摊费用

包括车间费用和辅助车间生产费用。

·原材料在产品间分配 输入:无

输出:各产品的通用材料耗费数量和金额

处理:将车间成批领料的材料数量分配各相关产品上。首选择将材料分配到哪些物

品,然后按两种方法分配: 按产量分配:

(1)计算所选择物品的完工量之和,即完工总量; (2)将车间成批领料分配至车间内各物品:

产品领用材料数量=车间成批领用量*物品完工数/完工总量 按定额分配:

(1)取各任务对该材料的需求量,即为定额数量; (2)将成批领料分配至各物品:

物品领用材料数量=车间成批领用量*物品对该材料的需求量/各物品对

该材料的需求总量

分配完毕后,还可调整分配结果。

·库存操作凭证过帐

103 / 114

输入:库存操作日期,操作类别 输出:库存操作凭证

处理:将库存操作记录按库存操作原因汇总,生成相关库存操作财务凭证记入凭证

临时文件。

·实际成本计算 输入:无

输出:产品实际成本

处理:根据车间物品的各成本项目的费用,由物品实际生产的BOM 自下向上累加,

计算出各产品的实际成本。 具体算法步骤:

(1)由车间领料统计文件生成物品实际生产的BOM; (2)从帐务科目统计读入数据, 计算物料成本差异;

(3)库存读入库存数量和库存金额并把库存金额划分为各成本项目; (4)由物料清单自下向上计算实际成本:

①计算各工序/工位的材料费:

各工序/工位的材料费为本工序领用的原材料的成本。 A 按计划价核算:

材料费=期初值+本核算期领用量×单价+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差异)/(月初结

存计划成本+本月收入计划成本)

B 按移动加权平均法:

材料费=期初值+本核算期领用量×平均价 ②各任务结转成本计算: A 材料费结转成本计算: a 计算在产品成本 未完工任务: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期初数+本期领用数)

×单位产品需求量×(本期结转数+本期废品量)

完工任务: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完工数×(结转数+废

品数)

b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 c 按定额计算: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完工数-结转数)×

工序定额

B 其它成本项目结转成本计算: a 计算在产品成本:

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完工数×(结转数+废品数) b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 c 按定额计算: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完工数-结转数)×工序

104 / 114

定额

③各生产线工位结转成本计算: A 材料费结转成本计算: a 计算在产品成本:

各工位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期初数+本期

领用数)×单位产品需求数×结转数

b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各工位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 c 按定额计算: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领用成本)-(完工数-结转数)×

工序定额

B 其它成本项目结转成本计算: a 计算在产品成本:

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转出数+在产品)×转出数 b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 c 按定额计算:

材料结转成本=(期初成本+本期成本)-(完工数-结转数)×工序

定额

④将各车间任务的结转成本累计至各车间产品; ⑤将各车间产品成本累计至各产品

⑶成本计划管理 ·产品产量读入 输入:无

输出:各种产品产量

处理:从主生产计划与车间计划中读入产品产量计划数据。 ·产品产量维护

输入:物品代码,月份 输出:产品产量

处理:维护各月份的产品计划产量数据。 ·车间预算费用维护

输入:车间代码,月份 输出:车间费用预算

处理:录入并维护各月份的车间费用支出金额预算数据。 ·车间预算费用分配

输入:车间代码,月份

输出:各产品的车间预算分配数据

处理:将各项车间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增加产品的成本。 ·计划成本计算 输入:无

输出:物品计划成本

处理:按照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的计划成本。计算方法同定额成本计算。

105 / 114

成本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的功能模块外还设计了相应的信息查询和打印报表功能,对成本管理业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查询:成本查询、各期实际成本查询、各期计划成本查询、废品损失查询、辅助车

间费用查询、生产车间费用查询、产品成本结构查询、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对比分析、费用执行情况分析、销售毛利分析等。

打印:产品成本计算表、在产品成本月报表、生产费用月报表、制造费用月报表等。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再对这些功能模块作详细的表述了。

第九章《开思/ERP》实施步骤与内容

§9.1 MRPII项目实施工作概述

一、MRPII项目实施条件

MRPII项目的实施工作是一项工程浩大、费时较多、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其难度表现在对理论和技术的了解、借鉴、消化、掌握、应用等方面。推行MRPII管理系统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改革,不论从企业内部或外部来讲,都不可避免地涉与管理观念的转变,作风和习惯、方法和程序、机构体制和职工责权的变革。

面对这种变革,只有在企业高层领导深入理解MRPII的基础上,由第一把手亲自主持、参与和领导MRPII实施,才能处理好矛盾。企业一把手的承诺,或者说承担责任是成功实施MRPII的首要条件。

实践经验说明,要成功地实施MRPII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高层领导班子对MRPII的理解、领导和承诺,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对实施MRPII的支持;

2.企业处于市场压力下,有危机感,有长远经营战略,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

3.重视人员的培训,使人人自觉参与实施工作;

4.加强各项管理工作,规X工作流程,订立各种标准,基础数据完整真实; 5.将实施工作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制定实施工作考核标准; 6.遵循科学的实施方法和实施步骤;

7.选择先进适用的软件,有软件公司的实施指导、培训、技术支持与长期合作。

二、MRPII项目实施工作概述

MRPII的实施工作是一项项目管理工作,简要地说就是对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各种资源,在时间进度和预算控制下进行计划和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目标。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奥利弗·怀特提出了一套按MRPII发展过程分阶段实施的方案。按照怀特的理论,MRPII实施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

1.可行性分析阶段

建立初步MRPII概念,成立调研小组或实施机构,对企业进行MRPII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06 / 114

2.系统分析阶段

在对企业进行实施MRPII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MRPII的方法、步骤、计划等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实施。

3.开环MRP(基本MRP)阶段

实施开环MRP的工作是以实现BOM(物料清单)、MPS(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IM(库存管理)四项功能为目标的基本工作。

4.闭环MRP阶段

在开环MRP的基础上继续实施CRP(能力需求计划)、采购和车间管理等功能。 5.MRPII的实施与应用阶段

在闭环MRP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成本管理、总帐管理、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等财务功能与有关业务规划、生产规划的宏观管理工作,全面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6.MRPII的实施与应用的评价和考核阶段

在实施MRPII一段时间后,需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7.MRPII系统的维护、改进与发展阶段

MRPII成功实施后,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并对MRPII系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后,可根据本企业的情况和需要,对原来的MRPII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改造,使本企业的MRPII系统始终保持实用性和先进性。

8.在上述几个阶段的实施工作中应始终贯穿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对象不同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培训问题应贯穿MRPII实施工作的始终,应视对象不同,因人施教。培训内容包括:MRPII概念和基本理论培训,应用软件应用方法培训,实施方法培训,计算机使用方法培训,软件二次开发方法培训。

上述几个阶段实施工作的有些内容可以交叉进行,但基本的逻辑顺序是无法更改和颠倒的。

§9.2 《开思/ERP》实施步骤与内容

一、《开思/ERP》实施步骤

根据MRPII系统实施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与《开思/ERP》在具体实施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开思/ERP》的实施步骤如下: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2.建立项目实施小组,确定项目组长。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4.基础知识培训。

5.现场调查,需求分析。 6.制定软件用户化方案。

7.数据准备,制定规X的工作规程。 8.软件用户化修改。 9.软件安装调试。

10.系统操作与应用培训。

107 / 114

11.系统模拟运行。 12.软件系统维护。

13.软件维护与开发培训。 14.系统正式运行。 15.系统验收。

在以上的各步工作中,有些可以同时开始,其中许多工作需要用户与软件公司协同完成。《开思/ERP》实施工作流程图如图9.2.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实施小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基础知识培训现场调查需求分析制定软件用户化方案软件用户化修改基础数据准备制定规范的工作规程软件安装调试系统操作及应用培训系统维护及开发培训系统模拟运行软件系统维护满意否?系统正式运行系统验收 108 / 114

图9.2.11 《开思/ERP》实施工作流程图

二、《开思/ERP》实施工作内容

《开思/ERP》具体实施工作的内容是: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帮助用户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厂级主管领导负责,有关副厂长、项目实施小组组长作为成员,软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业应参与到小组中。主要工作是:确定目标,调配人力,明确职责,组织培训,控制实施计划,解决关键难题,制定改革措施。

2.建立项目实施小组,确定项目组长。

和用户一起共同建立项目实施小组,进行日常实施工作。项目组长由熟悉企业情况,具备比较全面的管理经验的领导担任。项目组成员由各部门的主管或骨干和软件公司的管理顾问组成。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实施计划、保证计划实现,指导、组织和推动实施工作,负责数据准备,监控输入数据的准确和完整,负责模拟运行,研究软件与现行管理的区别,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开展厂内培训工作,制定新的工作准则和规程。 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结合用户的具体情况,向用户提供ERP的实施计划。实施工作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具体、顺序合理、责任明确的实施计划。计划要具体说明: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来做?完成什么阶段成果?实施计划提出后由项目小组讨论并修改,经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4.基础知识培训。

对用户进行ERP管理理论和软件管理思想的培训。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是ERP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ERP管理系统同手工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规X的系统,只有各岗位人员对ERP都有了系统的理解和统一的认识,明白了实施ERP的必要性和将带来的效益,才能将实施工作由被动的“要我做”变成主动的“我要做”。

5.现场调查,需求分析。

对企业的具体业务工作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主要的业务职能、业务流程和主要处理方法、输入/输出数据的内容与格式、现行业务存在问题与管理要求等。

对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现行系统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用户具体业务与软件的差别,用户业务应做哪些调整,软件应做哪些修改,实施关键技术问题分析等。

6.制定软件用户化方案。

根据需求分析中提出的软件修改内容制定相应的用户化修改方案,指导软件的修改工作。用户化方案的内容包括:软件应增加什么新功能,如何增加?哪些功能要做调整,如何调整?软件修改所需人员与所需时间如何?

7.数据准备,制定规X的工作规程。

向用户提供系统运行所需各种基础数据的准备表格,指导用户进行数据准备。向用户解释各项数据的定义、概念、作用和要求。对于涉与到多个部门的数据要组织几个部门参加共同商定。同时要对用户的业务工作流程进行规X化和标准化,制定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

8.软件用户化修改。

根据软件用户化方案,对软件进行用户化修改。组织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和修改测试工

109 / 114

作。

9.软件安装调试。

将用户化修改后的软件最终版本安装到用户的机器上,并进行调试,保证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0.系统操作与应用培训。

对软件的最终用户进行操作培训,讲解各应用程序的功能与操作步骤。使业务人员能够熟悉软件,学会使用软件的各种指令和功能,达到用软件系统来完成日常工作的目的。 11.系统模拟运行。

指导用户将准备好的各项基础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并开始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日常的业务活动,接收日常业务数据,监督系统的运转。

12.软件系统维护。

在模拟运行期间,对于用户提出的有关软件的各种问题应与时解决,保证系统顺利运行。对一些必须做软件上的改动的地方,要研究解决方案并与时修改软件。在模拟运行阶段,还需要同时记录业务的手工帐目,并不断将手工帐目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核对。 13.软件维护与开发培训。

对用户的计算机人员进行有关软件开发规X和程序设计编码的培训,使用户能够对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程序修改。

14.系统正式运行。

模拟运行一段时间后(约三个月),如系统一切正常,系统得到的统计结果与手工记录相符,则可以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正式运行后可以停止记录手工帐目。

15.系统验收。

系统正式运行一个阶段后(约六个月),如一切正常,则可以组织对系统的验收工作。验收中按系统的评价标准对系统的运行状况给出评价,并确认系统是否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通过系统验收,就宣告了系统实施工作的结束。

第十章总结

在前面的几章里,本文从ERP管理理论的思想体系出发,阐述了ERP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开思/ERP》这一基于ERP管理思想体系的应用软件的主要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在这一章里,将对前面各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10.1 本文工作总结

一、本文工作概述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并实现《开思/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通过对ERP理论的探讨和对国内各类型企业管理业务的深入研究分析,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出《开思/ERP》的系统结构并组织开发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主要特色如下:

110 / 114

二、物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物料管理实现对企业物流的控制。《开思/ERP》的物料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物料从采购计划、采购申请、采购订单、采购接收、采购帐款结算到原材料/成品出入库和移库、物料盘点和调整、库存成本、车间在制品等的全程控制。在物料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照顾到国内企业在一些做法上的特殊性和不正规性,如:中长期采购、无订单收货、盘点周期的随意性等。

三、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生产管理是MRP思想的核心。《开思/ERP》的生产管理系统管理企业的生产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连续式生产等各项生产活动。考虑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生产管理系统设计时,做了相应的最大限度的灵活处理,如:各级计划在生成后可以调整、可自由定义的计划时间段长度、支持车间作业和连续生产同时存在的混合织造模式等。

四、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产品销售标志着企业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销售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途径。《开思/ERP》的销售管理系统管理企业的销售计划、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和销售发票。由于企业在销售活动中的特殊做法,在销售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允许用户进行各种折扣处理、客户信用管理、多货币价格处理、退货和货款拒付处理,并且支持国家的新税制,自动计算增值税金额。

五、财务、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资金流进行控制。《开思/ERP》的财务和成本管理系统对企业的总帐、帐簿和报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和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管理。财务和成本管理系统在设计时符合我国的新会计制度,并吸收了国际上财务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因而在操作上符合我国财务管理的运作习惯和特点,输出的各种凭证、报表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开思/ERP》的财务系统是目前在小型机平台上唯一通过财政局评审的财务系统。

§10.2 《开思/ERP》系统特点

一.《开思/ERP》系统功能特点

1.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相结合

《开思/ERP》的各子系统是高度集成的,各子系统可以从其它相关的子系统中直接获取所需的数据,同时也将本系统内产生的数据自动传递给其它相关子系统,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

《开思/ERP》在设计过程中同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各子系统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择安装相应的子系统,待以后业务扩展后再安装其它的相应子系统。这种设计可以帮助企业逐步实现一个完整的、涉与到企业全局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2.多单位集团化管理模式

《开思/ERP》直接支持总公司与分公司、总厂与分厂等形式的多单位集团化管理模式。总公司/总厂的所有指导性、指令性计划可以直接下达给相关的分公司、分厂,而分公司/分厂的具体计划执行情况和业务状况也可以通过汇总直接传递给总公司。从而实现了集团内部信息交换的快速与准确。在数据库设计时,用单位代码作为关键字,以区分各单位的

111 / 114

数据记录。

3.使用方便灵活,适用性强

《开思/ERP》系统中所有需要输入代码的地方都有在线的提示功能,使得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不用记忆众多的代码,为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为相应的代码字段都编写了提示程序。系统中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有在线帮助信息,指导用户如何使用程序。

系统中有许多管理方法和管理项目可以通过用户的事先设定选择使用。为此系统提供了许多由用户来定义的参数和代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选用不同的参数设定。这种设计可以使系统适应不同管理业务的需要。

系统在一些不可恢复的操作(如:删除、过帐、结帐等)之前都有详细的提示信息,以减少用户的误操作。

系统向用户提供了大量的组合条件模糊查询,即查询的限定条件是多个,查询的结果也可能有多条记录。这种查询可以帮助用户在不能确切的描述某一数据记录时,仅以用户知道一些模糊条件,迅速地从大量的记录中划定一个较小的记录X围,从而容易地找到想要的记录。

4.多角度的数据统计分析

《开思/ERP》的各子系统都提供了大量、丰富、灵活的查询和统计报表。从单一条件查询到多条件模糊查询,从单一业务数据查询到跨业务连锁查询,从当前业务数据查询到历史业务查询,从独立业务记录查询到业务数据汇总分析,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5.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

《开思/ERP》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为系统未来的扩充留有充分的设计和数据接口。例如: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自动货仓(AS/R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等都留有数据交换接口。

二.《开思/ERP》系统技术特点

1.符合软件工程理论的开发控制

《开思/ERP》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完全遵循软件工程原理和管理方法。《开思/ERP》的开发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经历了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模块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程序测试和系统联调)和验收阶段,且各阶段都留有相应的技术文档。

软件工程的控制理论和管理方法使得《开思/ERP》系统的开发工作能够按步就班、有条不紊的开展,既提高了开发的速度,又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使开发工作没有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也使系统今后的版本升级和客户化维护工作能够更简便易行。

2.齐全的技术开发文档

《开思/ERP》系统在开发的各阶段工作中都留有齐全的技术文档,如:需求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模块设计说明书、程序编码、程序测试记录等。 3.4GL和CASE技术应用

《开思/ERP》系统完全采用4GL(第四代语言)和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开发制作。从而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内在质量,也便于系统今后的进一步维

112 / 114

护和扩展。

4.Client/Server技术应用

《开思/ERP》在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充分利用了用户现有的PC机资源,保护了用户投资,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开思/ERP》的全部分析模块采用了C/S结构。所有分析程序的前端界面采用Windows下的VB编程,利用LANSA/SERVER提供的AS/400与PC的接口技术,将AS/400上存储的数据和AS/400上程序的运行结果传输到PC上显示,并作出业务分析图。

5.跨平台支持技术

《开思/ERP》由于使用的开发工具——LANSA可以跨平台,因此系统可以很容易的移植到IBM系列的AS/400、OS/2、RISC/600等平台和Windows NT网上,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硬件平台选择空间。

三.《开思/ERP》界面特点

1.界面友好,报表输出美观

《开思/ERP》在主机终端方式下的所有应用程序全部采用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窗口形式,输出的财务帐簿、财务报表与部分其它业务的统计表均采用封闭的表格线形式。 在Client/Server方式下的业务分析程序,采用Windows下的编程工具VB作为开发工具,使界面更加美观并具有图形、图象的处理功能,可以将枯燥的数字信息转换成生动、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

2.界面风格统一,操作简便

《开思/ERP》在开发过程中对界面输出形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各类型输出界面的窗口大小、位置与窗口标题行的输出信息全部有统一规定。对屏幕中显示的常用功能键也作了明确规定,如:F1表示帮助,F4表示提示,F6表示增加,F12表示取消,F14表示信息,F21表示修改,F22表示删除等。这样使得《开思/ERP》的所有输出界面风格一致,缩短了用户对操作的熟悉时间。

3.输入数据有严格的纠错校验

《开思/ERP》系统对用户的输入数据自动进行纠错校验,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错误。如:日期格式检查,代码正确性检验,必须录入的信息不能为空等。这样可以避免错误数据进入系统,干扰系统正常运行。

§10.3 进一步工作

《开思/ERP》从推出开始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XX总公司、XX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一汽XX汽车弹簧厂、松下电子部品XX、三菱重工XX海尔空调机XX、XX松下万宝空调机XX和XX松下万宝压缩机XX、XX醋酸纤维XX、人民教育、XX汽车工业财务公司、XX日晖电脑XX、XX韵声集团公司、TCL集团、XX水仙电器股份XX、XX星星电器工业公司等几十家企业纷纷选择ERP进行企业运营管理。

《开思/ERP》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在今后继续完成:

一、跟踪新技术的发展

113 / 114

计算机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作为软件产品的《开思/ERP》要不断跟踪国际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将新技术吸收到产品中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

管理思想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的发展。要保持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开思/ERP》就需要不断将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融合进来,这样才能保持管理思想的领先地位。

二、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开思/ERP》同样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完善系统内部尚有欠缺的地方,并进一步扩大管理的X围,将一些外围的管理也逐步纳入《开思/ERP》的管理;二是要不断应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对现有系统中的相关功能进行改造。这两项工作需要在严控制版本的前提下对版本进行完善和升级。

三、实现系统的跨平台支持

作为一个应用软件最理想的当然是能够实现跨平台支持。《开思/ERP》也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由于《开思/ERP》的编程工具LANSA能够支持跨平台,并且已经实现了程序的跨平台移植,所以使《开思/ERP》的跨平台成为可能,目前只是汉字的传输问题在跨平台时尚未解决,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四、结合事务工作流和Internet/Intranet

企业管理是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综合,往往在业务处理的外围存在着很多的事务处理流程。比如:相对繁复的费用报销签字手续和简单的实际记帐动作。以往MRP/ERP软件仅仅管理业务部分,而没有很好地管理事务流程。《开思/ERP》将结合《开思/OA》产品和Lotus Notes/Domino技术,同时核心业务管理与其外围的事务性工作流程控制结合起来,同时吸收Internet/Intranet技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管理方案——《开思/ERPe》。

114 / 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