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0外语论坛0 SCIENCE&TECI 0LOGY唧0RMAT10N 2010年第5期 解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刘亚波 (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代表作,人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本文作者另辟蹊径,选取作为边缘人典型 的莉丽为阐述的主要视角,通过分析这个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特个性的独身女子,展现传统男权社会的两性对立和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两性关系。 【关键词】伍尔夫;莉丽;双性同体 0引言 《到灯塔去》通常被认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出 色的一部长篇小说。一方面与过去诗化的《雅各的房间》和结构过于精 细的《达洛威夫人》相比,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 与由于性别的替换二显得过于夸张的《奥兰多传》相比,她在探求两性 差异与两性关系及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方面则更加重视和深刻。同时作 为女权主义者的先驱,伍尔夫在这部作品中又很完满地体现了其女权 主义思想。但伍尔夫不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呈现两性的对立与差 异,探求人生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合理的两性关系,其创作抛 开了狭隘的性别主义偏见.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把两性差异进 行完美的整合,从而实现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达到“双性同体” (androgymy)。她认为“两性之间最自然的就是合作。”_lI.‘双性同体” 是一种文化而非生理的定义,是对两性特征的尊重,消解了男女两性 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在不放弃两性差异的同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 两性关系。在这种理想境界中,两性和而不同,“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 的方式呈现其鲜活生动永无止境的存在。”[21 伍尔夫所说的女性力量和男性力量是指人类两性各自具有的主 要品质特征。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除了刻画了代表女性力量 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力量的哲学家拉姆齐先生两位人物外,另外 一位则是画家莉丽·布里斯科。很多讨论过伍尔夫这部作品的人都以 拉姆齐夫人为中心视角。认为拉姆齐夫人那种温柔慈爱的性格及其 人格力量是消解矛盾与困惑,刨造和谐气氛的灵丹妙药,即便在夫人 死后也是如此 可见拉姆齐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占据着“中心”的 位置.是其他所有人物精神上的灯塔.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 她的主宰.而所有其他人都处于“边缘”地位。我们可以选取作为边 缘人典型的莉丽为阐释的主要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小说。 1 莉丽·布里斯科与伍尔夫 《到灯塔去》原来的写作计划里有一个名叫索菲的老处女,但她只 是拉姆齐夫人的陪衬,充当反映他们形象的一面镜子。后来索菲变成 了莉丽——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和艺术家的直觉感悟力、执著地思 考与探索生命的意义的人。她代表着维多利亚时代之后的新一代 人,以新的眼光和观念对父辈进行审视和评判,同时也体悟着人生 和建构着自己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伍尔夫本人的化 身,通过她,伍尔夫实现了记忆的净涤和心灵的升华。小说中的一个 细节绝非巧合——1926年伍尔夫完成《到灯塔去》的草稿是44岁,正 好是小说结尾莉丽完成画作时的年龄。 莉丽也是伍尔夫作为艺术家的自我画像。作为伍尔夫的艺术家自 我形象,莉丽应该是真正的主人公。《到灯塔去》里包含着大量的艺术 创造的体悟和感受:莉丽经常感觉到将观察和领会的东西变到画笔下 的时候就变了样.“和一个小孩穿过黑暗的弄堂一样可怕”:她意识到 绘画的目的在于表达某种意义,要通过象征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她在创作中竭力把她“作为女性所有的感觉都压抑下去,集中精神关 注某种更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她坚信一切将随岁月流逝而消灭,但艺 术或者它所企图表达的意念却能永存。这样,莉丽在物换星移、人世沧 桑之中.通过艺术领悟力而升华至高远宏大的境界,达到对生命的一 种普遍化观照 对于生命意义的把握,伍尔夫强调是在“存在瞬间”中获得心灵的 顿悟.正如莉丽所思考的那样: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全部问题之所在——一个简单的问 题;一个随岁月的流逝而步步朝你围逼过来的问题。伟大的启示从未 显示过。伟大的启示也许根本就不会显示。替代它的是小小的13常生 活的奇迹和光辉,就像在黑暗中出乎意料地突然擦亮一根火柴.使你 对生命的真谛获得一刹那的印象。 莉丽常常在极平常的生活景象中获得瞬问的感悟。她看见拉姆齐 先生走进窗前又退回去.拉姆齐夫人和小詹姆斯坐在窗口.她又看见 白云在天空浮动,树枝在风中摇曳,这时她便想到:“生活是如何由彼 此相邻而各自独立的小事组合而成,凝聚为一个完整、起伏的波涛. 而人就随着这波涛翻腾起伏,在那儿,一下子刷到海滩上。” 2雌雄同体的莉丽·布里斯科 相对于拉姆齐夫人而言,莉丽在小说第一部分是个次要角色。 但随着拉姆齐夫人的逝世,她在小说第三部分中已上升为主要角 色。为什么伍尔夫要让莉丽的角色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在塑造莉 丽的形象时,作家没有重复刻画拉姆齐夫妇的方式,即各自处于两性 原则的一端。莉丽是雌雄同体的代表,伍尔夫赋予她女性的敏锐、直 觉、矜持的同时,又展现了她男性原则突兀的一面。一开始莉丽身 上的两性原则并不和谐,这种不和谐表现为:首先,作为艺术家,莉 丽明显表现出男性的特征,她在创作中尊重色彩犹如拉姆齐先生尊重 事实一样,她认为篡改色彩是真诚的表现,莉丽全神贯注地从事自 己的绘画艺术正如拉姆齐先生一心一意地投入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一 样。其次,在对拉姆齐夫人的评价上,莉丽也表现出自身两种原则的 不平衡和矛盾。一方面莉丽从内心深处对拉姆齐夫人充满着依恋. 另一方面又对拉姆齐夫人不满。她认为拉姆齐夫人对异性过于同 情,而这种无限的同情对男性是没有好处的,这样做只会让他们始 终不健全:另外,她对拉姆齐夫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事必躬 亲,为协调各种关系而焦虑重重、身心疲惫等做法,也持有异议。莉 丽对对拉姆齐夫人强调婚姻必要的观点很不赞同,并且还十分抵 触。她甚至断言,由于拉姆齐夫人做媒的另一对青年人的婚姻不会 成功。总之,莉丽不但自己采取逃避来对待难以驾权的人际关系, 而且对拉姆齐夫人的处事方式也持否定态度。再次,莉丽在拉姆齐先 生身上看到了男性原则所具有的消极方面:心胸狭窄、自私、虚荣、专 横及视自我为中心。拉姆齐先生不断地要求妻子赞扬他,也可望其他 人尊重他,认可他的智慧。在生活中,令夫人十分疲惫,但拉姆齐夫 人却顺从地时时处处让其处于“生活的中心”。他的专横还常表现在 对事情过于理性的决断上,总是叫嚷“有人又犯了错。”莉丽对女性原 则和男性原则的这种认识和反应一直持续到小说的第三部分。从根本 上讲,她的这些认识和反应来自于自身两种原则的不平衡。因此, 她四十岁了还未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随着小说第三部分的展开。莉丽从次要角色上升为主要角色。 我们可以这样说,伍尔夫意在把莉丽这个雌雄同体,而两性原则尚 不平衡的人物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十年后,拉姆齐先生和其他客人 性格上的改变也强烈地振动了莉丽。拉姆齐先生没有了往日的冷漠 和专横.他对莉丽表现出热情、亲切与耐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 拉姆齐夫人的追忆和再审视,莉丽一方面肯定了拉姆齐夫人在与人 交往中体现的关切、同情和爱心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发现了自己与拉 姆齐夫人在精神上的共同追求;拉姆齐夫人试图将生活中瞬间即逝 的一刻变成永恒.而莉丽本人也在努力用色彩的形式将那一刻定格 为永恒。她们都努力让无序变得有序,使流动变得稳定。莉丽在无 尽的追忆中对拉姆齐夫人大加肯定和赞美。同时,她不仅能像拉姆 齐夫人一样真心给予拉姆齐先生所需要的同情,而且还时刻惦记着 与孩子们的灯塔之行。莉丽不再是过去那个只关心自己绘画的艺术 家,她已开始发自内心地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并{下转第179页) 195 科技信息 0图书与档案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I ̄TION 2010年第5期 低温冰雪天气在北方比较常见,频率高的区域主要在东北三省,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合 新疆和华北地区。实际上,虽然北方很冷,但图书馆内一般独有暖气设 理利用气候资源,注意防范恶劣天气,就能够使馆内环境得到最大的 备,而长江以南没有暖气设备,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取暖和室内保温 改善,书籍资料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是这些地方图书馆设计中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4小结 文章分讨论了恶劣天气图书馆的影响问题.同时利用1951~1998 3改变图书气候环境的具体措施 3.1合理进行图书馆外部绿化建设从上面分析可知,图书馆需要通 年40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对图书馆室内环境影响较大的恶劣天 风,夏季炎热需要阴凉,冬季寒冷需要阳光,我国黄河流域到长江流 气所出现的频率问题.并且提出了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对恶劣天气的 域,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因此图书馆周边需要种上高大的冬季落叶 具体措施。研究结果指出:低温天气、高温酷热天气、高湿度天气等.在 植物,夏季遮阴挡阳,冬季可使阳光进入室内。 区域分布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因此,在对图书馆进行规划设计时,应 3.2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图书馆整体设计应该尽可能坐北朝南.由于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从节约能源,增强室内舒适度,保护书本资料 夏季太阳直射点偏向北半球,对于我国大部分地方来说,正午太阳高 等方面全面考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图书馆。 度角大,因此如果图书馆是坐北朝南.太阳光线难以射进室内,室内保 持阴凉。相反,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能够从窗口进入室内,使室 【参考文献】 [1]强国富. 建图书馆的设计及布局.实践与探索,宁夏固原市原卅I区图书馆: 内增温。 可以运用复层墙及复层屋顶的方式来达到既节能保温又能让房 229. 高校图书馆的设计与规划.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第l9卷第22 屋通气的目的。窗户可采用复层玻璃与木窗框来改善,保证其隔热性 f2]田怡.期:221—222. 能。 图书馆室内的设施如书架等摆设页应该尽可能呈南北向.保证室 内通风。在湿度大温度高的长江流域的图书馆,南北两面的窗口对称。 [3]李华,顾娥基于数据仓库的数字图书馆设计.图书馆学刊,2009第5期: 101—103. [4]温国栋,任函谈.大学图书馆设计.山西建筑,2008,第34卷第2l期:36—37. 保证通风。另外对于冬季寒冷又没有取暖设备的图书馆,南面窗户应 [5]刘渝.绿色环保:图书馆设计之精髓.保定学院学报,2008第21卷第2期: 尽可能开大一点,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 128—129. 3-3合理安排图书馆内部用房为了保证通风干燥,在湿度很大的长 [6]孙长虹.试论图书馆设计建筑中气候因素的影响与制衡.鸡西大学学报,2008 江流域的图书馆,资料室和图书库房应尽可能安排在高层。阅览室等 第8卷第2期:151—152. 杨禹华.高湿天气的时空变化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中国安全科学 看书学习的地方,人员较为密集的阅览室等当夏季炎热且延续时间较 [7]陶建军, 长,冬季又寒冷时,可考虑安排在夏季较为阴凉、冬季较为暖和的一楼 学报.2008第18卷第9期:11—15.或者二楼(夏季利用树荫,冬季有阳光且风较小)。当然,一楼要注意防 潮 [责任编辑:张新雷] (上接第148页)示范课、观摩比赛。比赛录象分析课,通过比赛进行经 活动及时采取相应的恰如其分的对策全面运用身体、技术和同伴进行 验交流。运动员自学:阅读有关篮球技、战术方面的书籍。加强理论知 协同配合的能力以及有创造性运用新手段、方法和措施的能力。篮球 识的学习,不仅是篮球专项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规则裁判法的 战术意识培养与提高.都必须与技术、战术、素质、智力多方面结合起 学习。例如:对进攻中出现的违例与犯规,犯规的尺度掌握,时间控制 来才行。在训练与比赛中,注意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对运动员 等,通过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巩固,增强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只有 正确掌握、运用技战术能力,提高实战中判断、应变能力,提高全队整 对技术、战术的理解比较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规则 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敷 意识,在比赛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效的运用技术和战术。 3结论 【参考文献】 [1]刘绍君.运动心理学讲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6):277. 体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276. 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能够灵活地运用 [2]丁忠元.综合性各项技、战术,这就是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战术 『4]唐建强.对我校篮球专项课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意识”需要长期有计划的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 】997. [3]张力彤.试论高校篮球专项课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1999(2). 逐步形成。一名篮球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战术意识”形成、发展、 深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的形成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都是十分关键 作者简介:李亮(1983一),男,助教,华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的。因为篮球运动员正确“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几次理论课或集中 体育教学。 段时间进行意识专门训练即获得的.而是贯穿于整个篮球训练、教 一学及比赛之中的,是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晶。篮球战术意识具体表现为 在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战术思维 [责任编辑:汤静] (上接第195页)意识到他们在精神上所具有的相似甚至共同之处。莉 地揭示了个体身上的女性原则和男性原则从失衡到协调直至融合的 丽的顿悟决定了她绘画的最后一笔。这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笔便是在 过程,其结果是人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布满绿色和蓝色的画面上横贯一条线 这条线喻示着她领悟到生活 中两种对立原则之间存在着联系并能够和谐统一。不仅如此,随着 [1]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对自身女性原则的发现,莉丽身上的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也在融合: 她看了自己的画布,一片朦胧。突然。她冲动起来,仿佛一瞬问 2000.看清了,于是在那儿,在画的中央画上了一道线,画好了,完成了。 她十分疲惫地放下笔,心里想:是的.我已达到了我所观察中的境 界。 [2]瞿世镜.伍尔夫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3]瞿世镜.到灯塔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莉丽这个雌雄同体的人物从次要角色到主要角色的转变,深刻 [责任编辑:张新雷]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