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7·滨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手。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 , 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的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暴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 , 醍醐灌顶 , 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_____ , _____?_____ , _____ , _____?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触手可及。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事故/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
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揖(yī) 叩手 B . 喝(hē) 密密匝匝 C . 创(chuàng) 凌厉 D . 露(lù) 醍醐灌顶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泄露 世故 牵强附会 B . 暴露 世故 穿凿附会
第 1 页 共 16 页
C . 暴露 事故 牵强附会 D . 泄露 事故 穿凿附会 (3)
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即将失足的千钧一发顿然醒悟 ②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 ③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 ④如梦中人的夜游 ⑤岂不惊出一身冷汗 A . ④⑤①③②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③②④①⑤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其中,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第 2 页 共 16 页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了。
第 3 页 共 16 页
B . 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 . 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 .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2) 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 . 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 . 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 . 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深远,应着力解决。
(3)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就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3. (9分) (2019高二上·凯里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为新形势下推进相关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
(摘编自人民网《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第 4 页 共 16 页
材料二:
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围绕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坚持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就业导向、多元办学、依法治教,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谋划,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要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要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建好贫困地区发展急需的中等职业学校,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要落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地位,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好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材料四: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瑞士,这里年轻人的择学、择业观让人耳目一新:超过半数的瑞士初中毕业生会进入各类
第 5 页 共 16 页
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深造,成为拥有熟练技术的“现代工匠”。他们也铸成了闻名全球的“瑞士制造”基石。据统计,瑞士有300余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技校体系相当完善。学生进入技校时,校方和学生签订合同,这份合同需到教育部门或同业公会备案。学生严格按照教程规定学习技能,并同时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按行业不同,学习技能的时间一般为2至4年。职业技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一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培训期间就被企业“预定”了。
当欧洲多个邻国因金融危机而失业率高企时,瑞士的失业率却一直稳定在3%左右,这与其教育的均街发展、着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有很大关系。而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现代工匠”源源不断进入各行各业,也使“瑞士制造”在延续辉煌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环球网《瑞士职业教育打造“现代工匠”》)
(1) 下列对“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B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写入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表述。 C . 明确了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日益成为发展短板的问题。 D . 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顶层设计层面和改革落实层面都作了明确要求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B . 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剑指薄弱环节,搭建“四梁八柱”,画出清晰“路线图”。
C . 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795万人,加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更多。 D . 瑞士的失业率一直稳定在低位,“瑞士制造”闻名全球,与其完善的职业技校体系有着极大的关系。 (3) 职业教育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4. (12分) (2018·北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
第 6 页 共 16 页
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
第 7 页 共 16 页
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 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 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 8 页 共 16 页
(4)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三上·闵行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甲。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 (1) 第①段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 哉 B . 耶 C . 也
第 9 页 共 16 页
D . 乎
(2) 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3) 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颠覆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 . 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 . 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 . 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 B . 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 C . 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 D . 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 (5)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行见月 (唐)王建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圆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第 10 页 共 16 页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1) 这首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诗人为了________而碌碌奔波的形象。 (2) 结合全诗,分析“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的妙处。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________”写恋爱中女主人公未见男子时的神态,而在见到心上人之后则是________。 (2)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3) 苏轼《赤壁赋》中,在介绍客人之后,“________”点出了箫声的来由,而“________”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余音的特点。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4分)
8. (1分) 仿照示例,就“考碗族”和“奈特尔家庭”两种职场现象,做劝勉或者警醒式点评。(每则不超过40字)
示例: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或者写字漂亮或者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点评:
奈特尔家庭:专心于事业,收入丰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家庭。 点评:
9. (3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请用简短的话概括下面这段新闻的内容,不超过35个字。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明确指出:“毫无疑问,电子烟有害。”即使是支持电子
第 11 页 共 16 页
烟的研究者,也只是强调电子烟相比卷烟危害性低,但究竟低多少并无明确说法。而纽约大学进行了全球首例实验,以探明电子烟所含尼古丁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电子烟造成老鼠患上肺癌,并面临患上膀胱癌的风险,破坏了它们的DNA。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电子烟对人类也可能“非常有害”。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打开成长的匣子,我们会发现成长之旅中有过很多值得回味的印记。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个细节、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一件小事,甚至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能使我们回味良久。
请以“收藏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如幸福、友情、快乐、感动……
要求:①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你的真实体验;②字数不少于45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2-3
、
3-1、
3-2、 3-3
、
4-1、
4-2、
第 13 页 共 16 页
4-3、
4-4
、
4-5
、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
5-3、
5-4、 5-5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第 14 页 共 16 页
6-1、
6-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答案:略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4分)
8-1、9-1、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
第 15 页 共 16 页
、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