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自身输血 2.血浆增量剂
二、填空题
1、血细胞制剂包括: 、 和 。 2、自身输血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和 。
3、健康成人一次性失血占总血容量 内时,可通过人体的代偿而不需输血 。
三、选择题 【A1 型题】
1、以下哪项不是输血的禁忌证
A. 恶性高血压 B. 急性肺水肿 C. 充血性心力衰竭 D. 严重感染 E. 肾功能衰竭 2、输血适应证哪项不正确
A.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B. 急性出血 C. 凝血机制障碍 D. 严重感染 E. 酸碱平衡失调 3、输血可传播的疾病不包括
A、梅毒 B、淋病 C、乙型肝炎 D、艾滋病 E、疟疾 4、关于自体血回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不产生过敏反应 B. 无需交叉配血型 C. 不能有效的扩容 D. 安全、简便、有效 E. 无传染病发生 5、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容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钾血症 E、低钠血症
6、输血发生过敏反应,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血压为零时,处理原则首先为 A. 减慢输血速度,给予苯海拉明 B. 立即静脉补充液体 C. 尽早行气管切开 D.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肾上腺素 E. 立即口服非那根
7、下列哪种血液不可以回输
A. 脾破裂腹腔出血 B. 宫外孕破裂腹腔出血 C. 肠破裂腹腔出血 D. 单纯损伤性血胸 E. 以上都不可以 8、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呼吸困难、喘鸣 B. 面色潮红、头痛 C. 腹痛、腹泻 D. 腰背剧痛、心前区压迫感 E. 剧烈寒战、高热
9、健康成人一次性失血占总血容量多少以内时,可通过人体的代偿而不需输血 。
A.5% B.10% C.15% D.20% E.25%
【A2 型题】
9、男性,55 岁,患肝硬化数年,近期出现皮下瘀血,牙龈、粘膜出血,此时应输入 A. 浓缩血小板 B. 新鲜冷冻血浆 C. 冻干血浆 D. 库存全血 E. 洗涤红细胞
1
10、女性,36 岁,患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拟行手术治疗,患者贫血严重需纠正,宜选用
A. 新鲜全血 B. 浓缩红细胞 C. 自身库存血 D. 新鲜冷冻血浆 E. 代血浆
11、24.输血后1小时时,病人出现寒战、高热40℃,头痛、血压正常,此时应考虑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溶血反应 D. 体温中枢受损害 E. 疟疾感染
12、输血20ml后,患者高热、头痛、腰部剧痛、心前区有紧迫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首先应考虑为
A. 发热反应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
13、7、一位术后贫血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输入以下何种血细胞制品最恰当 A. 浓缩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 C. 冷冻红细胞 D. 少含白细胞的红细胞 E. 库存全血 【A3 型题】
共用题干 (14~ 15题)
男性,25岁,腹部外伤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输血 1000ml后血压稳定,急诊行手术探查,术中血压稳定,手术野渗血较多 14、应考虑
A. 溶血反应 B. 变态反应 C. 凝血异常 D. 循环超负荷 E. 血压过高 15、如需输入血液制品应选用
A.全血 B. 新鲜冷冻血浆 C. 浓缩红细胞 D. 冻干血浆 E. 血小板制剂 【A4 型题】
共用题干 (16 ~ 18题)
男性,45岁,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血压下降致失血性休克 16、大量输入库存血可能导致
A. 低钙、碱中毒 B. 过敏反应 C. 低血钾 D. 高血红蛋白血症 E. 高脂血症
17、大量输血后出现齿龈、粘膜出血,此时应选用哪项血液制品 A. 自体血回输 B. 洗涤红细胞 C. 新鲜冰冻血浆 D. 冻干血浆 E. 白细胞制剂 18、应同时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抗生素 B. 葡萄糖盐水注射液 C.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D. 氯化钠注射液 E. 碳酸氢钠注射液 【B1 型题】
19 ~ 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 非溶血发热反应 B. 溶血反应 C. 成分输血 D. 自体输血 E. 血浆制品输血
19. 合理的输血方式为
2
20. 最常见的输血并发症为 21. 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为 22. 安全的输血方式为
23. 不需交叉配血的输全血方式为 24~ 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血压减低与创面渗血 B. ABO血型不合的血液 C. 尿少、无尿
D. 寒战、高热、头痛、呼吸困难
E. 腰背部疼痛、胸闷、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 24. 溶血反应在手术病人早期征象是 25. 溶血反应的晚期症状是 26. 溶血反应的临床早期症状是 27. 溶血反应最常见于输入
28. 溶血反应的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是 四、简答题
1、溶血反应的主要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身输血:指收集病人自身的血液或术中失血,然后再回输本人的方法。 2、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技术制成的血浆替代物,如右旋糖酐。 二、填空题
1、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术前预存输血 血液稀释回输 术中失血回输 3、10%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答:主要病因:绝大多数为输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也可因A型或Rh及其它血型不合引起。
主要症状: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及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严重可发生DIC或急性肾衰。 治疗措施:①抗体克,晶体,胶体,新鲜血等扩容,糖皮质激素。 ②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并利尿。 ③DIC早期可考虑肝素治疗。 ④血浆置换治疗。
3
第四单元 外科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 名词解释 1、休克 2、细菌移位
3、低血容量性休克 4、暖休克
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6、MODS 7、ARDS 二、填空题
1、休克监测中,尿量能反映肾的灌注情况,如尿量<25ml/小时,比重1、030表示 。
2、休克治疗过程中,动脉压较低,中心静脉压也较低,提示 ;如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提示 。
3、休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 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0.5,一般表示 ;指数为 表示存在休克;2.0以上表示 。 三、选择题 【A1 ~A2型题】
1、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点
A. 血压下降 B. 脉压缩小 C.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D. 中心静脉压下降 E. 四肢湿冷 2、休克失代偿期的主要微循环变化是
A. 微循环收缩期 B. 微循环扩张期 C. 微循环衰竭期 D. 毛细血管网扩大 E. 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开放 3、微循环变化和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较重的是
A. 低血容量休克 B. 感染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4、休克抑制期的微循环改变主要是
A. 微循环收缩期 B. 微循环扩张期 C. 微循环衰竭期 D. 直捷通道开放 E. 动静脉短路关闭 5、休克时主要的代谢障碍为
A. 酸中毒、高钾血症 B. 酸中毒、低血钾 C. 等渗性脱水、低镁血症 D. 低钙、低血糖 E. 呼吸困难窘迫征
6、微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维持正常循环功能的三个因素 A.血容量、心功能、输液速度 B.心功能、脉压差、血容量 C.周围血管张力、血容量、心功能 D.心功能、周围血管张力、血压 E.血容量、脉压差、周围血管张力 7、早期休克的主要体征是
A. 昏迷 B. 末梢发绀 C. 心率增快 D. 血压下降 E. 脉压变小 8、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错误
A.烦躁 B.皮肤苍白、湿冷 C.脉细弱 D.尿少 E.CVP>8cmH2O 9、判断休克早期的指标中,哪一项错误
A.病人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C.脉搏>100次/分
4
D.尿量<30ml/小时 E.收缩压<12kPa
10、休克病人血容量基本补足后,尿量仍少于20毫升/小时,且比重低,应考虑 A. 心功能不全 B. 肾功能衰竭 C. 肺功能衰竭 D. 血容量不足 E.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11、脾破裂休克时应
A. 先治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及早手术 B. 一旦确诊,立即手术 C. 积极抗休克同时迅速手术 D. 积极抗休克,病情继续恶化时手术 E. 先手术,后抗休克
12、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是
A.消除病因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微循环 E.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13、在预防休克的综合措施中,最关键的措施是
A.消除病因 B.保护机体调节代偿能力 C.提高机体调节代偿能力 D.充分扩容 E.处理代谢障碍 14、.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主要由
A.G阳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 B.G阳性细菌释放的外毒素引起 C.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引起 D.G阴性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 E.大量细菌在血液内繁殖引起
15、休克病人血容量补充后仍尿少比重低应考虑 A.心功能不全 B.肺功能不全 C.肾功能不全 D.肝功能不全 E.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16、治疗胆道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
A.大量抗生素 B.大量皮质激素 C.补充血容量 D.手术切开胆道充分引流 E.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7、外伤后病人烦躁,肢端湿冷,P 100次/分,BP 13.3/11.17 kPa ,应考虑A.无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以上都不是 18、出血性休克补液治疗中,反应补充血容量成功的最好临床指标是 A.口渴减轻 B.动脉氧分压上升 C.血红蛋白上升 D.尿量增加 E.呼吸、脉搏减慢 19、治疗休克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
A.电解质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右旋糖酐 D.5%碳酸氢钠 E.全血
20、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扩容措施,首选液是
A.葡萄糖液 B.血浆 C.全血 D.平衡液 E.右旋糖酐 21、休克病人的体位应是
A.头低脚高位 B.半坐卧位 C.侧卧位
D.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E.以上均不是 22、休克经处理后,临床上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指标是 A.血压回升 B.尿量增多 C.肢端温度上升 D.皮肤颜色转红 E.神志恢复清楚
23、休克病人在补充足够液体后,血压仍然偏低,中心静脉压高,可考虑给予 A.血管扩张剂 B.血管收缩剂 C.强心药
D.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E.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4、休克经处理后,临床上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指标是
5
A.血压回升 B.尿量增多 C.肢端温度上升 D.皮肤颜色转红 E.神志恢复清楚
25休克病人在补充足够液体后,血压仍然偏低,中心静脉压高,可考虑给予 A.血管扩张剂 B.血管收缩剂 C.强心药
D.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E.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6、休克补液治疗后,临床上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指标是 A. 血压回升 B. 口渴减轻 C. 尿量增加 D. 呼吸、脉搏减慢 E. 肢端温度上升 27、休克的一般监测及临床意义,下列哪项不是
A. 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 B. 体重:反映机体代谢状态
C. 皮肤色泽、温度:是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 D. 脉搏和血压:反映循环系统状况
E. 尿量: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
28、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并能扩张肾血管的抗休克药物为 A. 去甲肾上腺素 B. B.654-2 C. 间羟胺 D. 异丙基肾上腺素 E. 多巴胺 29、尿量在多少以上即说明休克已纠正
A. 20ml/h B. 30ml/h C. 40ml/h D. 50ml/h E. 60ml/h 30、31.多系统器官衰竭中第一个受累的器官往往是 A. 心 B. 肾 C. 脑 D. 肝 E. 肺 31、烧伤休克补液量是否充足,简易而重要的指标是 A.脉搏 B.血压 C.尿量 D.精神状态 E.未稍循环
32、肾缺血导致的肾衰,其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滤液反流 B.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 肾小管阻塞 D. 肾小管破坏 E. 肾小管通透性增高 33、少尿指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
A. 100ml B. 200ml C. 300ml D. 400ml E. 500ml 34、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外伤是
A. 严重挤压伤 B. 关节扭伤 C. 创伤性窒息 D. 严重裂伤 E. 严重头皮撕脱伤 35、急性肾功能多尿期多尿的主要原因是 A. 肾缺血得到纠正,吸收及浓缩功能未健全 B. 输液多 C. 利尿药的应用
D. 肾小管上皮细胞继续坏死 E.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水增加 36、急性肾功能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中,下列最为严重的是
A. 出血 B. 酸中毒、氮质血症 C. 高钾血症、水中毒 D. 低钠血症、低氯血症 E. 高镁血症、高磷血症 37、急性肾衰引起肾后性肾衰的常见原因是
A. 挤压伤 B. 药物中毒 C. 严重休克 D. 败血症 E. 双侧输尿管结石 39、急性肾功能少尿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
A. 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高钾血症
6
D. 高镁血症 E. 代谢性酸中毒
40、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严重需紧急处理的水、电解质失调是 A. 水中毒 B. 高钾血症 C. 低钠血症 D. 高镁血症 E. 低钙血症
41、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为:( B )
A. 升高,在1.020以上 B. 1.010-1.014之间 C. 无明显变化 D. 轻度升高 E. 固定在1.020左右
42、多系统器官衰竭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 A. 一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发生功能衰竭 B. 二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发生功能衰竭 C. 三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发生功能衰竭
D. 三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衰竭 E. 许多个系统或器官发生功能衰竭
43、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 低镁血症 B. 高氯血症 C. 高钙、低磷血症 D. 低血钾和感染 E. 高血钠和感染 44、急性肾功衰少尿期可出现的血生化变化是 A. 高钾、高钠、高磷、高钙、低镁、低氯 B. 高钾、低钠、低磷、低钙、高镁、低氯 C. 高钾、低钠、高磷、低钙、高镁、低氯 D. 高钾、高钠、低磷、高钙、低镁、低氯 E. 高钾、高钠、高磷、高钙、高镁、高氯 45、急性肾功衰少尿期补液量的公式是
A. 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 B. 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前24小时尿量 C. 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24h尿量 D. 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内生水 E. 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内生水 46、急性肾衰透析疗法的指征是
A. 血钾蛋白氮每日增加10mg% B. 低钠血症 C. 血钾>6.5mmol/L,血肌酐>442umol/L,水中毒 D. 低钙抽搐 E. CO2cp<30vol% 47、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开始的指标是
A. 尿量每日增加100毫升 B. 24小时尿量增加至400毫升 C. 24小时尿量达3000毫升 D. 24小时尿量达1000毫升 E. 24小时尿量达5000毫升 48、治疗ARDS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治疗原发病 B. 维持循环 C. 治疗感染
D. 呼气终末正压通气或间歇性强制通气 E.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9、急性肾功衰多尿期的多尿是由于
A. 肾小管再生上皮的再吸收和浓缩功能尚未健全
B. 电解质潴留过多 C. 少尿期积聚的大量尿素起渗透利尿作用 D. 水潴留过多 E. 以上均是
50、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对
A. 多为原有肺病基础上发生急剧呼吸困难 B. 有全身缺氧表现 C. 需选用机械正压通气 D. 普通供氧常不能缓解缺氧
7
E. 进展期X胸片有广泛性点片状阴影 四、简答题
1、试述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2、休克的病因分类有哪几种?
3、什么情况下需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反映什么压力的变化,正常值是多少?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5、MODS防治原则? 五、病案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请问: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 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 3、 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4、 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参考答案:
1.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细胞损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2、细菌移位: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屏蔽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毒素经淋巴或门静脉途径侵害机体成为细菌移位或内毒素移位,形成肠源性感染,是导致休克继续发展和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3、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 4、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 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当炎症加剧时,过多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解放,酶类失常和氧自由基过多,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失调,或加以细菌毒素的作用,可引起体温、心血管、呼吸、血细胞等多方面失常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6、MODS: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7. 即急性呼吸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8
二、填空题 1、肾血供不足
2、血容量不足,补液量过多或有心功能不全
3、脉率/收缩期血压(mmHg),无休克,1.0-1.5,表示休克严重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1、答: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血压,是血容量、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三要素的客观指标;脉率,脉率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比血压更灵敏;尿量,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和肾功能的变化。 2、答:分: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3、答:严重持久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时需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反映右心房或者胸腔腹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方面一般比动脉压要早,其正常值为5-10cmH2O
4、答:原则是休克未纠正之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休克纠正以后,着重治疗感染。(1)补充血容量:首先以输注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当的胶体溶液。(2)控制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3)纠正酸碱失衡,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经另一静脉通路滴注5%碳酸氧钠200ml。(4)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后,用血管扩张药物,并可与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联合用药。(5)皮质激素治疗,但限于早期,用量宜大,不宜超过48小时。(6)营养支持,DIC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5、答:积极治疗原发病,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防止感染,改善全身状况和免疫调理治疗,保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五、病案分析
1.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细胞损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